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春季造林季节将近,全区各地正在进行春季造林的准备工作。今春全区大部分地区干旱,为了提高造林成活率,顺利进行抗旱造林,可因地、因树种制宜,采用如下抗旱造林措施。开沟:于造林前一年或二季用机械开沟整地,可起到借墒、增墒、保墒作用,改变栽植穴内土壤水分状况...  相似文献   

2.
在冀北干旱山地造林中运用适合干旱阳坡、半阴坡抗旱保墒技术,结合生物和工程措施整地,使用不同剂量的生根粉、抗旱保水剂可使土壤水分含量比对照提高16.3%;造林成活率平均比对照提高8个百分点;高生长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在冀北干旱山区同类立地条件下造林推广,能有效地提高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气候干旱,土壤水分不足,是内蒙古达茂旗西河乡造林成活率不高,保存率、成活率低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一特点,西河乡在羊油房水库周边应用开沟犁,于造林前一年秋季实行开沟整地,可起到借墒、增墒、保墒作用,改变栽植穴内土壤水分状况,使西河乡羊油房水库附近丘陵荒坡造林成活率高、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4.
在不同土壤条件下,对桑树、榆树、刺槐、白蜡、柳树、杨树等6种阔叶树裸根苗雨季造林成活率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桑树、榆树具有很强的耐干旱能力,其裸根苗雨季造林成活率达90%以上,是荒山、荒滩绿化、美化雨季造林的适宜树种。刺槐、柳树、杨树对干旱的耐受能力较差,其裸根苗不适宜雨季造林。白蜡对土壤水分的依赖性较大,在土壤水分条件较好的情况下,其裸根苗也可用于雨季造林。  相似文献   

5.
土壤干旱、瘠薄,是华北石质低山地区影响造林成活及幼林生长的主要因子。截存地表径?流、减少土壤蒸发,是提高山地土壤水分的重要途径。为了探讨土壤保墒措施,从1975年雨季开始,我们进行了复盖试验。经过一年多的观测,可以初步肯定;对造林地用复草被或复石的方法,能够降低地温,减少土壤蒸发,并能提高造林成活率。所以复盖是今后山地造林(尤其是干旱阳坡)值得提倡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6.
<正>华北石质低山丘陵区土壤干旱、瘠薄、致使造林成活率低而不稳。为了探求山地土壤保墒措施,通过1957—1979年造林后,坑面复盖试验证明,用草被、石砾或石块在坑面复盖,不仅可以降低地温,减少土壤水分蒸发,而且能提高造林成活率,加速有些树种幼树的生长。  相似文献   

7.
辽宁西部地区冬季极少降雪,春季多风干旱、少雨,土壤含水量低,一般年份只有7%左右,严重影响了春季造林成活率及保存率。尤其在当前阳坡造林比重相当大的情况下,如何提高阳坡造林成活率及保存率,加快绿化步伐,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于一九七七、一九七八两年在油松阳坡植苗、播种造林上施用了增温保墒剂,对提高阳坡造林成活率及保存率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本文从增温保墒剂的增  相似文献   

8.
借鉴农林业生产经验,提出了将整地集水、坐水栽植、覆膜防蒸发、膜上集水灌溉等多种措施有机结合的"储水保墒"新模式,并在侧柏造林中进行应用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式可以明显提高土壤含水量,减少土壤水分蒸发;随着土壤水分状况的改善,侧柏造林效果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9.
造林和种农作物一样,必须精耕细作,创造适于幼苗生长发育的土壤水分、空气、养分、温度等环境,才能保证成活率高,生长迅速健壮。因此,造林前,必须抓好整地这一重要工作。整地的作用,主要在于疏松土壤,消灭杂草,改善土壤物理特性,有效地截持大气降水,控制水土流失,减少水分的蒸发和蒸腾,从而达到蓄水保墒,提高土壤含水量,改变干旱状况。在比较水湿的地方,整地又可以排除过多的土壤水分,减轻土壤盐渍化程度。整地的另一作用,在于改善土壤通  相似文献   

10.
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位于内蒙古中、西部,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干旱是制约当地林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之一。赛罕区在多年的造林过程中,应用了抗旱造林新技术,包括科学整地、覆膜保墒、容器苗造林、菌根苗造林、ABT生根粉、根部注射灌溉等技术,大大提高了造林成活率。  相似文献   

