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湖北发生的水稻矮缩病是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引起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由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引起的水稻黑条矮缩病在华南、华东等地区暴发流行,给水稻生产带来严重损失,而湖北一直未有水稻黑条矮缩病流行的报道。然而,2009年和2010年在湖北省长江沿线的荆州、孝感、咸宁、黄石、鄂州、黄冈等水稻种植区普遍发生水稻矮缩减产的现象。经过症状观察、dsRNA电泳图谱分析、RT-PCR等方法,诊断该病是由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引起,说明该病毒已经随介体昆虫白背飞虱从我国南方传播至中部水稻种植区。  相似文献   

2.
于2013-2014连续两年对云南主要水稻种植区的水稻病毒病进行了调查,发现当前为害云南水稻的病毒病主要有水稻条纹叶枯病、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水稻矮缩病和水稻齿叶矮缩病。其中,条纹叶枯病是当前为害云南水稻最严重的病毒病,部分田块最高发病率可达15.0%;其次是水稻矮缩病,调查田块最高发病率达10.0%;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平均发病率达5.3%;水稻齿叶矮缩病只在局部地区发生且发病率都不高。对云南当前发生较普遍的RSV不同分离物RNA3基因间隔区(IR3)及RNA4基因间隔区(IR4)开展了分子变异分析。根据不同RSV分离物IR3、IR4核苷酸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所分析的RSV分离物均可被划分为两个组,部分云南分离物和云南以外的中国、日本、韩国分离物聚在Ⅰ组,其余绝大多数云南分离物单独聚在Ⅱ组。不同RSV分离物的IR3和IR4长度差异较大,按每10个核苷酸的长度差异进行划分,均可划分为A、B、C三种不同的类型。部分RSV云南分离物IR3、IR4中有17-21nt的序列与其水稻、小麦和大麦等寄主的部分序列相同,这可能是病毒在进化过程中与寄主植物发生了重组。云南RSV分离物的IR3、IR4分子变异较大,可能与其特殊的地理、生态条件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水稻矮缩病毒(RDV)是水稻普通矮缩病的病原。该病害主要依赖于黑尾叶蝉经卵以持久增殖方式传播,危害水稻。本研究旨在明确RDV对黑尾叶蝉存活、发育、繁殖和种群增长的影响,分析病毒对介体昆虫的间接影响。【方法】 采用室内实验比较了黑尾叶蝉在健康水稻及感病水稻上的发育繁殖情况,组建了实验种群生命表,并调查了RDV对种群增长的影响。【结果】 与健康水稻相比,感病水稻上叶蝉若虫期存活率更高,雌若虫发育历期显著缩短,雄成虫寿命显著延长,产卵量显著增加,其他生物学参数无显著差异。五个生命表参数仅净生殖率(R0)存在显著差异,感病水稻上叶蝉R0显著高于健康水稻。饲喂感病水稻的养虫笼内叶蝉种群增长更快,总成虫数量更多,在接虫后的第4、5和6月显著高于健康水稻上的数量。【结论】 水稻矮缩病毒可以提高黑尾叶蝉的存活率和产卵量,并促进种群的增长。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水稻感染病毒病后对非介体稻飞虱的影响,在室内研究了水稻感染黑条矮缩病病毒后对白背飞虱的生态适应性及其体内相关的保护酶和解毒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感染病毒水稻植株上取食对白背飞虱若虫存活率、发育历期、成虫性比、雌成虫体质量、产卵量和卵孵化率等影响不显著,但雌成虫寿命和卵历期显著缩短。取食感病稻株的成虫体内保护酶(CAT、SOD和POD)和解毒酶(AchE、 GST和CAE)的活性均显著增强。结果证明水稻感染黑条矮缩病病毒后非介体白背飞虱的适应性提高。  相似文献   

5.
水稻普通矮缩病 (又称普矮病 ) ,是由黑尾叶蝉为主传播发生的水稻病毒病。零星发生时 ,曾被农民误认为是种子不纯造成的杂株。 2 0 0 1年在建宁县里心镇大南村一坑垄单晚田中严重发生 ,除重病田翻犁改种外 ,余下的 6 67hm2 单季稻一般减产 2 0 %~ 30 %。随着发生区域的扩大 ,危害也日益趋重 ,特别是 2 0 0 2年春 ,该病在部分单季稻秧田中暴发成灾 ,导致补播补种而延误农时 ,对水稻生产已构成很大威胁。为控制该病的流行和危害 ,笔者于 2 0 0 1~ 2 0 0 3年就该病的发生及防治对策进行了探讨 ,现简介如下 :1 病状水稻矮缩病的症状田间常见…  相似文献   

6.
田间调查发现,湖北省长阳县玉米粗缩病发生普遍,白背飞虱大量分布,未见灰飞虱存在。通过症状观察、病毒dsRNA基因组电泳图谱分析、RT-PCR、序列分析等鉴定方法,对湖北长阳玉米粗缩病进行病原鉴定。结果表明,湖北长阳发生的玉米粗缩病是由新的水稻斐济病毒暂定种——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SRBSDV)引起。  相似文献   

7.
灰飞虱从冷冻病叶获得水稻黑条矮缩病毒方法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出一种利用灰飞虱从冷冻病叶中获得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ice black streaked dwarf virus, RBSDV)的方法。以-70℃条件下冷冻保存的RBSDV罹病植株叶片对灰飞虱饲毒,随后接种感病水稻品种,结果发现灰飞虱可从冷冻病叶上获得RBSDV,并传播RBSDV,且获毒能力和传毒能力与新鲜病叶没有差异。这表明从冷冻病叶上获得RBSDV的灰飞虱可以应用于品种抗性鉴定,此法可望加快RBSDV抗病品种的选育进程。  相似文献   

8.
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和二化螟虫(简称"三病一虫")对吉林省水稻生产造成较严重危害,影响水稻产量及水稻生产的发展。介绍了"三病一虫"的发生概况,总结分析了其发生流行因素及发生危害特点,并从农业技术措施防治、药剂防治等方面详细阐述了水稻"三病一虫"的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9.
稻曲病病粒数对水稻产量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以千重浪为试验品种研究稻曲病病粒数多少对水稻产量损失和病穗产量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稻曲病的发生对每穗总粒数及离病粒较远的健粒影响较小,病粒的多少与单穗实粒重、产量损失率有较大的相关性,病粒的存在强烈影响着接近主轴粒的健粒千粒重,并使病穗空秕率上升,千粒重下降,最终影响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10.
水稻品种(组合)与稻曲病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水稻稻曲病又名青粉病 ,是由病原真菌Ustilaginoideavirens(Cke)Tak.引起的一种水稻后期谷粒病害 ,常在水稻收成好的年份发生 ,农民认为是丰年征兆 ,故称它为“丰收果”[1]。稻曲病多发生在单季中稻 (北方 )和连作晚稻 (南方 )上 ,杂交稻制种田近年也有加重的趋势 ,双季早稻一般较少发生。一、稻曲病发生特点一般年份稻曲病的发生不会很严重 ,穗发病率多在1%以下 ,每穗病粒数1~2粒 ,如果以这种发病程度而论 ,稻曲病对水稻产量不会造成太大影响。水稻稻曲病在水稻上可说是一种“富贵病” ,凡是有利于水稻生长、发育、高产的气候条件 ,如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