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培养皿菌落直径法室内测定采自辽宁省6个市的6个稻瘟菌株对咪鲜胺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咪鲜胺对稻瘟菌菌丝生长抑制率较高。  相似文献   

2.
50%咪鲜胺锰盐可湿粉对芒果炭疽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芒果花芽期后喷施4次,第3次喷药后15 d,50%咪鲜胺锰盐可湿粉1000倍、1500倍的效果较好,防治效果分别为71.9%、59.0%,显著优于50%咪鲜胺可湿粉1000倍(46.4%);第4次喷药后15 d,50%咪鲜胺锰盐可湿粉1000倍的防治效果为64.2%,显著优于50%咪鲜胺可湿粉1000倍(52.9%)。表明50%咪鲜胺锰盐可湿粉是一种可防治芒果炭疽病的安全而有效的药剂。  相似文献   

3.
气相色谱法测定芒果中咪鲜胺残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咪鲜胺在芒果中残留量的毛细管气相色谱检测方法。样品采用丙酮提取后,用二氯甲烷萃取,在高温下与吡啶盐酸盐发生水解反应,再用石油醚萃取,浓硫酸净化,用电子捕获检测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最低检出限为0.005mg/kg,不同水平的添加回收率为83.3%~103%,RSD为3.9%~5.0%。方法操作简便,达到了残留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25%咪鲜胺·多菌灵可湿性粉剂防治芒果炭疽病试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大田测定了25%咪鲜胺与多菌灵混剂对芒果炭疽病的防治效果.25%咪鲜胺与多菌灵的混合比例为11,混剂的剂型为可湿性粉剂.试验结果表明喷施25%咪鲜胺·多菌灵混剂600、800和1000倍稀释液的试验区,其芒果炭疽病病情指数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区、喷施45%咪鲜胺1000倍稀释液和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稀释液的试验区;而单独喷施45%咪鲜胺1000倍稀释液与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稀释液的试验区的病情指数没有显著性差异.可见25%咪鲜胺·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对芒果炭疽病具有良好的防效,而且其防治效果显著优于单独使用咪鲜胺或多菌灵.  相似文献   

5.
小麦赤霉病菌对多菌灵和咪鲜胺的敏感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湖北省小麦主产区的小麦赤霉病菌对多菌灵和咪鲜胺的抗药性,对2014年分离获得的350株禾谷镰刀菌进行多菌灵和咪鲜胺的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湖北省小麦赤霉病菌未出现对多菌灵和咪鲜胺的抗性菌株,多菌灵用于防治小麦赤霉病仍具有一定使用价值。咪鲜胺防治效果明显优于多菌灵,以咪鲜胺与多菌灵按1∶7比例复配后的防治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稻瘟病菌对咪鲜胺和三环唑的敏感性及两者的协同作用,从贵州、湖北、河南、湖南省稻区采集分离得到103株稻瘟病菌菌株,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稻瘟病菌菌株对咪鲜胺的敏感性,采用水稻苗活体法测定稻瘟病菌对三环唑的敏感性及咪鲜胺和三环唑的协同作用。结果表明,咪鲜胺、三环唑对供试稻瘟病菌菌株的有效抑制中浓度(EC_(50))值分别为0.004 2~0.056、0.35~9.67μg/mL,且菌株的敏感性频率分布均近似于正态分布,可将EC_(50)均值0.027、5.24μg/mL分别作为南方稻区稻瘟病菌对咪鲜胺、三环唑的敏感基线。协同组合筛选结果表明,咪鲜胺与三环唑以有效成分比为4∶20时,增效作用明显,其共毒系数为177.10,EC_(50)值为1.10μg/mL;该组合在有效成分180 g/hm~2剂量下,药后21 d对稻瘟病的田间防效达到86.41%。因此,咪鲜胺、三环唑(有效成分比为4∶20)组合可用于田间防治水稻稻瘟病,推荐剂量为有效成分180 g/hm~2。  相似文献   

