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剑锋 《齐鲁渔业》2006,23(7):25-25
对虾病毒性疾病有多种,如白斑病毒、桃拉病毒、黄头病毒等。多年来,科研人员对病毒病的诊断方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现代生物检测技术得到较多应用,如酶联免疫吸附(ELISA)、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核酸探针斑点杂交等,发表了较多提取病毒、改进病毒检测方法等文章。检测方法越来越简易、灵敏,并开发有WSSV、TSV等病毒检测试剂盒。利用现代生物检测技术诊断对虾病毒病对监测养殖生产中的疾病流行趋势有一定的作用,但各种检测方法大都局限于国家机构的实验室进行,难以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是什么原因使先进的检测技术无法服务于养殖生产?现结合生产以及科研实践进行多方面探讨,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1病原及病因 1.1病原 1.1.1原发性病原:一种或多种致病微生物.如猪肺炎支原体(MH)、猪繁殖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伪狂犬病毒(PRV)、猪流感病毒(SIV)、猪呼吸道冠状病毒(RCV)、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猪霍乱沙门氏菌(SC)等.1.1.2继发性病原:一种或多种病原微生物,如多杀性巴氏杆菌(PM)、副猪嗜血杆菌(HP)、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BB)、猪链球菌(SS)、猪鼻支原体(MHR)、猪巨细胞病毒(PCMV)、猪环状病毒(pcv)等.  相似文献   

3.
《畜禽业》2014,(6)
<正>猪体表出血性疾病是猪高热症(或混合感染综合症)的症候之一,但也见于较多西兽医医学中的各类传染病,包括细菌性及病毒性感染疾病,如猪瘟、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症、圆环病毒、副猪嗜血杆菌、猪丹毒、仔猪副伤寒、链球菌、猪附红细胞体等传染性疾病。本病属于中兽医血症范畴。本病体表可见散在出血点、出血斑或大面  相似文献   

4.
甄志刚 《畜禽业》2006,(18):34-35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双股RNA病毒引起一种免疫抑制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传染性法氏囊病毒侵蚀的靶器官是法氏囊,破坏了鸡的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囊,并造成严重的免疫抑制,可诱发多种疫苗(如:新城疫疫苗、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免疫应答的失败,同时增加了鸡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球虫等病原易感性,给养殖业带来了很大的危害,如:死亡率和淘汰率的增加、饲料的利用率降低、商品肉鸡的增重减少、多种疫苗的免疫失败、增加了饲养的成本。1病原学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属于双RNA病毒科,禽双RNA病毒属。IBDV病毒粒子为二十面立体对称的球形…  相似文献   

5.
孟庆玲  高丰 《畜禽业》2001,(11):14-15
猪瘟(Swine.Fever,SF)是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在分子生物学兴起之前,猪瘟病毒(HCV或CSFV)按传统分类方法归属于披膜病毒科(Togaviridae)瘟病毒属(Pestivirus).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注意到在基因组结构与基因表达特征方面,瘟病毒更接近于黄病毒科(Flavividae),因此Wenger等将瘟病毒属归入黄病毒科,然而随着HCV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瘟病毒和黄病毒间存在一些差异,如病毒粒子成分、结构核苷酸与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开放阅读框(ORF)所表达的第一个蛋白的酶活性以及病毒编码RNA依赖的RNA聚合酶活性.因此Hust等和Runenapf等建议将其单独列为一个新科——瘟病毒科(Pestiviridae).  相似文献   

6.
《畜禽业》2016,(11)
正目前生猪疾病危害越来越大,发病情况也日趋复杂。有专家指出,免疫抑制是很多疾病的元凶,其中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也是由于免疫抑制导致发病。所以,猪场要高度猪免疫抑制病的防制。1免疫抑制的原因导致猪免疫抑制的因素众多,包括:过冷、过热、拥挤、混群、运输等应激;缺乏或过多或各成分间搭配不当某些维生素(如复合V B、VC等)和微量元素(如铜、铁、锌、硒等);猪繁殖-呼吸综合征病毒(猪蓝耳病)、猪圆环病毒2型(猪圆环病毒病)、猪肺  相似文献   

7.
<正>猪圆环病毒病(PCVD)是由猪圆环病毒2型(PCV2)感染引起的猪的传染性疾病,本病多与细小病毒病、蓝耳病、猪瘟、气喘病等混合感染。可通过各种途径传播,如:消化道、呼吸道等,尤其消化道是本病传播的主要途径。该病毒实际上存在于有猪生长的任何  相似文献   

8.
《畜禽业》2014,(1)
<正>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简称PRDC)是目前影响全球养猪业的头号疾病,通常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伪狂犬病毒(PRV)、猪流感病毒(SⅣ)、肺炎放线杆菌(APP)、猪圆环病毒Ⅱ型(PCV2)中的一种或几种或支原体首先侵袭猪的呼吸道,破坏呼吸道的防御屏障,然后各种气源性病菌,如  相似文献   

9.
《畜禽业》2017,(3)
<正>长期以来,生猪腹泻性传染病经常侵袭猪场,有细菌类,如大肠杆菌引起的黄白痢,由沙门氏菌感染引起仔的猪副伤寒,由C型魏氏梭菌的外毒素引起仔猪红痢;霉菌类,如由烟曲霉,黄曲霉、构巢曲霉、土曲霉和黑曲霉等引起的腹泻;病毒类,如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的猪传染性胃肠炎,由冠状病毒引起的猪流行性腹泻,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轮状病毒感染;还有非传染病病因。由于原因较多,所以诊断起来显得比较棘手,  相似文献   

