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开发治理鄱阳湖之浅见●杨永琳鄱阳湖是长江流域的一颗璀璨明珠,是江西的一块“宝地”,开发治理鄱阳湖对振兴湖区经济和全省经济发展意义十分重大。开发治理的指导思想,锐意改革,开拓创新,建立具有湖区特色的农业生产结构和农村产业结构,稳定粮、棉、油、肉生产,有...  相似文献   

2.
西汉中叶,因司马迁曾用“火耕水耨”来形容过楚越地区的农业生产状况。后来的人们便对当时南方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评价相当低,甚至把“人耕水耨”与“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经济相提并论。现在随着南方地区考古材料日益丰富,学者们不仅对“火耕水耨”的实际意义有了更正确的认识,而且对秦汉时期南方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估价也有所提高。以下从自然条件、社会生产力状况和农业发展成就等几方面,对江西地区秦汉时期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作一考察。一、“火耕水耨”与江西地区的自然条件“火耕水褥”是西汉时期讲到农业生产时的常用语,汉代史籍…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江湖关系及鄱阳湖区农业生产的防洪形势,并从分析1998年大水之后鄱阳湖区退田还湖工程的意义和作用入手,研究退田还湖使鄱阳湖行洪面积由3950Km2扩大到现在的5100Km2的水文条件下,鄱阳湖区农业生产条件的变化.在“希望在山、潜力在水、重点在田、后劲在畜、出路在工“的战略思想指导下,探讨湖区农业综合开发新模式,并重视农业资源的生态保护,使湖区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4.
从景观生态学角度论鄱阳湖区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艳  任黎秀  涂玮  谢雯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503-504,507
对鄱阳湖区的景观生态格局和特征进行分析,并根据鄱阳湖区景观特点将其分为7种景观类型,进一步说明自然景观要素在湖区经济发展和生态安全中占据的重要地位.结合鄱阳湖区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认为充分发挥鄱阳湖区高品位的淡水湿地资源优势,开展高级别、专业型的湿地生态旅游,是解决湖区经济发展和环境破坏冲突,推动湖区经济结构进步,实现湖区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与良性循环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国家经济政策影响鄱阳湖区粮棉产量波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鄱阳湖区是我国重要的粮棉油、水产品生产基地。通过对国家粮、棉经济政策影响鄱阳湖区粮棉产量波动的定性分析和定量研究,揭示国家经济政策与湖区的粮食、棉花产量高度相关并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第三产业发展的优势和机遇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通过对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第三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的分析,得出湖区资源禀赋及区位条件优越,同时存在产业、金融、环境等方面的发展阻碍因素。针对湖区存在的问题及拥有的优势,提出第三产业发展的对策,即通过打造便捷的交通网络、发展特色旅游、提升金融服务、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组建跨区域经济管理部门等方式,实现湖区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7.
论鄱阳湖区畜牧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鄱阳湖区畜牧生态系统的自然资源和畜牧经济发展的现状,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了鄱阳湖区畜牧生态经济系统发展中存在的优势、弱势、机会和威胁,并提出了畜牧业发展的方向和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加强农业区域开发的战略决策中,低湖平原资源广阔,商品率高,潜力极大。四湖地区位于长江中游,属于江汉平原湖区,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棉、油、肉、禽、蛋、水产生产基地,资源丰富,经济优势明显,是重要的经济开发区。本文在对“四湖地区”的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结构进行系统评价的基础上,研究发展战略、方向、目标,提出生态环境整治与经济发展规划,以“四湖”中部的监利县新兴垸为中心进行实体试验研究,对它提出了近十二年的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9.
经济发展要“同中求异”江西上饶地区行署副秘书长程建平缝衣要“量体裁衣”,塑像要“姿态万千”,治病要“对症下药”,经济工作则需“同中求异”。唯此,各经济区域才能各展所长,各得其所。发展土特产品生产,亦同此理。然而,环顾现实经济生活,在一个区域中却总见一...  相似文献   

