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据国家林业局统计,2012年全国胶合板产量为10.981.17万立方米,纤维板产量为5,800.35万立方米,刨花板产量为2,349.55万立方米,分别占全国人造板产量22.335.79万立方米的49.16%、25.97%和10.52%,与2011年相比,分别增长11.26%、4.28%和下降8.20%。  相似文献   

2.
广州市南沙开发区采石场复绿工程技术规范(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5 南沙开发区采石场复绿施工的一般程序和技术要求 5.1 一般程序 5.1.1施工准备 5.1.1.1 图纸交底发现图纸有错误时,应及时向设计单位和建设单位提出。 5.1.1.2调查研究1.现场地形及现有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情况;2.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资料,气象资料;3.工程用地、交通运输及排水条件;4.施工供水、供电条件;  相似文献   

3.
武夷山野生早樱群落灌木种群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福建武夷山野生早樱群落灌木层12个种群进行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和生态位相似性比例的计算与分析的研究结果表明,该群落灌木优势树种中,鹿角杜鹃、柃木、木荷、山矾和交让木具有较大的生态位宽度,分别为0.8425、0.8404、0.7664、0.6969、0.6962和0.9864、0.9759、0.7856、0.6587、0.6565;而青榨槭和野生早樱的生态位宽度值最小,其觑值和Ba值分别为0.5790、0.4611和0.4395、0.3087。  相似文献   

4.
为了评估生态公益林涵养水源服务功能,选择德庆县三叉顶自然保护区生态公益林,定位观测2006年6月~2007年6月100次大气降水事件的截留分配效应。结果表明,观测期内降水总量为1317.60mm,林冠截留量、树干茎流量和穿透水量分别是318.37,87.85和911.38mm,林冠截留率、茎流率和穿透率分别为24.16%,6.67%和69.17%。林外降水量大于1.31mm时才能观测到穿透雨,林外降水量达到3.0mm时才开始有树干茎流出现。林冠截留量、树干茎流量和穿透量与降水量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序分别为0.7888,0.9577和0.9659;林冠截留率与林外降水量呈负相关,而树干茎流率和穿透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尺。分别为0.8356,0.8034和0.8742。  相似文献   

5.
间伐对侧柏人工林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相对生长法研究了间伐对于徐州市石灰岩山地侧柏人工林总生物量、单株生物量和径级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未间伐样地生物量总量为67.64t/hm^2,1次间伐提高了整个林分的生物量,总量提高到了70.11t/hm^2,2次间伐林分生物量反而明显减少,减少到了54.19t/hm^2;1次间伐(间伐强度27.7%)和2次间伐(间伐强度44.7%)都提高了树干生物量在林分总生物量中的比例,由53.12%提高到了58.68%和58.69%。1次间伐和2次间伐后,单株侧柏各器官及单株总生物量都比未间伐林地有显著增加,单株生物量由28.78k增加到41.24kg和41.68kg,树干生物量增长最为显著,由15.29k增加到24.20kg和24.46kg。未间伐样地,生物量集中在小径级的立木,间伐后生物量集中到了大径级立木。对照样地14cm和≥16cm径级的生物量所占比例分别为22.44%和6.57%,1次间伐之后,14cm和≥16cm径级的生物量所占比例增加到了26.44%和30.57%,2次间伐后,14cm和≥16cm径级的生物量所占比例达到了34.78%和28.94%。  相似文献   

