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5.
浙江省青年学孟智启在世界上首创性的表现,使长期困扰我国乃至世界家蚕生产的氟中毒的防治研究出现曙光。他在日本九州大学学习时,通过不断观测发现,从家蚕中肠分离出的活细胞在受氟化物攻击时,其内部的钙离子明显下降,而钙离子是动物中枢神经向器官传递信号的载体,真正明确了家蚕氟中毒的机制。 相似文献
6.
体型是昆虫最明显和最基本的特征之一,研究昆虫体型调控分子机制有助于了解生命的奥秘,对于治疗某些人类体型疾病也具有借鉴意义。通过对果蝇、家蚕等模式生物的研究发现,昆虫体型受多种因素调控,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双重影响。微调基因、激素和信号通路等内在因素通过控制细胞生长、蛋白质合成以及有丝分裂等过程对昆虫的体型调控起着决定性作用,营养、温度等外界环境因素也影响体型大小。本文综述了影响果蝇体型的基因、信号通路、激素等,以及家蚕体型突变体的研究进展,旨在为昆虫体型调控分子机制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8.
为探明家蚕耐氟化物机理,以家蚕耐氟品种T6和敏感品种734为材料,通过人工添食NaF的方法测定了其血液与中肠组织蛋白质及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s)的活力.结果表明:随着NaF添食浓度的增加,敏感品种734血液蛋白质浓度低于耐氟品种T6血液蛋白质浓度,而两者中肠组织的蛋白质浓度无明显差异.敏感品种734血液及中肠组织的GSTs酶活力呈现幅度较大的波动;耐氟品种T6血液中的GSTs酶活力呈现上升趋势,中肠组织的GSTs酶活力波动的幅度较小.由此可见,耐氟家蚕品种能够在氟化物的调控下提高体内GSTs的含量,推测其为耐氟家蚕品种具有氟化物抗性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采用浸叶法测定了5%氟铃脲乳油对家蚕的食下毒性,结果表明:对3龄起蚕添毒处理后,测得3d的LC50为31.2448mg/L,16d的LC50为0.5463mg/L,氟铃脲对家蚕的毒性随着持续时间的延长而增强,其毒性效应表现迟缓,且对家蚕具有很强的累积毒性。 相似文献
10.
氰氟虫腙是一种最新开发的具有高度选择性杀虫剂,主要用于蔬菜和水稻等作物防治鳞翅目和鞘翅目害虫。为了明确该药剂在蚕区使用对养蚕业的安全性,采用食下毒性测定和田间残毒期试验。结果表明:氰氟虫腙对3龄起蚕的摄入致死中浓度(LC5)0为0.6605mg/L,95%置信限为0.6196~0.7094mg/L;240g/L氰氟虫腙悬浮剂750倍、1500倍和3000倍稀释液田间喷雾桑叶,间隔70d后饲喂3龄蚕的死亡率均为100%,一般在添食毒叶后1~3d中毒死亡,主要症状表现为:食桑减缓、静伏、少量吐液、腹部缩短等。氰氟虫腙对家蚕的急性毒性较强,在桑叶上的残毒期极长,超过正常情况下的桑叶叶龄,桑园周围其它农作物应谨慎使用该杀虫剂。 相似文献
11.
几种药剂对家蚕氟中毒的解氟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春蚕期以苏5×苏6蚕品种为供试蚕,自4龄至5龄,白天以80ppmNaF添食、晚上分别添食解毒剂Ca(NO_3)_2、CaCl_2、Ca—EDTA、乙酰胺、亚硒酸钠,以白天添食80ppmNaF、晚上饲喂正常鲜叶为地照,并以不添氟区为空白对照。结果表明,各解毒试验区的蚕粪含氟量均比对照区为高,各解毒剂均有促进家蚕排氟的作用。除亚硒酸钠外,其余几种解毒剂均有明显降低血液及消化管含氟量的作用,同时血液CTS活性都有降低,表明有不同程度的解毒效果。但茧质成绩与F-一鲜叶区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家蚕是以卵滞育的昆虫,是重要的模式生物,其滞育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并与蚕种生产实践密切相关。本文介绍了近年国内外有关滞育及滞育解除机制的研究内容,包括滞育的发生和解除、滞育激素的产生及调节原理,并对滞育及滞育解除机制进行讨论分析。 相似文献
13.
对家蚕氟中毒的皮肤组织进行显微镜观察和元素分析,搞清了氟中毒后蚕皮肤黑斑的形成机制。认为氟化物造成血球和真皮细胞坏死后沉积于表皮层,加之黑褐色颗粒状物的积集而形成黑褐色斑,含有高浓度氟化物的血液从此部位渗出于表皮。 相似文献
14.
