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为研究辐射减弱和O3胁迫对作物的影响,利用改进的开顶式气室(OTC)和遮荫网,开展了辐射减弱和O3胁迫的大田试验研究.实验设置4种处理:CK为野外大田组,T1为40%遮荫,T2为100 nL/LO3,T3为遮荫40%和100 nL/LO3的复合组.结果表明:T1和T3组冬小麦的生育期延长且推迟,T3组株高无明显变化;T2组株高降低,生育期缩短;单株干物质重均降低,T3降幅最大;各组灌浆速率均降低,T3组降幅最大;T1和T3产量、千粒重、穗数、穗粒数和穗重显著降低,T2组穗数无明显改变.由此可见,复合对小麦生长的影响较接近40%遮荫;粒重降低主要是因为灌浆速率的降低,灌浆时间的影响较小;产量的降低主要是千粒重、穗数、穗重的降低,降幅最大,但小于两因子单独累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揭示高浓度NO3-胁迫的黄瓜幼苗,在强光下对过剩光能的耗散机理。【方法】水培条件下,不同浓度的NO3-处理黄瓜幼苗7 d,测定处理叶片与引入二硫苏糖醇(DTT)、抗坏血酸(AsA)的处理叶片中叶黄素循环各组分和非光化学猝灭(NPQ)的变化。【结果】NO3-浓度为14~98 mmol•L-1处理的,黄瓜幼苗光合速率(Pn)与荧光参数的变化较小,差异不显著;但当NO3-处理浓度达140、182 mmol•L-1时,幼苗光合速率、初始荧光(Fo)均显著低于对照,在较强光下NPQ、(A+Z)/(V+A+Z)%均高于对照;引入抑制剂DTT后,NPQ、(A+Z)/(V+A+Z)%均受到抑制;(A+Z)/(V+A+Z)%与NPQ变化趋势一致。NO3-浓度为140、182 mmol•L-1处理的幼苗,由暗处突然转入1 280μmol•m-2•s-1(PFD)强光下时,天线转化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启动程度均低于对照,且启动减慢,NPQ启动程度均高于对照。对照、140、182 mmol•L-1 NO3-各处理,NPQ启动达最大值的时间分别约为6~9、6~9和15 min;(A+Z)/(V+A+Z)%启动达最大值的时间分别约为15、15和24 min;引入AsA后,三者NPQ达最大值时间都约为6~9 min。【结论】当NO3-与强光共同胁迫时,黄瓜幼苗更易产生过剩激发能,依赖叶黄素循环的热耗散为耗散过剩激发能的主要方式;高浓度182 mmol•L-1NO3-胁迫的黄瓜幼苗,叶黄素循环的启动呈减慢趋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随着气候的不断变化,高温、干旱及其复合胁迫等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对玉米生产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本文旨在探讨高温、干旱及其复合胁迫对夏玉米茎秆显微结构和产量的影响。【方法】以登海605(DH605)为试验材料,在开花期设置高温(T)、干旱(D)、高温干旱复合胁迫(T+D),以自然温度和正常水分管理为对照(CK),处理持续6 d,研究高温、干旱以及高温干旱复合胁迫对夏玉米茎秆显微结构、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光合特性、花粉活力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高温干旱复合胁迫后夏玉米皮层厚度、硬皮组织厚度、维管束总数和小维管束数目显著降低,较CK分别下降8.8%、14.1%、9.4%、13.7%。此外,高温干旱后夏玉米花粉活力、光合特性和成熟期总干重显著降低,T、D、T+D各处理花粉活力和净光合速率较CK降低23.1%、8.3%、30.7%和23.7%、16.6%、37.5%,成熟期干物质总积累量较CK降低19.7%、5.1%、26.6%,进而导致产量显著下降,T、D和T+D各处理的产量较CK分别下降63.2%、13.2%和71.7%。【结论】高温、干旱、高温干旱复合胁迫导致夏玉米茎秆发育异常,光合性能下降,干物质积累量减少,产量显著降低,且高温干旱复合胁迫对夏玉米产量和茎秆显微结构的影响大于高温或干旱单一胁迫。  相似文献   

4.
