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择12种我国不同产地的大米,通过相关性分析,研究方便米饭感官品质与大米主要化学成分及蒸煮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原料大米的主要化学成分与米饭的蒸煮性质对方便米饭感官品质有明显影响,特别是大米的直链淀粉含量与感官评定呈极显著负相关,硬度,胶稠度也都与感官评定有不同显著程度的相关性;直链淀粉含量低,胶稠度较低,含水量适中的大米生产的方便米饭有较好的感官品质。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黑龙江省粳稻主要理化指标与食味品质的关系,对2000年至2004年黑龙江省种植的390份粳稻品种(品系)的直链淀粉、胶稠度、碱消值等理化指标与食味品质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90份粳稻品种的直链淀粉、碱消值等理化指标与黑龙江省粳稻米饭食味的相关性不显著,而胶稠度与米饭食味的呈显著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浙江省早籼稻近期区试品种(系)蒸煮品质研究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11  
对水稻区试中多品种(系)、多年、非平衡、无重复分析值的蒸煮品质性状数据,用作者提出的统计方法作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八五”期间参试的早籼稻品种(系)蒸煮品质较“七五”参试品种有所改善,高直链淀粉含量的参试品种极显著减少,低直链淀粉含量的参试品种极显著增加;软胶稠度的品种极显著增加,硬胶稠度的品种极显著减少。但多数参试品种胶稠度仍偏硬,综合蒸煮品质不佳。各蒸煮品质性状均以品种效应为主,其次是品种×年份互作效应。蒸煮品质性状的提高,首先应注意品种(系)的主效。各蒸煮品质间有极显著的相关关系,其中直链淀粉与胶稠度的负相关最明显,其次为直链淀粉与糊化温度的负相关。为克服性状相关引起的早籼稻优质育种的难度,应抓好直链淀粉与胶稠度这一主要矛盾并应广泛筛选育种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4.
BEIIb基因是水稻淀粉合成的一个分支酶基因,在IR36的ae突变体中,BEIIb的缺失导致了直链淀粉的大幅度提高,同时影响了淀粉合成途径一些基因的表达。为深入探索不同直链淀粉含量品种的理化性质以及决定高直链淀粉含量的遗传因子。本研究选用了IR36及其突变体以及4份不同直链淀粉含量的水稻品种进行淀粉含量、理化性质以及淀粉合成途径相关的遗传因子的表达分析。研究发现直链淀粉含量IR36的ae突变体(30.05%)是野生型IR36(21.07%)的1.4倍,且明显高于其它品种,最低的是糯稻品种‘朝紫’(3.52%);IR36ae突变体与野生型的糊化温度也存在显著差异,且综合其他几个品种的结果发现,稻米的糊化温度与直链淀粉含量呈负相关;IR36ae突变体的胶稠度比野生型的硬,且直链淀粉含量越高的品种胶稠度越硬;IR36ae突变体的淀粉颗粒比野生型要稍大一点,且直链淀粉含量较高的品种淀粉颗粒较大;定量PCR结果表明ae突变体中BEIIb的缺失导致了Wx基因的上调,以及SSI和BEI、BEIIa的下调。且淀粉合成关键酶基因中的Wx基因(GBSSⅠ)在不同品种以及不同发育时期表达量均为最高,支链淀粉合成相关基因在低直链淀粉品种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在高直链淀粉品种中的表达。BEIIb的缺失引起直链淀粉的明显提高,糊化温度的降低,淀粉颗粒的增大,以及一些淀粉合成相关基因的改变。  相似文献   

5.
基于7个品质性状对50份谷子品种利用SAS9.3软件进行了聚类和相关系分析,结果表明,V_(B1)含量和胶稠度的均值较高分别为0.48 mg/100 g和112.41 mm,蛋白质含量、V_(B2)含量和硒含量分别为7.69%、0.07 mg/100 g和11.69μg/kg。16份品种的胶稠度大于120 mm,糯质、低直链淀粉和非糯类型频率分别为6%、76%和8%。品种间品质性状变异程度依次为V_(B2)含量硒糊化温度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V_(B1)含量蛋白质含量。采用最小距离法以阈值为10,将供试材料聚为9大类,其中第一、二、三类群分别包括7份、4份、33份品种,第四至第九类群各为1份品种;第一类群V_(B2)含量和胶稠度较大,第二类蛋白质含量、硒含量和胶稠度较大,第五类(公谷68)V_(B1)含量和胶稠度较大;第九类(大同34)蛋白质含量、V_(B1)含量、V_(B2)含量、硒含量和胶稠度最低,糊化温度和直链淀粉含量最高,品质较差。相关性分析表明,V_(B1)含量与V_(B2)含量和胶稠度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96**和0.283*;直链淀粉含量与糊化温度和蛋白质含量分别呈显著正相关和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依次分别为0.313*和-0.443**。  相似文献   

