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底质是魁蚶稚贝潜沙、水平移动、存活与生长的重要环境因素,选择底质适宜的海区开展底播增殖,可以有效提高魁蚶稚贝的增殖效果,但目前仍缺乏相关研究。因此,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10 mm<壳长<15 mm、15 mm<壳长<20 mm、20 mm<壳长<25 mm、25 mm<壳长<30 mm 4种规格魁蚶稚贝对4种底质粒径(细砾、粗砂、中砂、细砂)的选择模式,并量化分析了20 mm<壳长<30 mm稚贝在5种底质粒径(增设泥底质)条件下的潜沙能力。结果表明:(1)10 mm<壳长<15 mm稚贝的足丝较发达,以附着生活为主,明显偏好粗砂底质,其在两种底质交界位置的分布率、水槽的贴壁率均最高;15 mm<壳长<30 mm稚贝转入营埋栖生活,随着规格的增大,稚贝选择的底质粒径亦增大,而在2种底质交界位置的分布率、水槽贴壁率也随之减小。其中15 mm<壳长<20 mm稚贝偏好选择中砂,分布率为50.50%,其次为细砂;20 mm<壳长<25 mm稚贝对不同粒径底质的适应性均较强;25 mm<壳长<30 mm稚贝偏好选择粗砂底质,分布率达到65%,其次为中砂。(2)20 mm<壳长<30 mm稚贝在淤泥底质中的初潜时间最短,为2.74 min,其次为中沙、细沙;在细砂底质中的潜沙率最高,达到85%,其次为中沙。综合分析认为,20 mm<壳长<30 mm稚贝是较适宜的底播苗种规格,而以中砂(0.25 mm<粒径<0.5 mm)和细砂(粒径<0.25 mm)为主要粒径组成的海区宜进行魁蚶稚贝的底播增殖。  相似文献   

2.
详细地阐述了文蛤的苗种培育及养殖技术的研究历史与现状,文蛤苗种规模化生产的关键技术及文蛤稚贝的室内、外越冬技术,大规格文蛤苗种的中间育成技术;指出目前文蛤增养殖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途径和展望。  相似文献   

3.
不同花纹文蛤杂交育种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挑选不同花纹并且性腺成熟较好的文蛤亲贝进行阴干刺激,在水温约30 ℃,海水相对密度1.016~1.018,pH 7.9~8.1的条件下采用升温刺激、异性产物等诱导方法促使其产卵排精.共育出2组文蛤苗种.亲贝于2004年6月30日(即自交组)排放的精卵经过受精后,受精卵在底面积为0.1 m2、体积为60 L的水桶中,经过孵化、附着变态等生长发育过程, 至9月6日, 共得到平均壳长2.18 mm,壳高1.87 mm的稚贝8703个,共15.57 g;经过室内培养至12月8日,测量得到壳长8.32 mm, 壳高7.03 mm的幼贝1843个,共150 g.至2005年6月28日,得到壳长19.22 mm,壳高16.39 mm文蛤2.5 kg.亲贝于7月9日(即杂交组)排放的精卵受精后,经孵化、附着变态等生长发育过程,至9月6日,共得到平均壳长4.19 mm,壳高3.71 mm的稚贝12721个,共102.50 g.至12月8日,测量得到壳长15.32 mm,壳高12.93 mm的幼贝4999个,共4000 g.2005年6月28日,称量得到壳长28.06 mm,壳高22.73 mm文蛤30 kg.在文蛤幼虫培育及稚贝培育过程中,观察了文蛤稚贝生长状况及贝壳花纹的形成变化过程.试验中发现文蛤稚贝生长状况较好,并且稚贝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贝壳出现不同形状的花纹.  相似文献   

4.
林国文 《福建水产》2021,(1):98-102
为促进皱肋文蛤养殖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批量优质苗种,研究开展了皱肋文蛤规模化人工育苗试验,育苗全程投喂人工培育的单胞藻.结果表明:分六批次催产皱肋文蛤亲贝580 kg,共获受精卵40.336×108粒,孵出D形幼虫总量为28.437×108只,受精卵孵化率为70.5%;浮游幼虫培育7 d后开始变态附着,获初附稚贝15....  相似文献   

