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赵俊锐  朱道林 《农业工程》2010,(10):337-344
土地整理项目后效益评价是土地开发整理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为完善土地整理项目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促进土地开发整理的可持续发展,应用能值分析方法,以山东省淄博市杨峪地域土地整理项目为例,对土地开发整理前、后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系统能值输入与输出的变化进行分析,研究土地开发整理的后效益。结果表明,项目实施后项目区土地利用结构发生变化,总能值投入产出比增加,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但由于项目区开发了大面积未利用土地,造成土地环境负荷率加大,土地可持续利用指数降低。分析认为,在土地开发整理时,要尽可能减少  相似文献   

2.
基于粗糙集的土地整理项目后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整理项目后评价的科学性直接影响着土地整理工作的有效发展。本文通过粗糙集理论对土地整理后评价指标体系优化,在此基础上给出土地整理项目后评价的决策规则和综合评价方法,为土地整理投资项目进行后评价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动态简讯     
土地整理促农机化发展■李爱民2007年12月17日,由国土资源部投资的国家级土地整理项目在湖南邵阳县谷洲镇12个行政村全面启动,项目建设规模580hm2(8700亩)。土地整理项目建成后,可新增耕地  相似文献   

4.
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中,四川省苍溪县财政局充分发挥财政投资管理职能,狠抓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及财务管理,提高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的最大效益,保证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健康、有序地运行。  相似文献   

5.
土地整理在我国社会经济中占据显著地位,与此衍生的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的研究也愈加重要。文章结合已有理论研究,在"流程逻辑"框架的基础上,构建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物元可拓评价模型,并以贵州省黔西南州望谟县桑朗镇桑郎村与边绕镇岜饶村土地整理项目为例,展开了实证研究,不断改善项目的整体绩效水平。  相似文献   

6.
土地整理项目区适宜水面率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土地开发整理过程中人为因素的作用使水域面积逐步减少、水域功能退化等问题,分析了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确定了研究目标及内容,并依据水文学和农田灌排基本原理,从防洪、抗旱、除涝和环境等多角度出发,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区的产汇流和需水容量进行分析;根据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所在区域的位置、地形、水系条件等提出土地整理项目区适宜水面率分析模型,结合江苏土地整理项目实际,利用自行开发的分析软件进行分区水面率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赣榆县黑林镇土地整理项目区(丘陵)的适宜水面率为4.71%,江苏省丘陵区土地整理项目平均适宜水面率为5.11%,范围为3.5%~7%;滨海县蔡桥镇土地整理项目区(平原)适宜水面率取8.58%,江苏省平原区土地整理项目平均适宜水面率为7.69%,范围为6%~9%.  相似文献   

7.
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中,沟渠土方量计算一直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准确快速地计算沟渠土方量对开展规划设计、控制总投资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为此,研究了利用平均断面法结合办公处理软件EXCEL计算沟渠土方量,并以2006年国家投资湖北省谷城县冷集镇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为具体案例进行了计算,为土地整理中沟渠土方量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2007年12月17日.由国土资源部投资的国家级土地整理项目在湖南邵阳县谷洲镇12个行政村全面启动.项目建设规模580hm^2(8700亩)。土地整理项目建成后,可新增耕地21.3hm^2(320亩),将形成田成方、渠成网、林成行、路相连的格局,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和农机作业条件,促进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和农业机械化发展。  相似文献   

9.
土地整理是促进土地资源合理利用、提高土地利用率及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重要措施,然而土地整理对水环境、植被系统、土壤系统和大气系统等都会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其产生的原因包括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不健全、资金投入不足和基础理论研究欠缺等多个方面。为此,提出了加强土地整理方面的基础理论研究、提高国民环境意识与多方筹措土地整理资金等几个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土方量计算是土地整理项目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准确、快速计算土方量有助于合理安排工程进度、工程量大小计算和投资预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四川盆地东南边缘某镇的土地整理项目为例,利用地形图进行矢量化,建立起不规则三角网,对土地整理工程土方量计算方法进行探讨。结果表明结合不规则三角网表面模型和ArcGIS的3D Analyst扩展模块进行空间分析和土方量计算,有助于提高计算的速度和施工的效率。  相似文献   

11.
陈鑫  戴贻媛  葛霖 《农业工程》2014,4(3):94-99
为探讨直辖以来重庆市水利工程用地变化特征,选取了1997—2011年重庆市水利工程用地数据,利用Excel和ArcGIS软件,从时空角度分析了15年间全市水利工程用地变化。结果表明,时间维度上,全市水利工程用地主要呈现先增加后减少趋势,水库水面占水利工程用地的大部分,但水利工程建筑用地所占比例呈逐年增大趋势;空间维度上,15年间各区县水利工程用地增减不一,但各区县之间差距有缩小趋势,重庆长江中下游以及两翼区县水利工程用地等级变化比较明显。直辖以来全市水利工程用地变化比较明显,三峡工程的建设使得重庆长江中下游沿岸区县水利工程用地变化明显,且近几年维持在稳定水平,据此提出今后重庆市水利工程建设应以“5个水利”为目标。   相似文献   

