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对西乡县的茶树种植进行了适宜性区划研究。针对茶树种植立地要求,选取土壤pH,海拔高度,坡度,年≥10℃积温,年降水量5项评价因子,建立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特尔斐法确定评价因子的权重,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将各项指标进行叠加分析,划分出最适宜区、适宜区、次适宜区和不适宜区,实现西乡县茶树种植适宜性评价,并且提出针对性的生产建议。  相似文献   

2.
主要农作物适宜性评价与区划研究——以宁夏中宁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和先进的GIS技术相结合,对中宁县几种优势作物进行综合评价,将一级综合评价结果作为判断作物与土壤之间适宜种性的标志,最后根据二级综合评价结果对中宁县优势作物进行区划,得出主要农作物区划带。  相似文献   

3.
茉莉花种植土地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银军  辛晓卫  曹秋娥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2):20228-20230
运用GIS工具如MAPGIS、ARCGIS等软件,采用层次分析方法,对横县茉莉花种植地进行了适宜性评价,对各乡镇茉莉花种植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基于MAPGIS的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介绍软硬件配置及评价方法选择的基础上,探讨了综合应用MAPGIS和相关软件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技术要点和工作流程。  相似文献   

5.
基于GIS技术,针对大姚县山地城镇的特点,从自然基础类、社会经济类、生态影响类3个角度共选取坡度、地质灾害、地基承载力、交通通达度、城镇区位、建设规划、生态因子、农田保护8个弹性因子和矿产压覆、生态敏感性2个刚性因子参与土地适宜性评价,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因子权重,运用数学模型方法,通过多因子叠加分析对城镇空间拓展土地适宜性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进行比对.结果表明,评级结果可划分为4个等级,其中一等高度适宜建设区面积为521.83 km2,占总面积的12.94%;二等中度适宜建设区面积为911.81 km2,占总面积的22.62%;三等限制建设区面积为l 290.66 km2,占总面积的32.01%;四等禁止建设区面积为1 307.54 km2,占总面积的32.43%.大姚县龙街乡东北部地区、赵家店乡的东南部地区、县城金碧镇坝子周边、新街乡中部偏西地区可以作为该县近期城镇空间拓展区域.  相似文献   

6.
以敖汉旗金州嘉丰矿业有限公司牛夕河铁矿采选项目为例,对土地复垦的适宜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废石场、尾矿库和预测地面塌陷区适育种植草地及人工草地。而露天采场、选矿工业场地、矿区道路、采矿工业场地和表土存储场地则适宜于造林。  相似文献   

7.
基于可拓法的基本理论,以北川县损毁土地为研究对象,建立地震损毁土地复耕适宜性评价模型,计算损毁土地的复耕适宜性综合关联度,结果表明总关联度最大值为0.11,对应复耕适宜性等级为适宜,与实际相符,并且评价等级的与绝对性两方面都得到了体现,表明了可拓法用于损毁土地复耕研究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我国南方山区茶叶种植构建起科学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对于优化我国南方山区茶叶种植布局,提升我国南方地区茶叶种植产量与质量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从我国南方山区茶叶种植土地适宜性评价指标的选取与等级划分两个方面,对我国南方山区茶叶种植土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做出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9.
白天路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11):2210-2214
以陕西省高陵县为研究区域,在分析其土壤分布规律和地形地貌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其农业种植特点,利用GPS技术进行空间定位,对119个土壤点和41个灌溉水点进行采样统计,采用污染指数法,就土壤中多种污染因子对农产品的影响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高陵县的土壤重金属含量北部和南部较低,东部和西部较高。北部和南部的灌溉水的综合污染程度较轻,由西向东污染程度逐渐增大。高陵县小麦的适宜性较广泛,鲜食葡萄和草莓的适宜性相似,胡萝卜仅在通远镇和湾子乡、泾渭镇的交界处有少量不适宜种植,其他大部分地区都适宜种植。  相似文献   