NO对缺氮胁迫下棉花幼苗生理生长的调控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外源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对氮素胁迫下棉花幼苗生长和叶片生理性状的影响,为NO的供体硝普钠(Sodium nitroprusside,SNP)调控棉花生长发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水培处理,设置两个对照:以全营养素Hoagland营养液培养棉花幼苗为对照1(CK1),缺氮Hoagland营养液培养棉花幼苗为对照2(CK2)。在CK2的基础上,利用SNP处理棉花幼苗,设置5个处理,每个处理SNP浓度分别为50、100、200、500和1 000 μmol•L-1,研究NO对氮胁迫下棉花幼苗生理生长的调控效应。【结果】氮素胁迫对棉花幼苗产生抑制作用,导致棉苗的光合系统及蛋白质、脯氨酸含量产生变化。低浓度外源NO能明显促进氮素胁迫下棉花幼苗的生长,显著提高叶绿素、脯氨酸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其中以100 μmol•L-1 SNP缓解胁迫效果最好。而高浓度的外源NO则加剧氮素胁迫对棉苗的抑制。【结论】低浓度外源NO(SNP:50—100 μmol•L-1)的确能缓解氮素胁迫对棉花幼苗造成的伤害,提高棉花幼苗对氮素胁迫的耐性。  相似文献   

5.
花期高温干旱对玉米雄穗发育、生理特性和产量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全球季节性高温、干旱已经成为影响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本研究通过人工模拟阶段高温干旱气候特征,旨在探究夏玉米花期高温、干旱以及高温干旱复合胁迫对其雄穗发育、生理特征及产量形成的影响。【方法】连续2年利用人工智能温室,采用盆栽试验,以郑单958(ZD958)和华农138(HN138)为试验材料,设置对照(CK)、高温胁迫(T)、干旱胁迫(D)和高温干旱复合胁迫(TD)4个处理,研究了夏玉米雄穗形态、花药、花粉结构、花粉活力及雄穗抗氧化指标和产量对花期高温、干旱的响应特征。【结果】2年结果表明,高温、干旱及复合胁迫使玉米雄穗分枝数、主轴小花数和分枝小花密度显著减少,T处理3个参数分别平均比CK减少17.31%、15.70%、13.56%,D和TD处理分别比CK减少33.85%、24.87%、27.08%和45.59%、32.02%、26.00%,干旱及复合胁迫使玉米雄穗主轴比CK平均显著缩短23.64%和27.51%。花期高温、干旱胁迫均导致花药皱缩变形,绒毡层细胞结构松散,花粉粒表面凸起,复合胁迫加剧了花药皱缩变形,绒毡层细胞裂解,药隔维管束变细减少,花粉粒网纹状凸起更为明显,萌发孔内陷。高温、干旱及复合胁迫显著降低雄穗日散粉量,T、D和TD处理日散粉量分别比CK平均减少22.18%、54.75%和67.28%,且使最大散粉量日期提前;T、D和TD处理高活力花粉所占比例显著低于CK,且两两间差异达显著水平。T处理雄穗SOD、POD酶活性升高,较CK平均提高21.91%、32.50%,D和TD处理较CK平均增加24.95%(SOD)、53.37%(POD)和17.12%(SOD)、67.24%(POD),峰值均与CK有极显著差异;T、D和TD处理下雄穗MDA含量较CK平均增加44.18%、64.24%和79.12%,$\mathop{{O}}_{2}^{{\mathop{}_{\ •}^{-}}}$含量较CK平均增加22.55%、51.65%和72.29%,处理间峰值差异达显著水平。高温、干旱及复合胁迫导致玉米产量和行粒数大幅度降低,T、D和TD产量比CK平均降低18.05%、34.58%、46.24%,行粒数比CK平均减少24.58%、41.80%和52.99%。胁迫处理下,2个品种以HN138雄穗分枝数、主轴小花数和分枝小花密度下降幅度大于ZD958,且HN138的高活力花粉占比和散粉量比ZD958分别减少27.00%和17.28%;HN138花药和花粉结构畸变程度超过ZD958,其抗氧化酶活性升高幅度小于ZD958,但MDA和$\mathop{{O}}_{2}^{{\mathop{}_{\ •}^{-}}}$含量比ZD958高13.07%和20.29%,2个品种以HN138对高温、干旱及复合胁迫响应更为敏感。【结论】玉米花期高温、干旱及复合胁迫显著抑制雄穗生长发育,导致花药和花粉形态结构畸变,抗氧化酶活性降低,散粉量显著减少,导致穗粒数减少,最终导致产量下降;且高温干旱复合胁迫对玉米雄穗的影响大于干旱胁迫大于高温胁迫,不同类型品种对高温、干旱的响应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6.