12.
马杰  刘今朝  葛淼 《农业工程》2017,7(2):102-106
参照国家近年来“营改增”的相关政策文献,以重庆市农村建设用地复垦项目为研究对象,将项目划分为4种类型,分析“营改增”对重庆市农村建设用地复垦项目的影响,并提出建议。研究表明,以附属工程建设为主类项目、机械-人工配合拆除类项目、以机械拆除为主类项目“营改增”后工程施工费(税负)分别平均减少0.27%、0.45%、5.35%,人工拆除为主类项目“营改增”后工程施工费(税负)平均增加9.40%。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利用机械整理整治土地及整好土地以促进机械化的发展,解决丘陵山区大中型农业机械立地条件“最后一公里”难题,改善丘陵山区农机化生产作业条件,提高作业效率,重庆农机部门从2014年开展宜机化地块整理整治工作,收效良好。介绍了重庆市宜机化地块整理整治的过程,包括思路来源、试验探索、规范形成、推广应用及促进作用,为南方丘陵山区的农机化发展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封旺  柳锦森 《农业工程》2017,7(4):120-121
为深入贯彻重庆市委四届三次全会5大功能区发展战略,有序推进重庆市各项民生工程实施,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真实、准确反映农村建设用地现状,对重庆市2016—2020年农村建设用地复垦潜力进行调查。以农村居民点和农村人口为基础,预测复垦理论潜力,掌握未来复垦规模,为复垦工作做足充分的准备。   相似文献   

15.
《Agricultural Systems》2007,92(1-3):52-62
With a view to its use in relation to land consolidation programmes, we present an approach to evaluation of land distributions that aggregates the influences of the size, shape and dispersion of plots on productivity and is designed for computer implementation in a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It is envisaged that it will be useful for identification of areas in which land consolidation is required, for evaluation of consolidation projects, and for consolidation project optimization.  相似文献   

16.
黄勇 《农业工程》2017,7(5):95-97
土地整治已成为一项重要的惠民利民工程。分析新形势下土地整治工程发展趋势,对指导土地整治工程,实现政府职能转变有重要意义。在阐述土地整治发展历程基础上,总结出当前土地整治工作中存在准备工作不充分、规划设计及项目施工不尽合理以及监管不力等不足;进一步提出从加强监管、加大宣传和加大后期管护力度3个方面出发,提高土地整治工程综合效益。最后结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得出土地整治工程主要向多元化发展,“土地整治+扶贫”等已成为趋势,“大而强、小而精”的土地整治成为今后两个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杨文华 《农业工程》2018,8(4):80-82
从GPS-RTK的原理和特点入手,以水利工程渠道工程以及土地整理规划工程测量为例,就GPS-RTK在农田水利工程的测量应用进行研究,以此提升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效率。   相似文献   

18.
为合理控制土地整治项目造价,探析造价影响因素,进而有效指导土地整治方案设计、比选。通过分析土地整治5大单项工程基础资料,基于Delphi法从“量”“价”角度构建影响造价的综合指标评价体系,并以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县大坡乡为例,采用层次分析法探索土地整治造价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大坡乡土地整治造价指标体系准则层包含3个指标,其中土地平整率对造价影响权重值高达0.507 1,设施新建率为0.368 2,综合单价最小为0.124 7;子准则层包含13个指标,其中土地平整面积权重值最大为0.507 1,其次是渠道长度和管道长度,权重值分别为0.103 6和0.092 1,费率权重值仅为0.010 4;因子层包含28个指标,坎高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程度最大,权重值为0.257 2,其次是地形坡度,权重值为0.186 7,地区工资类型对造价影响程度最弱;土地平整率和设施新建率是关于“量”的影响因素,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程度高达87%,综合单价是关于“价”的影响,影响程度为12%。研究结果可为土地整治方案优选和合理控制造价提供理论与方法指导,对促进我国土地整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重庆市农村建设用地复垦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鲍金星  葛霖  张霞  严飞 《农业工程》2012,2(4):47-50
为揭示农村建设用地复垦中不同类型宅基地工程规划模式的异同,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了重庆市3个区县的农村闲置宅基地共300处,根据复垦宅基地位置坡度大小将拟复垦农户宅基地分为0°~5°平坦型和6°~25°坡度型。结果表明:重庆市农村建设用地复垦中不同区域相同房屋结构类型和同一区域内不同房屋结构类型P1差异较大。不同区域复垦中同种宅基地类型比较相似,平坦型约为94%,坡度型为6%。且二者在工程规划模式中存在差异,总体表现为坡度型较平坦型复杂。宅基地地形坡度是影响复垦工程布设模式差异的重要因素。对当前建设用地复垦中覆土厚度、石坎、道路和沟渠设计不合理的情况,应该在充分了解复垦片块基本情况后结合复垦规划原则,科学合理的进行复垦工程规划设计。   相似文献   

20.
科学有效的监管保障了土地整治工程顺利开展。农田水利工程是土地整治项目的重要内容,根据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中农田水利灌排沟渠特征,提出一种农田灌排沟渠提取方法。通过对影像中灌排沟渠的光谱值进行统计分析,确定其取值范围,通过二值化和中值滤波去除噪点后得到灌排沟渠的初步结果,最后利用Canny算子对部分有行道树遮挡区域的沟渠进行边缘补充提取,最终得到研究区的灌排沟渠。以内蒙古达拉特旗土地整治某项目区为例,以World View-2为数据源,对提出的方法体系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精度达到91.46%,满足土地整治工程监管的需要。提出的方法很好地解决了微小弯曲和被遮蔽沟渠问题,可为土地整治工程实施监管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