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赣南脐橙18个县(市)果园为采样区,共采集了果园土壤农化样1405份和背景样229份,测定了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并从果园土壤有机质的区域分布特征、有机质随土壤类型以及种植年限的变化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区域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布存在较大差异,土壤农化样有机质含量变幅在1.01~47.58 g/kg之间,81%的果园土壤表现为有机质缺乏;有机质的含量与土壤本身的结构和特性紧密相关,紫色土有机质缺乏表现最明显;对不同种植年限果园,随园龄增加,在前10年内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提高,之后稍有下降并趋于稳定。基于土壤有机质变化特征及对果园的现状调查,提出了提高果园土壤有机质的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
不同放牧强度下土壤有机质特性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中国海北定位站高山草甸土壤不同放牧强度下土壤有机质组分变化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藏羊的放牧强度分别为8,4,2,0只/hm^2的情况下,从1998-2001年连续放牧4年间,土壤有机质各组分不论是重量还是各组分有机质含量上都有明显变化。最大放牧强度于对照相比,Go组的重量百分比和有机碳含量分别下降1.24%,1.012%;而G1组则下降0.4%,1.422%;G2组下降1.4%,0.500%。轻度放牧组有机质组分的重量百分比和有机质含量分别下降4.04%,0.33%。强度放牧导致土壤肥力下降,草场退化,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相似文献   

3.
4.
不同粒径土壤的反射光谱对荒漠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荒漠土壤有机质的高光谱诊断技术,分析了不研磨土样与2 mm土样的高光谱反射特征及与有机质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研磨土样的原始反射光谱在365.0~449.2 nm和567.8~799.8 nm与土壤有机质成极显著负相关。反射光谱经数学变换后,扩展了与有机质极显著相关的波段范围,2 mm土样光谱反射率与有机质的最大相关系数(|r|=0.420)高于不研磨土样(|r|=0.351)。2 mm土样光谱经一阶微分变换后,在569.2 nm和1141.5 nm建立的土壤有机质含量预测模型精度较高,但是当有机质含量低于9 g·kg-1时,预测精度较差。  相似文献   