10.
土地适宜性评价空间决策支持系统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空间决策支持系统是在GIS和决策支持系统基础上应运而生的面向空问问题领域的决策支持系统,适用于资源评价领域。提出建立土地适宜性评价空间决策支持系统的思路,该系统由数据库系统、模型库系统、方法库系统、知识库系统和人机接口五部分组成,具有数据输入与输出、图属互查、空问分析、辅助决策等功能。同时还探讨了土地适宜性评价空间决策支持系统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1.
采用基于适宜性评价的土地利用冲突判别矩阵,研究了云南省红河县潜在土地利用冲突的类型和等级.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耕作适宜性和建设适宜性的叠加可以将红河县的耕地分为潜在冲突区、耕作优势区和建设优势区3种类型,潜在土地利用冲突主要发生于潜在冲突区,该区耕地面积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55.78%,说明红河县发生土地利用冲突的风险较高;潜在土地利用冲突可以分为高度冲突、中度冲突和低度冲突3种类型,分别占耕地总面积的19.04%、31.01%和5.73%,说明红河县发生中高强度的土地利用冲突的风险较高;提高建设用地的利用率、提高耕地的质量和控制农村居民点规模、控制水土流失分别是3类潜在土地利用冲突类型区降低土地利用冲突发生风险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为确定昆明市空间布局,利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和ArcGIS的空间分析方法,对昆明市全域的土地生态适宜性进行评价分区。结果表明:1)昆明市生态保护核心区面积为7 032.11 km2,占全区面积的34.75%,为基本农田保护区和生态红线保护区,对保证粮食安全、维护生物多样性及水源涵养具有重要作用;2)昆明市生态保护涵养区面积为4 444.31 km2,占全市面积的21.15%,集中分布在北部的东川区、寻甸县、禄劝县以及富民县;3)生产生态扩展区面积为7 711.87 km2,占全市面积的36.70%,主要分布在建设开发区外围,包括禄劝县西南部,富民县东北部和西南部,寻甸县西南部,东川区东部,石林县东南部,晋宁县,西山区等地;4)建设开发核心区面积为1 554.98 km2,占全市面积的7.40%,集中分布在昆明市的都市核心区。  相似文献   

13.
为开展农用地适宜性评价,利用文献计量法,聚焦土地自然属性,基于气候、土壤、地形、水文等自然地理条件,梳理农用地适宜性影响因素,选取12个指标构建土地宜耕、宜园、宜林、宜草性评价体系。基于限制性因子法与1OAO原则筛选不适宜区,针对适宜区利用综合评价法考虑适宜程度,最终形成农用地适宜性评价标准,并以2020年石羊河流域为实证区开展验证。结果表明:2020年石羊河流域内仅有2.69%的土地属于耕地适宜区,42.96%不适宜发展耕地;园地适宜区有17.08%,不适宜区有19.12%;林地适宜区有10.27%,不适宜区有6.17%;研究区域内无草地不适宜区,适宜区有12.93%。本研究根据2020年研究区土地覆被现状与2010—2020年农用地转化等实际情况,验证上述评价结果是否合理,结果表明仅存在3.76%的耕地分布在耕地不适宜地区、林地不适宜区没有林地分布,农用地转入和转出也主要分布于一般适宜区和适宜区,基本上符合因地制宜发展,证实了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因此,利用限制性因子法开展适宜性评价贴合实际,能够为未来农业生产空间布局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陕西定边县耕地种植玉米的适宜性进行评价,旨在为耕地的科学管理及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地处黄土高原与鄂尔多斯荒漠草原连接的陕西省定边县为例,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在GIS技术的支持下,将土壤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和行政区划图叠加确定评价单元,结合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价法等数学方法,从土壤管理、土壤养分、土壤性质、立地条件4个方面共选取10项指标,对定边县耕地种植玉米适宜性进行了定量评价,并分析了影响该地区耕地种植玉米适宜性的主要指标。【结果】陕西省定边县耕地种植玉米适宜性可分为最适宜、适宜、次适宜和不适宜4个等级,玉米种植最适宜区、适宜区、次适宜区和不适宜区的面积分别为53 185.64,121 634.76,57 681.57和10 801.20hm2,分别占耕地总面积的21.86%,49.99%,23.71%和4.44%;通过层次分析法的组合权重可知,坡度、地貌类型、灌溉能力、土壤质地、有机质和碱解氮为影响该地区耕地种植玉米适宜性的重要指标。【结论】陕西省定边县耕地总体上比较适宜种植玉米,次适宜耕地可以通过改造提高种植玉米的适宜性,不适宜的耕地可以从事其他作物的种植或用作他用。  相似文献   

15.
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康乐县15个乡镇土地集约利用状况进行了评价和比较.结果表明:康乐县各乡镇土地集约利用状况的空间差异较大,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可分为5级,其中,附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最高,得分为1.051 61,而莲麓镇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最低,得分在-1.0以下;从县域范围看,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整体上呈以附城镇为中心向外围递减的...  相似文献   

