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世间许多人对蛇避而远之,而生活在四川南部和湖南西部的土家族人,却与蛇有着不解之缘。千百年来,蛇深刻地影响着土家族人的宗教信仰、民族风情和精神文化,形成了独特的蛇文化民族意识。土家族人最早崇拜的图腾是蛇,他们把蛇当作神仙供奉超过崇拜如来佛、观世音,世代相传,至今还有“屋基蛇打不得”之说。土家族人每当看到室内或房屋四周有蛇,以为是已逝的先人托形回家,于是,赶忙摆上香纸、蜡烛及三牲祭品,诚心供奉,口中叼念着赞美或许愿的话语,引蛇出宅。土家族人认为,蛇是神的化身,也是吉祥物。女人梦蛇得喜,将生贵子;男人梦见蛇则预兆发财…  相似文献   

2.
一、繁殖期内的饲养管理 按生理特点抓好下面几项措施: 1、在蛇园内安排一定的隔离区,或养在蛇房、蛇池、蛇箱中,将雌雄蛇放在一起饲养,这样利于配种.每群中雌雄蛇的比例一般为5:1至8:1,这样的比例既可以保证雌蛇能配上种,而且不会浪费雄蛇.至于雌蛇的多少取决于雄蛇的身体状况及配种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蛇皮是人工从蛇体上直接剥下的表皮,蛇皮的价值很高。蛇皮除药用外,主要是制作日用工艺品等。蛇皮的原有色斑,或是经漂白后清染加工,显得特别雅丽别致,制成的腰带、钱包、皮鞋、手提包等,颇富有魅力,是国际市场上受喜欢的名贵商品。美国、英国、法国和我国香港等地的人士,更欢迎这类制品。蛇皮以无破损、无霉无蛀、皮张大而厚实者为佳。1蛇的处死蛇的处死通常采用窒息、扭死或打死3种方法,窒息是将蛇放在盛有酒或水的密封容器中,造成呼吸受阻而死亡。扭死则是操作者一手握住蛇的颈部,另一只手将蛇的头部扭180°,则蛇因延髓被破坏而致死,此种…  相似文献   

4.
蛇摆渡非洲桑给巴尔西部地区的许多内河渡口,不是用人划船、点篙,而是用蛇作动力来摆渡,这种“复康乞德”的摆渡蛇,体表乌黑光亮,头部特大,舌细长,它水性好,力气大,一次能拉动载满几百公斤物件渡船。摆渡蛇性情温顺,从未发生过伤害人畜或拉翻渡船的事件。蛇除草印度尼西亚伦贝岛上有一种白圈蛇。这种蛇长约1米,喜欢食草,是农民的好帮手。当地农民将它捉入杂草较多的农田里,不出数日,蛇就会把田里的杂草吃得精光,而绝不侵害农作物。有趣的是,这种食草蛇从不伤及人和禽畜,颇受人的欢迎。蛇灭火南美洲北部的密林里栖息着一种火蛇,它对林中出现…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由于人类大量捕食蛇类,致使蛇资源锐减。人工饲养蛇类可取代对自然野生蛇的捕捉,池养和笼养白眉蝮蛇,近水森林、废弃房舍或木桥处饲养棕黑锦蛇,产量和成活率都比较高,既呆满足市场需求,又可获得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1.用蝎子浸泡的伏特加、威士忌和梅斯卡尔酒一些亚洲或中美国家向来有喝蝎子酒的传统,人们把专门养殖的蝎子泡在伏特加、威士忌或梅斯卡尔酒中,这种酒喝起来有一种木头的味道,据说还有排毒、助性的功效。而酒里的蝎子也是可以吃的。2.东南亚地区的蛇酒脱发,缺乏性致,皮肤干燥怎么办?有了蛇酒,这些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在东南亚市场上的蛇酒  相似文献   

7.
《技术与市场》2005,(12):29
1、蛇蜕.又名蛇皮,蛇衣,龙衣等.用黑眉锦蛇、锦蛇、乌凤蛇或其它蛇蜕下的干燥膜,经炮制入药.蛇皮全年均可收集,以3至4月间最多.先抖去泥沙并晒干,刷净,剪段,用黄酒喷匀焖润,放入锅内炒至微干或稍呈黄色即为成品.每50千克蛇蜕用5千克黄酒.  相似文献   