6.
以浙江省1995年早籼稻品种区域试验6个试点参试品种蒸煮品质测定结果为材料,用多元分析法探讨了糊化温度、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3个蒸煮品质的品种(基因型)效应、地点效应、品种×地点互作和蒸煮品质间的相关关系,剖析了各效应的相对重要性。分析结果表明,蒸煮品质的3个性状均以品种效应为主,而且依次以直链淀粉含量的品种间变异最大,胶稠度次之,糊化温度最小;环境对糊化温度有较大影响。相关分析显示,蒸煮品质间有相关关系,且完全来自遗传(品种)效应。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家洋领导的研究团队近日在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发表论文说,他们发现并解析了决定稻米食用和蒸煮品质的基因调控网络。这一研究成果将有助于开发口感更好的稻米品种。科学界此前已发现,稻米的食用和蒸煮品质主要由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糊化温度决定,但对上述性状发挥作用的分子机制并不清楚。为此,  相似文献   

8.
选用以IR64为受体的抗旱基因聚合杂交后代的147个新品系为材料,以水作为对照,研究了旱作对稻米蒸煮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总体上旱作处理下抗旱新品系的胶稠度比水作处理下低,胶稠度越高的品系,旱作胶稠度降低越大;旱作处理下的碱消值比水作的高,碱消值越高的品系,旱作和水作处理下的差别越小;旱作处理下的直链淀粉含量比水作处理下低,随着直链淀粉含量的增加,旱作和水作的差别越大,但在AC较低时,旱作条件下比水作条件下稍高。在糊化温度和直链淀粉含量两性状上,旱作对改善品质是有利的,对胶稠度不利,不过胶稠度较高的品系中也有个别品系旱作处理的胶稠度比水作的相近或稍高,这些品系有望育成抗旱新品种作为旱作品种推广。  相似文献   

9.
研究表明,直链淀粉含量、糊化温度、米汤中固形物含量与食味品质成负相关,胶稠度、米粒膨胀性与食味品质成正相关。优质粳性小米食味品质的定量指标是;(1)中等偏低的(9—13%)直链淀粉含量;(2)中等值低(58—63℃)的(?)化温度;(3)中等偏高(6—7.5cm)的米胶长度;(4)米粒膨胀性在3.8—4.4cm,米汤中固形物含量38—42%的小米既适宜煮稀饭,又适宜蒸干饭。  相似文献   

10.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良优质水稻恢复系明恢63的稻米品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明恢63是我国育成的一个籼型三系强优势恢复系,其直链淀粉含量适中,但是糊化温度和胶稠度较差,并且仍然存在心白.从控制稻米糊化温度的alk基因和控制香味的fgr基因编码区寻找插入缺失长度多态性(insertion deletion length polymorphism,InDel)位点,并开发出InDel标记进行辅助选择育种,经回交聚合向明恢63品种导入来自中国香稻的alk和fgr等位片段,改良品系的稻米糊化温度显著降低,胶稠度升高,具有了香味,并且心白粒率得到了降低.外观品质、蒸煮食味品质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云南省农业科学院新选育的13份籼型和9份粳型优质米品种(系)稻米品质性状的差异及其相互关系,对其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蛋白质含量、RVA谱特征值及食味值进行测定,并对各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和主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粳稻的直链淀粉含量和食味值的平均值低于籼稻,而其胶稠度和蛋白质含量的平均值则高于籼稻;各品质性状的变异系数的绝对值变幅为2.61%(籼稻的峰值时间)~175.16%(籼稻的崩解值)。相关性分析显示,籼、粳稻材料的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分别与RVA谱特征值中的多个指标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在粳稻材料中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与峰值时间的相关性最高,而在籼稻材料中直链淀粉含量与冷胶粘度和消减值的相关性最高,胶稠度与消减值的相关性最高;且籼、粳稻的RVA谱特征值间也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而蛋白质含量和食味值则与RVA谱特征值间不存在相关性。籼稻主成分的前4个因子的累积贡献率达到85.506 5%,其中第一、二主成分主要反映淀粉的粘性和糊化,第三主成分与食味值有关,第四主成分与淀粉变性有关;在粳稻中前3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为85.330 6%,第一主成分与直链淀粉含量有关,第二主成...  相似文献   

