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文章对1963∽1964年在白石砬子自然保护区营造的沙松纯林、沙松-落叶松-阔叶混交林及沙松-阔叶混交林等不同林型人工林的固定标准地进行了产量观测,通过计算机拟合运算优化出指数函数Y=ae^bx,对各种类型沙松人工林进行了生长预测。结果表明,各类沙松人工林均有良好的发展前途,到55年生主伐时可获得可观的木材产量;除沙松-落叶松混交林外,其他几种混交林型材积生长量差异不显著;结合生态群落结构和生物多样性因素分析得出:在东部山区的适宜地区应大力推广培育沙松-落叶松-阔叶混交林等针阔混交林模式。  相似文献   

2.
沙松播种育苗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沙松播种育苗技术进行了总结,为发展沙松优质种苗提供了技术。  相似文献   

3.
沙松是我国东北地区的重要用材树种。介绍了沙松形态特征,生长习性,重点介绍了沙松苗木繁育技术,以期为东北南部林区沙松苗木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沙松是温带针阔叶混交林中伴生树种。为了查清黑龙江省沙松资源状况 ,采用面积、单位面积蓄积量和林龄结构变化作为评价原则 ;根据沙松资源的分布特点、林龄结构变化、蓄积量等指标作为评价依据。分析了沙松中龄林和成过熟林面积及蓄积大幅度下降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不同类型沙松人工林的培育及对植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文章论述了沙松人工林的培育方法,并重点探讨了沙松阔叶混交林关键性的培育技术。经过34a的观察,不仅已经形成了异龄复层针阔混交林,而且植物多样性也发生了变化,人工沙松阔叶混交林植物种类,占天然沙松红松阔叶混交林植物种类的81%,是人工沙松,落叶松混交林的3.1倍和沙松纯林的3.8倍。沙松阔叶混交林的植物种类与择伐改造前比较,不但没有减少,而且增加了3种耐荫植物,充分证明了沙松阔叶混交林的植物群落正在  相似文献   

6.
沙松造林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沙松造林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最适宜沙松生长的条件是:造林密度为6600株/hm^2;山下部,阴坡半阴坡;整地方式为边整边造。  相似文献   

7.
通过沙松播种育苗试验,总结出沙松播种育苗及苗期田间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沙松的形态特征、分布、生活习性和主要用途,在育苗的生产实践过程中,总结了沙松苗木培育的成功经验,详细地探讨了沙松苗木的培植技术要点及其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从研究沙松的生长特性入手 分析并提出营造沙松速生丰产林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沙松的形态特征、分布、生活习性和主要用途,在育苗的生产实践过程中,总结了沙松苗木培育的成功经验,详细地探讨了沙松苗木的培植技术要点及其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东北地区10个种源的77个家系沙松纸浆用材林苗期的苗高、地径和当年高生长指标测定和分析,比较不同家系苗期生长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家系沙松间苗高、地径、当年高生长量均存在显著差异;苗高生长表现良好的为东京城04、东京城05和柴河04号家系;地径生长表现良好的为露水河08、东京城04和柴河05号家系;当年高生长表现最好的为露水河14号家系。  相似文献   

12.
沙松生长与环境因子和气象因子相关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此项研究通过数理化理论(Ⅰ)与多元回归分析、计算机迭代计算等方法,以34年间观测积累的大量原始数据,对沙松生长与土层厚度等环境因子和年均气温等气象因子的相关关系及各因子的贡献率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判明沙松的生长和材积产量与土层厚度、坡位、坡向、坡度、年均气温、年积温(≥10℃)等因子都有不同程度的相关关系,尤其是与土层厚度、坡位、年均气温、年积温的相关关系极为密切。  相似文献   

13.
沙松扦插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沙松硬枝和嫩枝插穗为材料进行正交扦插试验,研究穗条母株年龄大小、药品种类、质量浓度、处理时间以及基质不同种类、穗条不同类型与不同着生部位对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硬枝和嫩枝扦插生根的主要因素均为穗条母树年龄大小,年龄越小,生根率越高,最优处理组合均为4~10 a母树穗条,用200 mg·L-1ABT1号生根粉浸泡12 h,生根率分别为21.4%、63.9%;嫩枝扦插生根率高于硬枝扦插,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采用1/2珍珠岩+1/2河沙混合基质生根效果最好。穗条不同类型扦插生根存在差异,一级侧枝截制的穗条生根性状优于二级侧枝穗条和顶芽穗条,下部枝条截制的插穗生根率和根系效果均高于上部枝条。  相似文献   

14.
谈郁闭度对沙松天然更新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40多年生沙松人工林在不同的郁闭度条件下天然更新的调查,分析了郁闭度与更新幼苗的密度、高生长、径生长的关系及利用天然更新苗更新造林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10个种源沙松(Abies holophylla)苗期高生长量的连续观测,并用Logistic方程对其生长动态过程进行拟合,获得苗高物候期与生长特征参数。结果表明:10个种源的沙松苗高生长节律基本一致,但各种源的速生期起止时间和持续时间存在差异,其中不同种源间线性生长始期最多相差5 d,线性生长末期最多相差7 d,线性生长期持续时间最多相差9 d。线性生长量占总生长量的55%以上,该时期为幼苗生长的关键期,应在线性生长期内做好除草、施肥、病虫害防治等管理工作,促进苗期苗高的生长。  相似文献   

16.
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分析了沙松自然分布区的天然林高生长与分布的状况,提出了沙松天然林区划;并从立地条件、光照、温度、水分、土壤等方面论述沙松的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17.
Ten exotic Abies species were tested in two field trials, where the aim was to find suitable species and provenances for Christmas tree production in coastal and fjord areas in Norway. The material included 14 provenances of Abies nordmanniana, 3 provenances of Abies bornmuelleriana, 3 provenances of Abies koreana, 2 provenances of Abies amabilis, and 1 provenance each of Abies equi-trojani, Abies alba, Abies procera, Abies homolepis, Abies nephrolepis, and Abies forrestii. Field trials were established at Gulen in Sogn og Fjordane County and at Verdal in Nord-Trøndelag County. Christmas tree classification was done seven and eight growing seasons after establishment. The Christmas tree yield was higher in Gulen (64%) than in Verdal (45%), which is situated further north. Also, the survival and the height growth were higher in Gulen than in Verdal. A more humid climate and a longer growth season in Gulen may explain some of the differences. Of the 10 species, A. nordmanniana, A. homolepis, and A. bornmuelleriana produced the highest Christmas tree yield at Gulen, while A. homolepis and A. koreana had the highest yield at Verdal. Due to early bud burst, A. equi-trojani and A. bornmuelleriana are only suited for Christmas tree growing in the best climatic areas.  相似文献   

18.
影响沙松裸根苗生长主要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本项研究,对不同种子处理方法、土壤质地、基肥种类、播种时间等影响沙松苗木生长的裸根育苗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沙松种子处理应采用混沙方法;最适宜苗木生长的土壤条件为壤土;基肥的种类以猪粪和鸡粪为最好;播种应适时早播,如条件允许,可于5月4日前后播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