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交联-甘薯羧甲基淀粉糊性质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交联-甘薯羧甲基淀粉糊冻融稳定性好,透明度高,热稳定性好,抗生物降解及抗老化能力强,蔗糖使交联-甘薯羧甲基淀粉糊黏度略有提高,pH值、剪切力、氯化钠对交联-甘薯羧甲基淀粉糊黏度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
以糯米淀粉为原料,以羧甲基淀粉取代度(DS)为指标,确定制造羧甲基淀粉的最佳工艺条件,并对干法制备的羧甲基淀粉的性质和结构表征进行研究。确定干法制备羧甲基淀粉的最佳工艺参数为:CH2Cl COOH与淀粉摩尔比值为0.3,Na OH与CH2Cl COOH摩尔比值为3.0,体系含水量为17%,反应温度为70℃,反应时间为3 h。与原糯米淀粉相比,羧甲基糯米淀粉黏度增加,透明度和抗相分离能力增强。通过红外光谱确认在羧甲基糯米淀粉分子中引入了羧甲基基团。  相似文献   

3.
马铃薯淀粉糊的黏度性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Viscograph-E型Brabender黏度仪,测定了不同品牌马铃薯淀粉糊及马铃薯淀粉糊在不同质量浓度、pH、食盐、蔗糖、明矾、磷酸盐和魔芋葡甘露聚糖条件下的黏度曲线,研究了淀粉糊黏度性质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淀粉乳质量浓度、pH和添加食盐、蔗糖、明矾、磷酸盐及魔芋葡甘露聚糖对淀粉糊黏度性质均有影响,其中蔗糖、魔芋葡甘露聚糖对淀粉糊热稳定性、凝胶性、凝沉性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
金迪  申娟娟  周琼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3):16216-16217
[目的]为黄姜淀粉的深加工及黄姜羧甲基淀粉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测定黄姜羧甲基淀粉糊的冻融稳定性、抗生物降解能力、抗老化性能、透明度、热稳定性和粘度研究了黄姜羧甲基淀粉糊的性质及温度、pH 值、剪切力、介质对糊粘度的影响。[结果]原淀粉糊与羧甲基淀粉糊的析水率分别为58.4%和21.5%。羧甲基的引入显著提高了淀粉糊的抗生物降解能力。黄姜淀粉经羧甲基化后,其凝沉趋势变弱,糊粘度增大。羧甲基淀粉糊的透光率远远大于原淀粉糊。随着剪切力的增加,羧甲基淀粉糊的粘度逐渐下降。随着蔗糖浓度的增加,羧甲基淀粉糊的粘度有一定增加。随着氯化钠添加量的增加,羧甲基淀粉糊粘度明显下降。pH值在6~10时,羧甲基淀粉糊粘度趋于稳定。[结论]黄姜羧甲基淀粉可广泛用作食品增稠剂、稳定剂和保鲜剂等。  相似文献   

5.
板栗淀粉糊流变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板栗淀粉糊的流变性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 :板栗淀粉糊属于非牛顿流体 ,在同一温度条件下 ,淀粉糊的剪切应力随剪切速率的增加而增大 ;在同一剪切速度下 ,剪切应力随温度的上升而下降。板栗淀粉糊的抗剪切能力优于木薯淀粉糊 ,低于玉米淀粉糊  相似文献   

6.
以糯米淀粉为原料,先以环氧氯丙烷交联处理,再以氯乙酸进行羧甲基化反应,合成了交联羧甲基糯米淀粉。确定制备交联羧甲基糯米淀粉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糯米淀粉∶NaOH∶氯乙酸用量=1.00∶0.48∶0.44, pH6.5,55℃,4h,合成0.806取代度交联羧甲基糯米淀粉。交联羧甲基糯米淀粉的粘度增大,膨胀凝固性、热稳定性、透明度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7.
直链淀粉含量对玉米淀粉糊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不同直链淀粉含量的玉米淀粉和玉米面粉为原料,用RVA(快速粘度分析仪)和DSC(差示扫描量热仪)研究淀粉的糊化参数,并分析直链淀粉含量与各糊化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随直链淀粉含量的增加,淀粉的RVA糊化参数和DSC热力学参数有很大差异。其中,直链淀粉含量对淀粉的RVA峰值粘度、破损值、糊化温度与DSC吸热焓值(ΔH)的影响极显著,对淀粉的RVA回生值较显著。  相似文献   

8.
3种百合淀粉糊的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株洲本地卷丹Lilium lancifolium Thunb淀粉(样品1)、宜章县成品卷丹淀粉(样品2)和麝香百合L.longifcorum Thunb淀粉(样品3)为原料,对淀粉的透光性能、凝沉性能以及粘度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百合淀粉的凝沉性较大,而且其凝沉性还受添加剂的影响,在淀粉糊中添加1.0%NaCl后.3种样品的凝沉性都增强,添加1.0%的蔗糖能有效地抑制凝沉的发生;百台淀粉糊的透明度很低.3种样品的透光率都在14%以下;3种百合淀粉糊的粘度随浓度的升高而升高.随转速和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在pH值7.0左右粘度最高.  相似文献   