5.
底质是底栖贝类完成生活史的主要生境,文蛤(Meretrix meretrix)是一种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海洋双壳贝类,为了进一步了解文蛤的生态行为学,揭示文蛤对不同类型底质的选择及其潜沙能力,在室内实验条件下,研究了大[(4.90±0.18)cm]、中[(2.72±0.12)cm]、小[(1.13±0.13)cm]3种规格的文蛤对4种底质类型(纯沙质底、3/4沙+1/4泥、1/2沙+1/2泥、1/4沙+3/4泥)的选择性并量化了其潜沙能力。结果表明:实验过程中未出现文蛤死亡,说明3种规格的文蛤在各个底质组合方式实验组中对底质均具有一定的选择性,沙质含量高的底质是各个规格文蛤的优先选择,且其选择能力随着个体规格的增加而增强;文蛤的潜沙率、下潜深度随着文蛤规格的减小而减小,且随着沙质含量的增加而增加,潜沙时间则随着文蛤规格的减小而增加,且随着沙质含量的增加而减小。综合分析认为,文蛤虽然能在不同沙质含量的底质中生存,但沙质含量高的底质是适宜文蛤生存的生境,可为更科学的文蛤增养殖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6.
几种饵料对文蛤稚贝生长与成活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王笑月  赵阳 《水产科学》1998,17(2):11-13
本文采用5种饵料文蛤稚贝进行单独和混合投喂,试验其对稚贝生长与成活的影响,结果表明,就饵料品种而言扁藻和湛江叉鞭金藻明显表现出对文蛤稚贝的良好饲育效果,就投喂方式而言,几种饵料混合投喂效果优于单独投喂。  相似文献   

7.
郑毅 《河北渔业》2016,(3):42-43
正文蛤作为浅海、滩涂和池塘的主要养殖种类,自然海区的苗种不能满足生产需求,开展人工育苗已是当务之急。有关文蛤育苗的最早研究和报道见于我国江苏省的王维德等从1978年开展文蛤人工育苗试验,技术难题是文蛤转入稚贝后,分泌大量的粘液包裹稚贝,导致死亡;70年代日本的上城义信、小林信、石田雅俊、小野刚等研究双重底和王维德采取淘洗附着基的办法,解决稚贝大量死亡的难题,在生产中推广有一定难度。  相似文献   

8.
文蛤强化促熟培育技术与人工催产方法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文蛤人工育苗所用的亲贝主要来源于自然海区,亲贝性腺发育不齐,难以获得大量的成熟卵。为此,我们在进行文蛤人工育苗试验中采用工人强化促熟培育技术,并筛选出合适的人工诱导方法,取得了大量成熟的受精卵,使文蛤的生产性人工育苗获得了成功。现将试验的方法介绍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文蛤的室内强化促熟培养试验所用亲贝取自江苏如东海区所产的三龄文蛤,新鲜无损,活力强O4月中旬放置室内水泥池中进行人工强化培育。培育期间的平均水温为26.4℃20-28.0D,比重1.020,每天彻底换水一次,并冲洗底质。换水后投喂饵料,饵料生…  相似文献   

9.
李长松 《水产学报》2006,30(6):796-800
通过青蛤稚贝不同放养密度的试验,研究了青蛤稚贝放养密度、生长与底质中硫化物间的相互关系。试验结果显示:(1)底质中的硫化物浓度(Cs)随着青蛤稚贝放养密度的增大而升高,并与稚贝瞬时生长率(IGR)存在显著负相关,IGR=8.22×10-0.484CsP<0.05,n=30)。(2)青蛤稚贝的生长明显受到放养密度的制约,在5个实验密度梯度中(分别为:200、400、600、800、1 000个/cm2),以低密度的瞬时生长率最高,随着放养密度的增加,瞬时生长率逐渐下降,死亡率上升。(3)密度因子对青蛤稚贝生长的影响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产生作用:一是个体之间直接对空间和食物的竞争;二是通过对环境的影响(如底质中的硫化物等)反作用于自身的生长。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文蛤稚贝室外网箱越冬技术研究,解决了文蛤育苗产业化生产中稚贝在北方地区越冬难度大越冬成活率低等技术问题,找出一条适合北方特点的有效越冬方法及途径。2000年10月至2001年5月在盘山县双良育苗场2个室外越冬池,放入20个越冬网箱,稚贝2.0亿枚,稚贝越冬密度44万枚/m^2,平均壳长1000μm,进行了室外越冬试验。在盐度25.8—28.8,pH值7.5—8.5,DO7.0mg/L以上,用直径5.08cm潜水泵在池内间断性循环水,自然水温条件下,越冬后稚贝共计1.612亿枚,平均壳长1095μm(最大l650μm),成活率达80.6%。试验结果表明,其越冬方法在北方地区是可行的,为文蛤苗种产业化生产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