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木文化创意产业是文化创意与木业的交叉产业,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分支,因木材长久的使用历史及其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而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在中国部分地区,木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之一,在推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目前其发展也面临着诸多问题。文中对中国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和现存问题进行分析并展望其发展方向,旨在为推进木文化创意产业更好发展及木材与木制品产业今后的转型升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周文 《绿色科技》2019,(9):240-241
指出了经济市场的发展轨迹证明,创新与创意是在市场经济运行中产业经营取得成功的关键,创新和创意已经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动力,能够更好地对产业进行深度开发,促进产业的升级,以提升产业在社会市场中的竞争力。而在当前的产业开发中,创新创意不仅仅是对产品技术而言,同时也融合了艺术创意理念,以使得产业产品树立的不仅仅是商品品牌,也使其赋予了文化品牌特性,推动了产业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浙江省安吉县发展生态经济为例,总结了竹资源开发与文化创意结合的成功经验。竹子的自然和社会属性,为竹资源开发的文化创意提供了可能。竹资源开发与文化创意有机结合的途经,体现在竹产业的设计和生产过程中,体现在生态环境的建设中,体现在以竹为载体的文化活动中。竹业的科技进步为竹产业的文化创意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创意产业是在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经济形态。1998年出台的《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中明确提出:“所谓创意产业,就是指那些从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分中获取发展动力的企业,以及那些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可创造潜在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活动。”依据该定义,创意产业具有四大核心本质,即:重点强调个人的创造力、受知识产权保护、具有文化内涵以及对财富的巨大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5.
创意林业的理论基础与发展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意林业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依托人们的知识、情感、经验、技能、想象力来推进林业资源开发创新和产品升级,提高附加值。它是森林多功能利用思想和林业可持续经营理念的重要体现,是创意经济与林业融合发展、林业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创意林业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价值工程与多功能林业论、精神经济与市场需求理论、微笑曲线与创意产业理论。发展创意林业应注重培育创意人才,完善市场风险分担和知识产权保护两大机制,注重生态、文化、科技3个要素,创设逃避、审美、娱乐、教育4类体验,顺应归属、尊重、自我实现等5种需求,开发林中体验认知、近林康养旅居、森林文化展演等六大领域。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发展林业产业已成为农牧民增收最直接、最现实、最有效的途径。林业产业既是基础产业,又是朝阳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而林业产业与生态建设又存在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关系,在满足社会和人们的生态公益和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从资源等方面会创造出更多的空间和更  相似文献   

7.
我国林业贴息贷款政策始建于1986年。随着我国经济管理体制改革,林业贴息贷款政策几经变革,逐步发展成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体制接轨的扶持林业产业发展的长效机制。林业贴息贷款已成为我国林业产业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资金来源,在全面促进现代林业产业健康发展、改善和巩固生态建设成果以及兴  相似文献   

8.
指出了近几年随着一些生态文化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在承德落地生根,为承德市发展生态文化创意产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承德市传统产业的核心技术相对缺乏、产品附加值偏低、经济增长方式陈旧,而生态文化创意产业能够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融合,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的附加值,非常适合承德市的经济发展方向。为此,对承德市发展生态文化创意产业的路径进行了探索,以对承德市今后经济、社会的全面健康发展提供十分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试论林业产业的发展与林业生态建设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的林业产业发展还处于一个相对比较低的发展状况,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于林业资源的发展要求与当前林业资源的缓慢增长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主要矛盾。本文从我国目前的林业生态建设状况和所面临的制约其发展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重点对林业产业发展和林业生态建设两者之间的矛盾与促进,制约与依存的问题进行了探索,希望能为林业产业和林业生态建设事业的和谐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南昌市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慧茗  何昀 《绿色科技》2014,(2):231-233
指出了旅游业与文化产业的有机融合成为近10年来我国文化领域和旅游领域共同发展的重大成果,到2020年,文化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江西南昌是中国革命的发祥地,文化资源丰富,具备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条件。提出了应对的策略为:依托地方政策,加强旅游业与其他创意产业的融合,走文化资源的持续开发与品牌策略,加强旅游文化创意经营人员培育。  相似文献   