10.
家禽免疫抑制性病毒的作用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司振书 《畜禽业》2004,(6):26-27
很多病毒感染可使动物机体产生免疫抑制,导致疫苗免疫失败以及继发感染发病率增加。本文主要介绍了鸡马立克氏病病毒(MDV)、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AV)、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和禽白血病病毒(ALV)等病毒引起家禽免疫抑制的机理,对如何防止和控制免疫抑制性病毒的感染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正>细小病毒包括:牛细小病毒(BPV)、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FPV)、犬细小病毒(CPV)、兔细小病毒(LPV)、猪细小病毒(PPV)、鹅细小病毒(GPV))等。到目前为止,只发现其中少数病毒  相似文献   

12.
<正>6月份进入夏季,气温、水温持续升高,养殖生物发病率会有所上升。期间又恰逢梅雨季节,阴雨天气较多,还可能会出现暴雨、强对流等天气,天气变化快,水质易变,容易引发各类病害。病情预测(一)南美白对虾易发白斑综合征等病毒性疾病、  相似文献   

13.
《畜禽业》2012,(7):25
<正>在7月初长沙举行的生猪优质健康养殖关键技术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中国工程院陈焕春院士介绍了当前猪群病毒性腹泻的流行趋势:除了引起猪群腹泻的传统的三大病原流行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和轮状病毒外,最新报道的库布病毒(kobuvirus)、博卡病毒(bocavirus)、诺如病毒(norovirus)在猪群腹泻发病过程中也起了很重要的作用。陈焕春表示,这三种病毒在猪场的检出率非常高。他还表示,目前所流行的腹泻,从发病猪场、病料、粪便当中检出率最高是流行性腹泻病毒、库布病毒(kobuvirus)和博卡病毒  相似文献   

14.
四川猪场中,呼吸道疾病特别是喘气病是非常普遍、危害极大的一类疾病.猪喘气病是由猪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hyopneumoniae,MH)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又称猪支原体肺炎或猪地方流行性肺炎.其临诊特征是咳嗽、气喘;病猪初、中期能吃能喝,但生长慢,生长率减少12%,饲料利用率降低20%;在规模化猪场多易继发其它病菌如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多杀性巴氏杆菌(PM)、副猪嗜血杆菌(HP)以及病毒如猪繁殖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流感病毒(SIV),危害极大.  相似文献   

15.
动物病毒受体阻断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病毒进入宿主机体后,病毒粘附蛋白(VAP)首先与宿主靶细胞膜特异受体结合,被吸附到宿主敏感细胞上,然后通过膜融合等方式侵入细胞中,完成脱囊膜或脱壳并进行复制、转录及装配等增殖过程。许多研究通过不同的途径试图寻找可以阻断病毒吸附的抑制剂,已取得了重要进展。近年来国内外文献表明,硫酸乙酰肝素(HS)是细胞膜上许多病毒的特异受体或者辅助受体,用一些可溶性的肝素,如肝素钠、硫酸软骨素可以特异阻断病毒的吸附和侵入。另外,具有糖结合活性的植物凝集素及一些糖类衍生物可以与细胞膜上的某些病毒特异受体糖蛋白结合,从而不同程度地抑制病毒和宿主细胞的结合。本文对该领域研究成果作一综述,旨在为今后对水产动物病毒阻断剂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人们为了追求口味和营养习惯于食用生的或半熟的贝类食品,容易受到生物(如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危害,并有感染疾病的危险,尤其是贝类等食源性传染病.  相似文献   

17.
虾蟹贝主要病害与防治(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养鱼》2004,(8):76-76
5.养殖环境的因素。(1)清塘工作不彻底的池塘(如池底淤泥及残饵的沉积物较多),养殖水质NH4^ 、NO2^-、H2S等偏高的池塘容易暴发该病。  相似文献   

18.
浅谈后备母猪不发情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不发情原因1.1疾病因素可能导致母猪不发情的疾病有: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子宫内膜炎、圆环病毒病等。如由圆环病毒病导致消瘦的后备母猪多数不能正常发情。另外,母猪患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如慢性血痢)、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胸膜炎)及寄生虫病,剖检时多发现卵巢小而没有弹性,表面光滑,或卵泡明显  相似文献   

19.
陈艳 《中国水产》2012,(1):70-71
细胞体外培养被广泛地应用到各种生物研究领域,水产的病毒检测的定性实验也是用细胞培养进行各种病毒的分离,如: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的病毒可以在铜吻磷鳃太阳鱼成纤维细胞(BF-2)培养中出现细胞病变(CPE)、鲤春病毒血症的病毒在鲤鱼上皮瘤细胞(EPC)培养中出现CPE,常用的细胞系有,铜吻磷鳃太阳鱼成纤维细胞(BF-2)、大鳞大马哈鱼胚胎细胞(CHSE-214)、鲤鱼上皮瘤细胞(EPC)、虹鳟鱼性腺细胞(RTG-2)等.当细胞一旦在体外培养时,有时会出现因操作不甚,造成的污染;有时也因受到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发生生物特性的变化,引起细胞系的退变或死亡.  相似文献   

20.
建立对虾细胞系是进行病毒分离与鉴定、染色体分析、遗传育种研究和基因功能分析的重要手段,对开展病原生物(如细菌、病毒等)致病机理、传播途径、病原体与宿主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及进行海洋无脊椎生物非特异免疫机制的探讨,查清对虾免疫机制进而有效防治养殖病害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