5.
祁连山不同草地类型土壤有机质与全氮分布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祁连山的5种草地类型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分布特征及两者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随土层加深而降低,不同草地类型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差异明显。5种草地类型中,土壤有机质含量大小顺序为高寒草甸(151g/kg)高寒草原(30g/kg)温性草原(25g/kg)荒漠草原(16g/kg)温性荒漠(9.5g/kg);土壤全氮含量顺序均为高寒草甸(7 600mg/kg)高寒草原(2 100mg/kg)温性草原(2 000mg/kg)荒漠草原(1 800mg/kg)温性荒漠(750mg/kg)。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土壤有机质与全氮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表明土壤有机质是影响土壤全氮的关键生态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6.
测定了青海省三江源地区土壤有机质与砷含量,并采用普通克里格插值方法研究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显示:三江源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多分布于3.0%~6.0%之间,约占样本总数的68%,超过7%的样品比例约为4%;土壤砷含量主要集中在0~10mg/kg之间,约占样本总数的50%,含量超过30mg/kg的样品比例为20%。土壤有机质含量与海拔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r=-0.346,P<0.05),线性拟合方程为y=-0.042x+4.87(R2=0.11,P<0.05);土壤砷含量与海拔、土壤有机质含量之间均没有显著相关性。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块金效应为43.98%,存在中等程度的空间自相关关系;土壤砷含量的空间相关性强,块金效应为23.94%。土壤有机质和砷含量在大尺度上都存在比较明显的空间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7.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中各种营养特别是碳、氮的重要来源,其含量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土壤的养分状况。通过采用重铬酸钾容量法对东祁连山高寒草地多年生人工草地,不同程度退化草地以及耕地、补播地的0~20 cm层次土壤有机质含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多年生人工草地之间(燕麦与披碱草)土壤有机质含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却极显著高于中度、重度退化草地(P<0.01),也明显高于耕地、补播地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另外不同退化程度的草地之间均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8.
高洋  王根绪  高永恒 《草业科学》2015,9(10):1548-1554
土壤养分是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维系健康的基础。本研究分析了长江源区沼泽化草甸、典型草甸、草原化草甸和沙生草地的土壤养分特征,以期为高寒草地合理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不同类型高寒草地的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存在明显的差异,表现为沼泽化草甸>典型草甸>草原化草甸>沙生草地,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在各个草地类型内均随着土层深度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土壤速效氮含量为草原化草甸>典型草甸>沼泽化草甸>沙生草地,草原化草甸含量高达65.5 mg·kg-1,而沙生草地含量仅为11.5 mg·kg-1,除沙生草地外,其他草地类型土壤速效氮含量最大值出现在10-20 cm土层;土壤全磷和速效磷含量在高寒草甸不同退化演替阶段及其各土层中差异不显著(P0.05);高寒草甸退化演替过程中,土壤养分各因素间相互影响,其中,土壤全氮、全磷、速效氮和速效磷与土壤有机质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速效氮与全氮和土壤速效磷与全磷之间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土壤pH值与土壤各养分之间的相关性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山蚂蝗属(Desmodium Desv.)植物是我国南方重要的绿肥资源,为探明其培肥效果,本文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施用12份野生山蚂蝗属绿肥后,酸性土壤有机质含量随时间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山蚂蝗属绿肥对土壤有机质含量影响的效果不一,在施用1年内均能显著(p<0.05)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且施用1个月后效果最好,但随着时间的延长效果不断变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金佛山地区不同生境下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的测定表明,0~10 cm土层内,有机质含量的顺序为西坡(108.088 g/kg)>南坡(92.229 g/kg)>山顶(89.727 g/kg)>北坡(80.881 g/kg),全氮含量的顺序为山顶(6.482 g/kg)>南坡(92.229 g/kg)>西坡(4.355 g/kg)>北坡(3.928 g/kg),土壤C/N顺序为西坡(24.82)>北坡(20.59)>南坡(16.12)>山顶(13.84);10~20 cm土层内,有机质含量的顺序为山顶(93.895 g/kg)>西坡(70.319 g/kg)>南坡(67.970 g/kg)>北坡(63.255 g/kg),全氮含量的顺序为山顶(5.528 g/kg)>西坡(4.055 g/kg)>南坡(3.867 g/kg)>北坡(3.460 g/kg),土壤C/N顺序为北坡(18.28)>南坡(17.58)>西坡(17.34)>山顶(16.99)。不同生境之间的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存在差异,且0~10 cm土层高于10~2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不同打孔密度对草坪枯草层及土壤微生物活性和有机质含量的影响,以匍匐翦股颖(Agrostis stoloniera L.)草坪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打孔密度处理,分析测定了土壤及枯草层含水量、有机质含量以及微生物活性.结果表明:在120孔·m-2处理2周时,枯草层中微生物活性增强,与60孔·m-2及对照差异显著(P<0.05),处理4周之后,微生物活性降低,与对照差异不显著;60孔·m-2处理在各时期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说明不同打孔密度对枯草层微生物活动具有一定影响,但影响是短暂性的,并不能持续改变;而打孔对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并不明显.枯草层和土壤的含水量比有机质含量对微生物活动的影响更大;枯草层含水量与微生物活动关系更为密切(R2 =0.9366),土壤含水量与微生物活动较枯草层含水量影响弱(R2=0.299).因此,在草坪管理过程中,以120孔·m-2定期打孔,可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及土壤有机质积累.  相似文献   

12.
为摸清江西寻乌县脐橙果园土壤养分状况,为该区的脐橙果园土壤改良和施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根据脐橙种植年限、土壤类型、地形等的不同,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果园45个作为取样点,分析了其土壤pH值及养分含量,并基于R软件研究了土壤养分特征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寻乌县脐橙果园土壤整体偏酸,其中强酸性(pH<4.8)和偏酸性(pH值4.8~5.5)的土壤占样本总数的91.2%,且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pH每年以0.01个单位下降;土壤有机质、速效N、速效P、速效K含量普遍偏低,其中79.7%的脐橙园土壤有机质偏低,87.8%脐橙园土壤速效N、75.6%土壤速效P、74.9%脐橙园土壤速效K处于缺乏状态;土壤养分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为:有机质主要受土壤类型的影响,其中水稻土的有机质含量显著高于壤土,速效磷主要受种植年限的影响,种植时间越长,土壤速效磷越高;而速效钾主要受地形影响,坡地土壤速效K较平地或盆地容易流失而减少;碱解氮主要受种植年限和土壤类型的共同作用,受地形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3.
14.
本文针对镇江地区部分桑田土壤,分0~20,20~40cm两个土层进行卵磷脂分解菌和磷酸钙分解菌调查,同时检测了土壤pH、有机质和磷含量。结果表明,卵磷脂分解菌的平均数量顺序为细菌〉放线菌〉真菌;而磷酸钙分解菌的平均数量顺序为放线菌〉细菌〉真菌。各土样PH在5.4~7.3之间;有机质含量在8.91~28.46g/kg之间,磷元素含量在0.351~1.488P.g/Kg之间,三类微生物总量与有机质含量和磷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以三江源玛多县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原土壤为研究对象,采集0~30 cm土层的90个土壤样品,测定土壤样品的光谱反射率和有机质(SOM)含量,分析不同光谱数据转换方式与土壤SOM含量的相关性,据此挑选P<0.001水平的显著波段作为特征波段,并与土壤SOM含量建立多元逐步回归(MLSR)、支持向量机(SVM)、决策树(DT)、随机森林(RF)模型。结果表明:1)高寒草原土壤SOM含量属中等变异,且与土壤原始反射率呈负相关,与倒数对数呈正相关;2)光谱数据的数学转换扩大了光谱的吸收特征,log(1/R)、R’、[log(1/R)]’与土壤SOM含量相关系数绝对值的最大值比R分别提高了0.099、0.156、0.160;3)RF反演模型精度高于其他反演模型,Log(1/R)-RF模型的预测效果较好,其建模组和检验组的决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0.949 1、0.252 69和0.717 23、0.496 9,可以准确估算高寒草原土壤SOM的含量。  相似文献   