【目的】气候变化导致全球变暖,高温、干旱等极端天气频发,且生产中高温干旱时常相伴发生。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生育时期高温干旱复合胁迫影响夏玉米产量和光合特性的生理机制。【方法】选用DH605为试验材料,设置不同生育时期高温(T)、干旱(D)以及高温干旱复合(T-D)处理。2019年于三叶期(V3)、拔节期(V6)和抽雄期(VT)进行,2020年于三叶期(V3)、大喇叭口期(V12)和抽雄期(VT)进行,以自然温度和正常水分处理为对照(CK)。研究不同生育时期高温干旱复合处理对夏玉米产量、光合特性以及干物质的积累与分配的影响。【结果】不同生育时期高温干旱复合胁迫处理后,夏玉米LAI和SPAD值均显著降低,光合性能下降,净光合速率(Pn)显著降低。其中VT时期复合胁迫对Pn影响最显著,VT时期的T-D处理的Pn较CK平均下降39.0%,且高温干旱复合处理后夏玉米净光合速率的下降幅度大于高温、干旱等单一胁迫。高温干旱复合处理引发夏玉米光合性能降低,导致夏玉米干物质积累能力及向籽粒分配比例的下降,进而导致产量显著降低。2019年V3、V6、VT时期的T-D处理的产量较CK分别降低27.4%、18.3%和66.5%;2020年V3、V12、VT时期的T-D处理的产量较CK分别降低14.5%、14.6%和68.7%。【结论】不同生育时期的高温干旱复合胁迫导致夏玉米叶面积指数和叶绿素含量降低,气体交换受抑制,光合性能下降,导致光合同化物的积累与分配受阻,产量显著降低。其中,抽雄期遭受高温干旱复合胁迫后对夏玉米产量和光合特性的影响最大,且复合胁迫对其影响大于单一胁迫。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低温胁迫对3种绿绒蒿幼苗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人工气候箱的方法,测定了低温胁迫4℃下贝利叶绿绒蒿(Meconopsis baileyi)、多刺绿绒蒿(M.horridula)、高茎绿绒蒿(M.superba)3种绿绒蒿幼苗的荧光参数。【结果】随着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3种绿绒蒿幼苗的最大荧光F_m、表观电子传递速率ETR、PSⅡ实际光量子效率Y(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逐渐下降,非光化学淬灭(NPQ)先上升后下降,PSⅡ调节性能量耗散Y(NPQ)和PSⅡ非调节性能量耗散Y(NO)逐渐升高。经过48 h自然恢复,3种幼苗的F_m均恢复到0 h(CK)水平,ETR、F_v/F_m有所回升,Y(NPQ)恢复到显著高于0 h(CK)水平。3种绿绒蒿在低温胁迫下均能通过有效地调节叶绿素荧光参数来进行自我调控,均具有一定的抗寒性,但不同种之间仍具有差异。【结论】本研究结果可为绿绒蒿属植物的引种栽培以及高山植物抗寒性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遮荫条件下O3胁迫对冬小麦气孔导度影响的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究在遮荫条件下地表O3浓度增加对冬小麦气孔导度的影响,开展了两种不同强度遮荫与开顶式气室(OTC)相结合的大田试验,设置3个处理组:O3浓度为(100±9)nL.L-1结合(60±5)%遮荫的处理组(T1);O3浓度为(100±9)nL.L-1结合(20±5)%遮荫的处理组(T2);O3浓度为(100±9)nL.L-1不作遮荫的处理组(CK)。利用SC-1型气孔导度仪测定了3个处理组冬小麦不同生育期的气孔导度值。综合分析了生育期和O3胁迫,以及水汽压差(VPD)、温度(T)、光照(PAR)环境因子的变化对冬小麦气孔导度的影响,采用修正后的Jarvis非线性气孔导度模型模拟了3个处理组的气孔导度值。结果表明:遮荫对大田环境因子均产生了影响,其中,T1、T2处理组8:00—16:00点的平均温度和水汽压差较CK相比分别下降了5.6℃、4.1℃和0.84kPa、0.74kPa;用该模型得到的气孔导度模拟值与观测值进行了比较,R2=0.88,表明模型模拟效果良好;同时,根据O3吸收通量模型计算出T1、T2和CK处理组在整个O3熏蒸时期,冬小麦O3累积吸收通量分别为14.92、15.52、16.23mmolO3.m-2,并由此建立了O3吸收通量(x)与干物质损失(y)的关系分别为:y=1.0-0.038x和y=1.0-0.022x,表明在相同O3胁迫条件下,遮荫导致了冬小麦O3累积吸收通量的差异,在60%和20%遮荫条件下,O3吸收通量增加10mmol.m-2,与CK相比,其干物质累积损失分别为38.0%和22.0%。  相似文献   

9.