11.
针对辽西地区干旱半干旱气候特点,以石质山半石质山地抗旱造林技术为研究对象,采用植苗、覆膜及客土袋等3种造林方法,对造林后土壤水分和温度进行观测。采用烘干法对不同深度(10cm和20cm)的土层分别进行取样测量。结果表明:距地面10cm处土壤水分含量的由大到小依次为客土袋造林、覆膜造林、植苗造林,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分析表明三者之间的差异极显著;在距地面20cm深度的土壤水分含量由大到小依次为客土袋造林、覆膜造林、植苗造林,三者之间差异极显著;距地面20cm处土壤温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客土袋造林、覆膜造林、植苗造林,客土袋造林和覆膜造林差异不大,但两者与植苗造林技术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12.
水袋滴渗抗旱造林技术和容器苗抗旱造林技术是干旱半干旱地区运用较成功的抗旱造林技术。笔者从操作方法、作用机理、应用效果、成本概算、适用范围5方面介绍了水袋滴渗抗旱造林技术。通过对留袋造林、脱袋造林后一个生长季内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苗木生物量、苗木根系分布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脱袋造林更有利于保存土壤水分。建议容器苗造林采用脱袋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13.
采用EM 50土壤水分测定系统,在晋北太行山区雁门关林场,对造林后采用石块、石块薄膜双层、生态垫3种不同覆盖处理的土壤含水量进行连续监测,以不同覆盖处理成本、造林成活率、苗木生长量、蓄水保墒效果等为指标,对不同覆盖处理综合效果进行秩次综合评价,3种覆盖处理被分为两类,以生态垫覆盖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通过在民勤青土湖沙丘梭梭,大滩乡上泉村葡萄、红枣,西渠枸杞,民左公路通道绿化刺槐等树种上进行"生泰"透气防渗砂节水造林试验,结果表明:应用"生泰"透气防渗砂在干旱沙区造林可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苗木生长,同时能够起到防渗、防蒸发和节水保墒的效果。因此,应用"生泰"透气防渗砂在生态极端脆弱的干旱沙区造林,可以解决干旱沙区造林成活率底下的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15.
蓄水保墒抗旱造林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首先要解决水分问题。因此,一系列土壤蓄水、保墒、抗旱造林技术应运而生,集水技术、覆盖保墒技术、土壤结构改良剂蓄水保墒技术、保水剂蓄水技术、固体水种植技术、应用蓄水渗膜抗旱造林技术,这些技术为荒漠干旱地区的植被恢复提供了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海岸带风口沙地提高木麻黄造林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自1998年5月以来,在福建省惠安县赤湖林场和东山县赤山林场木麻黄基干林带前沿风口干旱沙地,进行提高木麻黄造要效果配套技术研究。经2年试验研究,在分析风口困难立地造林失败主要原因基础上,从木麻黄抗逆品系选择应用,因地制宜确定造林方式,采用深挖整地、放客土、拌泥浆、提早造林季节、选择大雨天冒雨造林、大苗深栽等抗旱造林配套技术以及旱季培土抚育保墒、浇水保苗和筑沙堤设风障防潮防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造林方法  相似文献   

17.
西部地区主要以干旱大陆性气候为主,该地区面积大,有林地少,荒山荒地多,干旱少雨,风沙和水土流失危害十分严重。因此西部地区造林更为重要,但又存在相当大的因难,造林成活率往往较低。怎样才能提高北方干旱地区的造林成活率、是大家十分关心的问题,我们总结了托县地区多年的造林经验,认为提高造林成活率应把好以下五关。 一、整地保墒关 整地时间必须是造林前一年的雨季到来之前的伏天,整地方法要因地制宜。小坡地采用鱼鳞坑、水平沟等方法整地,但不论采用哪种方法都要做到保土、保水。 二、种苗关 1.选好造林树种。北方干旱地…  相似文献   

18.
结合内陆河流域降雨稀少、干旱缺水的自然条件和造林成活率低、生态工程建设成效不显著的生产现状,通过采取水平阶、鱼鳞坑、开沟和穴状等4种整地方式,在山滩旱地进行了对比试验,总结出了适于内陆河流域干旱半干旱地区宜林荒山荒地造林的不同整地技术。该技术的研究应用,可节水保墒,提高造林成活率,有利于植被恢复。  相似文献   

19.
西藏林芝地区抗旱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林芝地区普遍降水较少,而且降水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土壤水分条件是决定其造林成败的关键环境因子.从树种选择与造林模式、苗木质量、造林季节、整地措施、定植方法、集流蓄水保墒、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以及造林后的抚育管护等方面介绍了林芝地区多年来抗旱造林的研究与生产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20.
平顺县位于太行山中南端,是典型的干旱石质山区县,造林成活难度极大。介绍了干旱石质山区整地方法,树种选择以及容器苗(带土)栽植、坑面覆盖、截杆造林、保墒栽植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