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多效唑在高产夏花生栽培上的应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系统地了解了多效吐在高产夏花生栽培上的作用效果。喷施多效唑可以有效地抑制植株增高,防止倒伏,促进荚果发育,提高结实率、饱满度、增加产量,且综合增产效果优于B90在正常气候年份,以始花后35~40天,100ppm浓度600kg/hm2药液喷施效果最佳。同时注意,晚熟品种喷施时间适当提前,浓度取上限。中早熟品种适当后推,浓度取下限。与代森锰锌、多菌灵等杀菌剂配合施用,可达到防病增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多效唑对花生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试验研究了中低产田花生喷施多效唑对花生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花生初花后25~35 d叶面喷施多效唑,可明显抑制主茎和侧枝的生长,促进干物质向荚果分配,增加库容量,提高库、源比,使单株结果数及产量增加,从而提高花生单位面积产量。但易造成花生病害加重,百果重、百仁重和出仁率降低,籽仁脂肪和蛋白质含量下降。因此,在花生中低产田使用多效唑必须与病害防治相结合,才能实现花生高产优质。  相似文献   

3.
多效唑对花生幼苗抗旱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多效唑处理花生幼苗,可显著促进花生幼苗根系生长,提高根系TTC还原强度。在干旱胁迫条件下处理花生叶片叶绿含量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以及叶片相对含水量均显著高于对照水平。同时,细胞膜的稳定性也得到增强,从而提高了花生幼苗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4.
在花生盛花期每亩用100一150ppm的多效唑药液50公斤进行叶面喷洒,能有效地抑制营养生长,促进荚果形成,使荚果数增加15.1%,秕果率减少17.8%,百果重提高6.8%,从而增产22.7%,  相似文献   

5.
6.
麦套花生不同种植密度对产量影响较大。试验表明:产量以中密度(1.9万株/亩)处理最高,其次是低密度处理(1.5万株/亩),高密度处理(2.3万株/亩)最低。麦套花生适宜种植密度为1.8~2.0万株/亩,随着密度的增加单株结果数降低趋势明显,而公斤果数则以高密度处理最高,中密度处理最低,出米率有随密度增加而降低的趋势,但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盛花期喷施多效唑对春花生的一些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裴润梅 《花生学报》2002,31(4):9-13
盛花期喷施适宜浓度的多效唑,能显著提高花生叶片蛋白质和叶绿素的含量,增强花生叶片的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并增强主根的根系活力。喷施3周后,单位叶面积鲜重和干重以及植株鲜重和干重均有所提高。成熟收获时,单株结荚数、饱果率和产量均比对照高。其中,以喷施150mg·L-1多效唑处理的产量最高,达3806.25kg/hm2,比对照增产12.57%。  相似文献   

8.
壮饱安与多效唑对花生株高和产量影响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花生开花初期开花盛期有效地控制株高,缩短节间,可以提高花生果针下扎率,增加花生单产。用壮饱安粉剂0.03g/m^2兑水喷施比用15%多效唑粉剂0.075g/m^2,兑水喷施,对花生控旺生长和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喷施多效唑对套作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0.
多效唑浸泡麦套花生种子及喷施浓度试验初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50mg/kg和100mg/kg多效唑浸种的麦套花生,根系体积增大91.43%和72.86%。根系叫吸收面积增大47.45%和31.93%。100mg/kg的多效唑化控效果最好。主茎缩短11.7cm。侧枝长缩短13.2cm,50mg/kg的增产效果最好,为4518kg/hm^2,比对照增加762kg/hm^2,增产20.3%。  相似文献   

11.
增加光照及其与改变源库互作对大豆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生殖生长期间的光照强度是决定大豆产量的关键环境因素.在美国麻省和中国黑龙江两地,通过在不同时期,对不同密度的大豆群体进行增加光照和改变源库处理,研究了两地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对增加光照光变化的反应.结果表明,不同时期增加光照光处理的增产效果不同,开花初期和结荚初期增加光照最为明显,花期增加光照增加单株荚粒数,而结荚初期增加光照增加百粒重.鼓粒期增加光照处理,百粒重不同品种在不同密度条件下增产不显著,说明鼓粒期后的光照条件对大豆产量及百粒重的调节有限.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源库在产量形成中的作用不同.在自然光照条件下,剪叶处理产量下降幅度较去荚大,即源在产量形成中更加重要些,而在花期的增加光照处理条件下,库也成为影响产量的重要因子,可见,光照条件在源库关系中起着显著的协调作用.  相似文献   