6.
采用室内培养的方法,分析了磷添加对南亚热带鼎湖山马尾松林(PMF)、针阔叶混交林(PBMF)和季风常绿阔叶林(MEBF)土壤(0~10cm)CO小CH4排放/吸收和有机氮矿化的影响。结果表明:28周的培养,100mg磷添加处理土壤C—CO2累积排放量依次为PMF、PBMF和MEBF对照的82.4%、84.4%和102.8%,2000mg磷处理土壤依次为其对照的107.2%、101.2%和109.1%;100mg磷处理土壤CH4累积排放量依次为其对照的69.9%、102.7%和66.3%,2000mg磷处理土壤依次为其对照的-57.4%、25.3%和22.4%,其中,磷在处理初期较一致的提高土壤CO2和CH4排放,磷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与森林的土壤状况有关,添加的磷浓度越高,其促进作用越强。1周的培养,100mg磷处理土壤有效氮净矿化量依次比PMF、PBMF和MEBF对照少37.06%、39.60%和28.62%,2000mg磷处理土壤依次比其对照少70.97%、84.14%和187.97%,100mg磷处理土壤硝态氮净矿化量依次比其对照少48.06%、40.45%和28.03%,2000mg磷处理土壤依次比其对照少254.09%、115.32%和238.50%,磷显著的抑制土壤有机氮的矿化和硝化。结果建议,在研究P对土壤有机碳氮矿化过程时应充分考虑土壤对P的吸附作用。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不同浓度GA3和PEG处理对3个杂交组合郁金香种子发芽率、发芽势的影响以及不同采收时期对3个杂交组合郁金香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GA3处理种子可显著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可使发芽率提高7.41%~25.19%,发芽势提高9.63%~25.92%,PEG处理也能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发芽率提高幅度为4.44%~19.26%,发芽势提高幅度为3.7%~19.25%;同种处理下授粉后55d采收的3个杂交组合的种子的发芽率分别高达:90.37%、81.48%和77.04%,发芽势分别高达到:85.15%、77.04%和72.59%,为种子的最佳采收时期。  相似文献   

8.
笃斯越橘(Vaccinium uliginosum Linn.)喜凉爽湿润的森林气候,集营养、药用、保健和商用价值于一体,为珍贵野生果类之一。采取固定标准地连续定位测定和临时标准地随机调查点面结合的方法,通过探讨高寒地区光、热、水、土资源与笃斯越橘生态耦合性,综合分析了数量性状的生态效应和亲本的遗传效应,为高寒地区的良种选育和引种驯化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生境类型不同,数量性状存在一定的变异,以沼泽草句生境的变异最小,株高、果实纵和横径、单果质量及单株结实量的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4.31%、1.52%、1.11%、15.83%和3.45%;5个数量性状的遗传力较强,遗传增益中等,遗传力分别为0.995,0.982、0.990、0.997、0.995和1.000,遗传增益分别为8.40%、5.48%、5.53%、13.29%和4.63%,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苹果杂种实生树营养元素含量及其相互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栽培条件一致、树体生长发育正常的情况下,不同品系苹果树同一种营养元素含量差异很大,其中氮、磷、钾、钙、镁、铁、锌、锰、硼的含量范围分别为1.576~2.194%、0.070~0.215%、0.51~1.78%、0.52~2.97%、0.24~0.63%、0.014~0.058%、0.001~0.016%、0.007~0.052%、15.2~36.9mg/kg;养分离子被苹果树体吸收时,氮和铁、锰、硼离子间,磷和镁、锌、锰离子间,钾和钙、镁、铁、锌离子间,锌和锰、硼离子间有拮抗作用,氮和磷、钾、钙、镁、锌离子间,磷和钾、钙、硼离子间,钾和锰、硼离子间,钙和镁、铁、锌、锰、硼离子间,镁和铁、锌、锰、硼离子间,铁和锌、锰、硼离子间,锌和锰、硼离子间,锰和硼离子间有协助作用。  相似文献   

10.
永安市人工促进天然阔叶林更新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永安市2.5年生阔叶林分平均胸径、树高、密度分别为1.8cm、3.2m、28767株·hm-2,乔木层物种丰富度R、多样性指数SW、均匀度E和生态优势度ED分别为33、3.07、0.65和0.20,林分相对直径分布范围O.28—3.33cm,直径分布为反J型,表现为异龄林特征。55年生的伐前林分平均胸径、树高、密度分别为16.6em、11.3m、870N·hm2,乔木层物种丰富度R、多样性指数SW、均匀度E和生态优势度ED分别为21、3.83、0.87和O.08,林分相对直径分布范围0.36—2.89cm,直径分布为反J型,表现为异龄林特征。表明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是天然阔叶用材林重要和有效的更新方式。  相似文献   