7.
芒果炭疽病菌对多菌灵的抗药性监测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117个野生型菌株菌丝生长的毒力测定结果建立了芒果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对多菌灵的敏感性基线,其平均EC50为(0 0568±0 0018)μg/mL,最低抑制浓度为1 0μg/mL.1996~2000年监测了芒果炭疽病菌对多菌灵抗药性的发生情况,结果表明,芒果炭疽病菌群体中存在着对多菌灵抗性的群体,抗药菌株的频率为48 59%,其中高抗与中抗菌株比例分别为18 66%和18 00%,低抗与极高抗菌株比例分别为7 38%和4 56%,讨论了不同地区菌株抗性频率存在差异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8.
在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采集水稻标本106份,从中分离并保存单孢菌株85株,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研究水稻恶苗病菌对咪鲜胺的抗药性。结果表明,85个水稻恶苗病菌株的半数效应浓度(EC50)在0.012~0.620 mg·kg-1,敏感性相差51倍。水稻恶苗病菌对咪鲜胺的抗药性并不稳定,随着转接代数的增加逐渐降低,但下降比较缓慢。对于水稻恶苗病菌,咪鲜胺与嘧菌酯和多菌灵无交互抗性,与戊唑醇存在交互抗性。  相似文献   

9.
从辽宁省不同地区未使用过杀菌剂咪鲜胺的保护地采集黄瓜褐斑病叶,经组织分离获得代表性黄瓜褐斑病菌116株。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各菌株对咪鲜胺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不同地区黄瓜褐斑病菌对咪鲜胺的敏感性差异不显著;初步确定辽宁省黄瓜褐斑病菌对咪鲜胺的敏感基线为0.162 6μg/mL。  相似文献   

10.
为了明确黑龙江省水稻恶苗病菌对咪鲜胺的产生抗性情况,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检测了来自黑龙江省8个县(市)的32个恶苗病菌株对咪鲜胺的敏感性,确定敏感基线值为0.068 9μg·m L-1,有15.63%供试菌株为低抗菌株,3.12%为中抗菌株,没有检测到高抗菌株,表明黑龙江省水稻恶苗病菌对咪鲜胺的敏感性明显下降,已经产生抗性菌株。比较了抗性菌株JMS-3和敏感菌株NH-1的生物学特性,发现抗性菌株在生物学特性方面发生了一定变化,抗性菌株JMS-3菌丝生长速度明显低于敏感菌株NH-1,敏感菌株NH-1最适pH为7,抗性菌株JMS-3最适pH为6,敏感菌株NH-1最适氮源为硝酸钠,抗性菌株JMS-3最适氮源为硝酸钾。  相似文献   

11.
芒果炭疽病是芒果的主要病害之一,对多菌灵等传统杀菌剂具有抗药性。就自配的20%肉桂醛乳油对芒果炭疽病的田间防治及离体保鲜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肉桂醛乳油对芒果炭疽病的防治效果为36.38%,低于施保克(咪鲜胺)的44.50%,但比传统杀菌剂多菌灵的防治效果好。同时,20%肉桂醛乳油可以显著减轻芒果采后病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贵州芒果炭疽病药剂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贵州芒果防治炭疽病的药剂筛选、药剂防治最佳浓度和最佳时间试验,探讨贵州芒果炭疽病的防治方法,为贵州芒果推广和生产提供指导.试验结果表明:在药剂筛选上,噻霉酮的防治效果较好,甲基硫菌灵的效果次之;在防治炭疽病的最佳浓度筛选上,噻霉酮1 000倍液和甲基硫菌灵1 000倍液对芒果炭疽病的防治效果较好;在防治芒果炭疽病的最佳时间筛选上,噻霉酮在叶片萌发时的防治效果较好,甲基硫菌灵在古铜色叶片时的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芒果炭疽病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芒果炭疽病是影响世界芒果生产的重要病害。阐述了芒果炭疽病的发病症状、芒果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病害发生规律及发病原因等,系统地总结了芒果炭疽病的综合防治措施,包括选用抗病品种、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明确福建省福州市茶树炭疽病病原菌种类,为茶树炭疽病的防治及抗病育种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形态学结合基于谷氨酰胺合成酶(GS)、β-微管蛋白(β-TUB2)、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rDNA-ITS)和核糖体DNA大亚基(LSU)等4个基因序列的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方法,对从福州市几个茶园不同茶树品种炭疽病典型病叶上分离获得的茶树炭疽病病原菌(FFB、FJG、FRG、FSX和FFA)进行鉴定,并利用柯赫氏法则验证菌株的致病性.[结果]5株供试病原菌均能通过伤口侵染茶树叶片,且病症相似,为茶树炭疽病致病菌.5株病原菌分离物形态特征相似,基于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并结合其形态学特征,将5株供试菌株鉴定为Colletotrichum siamense.[结论]C.siamense为茶树炭疽病弱致病菌,主要通过伤口侵染茶树.生产中应尽量避免人为活动造成茶树叶片损伤,以减少茶树发生炭疽病.  相似文献   