11.
“文化产业孵化器”是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引导,帮助一些新成立、实力资金相对比较弱的文化企业或者有创意但缺乏创业资金的个人发展的文化经济组织,属于产业集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降低文化企业和个人的创业风险,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2011年,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孵化器项目正式成立。孵化器以“大学的创意园,创意的孵化地”为自身定位,致力于文化创意企业(项目)的孵化与培育,成为中国传媒大学师生的实践基地,亦是北京市青年创业的孵化基地和北京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公共孵化平台。作为中国传媒大学“传媒文化产业孵化器”最早的一批创业者,中传嘉画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CEO兼创意总监胡大成不仅见证了传媒文化的发展和腾飞,也为国内新媒体产业与动画创意产业的结合树立了新的标杆。  相似文献   

12.
林业产业是张家界永定区社会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分析永定区林业产业现状与问题,提出永定区森林资源保护与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扎兰屯市地处大兴安岭林区向松嫩平原过渡地带,境内自然资源富集,具有发展林业产业的资源优势、基础优势和技术优势.随着大、小兴安岭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的实施,林业经济由木材经济转向非林非木林下经济.扎兰屯市林业局不等不靠,在保护好森林资源的基础上,以“科学发展、富民兴林”为主题,以“保基础、扩总量、求美丽”为主线,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发展理念,坚持规模化布局、基地化建设、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积极实施林业生态与产业互动发展战略,实现了较好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带动了榛子产业、沙果产业、林下经济、林区农业、林区牧业和森林旅游“六大产业”迅速发展,为全市实施生态立市战略挖掘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走出了一条颇具特色的林业产业创业之路.  相似文献   

14.
“以绿色产业建设为重点,推动安康经济社会突破发展。”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林业作为紫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林业产业作为绿色产业的重点,如何实现突破性发展,各级领导非常关心、全县人民和社会各界非常关注。  相似文献   

15.
该文从区域位置、资源现状等方面对赤城县的生态林业发展现状进行了总结梳理,在此基础上,从特色产业建设、政策扶持等方面对赤城县的林果产业协同发展提出了建议,以期为赤城县生态林业产业、经济文化等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崇左市自2003年成立以来,以森林资源培育为基础,以木材加工、林产化工为带动,加快林业产业化发展进程,促进了林业产业跨越式发展,使林业产业成为崇左市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相似文献   

17.
周苑 《绿色大世界》2012,(11):214-217
分析了文化创意产业及其发展趋势,从地理区位、人才培养、投资环境等方面探讨了武汉创意产业的优势和劣势,对其未来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中国林业产业》2007,(9):36-40
1.林业产业是涉及国民经济一、二、三产业的复合产业群体,具有基础性、多样性、生态性、战略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林业产业发展迅速,为农民增收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林业产业基础薄弱、规模不大、结构不合理、素质不高、效益不好、市场发育不全等问题还相当突出,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林业物质产品、生态产品和文化产品的需求。为了加快和规范林业产业发展,充分挖掘我国林业产业发展的潜力,发展现代林业,推动生态建设,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根据国家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宏观要求,特制定本政策要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付新峰 《绿色科技》2019,(3):145-146
指出了我国林业产业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各方面发展形态和产业级别层次较低,森林资源资源增长速度缓慢,但是社会各个方面对林业的需求却日益增长。当前对林业发展的生态需求,已成为社会对林业的主要需求,生态建设是当今林业发展的首要任务。对我国当前林业生态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有针对性地结合甘肃张掖地区林业产业发展实际,着重探究了其林业生态建设与林业产业发展路径,希望为相关从业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指出了生态文化创意产业是生态文化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成功对接与有效融合而形成的新型发展模式,是以文化创意将自然生态环境和地域文化转化为生态文化资本的新运营方式。阐述了承德市发展生态文化创意产业的意义与现状,分析了承德市生态文化创意产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