11.
福建柏优良种源和家系优树选择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福建柏19个地理种源和48个家系造林试验,初步选择出10个优良种源和14个家系,其材积遗传增益分别为16.09%~88.70%、15.19%~184.80%。参照福建柏优树国家标准,在优良种源和家系林分中,选择出优树179株,其材积遗传增益比优良种源和家系分别提高17.45%~122.51%、3.30%~191.69%。  相似文献   

12.
黄河三角洲湿地群落种群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群落样地作为资源状态,用Levins、Shannon-wiener和Pianka的生态位公式,对黄河三角洲的17个物种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芦苇、萝肇、碱蓬、野大豆的生态位宽度值较大,BL值依次为0.762、0.536、0.533和0.454;B(sw)i值依次为0.827、0.722、O.720和0.661。(2)物种的生态位重叠值较高,生态位重叠值大于0.8的物种有:碱蓬和柽柳(O.925),香蒲和获(O.899),碱蓬和狗尾草(0.879)。生态位宽的物种于其他物种的生态位重叠并不一定高。  相似文献   

13.
不同株行距对35杨生长的影响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东台市林场5年生35杨人工林在2m×3m、2m×4m、3m×4m、3m×5m、4m×4m和4m×6m等6种株行距下的生长情况进行了调查。树高平均值为13.22~15.70m;胸径平均值为14.68~19.46cm。35杨树高和胸径的,值分别为47.40和32.21,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树高指标处理2~6的增幅分别为0.57%,10.45%,18.73%,4.46%和13.96%,其中,处理4的增幅最大,达18.73%。胸径指标处理2~6的增幅分别为-1.22%,23.88%,27.05%,12.43%和30.93%,其中,处理6的增幅最大,达30.93%。综合相关分析结果,初步认为3m×4m、3m×5m和4m×6m等3种株行距造林对东台沿海地区35杨初期生长较为有利。  相似文献   

14.
桉树枝瘿姬小蜂危害后桉树损失量测定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对桉树枝瘿姬小蜂危害后的桉树损失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广林九号桉受害严重,巨桉受害相对较轻。对胸径、树高、树干、侧枝、叶片重量和叶片数量分别9n,4定,以叶片的损失率最大,广林九号桉的平均损失率分别达到30.8%,29.2%,60.0%,76.0%,98.4%和91.5%,巨桉的损失率分别达到9.1%,20.5%14.5%,20.6%,22.4%和20.9%。  相似文献   

15.
对8年生巨桉种源、家系试验林进行全面调查分析表明:生长性状在不同种源、家系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形质性状在不同种源间差异不显著,在不同家系间存在极显著差异;耐寒能力在不同种源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在不同家系间差并不显著。通过综合评价和比较,选出适应福建省永安地区种植的巨按优良家系10个,树高、胸径、材积和耐寒指数平均值分别为14.80m、16.6om、0.1749m^3和4.42,树高、胸径和材积的遗传增益分别为18.96%、加.44%、67.17%;优良个体15株,其树高、胸径、材积和耐寒指数平均值分别为17.91m、20.63cm、0.2976m^3和4.85,树高、胸径和材积的遗传增益分别为44.9%、48.8%和184.1%。这些优良材料可以通过无性繁殖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KOM活化堆土壤改良剂改良盐碱土壤的效果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盐碱较重的40hm2农田上施入KOM制剂,施入量为60kg·hm2,兑水800—1000倍,1个月后分别试验地和对照取样,对土壤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进行测试分析,8月上旬对作物长势进行调查测试。调查结果表明:在种植农作物的土壤中施人KOM,通过0.5cm、1.0cm、2.0cm、3.0cm、10.0cm孔径筛的土粒的百分率分别为对照的6.0倍、4.3倍、4.5倍、3.8倍和1.8倍;土壤有机质、水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分别为对照的1.4倍、1.5倍、8.9倍和4.2倍;菜豆豆荚的平均长度16cm左右,而对照不足10cm。在草地施入KOM(在顶极群落羊草未形成的前提下),优势草层高度和草覆盖度分别提高了5个和14个百分点,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分别是对照的2.2倍和4.0倍。在苏打盐碱土上施入KOM活化堆土壤改良剂,可显著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提高土地生产力。  相似文献   

