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武隆县屠宰牛肝片吸虫感染情况调查四川省武隆县肉联厂牟乾谷肝片吸虫病是牛、羊最主要的寄生虫病之一,遍及世界各地。其病原体属片形科,片形属的肝片吸虫(FasciolahePatica),主要寄生于牛、羊等反刍动物的肝脏、胆管中。主要引起患畜慢性肝炎、胆管...  相似文献   

2.
3.
牛肝片吸虫因肝片吸虫寄生牛体肝脏、胆管内而诱发的寄生虫病,这些年临床施治此病存在不小难度,多数进投药后,仍有反复发病的可能,久治不愈,死亡率极高。分析原因,与用药治疗不当、常规用药量不足、忽视整体治疗等有着很大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就防治经验做汇总阐述,以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肝片形吸虫病在我省流行范围甚广,淮北、江淮之间、江南地区都有流行,尤以江淮之间、江南更为严重,是冬春死牛的重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农牧业生产的发展。石台县七井乡原是我省黄牛繁殖重点基地之一,近年来由于肝片形吸虫病的危害,牛存栏数逐年下降,畜力紧张,已影响到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5.
肝片吸虫(Fasciolahepatica)属于复殖目片形科。呈世界性分布,能广泛寄生在脊椎动物体内,但主要寄生于反刍动物体内。近几十年来,人体感染此虫的报告不断增加,且有局部爆发流行的情况,因而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1]。肝片吸虫童虫进入肝脏后,以吞食肝实质细胞和吸取肝脏中血管的血液为营养,破坏肝细胞[2]。在肝实质移行时能机械性损伤肝细胞结构。另外,肝片吸虫作为外来异物能引起免疫细胞如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并刺激这些细胞,促使它们分泌一些炎性介质,如白三烯等造成免…  相似文献   

6.
贵德县牛羊肝片吸虫感染情况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8.
肝片吸虫病又称肝蛭病,是由肝片吸虫寄生于肝脏胆管内引起的慢性或急性肝炎和胆管炎,同时伴有全身性中毒现象和隐性症状,可导致消瘦,体重下降。  相似文献   

9.
10.
王世明 《中国牛业科学》2012,38(2):67-68,78
牛肝片形吸虫病是海口市东北部地区养牛最常见的一种寄生虫病。在海口市东北部地区的府城、灵山、龙塘、旧州等乡镇由于该地区河流小溪多,水塘水域多,终年积水的水田多,且肝片形吸虫的中间宿主锥实螺在该地区水域广泛分布和农民有在水田、水边放牧的习惯,所以在该地区感染牛肝片形吸虫病的牛很多。本文结合牛肝片形吸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及防治等方面的情况,以及对当前海口市东北部地区流行的牛肝片形吸虫病的一些常见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和对策,为该地牛肝片形吸虫病的有效防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15 头水牛在人工感染条件下进行肝片吸虫感染, 慢性感染组水牛每天口服60 个囊蚴, 20 d 总共口服1 200 个囊蚴。急性感染组水牛1 次口服1 600 个囊蚴。慢性感染的水牛于感染后第26 周宰杀。急性感染的水牛分别于第10 , 13 , 16 和22 周宰杀。肝脏的组织病理学显示, 肝片吸虫幼虫可引起肝脏一系列炎症反应。急性感染后第10 周和13 周肝细胞变性、坏死, 肝小叶内淤血, 大量淋巴细胞浸润, 继而发展为肝索萎缩。急性感染后第22 周及慢性感染后第26 周, 汇管区内有大量结缔组织及新生的小胆管增生。实验表明慢性感染和急性感染肝片吸虫的水牛均可导致肝脏典型的病理学变化。  相似文献   