9.
马铃薯淀粉微细化及其糊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细化后的淀粉,其结构及组成分布模式的改变对于改善淀粉及淀粉基降解材料的性能,提高降解材料中淀粉的添加量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球磨设备对普通食用级马铃薯淀粉微细化,并对不同粒度梯度的微细化马铃薯淀粉糊特性研究,通过实验得出马铃薯淀粉微细化的最适宜实验条件为:球磨时间24 h,球磨机转数350 r·min~(-1),淀粉液浓度0.35 g·ml~(-1)。微细化淀粉的粘度变化趋势与原淀粉基本相同,其糊化及保温过程中粘度下降幅度,均随淀粉颗粒粒度的降低而呈现下降趋势;且微细化后淀粉粘度的热稳定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0.
季铵型阳离子淀粉的干法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为醚化剂,干法制备了季铵型阳离子淀粉,研究了氢氧化钠用量、醚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含水率对取代度和反应效率的影响.在淀粉用量10 g、醚化剂用量1.16 g时,最佳制备条件为氢氧化钠0.123 g、反应温度80 ℃、反应时间3 h、含水率35%;此条件下,取代度为0.070,反应效率为69.7%.  相似文献   

11.
淀粉包被剂对肉牛玉米淀粉保护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淀粉包被剂对玉米淀粉保护的效果。试验采用对比试验的方法 ,4头杂交肉牛均供给 1 2倍维持的羊草 ,结果表明 :淀粉包被剂处理玉米淀粉与未处理玉米淀粉相比 ,瘤胃液TVFA浓度和丙酸摩尔比下降 ,乙酸摩尔比提高 ;DM、OM、NDF和ADF消化率有显著或极显著地增加 (P <0 0 1或P <0 0 5 ) ,HC消化率极显著下降 (P <0 0 1 ) ,沉积N量 (g/d)和RN/DN增加 ,淀粉消化率无差异 ;DE、ME、NEg、Kf、体蛋白和体脂肪沉积量均有极显著的提高 (P <0 0 1 ) ;血糖、血液中生长激素、总蛋白、肌酐和甘油三酯有所提高 ,血液尿素氮浓度有所下降。本研究充分说明了增加小肠中可消化淀粉的数量有利于肉牛N沉积、能量沉积和Kf值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甘薯淀粉与一氯醋酸进行醚化反应生成羧甲基淀粉钠(简称CMS)的物理特性和结构特征.实验结果表明:羧甲基淀粉钠的糊化温度比原淀粉低,透明度比原淀粉高;膨胀度、粘度显著增大,冻融稳定性明显增强;在pH5~9范围内,耐酸耐碱稳定性好.抗剪切能力较弱.醚化反应在颗粒表面和颗粒结构内部都能发生,且对甘薯淀粉的晶体结构有所破坏.  相似文献   

13.
对蕉藕(Canna edulis)淀粉的理化性质研究表明,蕉藕淀粉呈椭圆形或长蚌壳形,直径15~75μm,表面具轮纹,顶端有明显的偏光十字,糊化温度为60~85℃,粘度较高,直链淀粉含量39.46%。  相似文献   

14.
葛根淀粉流变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研究了葛根Pueraria lobata(wilid)ohwi淀粉的流变学特性。结果表明,葛根淀粉度随浓度增加耐增大,随温度升高而降低,表现为非牛顿假塑性流体。PH值对葛根淀粉粘度影响小,且相对稳定。凝胶性和剪切强度都比较强。可作为添加剂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  相似文献   

15.
绿豆和豌豆淀粉的分离方法及其品质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了绿豆和豌豆淀粉的几种分离提取方法及其工艺品质特性。  相似文献   

16.
采用三聚磷酸钠对葛根淀粉进行化学改性,结果表明,反应适宜的三聚磷酸钠浓度为1.5%,3h的40℃,pH值为6,交联后,葛根淀粉糊的流变学特性有显著改变,热糊精度及稳定性提高,低温稳定性和抗凝沉性增强,凝胶强度下降,粘合力增强。  相似文献   

17.
采用自由基聚合法,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羧甲基纤维素及玉米淀粉与丙烯酸进行自由基接枝共聚合成吸水剂.并详细考察了中和丙烯酸时,KOH的用量及中和度对高吸水性树脂吸收能力的影响.实验表明:丙烯酸的中和度为95%时,高吸水性树脂对纯水、自来水和生理盐水的吸收率有最高值,分别是592g/g、300g/g和99g/g.当氢氧化钾的中和百分比为1%时,高吸水性树脂对纯水、自来水和生理盐水有最高吸收率,分别为630g/g、340g/g和95g/g.  相似文献   

18.
运用扫描电镜,对5个水稻亚种间杂交稻及其亲本成熟籽粒胚乳淀粉粒的形态、大小和排列等性状进行了观察比较。观察发现:1.籽粒充实度好的材料,其胚乳内的淀粉粒发育好,大多为多面体状的淀粉复粒,排列紧密以至粘挤在一起;充实度差的材料,其淀粉粒不整齐,存在大小明显不同的两种,形状大体均为椭球形,排列疏松,粒间隙大;充实度为中等的,则表现为背部类似充实好者,而腹部或中央部类似充实差者。2.双亲胚乳淀粉粒发育好,其杂种的胚乳淀粉粒发育一般也好;杂种胚乳淀粉粒发育属中间类型的,双亲中至少有一方淀粉粒发育不良;部分杂种组合籽粒的淀粉粒的形态与排列存在分离现象。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在日本国寺泉干燥中心测得的干湿谷混合干燥试验结果,分析混合干燥设施的能量消耗、干燥效率、物料品质等项技术指标。获得了混合干燥新技术开发的基础性数据。  相似文献   

20.
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淀粉与溶剂(乙醇:水=7:3)按1:5的比例混合,调整pH值至8.0,在80℃左右糊化4h,经冷却、过滤、乙醇脱水,最后于60℃下烘干,产品的α度值、粘度和含水量均基本达到预糊化淀粉的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