外源一氧化氮对NaCl胁迫下番茄幼苗生理影响   总被引:40,自引:2,他引:40  
 【目的】探明NO对NaCl胁迫下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幼苗的生长和叶片氧化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方法】在100 mmol·L-1 NaCl胁迫下,研究了0.05~0.8 mmol·L-1外源NO供体硝普钠 (SNP)处理对番茄幼苗生长、叶片保护酶活性和氧化损伤的影响。【结果】0.1 mmol·L-1 SNP处理缓解NaCl胁迫伤害的效果最好,显著提高了番茄幼苗生长,叶片叶绿素含量,保护酶SOD、POD、CAT、APX活性,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降低了MDA和O2-含量。【结论】外源NO缓解番茄幼苗NaCl胁迫具有剂量效应,以0.1 mmol·L-1 SNP的效果最好,从而增强植株的耐盐性。  相似文献   

10.
铅铜复合胁迫对芥菜子叶抗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质量浓度铅铜复合胁迫对芥菜子叶抗性指标的影响,为揭示重金属复合胁迫对植物抗性的影响机制提供参考。【方法】以超富集植物福州宽秆芥菜为试验材料,通过种子萌发试验,研究铅铜复合胁迫处理(对照(CK):0mg/L Pb(NO3)2+0mg/L CuCl2;处理1:100mg/L Pb(NO3)2+10mg/L CuCl2;处理2:200mg/L Pb(NO3)2+20mg/L CuCl2;处理3:300mg/L Pb(NO3)2+30mg/L CuCl2;处理4:500mg/L Pb(NO3)2+50mg/L CuCl2)对芥菜子叶中的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脯氨酸(Pro)、MDA含量和POD、SOD、CAT活性以及光合色素含量等指标的影响。【结果】随铅铜复合胁迫的加剧,芥菜子叶中的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均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Pro和MDA含量较对照(CK)极显著增加,氧负离子产生速率呈增加趋势,POD活性呈先升后降趋势,SOD活性呈逐渐上升趋势,CAT活性呈逐渐降低趋势,芥菜子叶中的叶绿素a和叶绿素a+b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而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则呈递减趋势。【结论】在受到铅铜复合胁迫时,芥菜的抗逆性降低,但同时也对较低质量浓度铅铜胁迫表现出一定的抗性。  相似文献   

11.
为了给气候变化背景下的竹林培育应对策略提供理论依据,以四季竹Oligostachyum lubricum为材料,运用开顶式气室( OTCs)模拟当前环境背景大气臭氧(O3)体积分数(NF,40~45 nL· L-1)倍增1倍(TR-1,92~106 nL·L-1)和倍增2倍(TR-2,142~160 nL·L-1)情景,分析叶片光合色素、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脂质过氧化及抗氧化酶等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大气臭氧体积分数倍增90 d时,与NF比较,TR-1和TR-2处理的四季竹叶片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可溶性蛋白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显著降低,而叶片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显著升高,而叶片可溶性糖仅TR-2较NF显著下降;叶片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TR-2显著高于TR-1,而叶片可溶性糖TR-2显著低于TR-1.说明大气臭氧体积分数倍增能引起四季竹叶片细胞膜脂过氧化,膜结构遭到破坏,影响四季竹的正常生长,表现出伤害效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H2O2处理对2种小麦幼苗叶绿素荧光和叶绿素的影响。[方法]以小麦品种宁春四号和西旱二号幼苗为材料,采用室内水培试验。[结果]对于宁春四号,200μmol/LH2O2处理使得初始荧光(FO)、最大荧光(Fm)、PSI处调节性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量Y(NPQ)、光化学淬灭(qP)和非光化学淬灭(NPQ)明显低于对照;不同浓度的H2O2处理使得幼苗叶片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和叶绿素总量均显著降低。50、100和200μmol/LH3O2处理下西旱二号幼苗叶片Chla含量和F0显著降低,PSI的最大量子产量(Fv/Fm)、实际光化学反应效率(1,(II))、电子传递速率(ETR)、qP和ⅣPQ均增大,而Chlb和叶绿素总量无显著变化。[结论]与宁春4号相比,外源H2O2胁迫使西旱2号小麦幼苗叶片PSⅡ反应系统更开放,光合机构的损伤较严重。  相似文献   

13.