16.
根据天水市秦州区2007年和2013年基准地价的更新成果,通过计算同级各类地价比率指数、同级各类地价环比指数、同类各级地价比率指数、同类各级地价环比指数在内的基准地价内部结构比率关系,并在计算结果分析比较的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影响天水市秦州区基准地价变化的驱动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秦州区各类用地的地价均处于上升阶段,其中各级土地均为商业地价大于住宅地价大于工业地价;居住用地价格近些年增长较快,尤其在Ⅰ、Ⅱ级地上;工业用地的Ⅴ、Ⅵ级地价较其他级增长显著,反映出秦州区工业向城市周围转移的趋势.主成分分析中第1、第2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高达96.263%,其中第1主成分的贡献率为86.768%,第2主成分的贡献率为9.496%.研究结果表明,引起天水市秦州区基准地价动态变化的主要内在驱动因子为经济发展水平、城市规模、基础设施完善度和交通便捷性.  相似文献   

17.
基于GIS的杭州市山核桃种植生态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山核桃生产的实际情况,采用 GIS 技术、模糊数学方法和层次分析法,对杭州市山核桃种植进行生态适宜性评价。首先采用特尔菲法从气候、地形、土壤条件3个方面选取生态因子,建立杭州市山核桃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再根据各生态因子对山核桃生长与品质的影响建立隶属函数,并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权重。评价结果表明:杭州市山核桃最适宜栽培面积占评价区域的30.54%,适宜栽培面积占46.52%,不适宜栽培面积占22.94%。该研究运用空间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所得出的评价结果与目前杭州市山核桃种植区的分布大体一致,较之传统的评价方法,该方法具有评价周期短、评价结果更加精确、更有利于小区域范围内生态适宜性评价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在黄河沿岸的采煤沉陷地运用和推广引黄河泥沙充填复垦采煤沉陷区,分析引黄河泥沙充填复垦时主要影响因素,并基于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层次分析法、熵权法构建引黄河泥沙充填复垦采煤沉陷地的区域适用性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济宁市为例进行示范与验证。通过构建的评价体系将济宁市所有煤矿分为适用区、较适用区和不适用区三大区域,其中适用区主要位于市域的中北部地区,该区域具有:距离黄河以及黄河采砂点较近、管道输沙时泥沙保证率高、区域地形地势起伏小等特点,且由于采煤沉陷面积大、人均耕地面积少,急切需要进行土地复垦以提高当地耕地的数量和质量的现实需求。该方法可用于济宁市以及滨黄河流域引黄河泥沙充填复垦矿区采煤沉陷地的布局、选址于规划研究。  相似文献   

19.
我国土壤地球化学调查资料丰富,但其科技成果转化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为了提高杭州市余杭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成果的科技转化潜力,本研究针对余杭区名优茶叶,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及模糊数学评判法,建立了区域土壤种植区划适生模型,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提出了种植区划建议。结果表明:茶多酚、游离氨基酸以及水浸出物是影响茶叶品质的主要营养成分;土壤类型、海拔高度、土壤pH和坡度是影响茶叶适生的主要宏观因子,而N、P、K以及微量元素Zn是影响茶叶品质的主要微观影响因子。基于此,将余杭区茶叶品质分为优、良及一般三类,并建立了余杭区茶叶土壤适生模型。利用适生模型,将余杭区茶叶种植区域划分为四个类型:高度适宜区、中度适宜区、低度适宜区以及不适宜区。研究表明,余杭区百丈镇和鸬鸟镇是提高余杭区茶叶产量的重点区域,建议适宜扩大该区域径山茶叶种植面积。  相似文献   

20.
科学、准确地进行耕地质量和产能评价是合理利用与切实保护耕地的必要前提和重要依据。基于《耕地质量调查监测评价规范(试用稿)》中推荐指标,采用特尔斐法确定评价指标和权重,运用加权求和法与修正法进行了广东省吴川市的耕地质量和产能评价。结果表明:吴川市耕地质量等别为中等和低等,产能等别为4~10等;耕地质量等别与农用地分等结果中的国家自然等、耕地产能等别与国家利用等在空间分布上均呈一致趋势,等别指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r=0.506和r=0.320,P<0.001,n=13 094);以蚯蚓数量为依据的生物特性系数修正是导致耕地质量等别整体低于国家自然等的主要原因。经验证,相对于农用地质量分等体系,本研究构建的耕地质量和产能评价体系能够较明显地体现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在耕地质量和产能方面的功效,研究成果可为土地整治、耕地占补平衡和基本农田保护等土地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