16.
农牧交错带种植多年生禾草可明显改善土壤的营养状况。该试验于2004年,在中国农业大学塞北草业科学实验站(河北省张家口塞北管理区,沽源),对种植4年的多年生禾本科牧草新麦草、无芒雀麦、蓝茎冰草和一年生饲料作物燕麦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试验表明,生长第4年从春季到秋季,0-30cm所有供试草地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经一个生长季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多年生牧草较一年生燕麦对土壤有机质的贡献大。3种牧草对土壤有机质的作用大小顺序为兰茎冰草>无芒雀麦>新麦草。  相似文献   

17.
对东祁连山金强河河谷轻度、中度、重度退化高寒草甸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及其与土壤全磷、全氮、速效磷、速效氮含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退化程度的加重,020 cm层土壤有机质、全氮和速效磷含量均不断下降,全磷含量呈现出先降后升但总体呈下降的趋势,但速效氮含量则不断上升,各养分的变化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在划分的轻度退化草地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分别与全磷、全氮、速效磷、速效氮含量之间均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P>0.05),另外所划分的中度退化和重度退化草地也同样如此。但是通过把3个不同程度退化草地结合起来作为整体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除了全磷,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与全氮、速效氮、速效磷含量三者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关系(P<0.01)。在较大尺度上,有机质可以作为土壤营养状况的主要判断指标。在研究高寒草地土壤养分状况及其综合评价中,要特别注意其时空异质性,要重视尺度问题。  相似文献   

18.
肖特  崔阔澍  黄文娟  张文博 《草地学报》2022,30(7):1801-1810
土壤中有机质和全氮的空间分布,及其在土壤微生态、养分循环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因此,本试验于2018—2020年,研究了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在带状套作玉米/大豆连作(MS1)、带状套作玉米/大豆轮作(MS2)、传统套作玉米/大豆(MS3)、玉米单作(M)、大豆单作(S)和休闲地(FL)6个模式下的含量及空间分布。结果表明,套作土壤全氮大豆行含量大于玉米,不同种植模式下有机质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土壤有机质(29.19 g·kg-1)和全氮(10.19 g·kg-1)以MS2含量最高。FL土壤有机质含量(1.69 g·kg-1)和全氮含量(0.64 g·kg-1)最低。本研究认为,MS2是较好的带状套作种植模式,该模式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的空间分布,从而提高土壤肥力和C∶N比。  相似文献   

19.
基于国土资源部(河南新郑市)野外试验基地相关数据,运用GIS及地统计学方法,从乡镇级和行政村级两个尺度对河南典型区域——新郑市农田耕层土壤有机质空间变异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新郑市乡镇尺度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异性(24.49%)低于行政村间变异性(27.71%~28.70%),其布设样点数分别以100和1 000个为宜;农田各项管理措施中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质含量影响最大。从县域尺度的农田土壤有机质可靠性计量来看,乡镇级尺度采样优于行政村级尺度,秸秆还田是新郑市农田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的关键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20.
若尔盖高寒草甸处于生态脆弱带,人类活动会对若尔盖草甸的结构和功能产生影响。本研究以若尔盖高寒草甸为对象,以植被盖度作为放牧干扰强度的划分依据,将其分为:D1,盖度0%~20%;D2,20%~40%;D3,40%~60%;D4,60%~80%;D5,80%~100%,分析探讨了不同放牧强度对土壤有机质、微生物群落结构及数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逐渐降低。同时,随着放牧强度增加,细菌、真菌、放线菌含量、革兰氏阳性菌(G+)及革兰氏阴性菌(G-)整体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土壤G+/G-在D3处最大,D4处最小。以磷脂脂肪酸生物标记作为数量测度,引入生态学多样性指数的计算方法得到的微生物多样性指数表现为:D5>D4>D1>D2>D3,且不同放牧强度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土壤微生物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放牧强度不仅与高寒草甸植被生产力密切相关,还与土壤有机质及微生物群落紧密相关;因此,控制放牧强度是高寒草地恢复、维持其生产力和改善土壤质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