12.
郭银燕  张云康 《作物学报》1999,25(4):499-503
以浙江省1995年早籼稻品种区域试验6个试点参试品种蒸煮品质测定结果为材料,用多元分析法探讨了糊化温度、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3个蒸煮品质的品种(基因型)效应、地点效应、品种×地点互作和蒸煮品质间的相关关系,剖析了各效应的相对重要性。分析结果表明,蒸煮品质的3个性状均以品种效应为主,而且依次以直链淀粉含量的品  相似文献   

13.
稻米品质可分为贮藏品质、碾米品质、市场品质、蒸煮食用品质、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等。贮藏品质即稻米的耐贮藏性。碾米品质包括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粒精米率等。市场品质即稻米的外观,包括稻米的长度、形状、胚乳透明度和垩白等。蒸煮食用品质是由其理化性质决定的,主要包括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糊化温度、米粒延长性和香味等。营养品质即稻米的蛋白质含量和赖氨酸含量等。稻米的加工品质即稻米酿酒、加工成各种副食品的品……  相似文献   

14.
以3个不育系川香29A(A1)、珍汕97A(A2)、Ⅱ-32A(A3)和8个新恢复系为亲本,按不完全双列杂交模式分析11个品质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力。结果表明:(1)大多数性状的一般配合力(gca)和特殊配合力(sca)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即受基因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的共同控制,且以加性效应占主导地位(2)精米率、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3个性状,恢复系对gca方差的贡献比不育系的大,而不育系在粒长、粒宽、长宽比、糙米率、整精米率、垩白率、胶稠度等性状上对gca方差的贡献比恢复系的大。糊化温度这两性状,恢复系和不育系对gca方差的贡献相近。(3)广义遗传力(h2B)降序排序为:粒长、长宽比、垩白率、粒宽、糊化温度、胶稠度、整精米率、糙米率、直链淀粉含量、精米率、垩白度,变幅在93.36%~38.13%之间;狭义遗传力(h2N)降序排序为:粒长、长宽比、垩白率、糙米率、糊化温度、整精米率、垩白度、胶稠度、精米率、直链淀粉含量,变幅在82.3%~17.32%之间。大部分性状的(h2N)与(h2B)的趋势是一致的。(4)gca效应值在同一性状不同亲本间和同一亲本不同性状间均存在显著的差异,亲本中A1、R8、R7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5.
通过转反义Wx基因育成了直链淀粉含量(AC)降低的籼稻龙特甫新保持系B(wxLB1,wxLB2),并转育成了相应的新不育系新龙保A1(wxLA1)和新龙保A2(wxLA2)。考察和测定了由新不育系和原不育系与恢复系配制的杂种F1代的农艺性状、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及RVA谱。结果表明:由wxLA1,A2配制的杂种后代直链淀粉含量和粒重极显著地低于各自对照(CK1:LA/YH559,CK2:LA/MH63),胶稠度(GC)和崩解值(BDV)则明显高于对照,并达到极显著水平。而冷胶黏度(CPV)、消减值(SBV)、峰值时间(PeT)、起浆温度(PaT)和回复值(CSV)则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杂种后代淀粉胶稠度和RVA特征值变异来源分析显示,GC和RVA谱特征值主要受母本影响,且都达到极显著水平。综合结果表明,选择改良籼稻龙特甫雄性不育系品质是改善杂交稻米淀粉理化和蒸煮品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种植方式对陆稻中旱3号和水稻武香粳99-8米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以陆稻中旱3号和水稻武香粳99-8为材,设覆膜旱种和裸地旱种2种方式,以水层湿润灌溉为对照,研究了种植方式对米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水种(对照)相比,中旱3号覆膜旱种的产量显著降低,而武香粳99-8覆膜旱种的产量则无显著差异,裸地旱种的产量均较对照显著降低。旱种可降低垩白度、粒长/粒宽、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峰值黏度,提高蛋白质含量和糊化温度;中旱3号覆膜旱种和裸地旱种以及武香粳99-8裸地旱种的垩白粒率显著低于对照,而武香粳99-8覆膜旱种则无显著差异。三种种植方式中,两品种均以覆膜旱种的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崩解值和灌浆期稻株含N率下降值最小,蛋白质含量和消减值最大,籽粒Q酶活性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与武香粳99-8相比,中旱3号的垩白粒率和胶稠度显著降低,垩白度没有显著差异,粒长/粒宽、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崩解值和糊化温度显著提高。Q酶活性、籽粒灌浆参数与米质指标关系密切。旱种有利于改善稻米的外观和营养品质,但蒸煮食味品质有所变劣。  相似文献   