8.
养蛇经验谈     
山东省曹县位湾镇王泽铺村农家女刘惠敏,她以养蛇起家.被人誉为“江北女蛇王”。10余年来.她通过大胆探索实践,积累了丰宫的养蛇经验,为帮助大家共同致富,她愿将自己的养殖技术介绍给大家.蛇的养殖方式,根据蛇的生活习性,人工典殖可分为蛇场、蛇房、蛇箱三种方式饲养。蛇场养殖场地要选择僻静、地势高(最好北边高南边稍低)、离水源近的地方,四周建2米以上的坚固围墙,墙基深0.5米以上,并用水泥灌注。墙内四壁要求光滑无缝,剧成灰色、黑色或草绿色。四个墙角呈圆弧形,绝对不能成90度直角,否则蛇会靠宽大的腹鳞借助9…  相似文献   

9.
绿韵 《国土绿化》2013,(1):52-52
2013年是农历岁次癸巳蛇年。蛇年所说的“蛇”其实是一个象征物,其影子几乎存在于世界各种文化之中,如在我国旧计时的十二时辰中,蛇代表巳时,即上午9点至11点。又如在我国出土的文物上,常见有蛇的图像或造型,有以蛇头作銎的青铜铲,也有以蛇体作柄的青铜剑,柄首是张口的蛇头,形态极为生动。在一些表现祭祀、祈年等场景的贮具器盖上的立体群雕中,也少不了长蛇的踪影。  相似文献   

10.
蛇缠旅馆     
在非洲的很多丛林中开设了一种奇特的蛇缠旅馆,旅客在这里睡着后,不久就会有一条条细长的小青蛇悄悄地爬到床铺上,将旅客的手、脚、头颈轻轻地缠绕起来。 原来在非洲不少地区有一种毒蚊,这种毒蚊叮得人们夜里不能入睡。人们发现当地有一种无毒的“缠人蛇”很喜欢到温暖的人体或动物身上盘缠,而且这种蛇身上散发出一种辛辣气味,使毒蚊不敢近前。于是,大胆的旅店主人就将这种“缠人蛇”大批豢养在店铺里。  相似文献   

11.
一、蛇的识别:蛇在动物界中属脊椎动物,爬行纲,有鳞目,蛇亚目,辖13科,2000多种,长度0.1-11米不等,穴居或攀援爬行,附肢退化,眼脸不能动,外耳孔消失,舌伸缩性强,普遍多见的有蜂科、游蛇科、眼睛蛇科、蝰科及腹亚科四大类,是气类的主要天敌。蝉科系低等类群,长可达11米,体重数百公斤。蝉不具毒牙,猎物时用身体缠绕绞杀,母蟒能借肌肉节律性收缩提高体温孵卵。游蛇科种类繁多,占蛇类中90%。如火赤链蛇、绵蛇、水律蛇、黄金条、乌梢蛇,均属此类,毒性极,咬伤后不会死人。眼睛蛇科为著名的有毒蛇类之一。眼睛蛇上下颌都有…  相似文献   

12.
谈到蛇,人们可能既感到恐惧,同时又充满好奇。蛇无疑是一种神秘而又具有魅力的动物,这从世界各地的传说中就可见一斑。在中国,关于蛇的文化传说丰富而绚丽。人类始祖伏羲、女娲都是以人面蛇身的形象出现。而蛇作为原始宗教的图腾,至今还有强大的生命力,一些少数民族还保留着对蛇的崇拜。在国外,也有很多关于蛇的故事,最著名的莫过于印度眼镜蛇。在印度,眼镜蛇被奉为圣蛇。相传佛  相似文献   