15.
大豆豆荚炭疽病菌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主要研究了光照、温度、pH值、湿度、碳氮源等因素对大豆豆荚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truncatum)生长、产孢和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照条件对该菌菌丝生长、产孢和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不明显.该菌的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15~35℃,最适生长温度30℃;在pH 3~12的范围内均能生长,最适pH范围为5~7.分生孢子在15~30℃都能萌发,最适萌发温度是25℃;在pH 3~10范围内都能萌发,最适萌发pH为6~8.菌丝和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分别为60℃和56℃(在15 min内).在相对湿度低于97时,分生孢子不能萌发.该菌可以利用多种碳源和氮源,在供试碳氮源中,菌丝生长的最佳碳氮源分别是蔗糖和酵母粉,而孢子萌发的最佳碳氮源分别为麦芽糖和酵母粉.  相似文献   

16.
芒果炭疽病是芒果主要病害之一,筛选拮抗细菌对其进行防治已成为研究热点。文章简述了近年来拈抗细菌对芒果炭疽菌的抑菌作用及对炭疽病的防病作用,指出利用拮抗细菌防治芒果炭疽病的研究在菌源、抑菌机理、防病机制及安全等问题上尚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提出高效及拮抗机制多样化菌株的筛选、抑菌物质的抑菌机理及其合成应用、拮抗细菌对芒果诱导抗病的刺激应答机理及拮抗细菌应用的安全评估等应是今后研究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广西百色芒果产区现行的芒果高接换种方法主要有培养新枝高接法、采后多头切接法、大枝截干切接法、低位高接法和轮换高接法等5种。各种高接换种方法各有利弊,生产上可视不同条件和目的采用不同的高接换种方法。其中培养新枝高接法和采后多头切接法使高接植株树冠矮化、紧凑,树冠结构好,产量提高较快,适于在该产区推广应用;而轮换高接法使树冠结构紊乱,且不便管理,不宜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炭疽病是菜用大豆生产上发生的常见真菌性病害,破坏力强,发病时在豆荚表面形成黑色斑点,严重影响鲜荚外观商品性和品质,已成为我国菜用大豆生产上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为明确浙江省菜用大豆炭疽病病原菌的种类,本文对采集的菜用大豆炭疽病样本进行分离纯化培养,基于柯赫氏法则分离到引起菜用大豆炭疽病的病原菌,并通过病原菌的菌落形态特征结合其rDNA-ITS区域的序列分析对病原菌进行种类鉴定。结果表明,造成浙江省菜用大豆炭疽病的主要病原菌为平头炭疽菌(Colletotrichum truncatum)和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为筛选可以用于防控菜用大豆炭疽病的杀菌剂,测定了分离得到的病原菌平头炭疽菌Cts18和胶孢炭疽菌Cts22对生产中常用杀菌剂多菌灵和戊唑醇的敏感性,发现多菌灵对Cts18、Cts22的抑制中浓度(EC50)分别为2.13μg·mL-1和96.12μg·mL-1,戊唑醇对Cts18、Cts22的EC50分别为0.27μg·mL-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