12.
牛肝片吸虫的成虫体表有环行排列的、呈“牛舌状”的棘,其顶部有?数个齿;迷走幼虫体表无体棘,仅有环状排列的、粗细不一的皱纹,其头锥较长,约为虫体的1/2,口腹吸盘是圆形,上有细皱纹和数个乳突。受损职管的大部分功能消失殆尽。而增生小胆管则功能旺盛。浸润的嗜酸粒细胞、淋巴细胞功能较活跃。浸润的细胞中未见巨噬细胞。探讨了虫体与胆管损伤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肝片吸虫以侵害反刍动物为主,此虫害感染后,可导致牛羊营养代谢障碍,导致中毒症,而导致慢性消耗和机体衰竭.典型病理病变,诱发慢性胆管炎和肺炎,导致牛羊大批量的死亡.针对此,文章就此病的流行和发生做要点阐述,同时,提出了防重于治,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的防病理念,以供同仁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牛肝片吸虫病是一种寄生于牛的肝脏胆管寄生虫病,该病不仅会影响牛的生长发育,严重还会导致死亡,进而影响养牛场的经济效益。本文主要对牛肝片吸虫病及其相关防治方法进行概述,并提出了定期驱虫、做好粪便的管理发酵处理、做好灭螺工作、加强饲养管理等预防措施,降低死亡率,提高牛场综合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我市位于浙中西部,钱塘江中游,婺江、衢江汇合处,江边水草茂盛,两岸人民历来有在河滩上放养牛羊的习惯,但当地肝片吸虫和血矛线虫流行也较严重。在浙江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的指导下,我们应用物候提示对牛羊肝片吸虫和血矛线虫病进行防治试验,结果报告如下。1材...  相似文献   

16.
羊肝片吸虫病又称肝蛭,群众又称“栽水症”,是由片形吸虫及大片吸虫寄生牛、羊等反刍动物肝脏胆管内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本病对羊危害最大,尤其对幼畜危害更为剧烈,人类也有遭受侵害的记载。1发病区历史及基本情况1.1发病情况从2003年9月至2004年10月,连续接到我市两县5个村11个养羊户的就诊,涉及的羊群566只,其中山羊107只,绵羊459只,临床症状明显的24只,已死亡46只,死亡的羊中断奶羔羊31只。24只颌下水肿,其余都没有表现水肿,只表现为被毛粗乱,有的腹泻,有的便秘、消瘦、精神沉郁,运动无力,有的出现瘤胃鼓胀。1.2流行病学调查从就诊的11…  相似文献   

17.
牛肝片吸虫病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肝片形吸虫病(又名牛肝蛭或柳叶虫),是牛的一种慢性寄生虫侵袭病。肝片吸虫病的病原为肝片吸虫和大片吸虫,虫体寄生在牛的胆管里,能引起胆管炎、肝炎、肝硬变。病牛营养下降,奶牛产奶量减少,有时甚至引起死亡,对牛的危害较大。  相似文献   

18.
苏皖水牛肝片吸虫和前后盘吸虫感染情况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皖两省10县(市)共调查302农户的307头水牛,粪便学检查肝片吸虫阳性43头,阳性率14.0%,其中安徽的阳性率为11.61%(18/155),江苏阳性率为16.48%(25/152);母牛阳性率为11.8%,公牛为11.4%;前后盘吸虫阳性170头,阳性率为55.4%(170/307),其中安徽的阳性率为58.1%(90/155);江苏的阳性为52.6%(80/152),母牛的阳性率为60.1%(137/228),公牛的阳必国41.8%(33/79),两种吸虫的阳性率均呈现随年龄增加而提高的趋势,经统计学分析,两种吸虫的感染与地形无显著差异(P〉0.05),肝片吸虫的感染与性别、年龄亦无显著差异(P〉0.05),但对前后盘吸虫来说,感染与性别、年龄的差异显著(P〈0.05)。而各县间两种吸虫感染则有显著关  相似文献   

19.
用纯化的肝片吸虫f2特异性抗原制备的改良血凝(HA)试验,对自然感染旰片吸虫牛只化疗效果的预测能力进行了评估。对一草场上16头自然感染肝片吸虫的产乳牛;先用nitroxynil再用Oxyclozanide进行连续治疗;它们的f2特异性抗体在第一次治疗后的第二个月开始比不进行治疗的15头对照组牛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