17.
台湾桤木在广东省内不同地点引种试验结果表明,东莞大岭山林场和佛山市林业科学研究所试验点的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均偏低,但生长性状表现较好,4.5年生时,平均树高分别为6.72m、7.69m,平均胸径分别为5.28cm、6.37cm。怀集大坑山林场和翁源九曲水林场两试验点的台湾桤木造林成活率较高,分别为84.67%和84.38%,1年8个月生的平均树高分别为2.99m和3.38m,平均地径分别为3.45cm和4.63cm。引种的台湾桤木形质性状表现优良,3.5年生时已能正常开花结实,幼林显示了一定的速生特性和适应性,但后期的生长状况及稳定性还有待进一步观测。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泰山竹林寺景区引种27年生的日本黑松和赤松精英树半同胞家系生长特性和遗传参数的研究发现:(1)黑松生长量略优于赤松,它们的平均胸径分别为21.83cm和20.84cm,平均材积分别为0.264m^3和0.262m^3。从遗传特性上来看,黑松和赤松的胸径的家系h^2分别为0.7668和0.4404。(2)从家系间比较可知:黑松大岛6^#、黑松柳井3^#、当地黑松、黑松柳井2^#生长指标居于前4位,材积分别为0.4725m^3、0.3526m^3、0.3179m^3和0.3144m^3。赤松都浓3^#、赤松都浓2^#、赤松大岛1^#居于前列,材积分别为0.429m^3、0.343m^3和0.365m^3。  相似文献   

19.
基于RS/GIS的平通河流域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及其分形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88年和2006年两期的TM卫片和平通河流域地形图,运用RS/GIS软件,以马尔柯夫空间概率模型为基础,分析了平通河流域土地利用格局变化;以分形理论中的分维数理论探讨了土地利用的复杂性和稳定性。结果表明:平通河流域从1988年到2006年土地利用发生了普遍变化,其中耕地、有林地、灌木林地、草地、水域、村镇建设用地、未利用地的占有率从1988年的10.88%、57.62%、26.84%、1.58%、0.26%、1.30%、1.520/o变化为9.31%、59.13%、27.47%、1.72%、0.24%、1.38%、0.74%;各土地利用的复杂性和稳定性总体呈波动变化的趋势,1988、2006年二时期的土地利用总平均分维值分别为1.444和1.357;总平均稳定性指数分别为0.056和0.143。二期土地利用类型平均稳定性排序为:草地(0.233)〉水域(0.206)〉村镇建设用地(0.198)〉未利用地(0.175)〉灌木林地(0.143)〉有林地(0.138)〉耕地(O.042)。耕地、有林地、灌木林地稳定性相对较差,草地和水域最为稳定。通过对流域内土地利用类型的格局变化和复杂性与稳定性的研究,可为流域内合理利用土地及防护林空间配置与结构优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氮磷配施对云南松实生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云南松苗期生长缓慢问题,采用3×3回归设计,并汲取拉丁方和随机排列的特点进行氮、磷配合喷施试验.结果表明:生长量及生物量与氯、磷用量之间的关系符合二次抛物线方程,反应曲面为典型凸形曲面,即各生长指标均存在一个产量峰值.峰值以前,各生长指标随氯、磷用量的增大而提高;峰值以后,各生长指标随氮、磷用量的增大而下降.根据肥料效应方程求解,得到苗高、地径生长量以及根、干和叶片生物量最大时的氮、磷以及最佳N:P的用量.对应的最高理论产量分别为10.08cm、0.53cm、1.211g、0.387g和1.217g,分别较对照提高了39.55%、14.97%以及78%、75.1%和34.5%.其中,施肥对根系发育的作用最明显,而且各构件对肥料用量及比例的响应规律不同.较高的氮肥比例有利于促进树干的粗生长和根系发育,较高的磷肥比例有利于促进树干的高生长和各构件生物量的积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