建立较优的芝麻与大豆间作套种的配比模式。方法: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6个处理,3次重复,共计18个小区,小区畦宽1.8m、沟宽0.5m,面积为18m^2。6种处理(芝麻:大豆)分别为T1(3行芝麻、3行大豆)、T2(2行芝麻、4行大豆)、T3(2行芝麻、6行大豆)、T4(4行芝麻、2行大豆、T5(CK,16行大豆)、T6(CK2、6行芝麻)。结果:初步得出了最优配比即3行大豆//3行芝麻处理,产值和土地当量比(LER)最高,分别为13117.2元/hm^2。和1.06;大豆产量1377kg/hm。,芝麻产量591.6kg/hm^2。;较单作大豆、芝麻收益增加6.92%、4.77%。结论:该研究为芝麻与大豆间作的最佳种植配比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不同施肥处理掐尖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研究掐尖大豆产量和性状的变化,以确定最佳的施肥量。结果表明:不同的施肥处理使对掐尖大豆产量间的差异都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施N 52.5 kg·hm~(-2),P_2O_5 105.0 kg·hm~(-2),K_2O 75.0kg·hm~(-2)的T5处理产量最高,较对照增产30%以上。合丰50品种中还产生了一个有增产效果的处理,即施N 18.8 kg·hm~(-2),P_2O_5 75.0 kg·hm~(-2),K_2O66.0 kg·hm~(-2)的T1处理,较对照增产3.04%。  相似文献   

15.
臭氧胁迫对水稻光合作用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开顶式气室(OTC),对水稻"3694繁"(Oryza sativa L.3694 Fan)进行田间原位臭氧(O_3)熏气实验,研究了不同O_3浓度熏气处理下水稻光合色素、气体交换参数以及产量的响应.实验设置分4个水平:过滤大气组(CF,10 nL·L~(-1))、自然大气组(NF,40nL·L~(-1))和两个不同浓度的O_3处理组(01:100 nL·L~(-1);02:150 nL·L~(-1)).结果表明:(1)与CF组相比,两个不同浓度的O_3处理均导致水稻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大幅度下降,加速水稻的衰老过程;(2)在实验进程中,O_3处理导致水稻叶片气体交换参数发生显著变化,饱和CO:浓度的净光合速率(P_(sat))、气孔导度(Gs)、水分利用效率(WUE)、气孔限制值(Ls)和羧化效率(CE)均呈现下降趋势,表明O,浓度的升高使水稻光合作用对CO_2的利用效率降低,水稻在灌浆期对O_3最为敏感;(3)O_3处理使水稻产量损失明显,当AOT40值达到2.32uL·L~(-1)·h时,就能导致水稻产量10%的减产.  相似文献   

16.
