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 ,我国正在全面实施西部大开发。进行西部大开发 ,不仅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生态意义 ,而且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和政治意义。农业在西部大开发中占有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西部地区农业的发展 ,对于加速该地区的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将起着积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西部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 ,既存在许多有利条件 ,也面临一系列不利因素。作者在比较和分析西部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优、劣势的基础上 ,提出了新世纪西部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对策 :(1)大搞生态建设 ,改善生态环境 ;(2 )调整农业结构 ,促进农民增收 ;(3)开发旱地农业 ,力争高产高效 ;(4)发展节水农业 ,推广节水技术 ;(5 )开发旅游资源 ,发展观光农业 ;(6 )加强教育 ,提高素质  相似文献   

2.
发挥省校合作优势 建设西部茶叶大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从贵州省茶叶生产资源优势和浙江大学茶学技术与人才优势出发.对贵州建设茶叶大省的可行性进行了论述,并就茶叶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引进名特优茶树新品种、引进推广高效安全茶叶生产技术和茶叶增值加工综合技术开发,以及建设1个茶产业工程技术中心、打造1个西部茶叶强县等方面带动西部茶叶大省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高氯酸盐已成为茶叶中的一种新型污染物,故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安徽东南和西部地区两地茶叶主产区50份茶叶样品中的高氯酸盐进行检测分析,同时监测了西部地区不同部位茶鲜叶中高氯酸盐含量。结果表明,茶叶样品中高氯酸盐含量检出率为100%,超标率为0%,总体茶叶是安全的;茶鲜叶中老叶的高氯酸盐含量约为嫩芽中的17倍,茶鲜叶中高氯酸盐主要富集在老叶部位。  相似文献   

4.
加快西部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要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方针政策,着力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大力提高西部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不断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5.
中国西部茶区包括云南、四川、贵州、广西、重庆、陕西、甘肃、西藏等省(市、区),自改革开放特别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茶叶发展迅速, 2004年西部茶叶种植面积已超过全国总面积的 1/3,茶叶产量约为全国总产量的30%,产值约为全国总产值的1/4,茶叶出口快速增长。 1 西部茶业发展优势随着我国加入WTO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以及世界范围内兴起的绿色消费和绿茶消费热,  相似文献   

6.
1 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意义 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党中央审时度势,为促进经济增长、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防巩固、东西部协调发展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做出的重大战略举措.广大西部省区地处祖国边疆,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施西部大开发,不断加快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逐步缩小东西部地区间差距,从根本上改善西部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对于进一步巩固社会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民族关系,增强整个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从根本上巩固社会稳定和边疆安全,实现新世纪我国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早日全面实现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相似文献   

7.
西部大开发中生态环境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对加快西部地区的发展和全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但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中的基础性工程是生态环境建设。本文通过分析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现状 ,提出在西部大开发中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思想不解放已经成为制约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搞好西部大开发 ,关键在于我们的思想认识能否达到时代的水平和境界。因此西部地区要与时俱进 ,更新传统观念 ,抢抓机遇 ,在工作思路上大胆创新 ,要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去发展  相似文献   

9.
黄莉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2,21(5):357-362,380
三线建设是指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中国西部地区的一场大规模的战略后方建设运动;而西部大开发,则是指发生在20世纪末并将延续下去的,对中国西部地区新一轮大规模的开发。对比研究两次西部开发,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冷战”与“和平与发展”的国际背景以及国内经济状况。使中国两代领导人制定了两个不同的中国发展战略。由“吃、穿、用”计划到战备计划,三线建设是国际局势突变,周边形势紧张和国内经济处于困境的情况下作出的决策;西部大开发则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题,国内经济状况良好的情况下提出的,是邓小平两个大局思想的具体体现。三线建设实现了西部经济的第一次快速发展;新一轮的西部开发,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的,从政府主导到市场主导。三线建设为新一轮西部开发提供了历史的和现实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西部地区大开发是东部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需要:在经历了改革开放20余年的高速发展之后,东部地区的劳动力成本日渐提高,其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日渐失去比较优势,东部的这些产业急需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西部大开发还是启动内需政策的需要:中央投资于西部的基础设施所带来的牵引投资效应将是巨大的;西部大开发更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只有使西部走出“发展中的陷阱”,才能使西部的生态环境进入良性循环,只有进行西部大开发,才能使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软环境”得到根本改善.……  相似文献   