氟中毒对家蚕幼虫脂肪体内脂肪酸组成的影响吕顺霖,赵德生,臧荣春(浙江农业大学)为了防治和缓解家蚕的氟中毒,许多学者对家蚕氟中毒的机理进行了研究,但尚未见有关氟中毒对家蚕体内脂质代谢影响的报道。最近笔者用气相色谱法分析了家蚕幼虫脂肪体内脂肪酸的组成,并... 相似文献
15.
36%氰虫·毒死蜱悬乳剂是一种防治稻纵卷叶螟的新型复配农药,测定了对3龄起蚕的急性食下毒性和在桑叶上的残毒期,并观察了喷药后不同间隔时间的中毒症状。结果表明:氰虫·毒死蜱对3龄起蚕的摄人致死中浓度(LC50)为0.5871mg/L。36%氰虫·毒死蜱悬乳剂稀释500倍、1000倍和2000倍喷雾桑叶,间隔50d后饲喂3龄蚕的死亡率均为100%,在添食毒叶后2—3d表现中毒症状直至死亡。36%氰虫·毒死蜱悬乳剂对家蚕的急性毒性较强,在桑叶上的残毒期极长,桑园周围其它农作物应谨慎使用该杀虫剂。 相似文献
16.
17.
家蚕氟中毒后某些生化变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本试验通过人工饲料中定量添加氟化钠的方法,探讨了氟中毒家蚕的某些生化变化.家蚕氟中毒后可引起血液过氧化氢酶活性的显著增强及中肠碱性磷酸酶(AKP)、血液酸性磷酸酶(ACP)活性的明显减弱,饲料中添加4 ppm以下氟时.这三个酶的活性无异常变化,添加8ppm以上氟时,这三个酶的活性就受到明显的影响,CaF2对这三个酶的活性无不良影响.故现行生产上用氟污染桑叶养蚕时,可通过添食石灰浆的方法来减轻氟对家蚕的毒害. 相似文献
18.
25种农药对家蚕的毒性评价和中毒症状观察 总被引:13,自引:10,他引:13
采用食下毒叶法,测定了18种杀虫剂、4种杀菌剂、2种除草剂和1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家蚕的毒性,系统观察了杀虫剂处理家蚕后的中毒症状。结果表明: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高效氯氰菊酯等14种杀虫剂的LC50值均小于0.5 mg/L,属剧毒级药剂,对家蚕有极高风险性;杀虫单和甲氧虫酰肼的LC50值分别为0.5493 mg/L和0.604 0mg/L,属高毒级药剂,对家蚕有高风险性;溴虫腈和丁醚脲的LC50值分别为72.370 mg/L和27.824 mg/L,属中毒级药剂,毒性较低;4种杀菌剂、2种除草剂和1种植物生长调节剂中仅有1种杀菌剂为中毒级,其余为低毒级,对家蚕的风险性较低;由不同杀虫剂引起的家蚕中毒症状表现出多种相似的特征,急性中毒主要特征有吐液、拒食、身体扭曲呈"C"或"S"形、静卧等,而蜕皮激素和几丁质合成的抑制剂类杀虫剂引起的家蚕中毒过程却比较缓慢。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氟离子在雌雄家蚕中肠和头部的吸收累积情况,以家蚕耐氟品种T6和氟化物敏感品种734为研究材料,按照常规方法饲养到5龄起蚕时,对2品种家蚕进行雌雄鉴别,并将其分区饲养.添氟组喂食经200mg/kg NaF溶液浸泡后的桑叶,另设清水对照组,检测不同性别家蚕中肠和头部氟离子浓度的积累情况.结果表明,在中肠中,对照组734和T6雄蚕氟离子浓度分别高雌蚕1.20倍和1.03倍,添氟组734和T6雄蚕均是雌蚕的1.05倍.734雄蚕添氟组是对照组的1.67倍,而雌蚕添氟组是对照组的1.58倍.T6雄蚕添氟组是对照组的1.22倍,而雌蚕添氟组是对照组的1.20倍.在头部,对照组734和T6雄蚕分别是雌蚕1.39倍和1.08倍,添氟组734和T6雄蚕分别约是雌蚕的1.10倍和1.03.734雄蚕添氟组是对照组的1.10倍,而雌蚕添氟组是对照组的1.39倍.T6雄蚕添氟组是对照组的1.10倍,而雌蚕添氟组是对照组的1.03倍.两种组织中,均表现出雄蚕中的氟离子浓度高于雌蚕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