13.
2005年5月~2006年11月,我们参加了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生物资源本底调查。采用路线调查法对该区的爬行动物共进行了5次调查。调查表明,该区爬行动物有60种,隶属3目10科33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滑鼠蛇、眼镜蛇、眼镜王蛇3种;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的有鳖、脆蛇蜥、灰腹绿锦蛇、紫灰锦蛇、黑眉锦蛇、王锦蛇、玉斑锦蛇、灰鼠蛇、滑鼠蛇、乌梢蛇、银环蛇、眼镜王蛇、白头蝰、尖吻蝮等14种;毒蛇有银环蛇、丽纹蛇、福建丽纹蛇、眼镜蛇、眼镜王蛇、白头蝰、尖吻蝮、竹叶青、山烙铁头、烙铁头等10种;王锦蛇、乌梢蛇和竹叶青等11种为优势种群。结合该区实际和爬行动物资源状况,提出了该区爬行动物资源的保护措施和合理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14.
对棕黑锦蛇与赤峰锦蛇的头骨形态和量度进行比较的结果表明,两蛇头骨形态十分相近,17项头骨量度数据相似,二者头骨特征几乎完全相同,可见棕黑锦蛇与赤峰锦蛇的亲缘关系极近。  相似文献   

15.
就像人们以为新疆没有水乡动物鸟龟一样,人们也可能认为新疆是不会有蛇类动物生存的。其实,这里不仅绿洲上有蛇,草原上有蛇,就连大沙漠里也有蛇的出没,它们就是沙蟒和花脊游蛇等荒漠蛇类动物。  相似文献   

16.
蛇葡萄     
蛇葡萄 Ampelopsis brevipedunculata(Maxim.)Trautv.又叫爬山虎、见毒消、蛇白敛、假葡萄、绿葡萄等.属葡萄科蛇葡萄属植物.形态特征:木质藤本;枝条粗壮,具皮孔,髓白色;幼枝有毛;卷须分杈.叶纸质,宽卵形,长宽6-12厘米,顶端三浅裂,少不裂,边有粗锯齿,上面深绿色,下面稍淡,疏生短柔毛或无毛;叶柄有毛或无  相似文献   

17.
2012年在粤北华南虎省级自然保护区开展了莽山烙铁头蛇的孵化和饲养试验。2012年7月1—2日从7枚蛇卵中成功孵化获得3条幼蛇,测量和记录幼蛇体长和比重的变化以了解其生长情况。3条幼蛇于2012年11月23日死亡,通过解剖和细菌分离培养发现,人工灌食和细菌感染是幼蛇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正蛇是变温动物。当外界温度发生变化时,蛇的活动也会相应产生规律性的变化。进入冬季后,当温度下降达6~8℃,蛇就进入了冬眠状态。在蛇生命温度的最高点附近,有一个热昏迷点。在这个温度范围内,蛇会丧失活动能力,陷于昏迷状态,生命过程的水平极低。在热昏迷点之下的温度区域,是蛇的活动温度。活动温度区域的中间,为蛇活动温度的最适点。在最适点里,蛇的代谢过程最  相似文献   

19.
2016 年7 月,广东粤北华南虎省级自然保护区饲养的一条雌性莽山烙铁头蛇(Protobothrops mangshanensis)产下26 枚蛇卵,随后将蛇卵移至室内,用干净沙土进行控温孵化,在室温25~28 ℃,湿 度60% 环境下,莽山烙铁头蛇的蛇卵孵化期为29~34 d。成功孵出16 条幼蛇,成活6 条,孵化率61.5%, 对幼蛇进行了开食和食物种类试验。因幼蛇不主动采食,采用PPC 管固定蛇身,采取人工灌喂乳鼠、牛 肉等食物和恒温越冬措施,形成用PPC 管控制蛇身、防止被蛇咬伤的定身防伤害人工育幼方法。  相似文献   

20.
蛇的天敌     
蛇,千百年来人们望而生畏。俗话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但古人还是把它列入了十二生肖。在世界不少地区,如果人们出门遇到蛇或蛇爬到家里,则被认为是“吉祥如意”、“福之将至”。蛇虽然凶狠,在自然界中也并非是“常胜将军”。在生存竞争中也不免常成为其它动物的手下败将,口中佳肴。在自然界里,以蛇为食的动物有许多。如灵猫科的喜食蛇类,家猫般大小的印度,就常以眼镜蛇为食。当它们相遇时,行动敏捷的印度开始张牙舞爪,以此引逗眼镜蛇,而眼镜蛇也不甘示弱,鼓起颈部并挺身进攻,则象一名伺机进攻的拳击运动员,跳跃闪避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