11.
西部大开发是中央为加快西部地区发展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农业在西部大开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宁夏作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地域优势的自治区,更应该抢抓西部大开发的时机,全面发展农业.根据宁夏农业发展的优势,回顾了西部大开发政策实行10年来宁夏农业取得的进展,论述了宁夏农业今后发展的战略.  相似文献   

12.
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大力发展枇杷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拉开序幕,在西部地区将实施三大重点防护工程,以全面推动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从根本上扭转这一地区恶劣的生态环境状况,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在西部将实施的三大生态工程中,在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实施造林绿化工程.贵州省正处在长江上游,应抓住西部大开发的良机,大力发展经济林.根据贵州省的气候条件,应选择经济效益高、市场需求量大、且目前又供不应求的夏熟水果--枇杷.  相似文献   

13.
<正> 一、西部农业发展面临的困境 1.西部农业发展条件恶劣。西部地区尽管有比较丰富的农业资源,能够满足农业长期发展的需要,但人均占有资源量却很少。同时,西部大部分地区是高原、丘陵、沟壑、高寒、石山、熔岩、戈壁、风沙干旱地区,水资源短缺,土地沙漠化和水土流失严重,加之长期掠夺式的开发,地力下降,土地退化、荒漠化日趋严重,是全国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  相似文献   

14.
本分析了西部大开发的实施为西部地区农业高校提供难得的发展机遇。提出西部农业高校必须主动适应中大开发的战略需要,明确办学思想,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培养创新性人才,重视继续教育;加科研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  相似文献   

15.
大力发展多年生木豆为西部大开发作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西部大开发,退耕还林、还草,发展西部生态农业的宏伟战略,即要求我国西部地区达到保护生态环境,保持农业生态平衡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脱贫与致富》2001,1(2):4-5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农业部在发出《关于加快发展西部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意见》之后,结合《西部地区农业开发建设规划》的编制,研究提出了“十五”期间加快西部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十大措施。  相似文献   

17.
吴健  王家伦 《贵州农业科学》2006,34(2):108-109,126
中国西部茶区包括云南、四川、贵州、广西、重庆、陕西、甘肃、西藏等省(市、区),自改革开放特别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茶叶发展迅速,2004年西部茶叶种植面积已超过全国总面积的1/3,茶叶产量约为全国总产量的30%,产值约为全国总产值的1/4,茶叶出口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18.
在西部农业大开发中,花生作为一种经济作物、油料作物和出口创汇农产品,具有良好发展前景。发展花生生产可促进西部地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环境改善,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必要。目前在西部地区有关省区已具备发展花生生产的条件,发展花生生产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我国东西部差距悬殊,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将会引发社会的不稳定,将使西部地区缺乏自我发展的能力,也将使东部地区的发展受到制约。威廉姆逊的倒U型理论指出,地区间经济发展由不平衡到平衡具有客观必然性。开发落后地区,是世界性的趋势,我们必须顺应这种历史趋势,尽快缩小东西部差距。  相似文献   

20.
西部大开发研究是解决长期以来我国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大战略,如何更有效地实施西部开发战略,我们认为,在推进西部开发的过程中,有三个关键因素分别于三阶段起着决定性作用,构成了西部开发三部曲。 靠政府行为启动 西部开发的初始推动力是什么?靠什么力量启动?政府行为启动是第一推动力。 西部开发必须强调以人为本。可是,西部地区人类生存环境差,不符合“自然人”生存取向;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市场经营环境差,生产要素收益率低,不符合“经济人”利益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