12.
多效唑对延缓龙眼枝叶生长的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多效唑对龙眼东壁品种的夏梢、秋梢幼茎进行不同浓度(500-300μg/ml)喷洒,结果表明:1.枝梢节间长度缩短,仅为对照的1/2-1/5,且随多效唑浓度的增加,其效果更显;2.低浓度多效唑喷洒可增大叶面积,高浓度喷洒则相反。各处理叶片厚度均显增加;3.处理后的第10天和第40天测定其叶绿素含量比对照分别提高38.04%和30.19%,且光合速率加快,1000μg/ml处理的为对照的1.7倍  相似文献   

13.
麦套花生,苗期生长慢、时间长,开花、下针、幼果形成集中,具有较长的产量形成期;主茎高度、总干物质和荚果干重增长规律符合“S”型生长曲线,可用Logistic方程y=k/(1十Ae-Bx)很好拟合;叶面积消长动态符合一元二次方程变化曲线;总干物质积累速率高峰在结荚期(播种后81天),荚果干重增长速率高峰在播种后95天,整个产量形成期内荚果干重日增量都保持较高水平,后期不早衰,且具有较高的分配系数。  相似文献   

14.
底肥量追肥期对夏大豆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李永孝 《大豆科学》1995,14(2):109-125
  相似文献   

15.
通过去子叶试验研究了子叶对大豆植株主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去掉一片或两片子叶抑制根系的生长,降低叶面积和干物质重量,影响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  相似文献   

16.
PP333水培对大豆苗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嵩  白定璋 《大豆科学》1995,14(4):360-364
本文报告的是,利用水培方法研究广谱型植物生长延缓剂PP333对大豆幼株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PP333能够抑制大豆幼株的生长,即降低株高,缩小吕面积,减轻干物重,但使茎粗增加。并且,这种现象随着浓度的提高而加强。喷叶处理,PP333对大豆根的生长影响不大;浸根处理时,则严重抑制根的生长。  相似文献   

17.
宽幅麦套花生与小麦有较长共生期,其生长发育有前期晚发、后期缓降和中期猛增的特点。生育中期猛增是干物质累积的关键,此阶段(始花后80天)中所累积的干物质量,占全生育期累积总量的87.6%,是转换成经济产量的基础。在收获前40天内荚果增长量,占荚果产量的68.6%。采取用养结合集约耕作施肥一体化;良种配套充分利用光热资源;改变种植方式发挥边际优势;规范种植;早套覆膜严把播种质量关;根据生长特点加强促保管理等配套技术,实现小麦花生双300—400公斤。  相似文献   

18.
油菜花角期叶片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试验通过去叶处理,研究了不同部位的叶片对油莱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花角期叶片对籽粒产量的影响是随生育阶段的推进而不断减小的;主茎叶对角果数影响较大,分枝叶对每角粒重影响较大,并且主要是分别影响了分枝上的角果数和每角粒重;对主茎上籽粒产量的影响是主茎叶大于分枝叶,对分枝上籽粒产量的影响是分枝叶大于主茎叶,而对全株产量的影响仍是分枝叶大于主茎叶。  相似文献   

19.
应用套盆分层组合式的花生水培方法,研究花生在水培条件下对不同供硼量的反应。从试验结果中获得了:Ⅰ、不同供硼量与花生产量的非线性回归关系,当供硼量为0.065ppm时,可望得到单株最高产量38.4克;Ⅱ、当供硼量分别低于0.025和0.01ppm时,植株表现缺硼和严重缺硼症状;Ⅲ、叶绿素a、b和可溶性糖含量在处理间的变化趋势与花生产量结果完全吻合。  相似文献   

20.
A study was made to determine the effects of grazing to a height of 1 in. when the swards reached heights of 3 and 9 in. on the dry matter production, LAI, tillering and rate of leaf production of new and old tillers in the spring–summer and autumn–winter seasons of 3 pasture species growing in association with white and red clovers. In both seasons the herbage yield under 9–1 management was higher than that under 3–1 and was significantly greater in the spring-summer season. Differences in DM production between cocksfoot, tall fescue and Ariki ryegrass failed to reach significance.
Light utilization under the 2 management systems was considered to be inefficient. In the autumn-winter period there was a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AI and DM production in all treatments.
The rate of leaf production per tiller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cocksfoot than in ryegrass and tall fescue in both seasons.
New tillers had a significantly higher rate of leaf production than old tillers in the spring-summer period, but not in autumn-winter. The numbers of grass tillers and rooted nodes of clover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under 3–1 than under 9–1 and were influenced by seas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