17.
谢国禄 《作物育种信息》2005,(10):20-20,F0003
胚乳的直链淀粉含量是影响米饭粘性的一种主要因素。本试验调查了由几个突变体衍生的低直链淀粉品系的直链淀粉含量对成熟期温度的反应情况。设置人工气象室、温度及自然条件相结合的处理方式,测定了高、中、低3种温度条件下成熟时的胚乳直链淀粉含量。调查发现被检测的每个品系或品种的直链淀粉含量在高温处理区较低。而在低温处理区较高。  相似文献   

18.
对宁夏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12份水稻品种的10个主要品质性状进行了遗传力分析、遗传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广义遗传力较高的性状有直链淀粉含量、粒形、粒长、垩白米含量、糙米率和精米率.直链淀粉含量与垩白大小及垩白米率有较密切的正相关,与胶稠度和碾米品质性状有较密切的负相关;整精米率与蛋白质含量、垩白大小、粒形和粒长有较密切的负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第一主成分因子为蛋白质含量、直链淀粉含量,第二主成分因子为垩白大小及垩白米率,第三主成分因子为胶稠度.笔者认为整精米率、直链淀粉含量、垩白大小、垩白米率和胶稠度可作为鉴定稻米品质的主要性状.  相似文献   

19.
水稻Wx~b等位基因已广泛用于籼稻的品质改良,但携带该等位基因的一些籼稻米饭往往偏软,仍需进一步改良。为明确籼稻背景下导入Wxin等位基因对稻米食味品质和理化品质的效应,分别以携带Wxin的IR64和携带Wx~b的9311为供体,以携带Wxa的籼稻SIR3611 (3611)为受体,基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通过杂交和连续回交的方式构建了3611背景下携带Wxin和Wx~b的近等基因系。系统比较了不同近等基因系间的农艺性状以及稻米的食味和理化品质。结果表明,近等基因系与受体亲本3611的主要农艺性状基本接近,无显著差异。NIL(Wxin)稻米的表观直链淀粉含量较亲本3611极显著下降而胶稠度极显著增加。NIL(Wx~b)稻米表观直链淀粉含量最低且与之对应的胶稠度最高。近等基因系NIL(Wxin)和NIL(Wx~b)稻米的食味值较亲本极显著提高。NIL(Wx~(in))和NIL(Wx~b)稻米的GBSSI丰度与对应的表观直链淀粉含量具有明显的正相关。稻米粉的黏滞性谱、热糊化特性和晶体结构与直链淀粉含量显著相关性。本研究为在我国籼稻品种品质改良中有效利用Wxin等位基因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不同粒位上籽粒垩白性状和粒形特征与其他品质性状的关系,选用直立穗型和弯曲穗型水稻为材料,按照穗部位置分为27个粒位,分析了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粒位上粒形特征与垩白性状关系显著,两者都影响整精米率,粒长、粒宽、长厚比和宽厚比与整精米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垩白粒率和垩白度与整精米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粒形特征对蒸煮食味品质、营养品质和淀粉RVA谱特征有一定影响,主要表现在粒长、粒宽、长厚比和宽厚比与食味值、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和崩解值极显著正相关,而与糊化温度、消减值、总蛋白、谷蛋白、清蛋白和脂肪酸含量极显著负相关。垩白性状与蒸煮食味品质、营养品质和淀粉RVA谱特征值都有密切关系,垩白粒率和垩白度与食味值、直链淀粉、胶稠度、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崩解值、冷胶黏度、回复值和球蛋白含量极显著负相关,与糊化温度、消减值、清蛋白、醇溶蛋白、谷蛋白、总蛋白和脂肪酸含量极显著正相关。选育低垩白、高长厚比和宽厚比的籽粒是改良粳稻食味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