以微喷灌溉(CK)为对照,研究痕量灌溉管在沙培中不同埋深对日光温室春季黄瓜生长、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T3处理(25cm)的黄瓜生长与CK(微喷)相比受到显著抑制,T1 (5cm)、T2(15cm)处理黄瓜生物积累量、叶片净光合速率、果实品质与CK相比均有所提高,不同处理间叶片电导率、MDA、根系活力差异不显著,T1、T2、T3处理沙子含水量均低于CK;T1处理的产量比T2处理提高了1.9%;与CK相比的T1、T2处理水分生产效率分别提高50.9%、60.0%.分析表明,日光温室沙培黄瓜栽培中痕量灌溉管埋设深度为5 cm最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控缓释肥施用量对木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为木薯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木薯品种桂热4号(GR4)为材料,基肥施用高氮控缓释肥,追肥施用高钾控释肥,按施入等量肥料且N、P2O5、K2O比为2∶1∶3的原则开展试验.设5个处理:各处理中控缓释肥总氮含量占所施肥料总氮含量的比例分别为0(CK)、1/3(A)、1/2(B)、2/3(C)、1(D).在木薯块根形成期、膨大初期、膨大中期及膨大后期测定木薯的株高、茎粗等农艺性状及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可溶性糖含量,在收获期测定木薯块根的经济性状及产量.[结果]处理A~D均可促进木薯茎秆增长、增粗,其中处理A增长最大,显著高于对照处理(P<0.05,下同),处理A和C增粗较大,显著高于处理D和对照处理.各配施控缓释肥处理的叶片叶绿素含量与对照处理差异不显著(P>0.05,下同),处理C和D的叶片叶绿素含量在块根形成期比对照处理显著减少.处理A和B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在块根形成期、膨大初期及膨大中期均大于对照处理,在块根膨大初期差异最大.在块根形成期,配施控缓释肥处理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在块根膨大初期、膨大中期,处理A~D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均高于对照处理,其中处理B差异最大,但差异不显著;在块根膨大后期,配施控缓释肥处理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比对照的小,其中处理A、B差异最大,但差异不显著.配施控缓释肥的木薯的经济性状及产量都优于对照,其中处理A、B与对照的差异达显著水平.[结论]配施控缓释肥可改善木薯的农艺性状,提高木薯生长关键时期的净光合速率,增加木薯产量.配施控缓释肥的施用比例为1/3~1/2时,木薯增产效果较优.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不同土壤改良剂对植烟土壤和烤烟品质的改良效果,设置不施用肥料(CK)和分别施用聚丙烯酰胺(T1)、生物炭(T2)和高碳基有机肥(T3)共4个处理,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处理对烤烟农艺性状、土壤理化性质、烟叶内在品质和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T3处理烤烟具有更高的生长指标,尤其在最大叶面积上显著高于T1和T2处理,增幅分别为17.06%和14.48%;T3处理土壤电导率显著增高,较T1和T2处理分别提高了83.38%和85.82%;T2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最高,相比于T1和T3处理,增幅分别为113.60%和53.45%;相比于CK,T3处理土壤细菌数量显著提高了10.44%,真菌数量显著降低17.51%;与CK相比,T2和T3处理显著提高了烟叶总糖、还原糖、钾含量和糖碱比、钾氯比,烟叶氯含量不同程度降低。T3处理下烟叶总糖、还原糖和钾含量较T1处理显著提高了8.22%、12.67%和5.26%;在产量、产值指标上,T3处理较T1和T2处理分别显著提高了14.29%和7.01%、20.81%和12.62%。说明施用土壤改良剂能不同程度提高土壤养分和烟叶内在品质,以高碳基有机肥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较好的谷子大豆间作模式,选用品种‘农大8号’和‘晋豆25号’作为谷子和大豆的试验材料,在不施氮肥的基础上,设置谷子和大豆间作比例为6:0(T1)、2:4(T2)、3:3(T3)、4:2(T4)、0:6(T5)共5个处理,检测不同间作比例对谷子和大豆的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作模式对比,间作各处理条件下,大豆的叶绿素含量无显著差异,而谷子的叶绿素含量有一定的升高趋势,其中T2处理显著提高;间作条件下谷子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均显著提高,T2处理综合表现最好,而大豆的光合指标则显著下降;间作处理下谷子的胞间CO2浓度下降,大豆则有一定上涨;在间作模式下谷子的产量升高2%~9%,T2处理产量最高,大豆产量下降29%~33%。T2、T3、T4的土地当量比均大于1,表明间作处理具有间作优势,其中T2处理表现最好,结果对谷子大豆间作实践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缩节胺和亚硫酸氢钠对花生的化学调控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建立操作方便、廉价易行的花生化控技术,以桂花17为材料,6~7叶期分别进行叶面喷淋试验:①缩节胺DPC200mg·L^-1②NaHSO3 200mg·L^-1③复合剂S(DPC200mg·L^-1+NaHSO3 200mg·L^-1)。结果表明:复合剂S对花生个体形态建成的调控效果较好,可以促成根壮、株矮、枝多的丰产结构;各处理组均可提高花生叶片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DPC和NaHSO3的加成效应使得复合剂S比CK增产29.7%。DPC能显著增加花生仁的脂肪含量,NaHSO3则显著增加蛋白质的含量,复合剂S可使两者者陧著增加,其中蛋白质含量增加2.43%(绝对值),脂肪含量增加0.20%(绝对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