10.
洞庭湖区史前农业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前言湖南省洞庭湖区,地处长江以南、五岭以北,它襟江带湖,沃野千里,气候温和湿润,雨量丰沛,物产富足,自然条件优越,非常适宜农作物的生长,是远古人类理想的活动场所。历史时期以来,这里就是我国农业生产发达的地区之一,一直是我国重要的粮仓和著名的“鱼米之乡”。考古资料表明:在这样一个广阔的区域内,自远古时代就有我们的祖先生活、繁衍,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原始文化,并且在中华文明起源的历史过程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洞庭湖区,从旧石器时代早期后段至新石器时代的各个发展阶段的文化遗存(特别重要的是旧石器时代晚期和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存)均有发现,文化面貌所体现的狩猎——采集经济向渔猎——采集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1.
烟台市农业经济发展有着自然条件优越;农副产品丰富多样并在国内有一定地位、劳动力资源丰富素质高、环境和区位条件优良;基础良好、农业现代化进程较快、农业科技水平较高、农业结构较好等优势条件。也有观念与体制性、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没有形成、资源约束等经济发展障碍。只有实施农业经济国际化战略,突出体现农业的“生态”特性,加强科技创新,培植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和产品,建成“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经营格局等措施才能顺利实现“山上烟台”“海上烟台”等农业经济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2.
当前,江西鄱阳湖区推广的棉花高产优质高效施肥方案,是通过多年的科学试验获得的。综合各试验资料,其结果如下:探明了在湖区棉田肥力中等条件下,棉花氮、磷、钾施用量及配合比例;锌肥最佳施用时期、用量和方法;麦饭石浸提浓度、方法和肥效。  相似文献   

13.
江西,位于长江中游南岸,东、南、西三面环山,北临大江,大致上是一个以赣江、鄱阳湖为中心的大盆地。境内地形多样,江河纵横,气候温暖湿润,自然条件优越。江西,是中华大地上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蚕业渊源也甚早。一九七八年在江西贵溪春秋战国时期的崖墓中发现了为数不少的纺织品和纺织工具,其中也有丝绢,表明江西地区至迟到春秋战国时期已有了蚕桑生产。但是,由于各种社会的和自然的原因,使江西蚕业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走了一段相当艰难缓慢迂回曲折的路程。直到唐代,江西蚕业和全国蚕业发达地区相比,还不占重要地位。《唐六典》和《元和郡县志》所列全国丝绢产地和贡赋中还未见江西的材料。宋代,随着全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在劳动人民艰苦开拓下,江西蚕业出现了繁荣兴盛的新局面,达到了江西蚕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本文试图就宋代江西蚕业发展情况,作  相似文献   

14.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也是居于长江中游的“江西”经济迅速崛起的时期。唐中期以来,江西地区的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农业、手工业迅速发展并呈商品化生产趋势,商业走向兴盛,整个社会经济呈现繁荣景象,成为南方乃至全国经济发展的亮点,奠定了作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前沿地区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鄱阳湖区农业自然资源利用类型分异特征的基础上,从农业综合型、非农产业型和农业单一型这三大结构类型研究鄱阳湖区农业自然资源利用类型分异的形成机理。认为制度安排和湖区系统内部资源禀赋(包括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的差异在湖区农业自然资源利用结构类型产生分异的过程中作用重大。  相似文献   

16.
生产技术水平的提升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多,而城市更为优越的经济发展条件又鼓动着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尽管农村劳动力流往城市可促使农业土地生产形式完善,拓宽农村的经济收入来源,但也会造成一系列社会问题,从而给农村经济的长远发展带来阻力。为降低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政府应当认识到自身在推动农村经济结构转型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政策干预的方式提升农村地区农产水平,从而实现农村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编前话 :江西是个农业大省 ,有比较优越的种植粮食的自然条件 ,江西农民有长时期的种植“双季稻”的生产习惯 ,早籼稻的种植面积又历来很大。因此 ,早籼稻退出国家保护价收购以后便出现了一个新的重大课题———如何引导农民在调减早籼稻种植面积的同时继续保持粮食生产的稳定发展并保证农民收入的不断增加 ,通过新的结构调整模式创造出新的农业生产优势。针对上述情况 ,中共江西省委农工委书记彭生曾经撰写《大力发展再生稻再创农业新优势》(见《论丛》理论版第6期) ,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为了帮助全省农业干部、农技人员和广大农民加…  相似文献   

18.
在研究经济发达地区东莞市农业发展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入世”后东莞农业发展的对策与措施,包括调整优化结构、实行标准化生产、推进产业化经营、增加农业投入、开拓国内国际市场和发挥东莞地理位置优越、资金技术雄厚的优势等。  相似文献   

19.
湖南省丘陵山区苎麻气候资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比较了湖南丘陵山区与湖区平原的苎麻气候资源特点和分布规律,探讨了在丘陵山区发展苎麻生产的有利气候条件。结果表明,在丘陵山区,苎麻优质高产所需的光热水风等气候要素大部分都比湖区优越。  相似文献   

20.
颜浩 《农业考古》2007,(2):271-273
2006年,中共江西省委书记孟建柱就重振江西茶业产业做出了重要批示:“我省三分之二地区是山区,自然条件优越,生态环境好,发展茶产业的潜力大,历史上我省茶产业的发展就曾有过辉煌的历史,至今不少名茶在国内都有一定的知名度。进入新世纪、新时期,茶产业的发展形势很好,我们要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