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山苍籽防治茶树主要病害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山苍籽是我国南方各省广大丘陵山区广泛适应生长的一种野生植物,资源丰富。用其精油或废弃物防治茶红锈藻病、茶黄萎病等枝、根部病害,用800倍液,茶云纹叶枝病等叶部病害,用1000倍液,效果显著。渣饼以500kg/亩防治茶黄萎病等根病效果亦显著。为山苍籽综合利用和进行茶病无公害药剂防治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戎文治 《茶叶》1992,18(1):38-40,47
浙江是我国著名茶区之一,植茶历史悠久,由于生态环境关系,病害发生种类较多,其中有些病害对茶叶产量和品质造成一定损失,但迄今来见有较全面和系统的论述。为了促进茶叶生产发展,特将1958年以来本人从事茶病调查研究的结果以及见诸报道的文献资料作一综述,以供茶叶工作者参考。一、茶病种类及其分布据统计,本省茶树病害有40种,包括真  相似文献   

3.
殷坤山 《中国茶叶》1992,14(2):18-19
春茶是一年中的主要茶季,无论是茶叶产量还是茶叶品质在全年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春茶前期,采制的是优质名茶和高档大宗茶,经济效益高。如果春茶遭受病虫为害,将对全年的收入产生很大影响。因此,做好早春期间茶树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显得非常重要。本文所指的早春是指春茶开采前及开采后的一段时间,就长江中下游茶区而言,一般是3月中旬至4月中旬,这段时间内的主要病虫害有灰  相似文献   

4.
潘军  裘凌沧 《中国茶叶》1990,12(4):30-31
无机元素与茶树的生长发育、物质代谢乃至茶叶的产量和品质关系密切,近年来,对茶叶中无机元素含量的研究报道日益增多。竹尾忠一(1980)测定了日本和国外一些茶叶中无机元素的含量,指出各元素之间及其与茶叶滋味、品质评分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关性,戴寰  相似文献   

5.
山区茶树病害的发生生态及综合防治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山区茶树病害的发生生态及综合防治初探胡淑霞(安徽农业大学茶业系·合肥·230036)皖南山区和大别山区是安徽重点产茶区,不仅茶园面积大,产量高,而且生态环境优越,茶叶品质优良。著名的祁红、屯绿、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六安瓜片、霍山黄芽等数十种享有盛誉的...  相似文献   

6.
华南茶区是我国极具特色的茶区,处于季风气候区,茶区高温多雨,易发病害,研究华南茶区常发茶树病害的特征及其与当地气候的相关性,对于更好地防治茶树病害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潘根生  沈生荣 《茶叶》2000,26(3):139-143
以物候型不同的茶树品种为材料,利用HPLC法测定新梢生育过程内源激素水平的季节谱化。结果表明,茶树新梢生育过程中,GA3和Zeatin含量先升后降,IAA含量春夏秋三季生育初期较高,随后下降,生长加速,但夏梢逼近成熟形成对夹时含量回升,ABA含量春夏梢随展叶数增加而下降,稍梢反之,逐渐上升;低ABA/GA3和ABA/zeatin比值是茶树新梢生长的必要条件;新梢生长速率与内源zeatin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茶树病害传统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分子检测技术应用于茶树病害检测中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结合资料与实际展望了茶树病害PCR检测技术的应用前景及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9.
10.
茶园病害防治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由许多具体环节构成,笔者曾就茶树栽培与病害防治作过浅述(茶业通报1992〔3〕),现就茶树育种与病害防治问题谈谈自己肤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徐德良  王敏鑫  邵元海 《茶叶》2014,40(3):155-156
本文首先对物联网技术的内涵以及它对信息感知的方法进行了概述;阐述了物联网在农业病虫害防治中的作用,主要通过农业病虫害的监测系统,即采用设立传感器节点等技术进行病虫害信息的采集和监测;最后对物联网技术在茶树的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提出了设计与构想,分别从物联网角度和公共服务平台角度提出了三个层次和三种系统.  相似文献   

12.
甘肃茶区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现有茶园面积6200hm^2,其中投产茶园2470hm^2,年产茶72万kg,产值3200万元。茶树害虫的总体结构和优势种有别于其他茶区,既有全国发生较普遍的重要种类,也有一些区域性的重要种类;茶树病害的发生亦与其他茶区有差异。为此,明确甘肃茶区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并探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无公害防治技术,是甘肃茶叶高产、优质、高效的关键,也是无公害茶叶生产的主攻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3.
植物挥发性物质在茶树病害监测和防御中的作用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挥发性物质在植物之间和植物与病害互作中起着重要作用。病害胁迫下植物挥发物在种类和数量上都发生明显的变化,并且这些挥发性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被检测,有望用于病害监测。植物挥发物的许多组分具有抗菌作用,一些组分还能作为植物自身或植物间传递信息的抗病信号分子。本文就病害相关的植物挥发性物质的主要类群、挥发物在植物病害监测以及植物抗病防御反应方面的研究现状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4.
茶树气象生态及其调控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寿波 《茶叶》2004,30(3):127-129
简要论述了茶树与气象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茶树气象环境调控的途径及方法。调控方法包括营造防护林、种植遮荫树、推广林茶复合系统、实施茶园灌溉、地面覆盖和搭盖塑料棚等。  相似文献   

15.
汤晓美 《茶叶》2018,(2):95-97
针对机采茶树生长特性及其病虫害发生特点,提出以选择抗病品种、提高树体抗逆性、建立良好生态系统为基础,农业措施、物理措施、生物药剂防控相结合的综合防控手段,确保茶产品安全质量符合绿色食品卫生要求。  相似文献   

16.
福建省茶树主要害虫的发生及其无公害防治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树虫害防治是茶叶生产上的重要环节。而盲目滥用化学农药,不仅造成用药成本高,天敌大量伤亡,害虫产生抗药性,而且容易导致茶叶中的农残超标。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之后,关税壁垒将进一步削减,以农残检测为标志的绿色壁垒将成为今后茶叶国际商贸的主要障碍。因此,要突破绿色技术壁垒,唯有大力开展无公害茶叶生产,才是根本出路。九十年代以来,在我省闽东的福安、福鼎、福州的罗源和闽南的安溪等茶区连续多年田间调查并结合室内饲养观察的基础上,已掌握了我省发生的茶树主要害虫有:假眼小绿叶蝉、茶叶螨类、茶丽纹象甲、黑刺粉虱…  相似文献   

17.
张汉鹄 《茶叶》2003,29(2):100-101,105
安徽是我国主要产茶省之一 ,茶区遍及南部半省 ,横跨 2 9.5~ 32 .0°N之间 ,北亚热带北部和暖温带南缘。随茶树栽培历史久远和近代扩大种植 ,茶树害虫多达 2 80余种 ,主要害虫亦不下 2 0种之多 ,较之 5 0年前 ,种类增多 ,危害加大 ,种群的演替与发展 ,更带来诸多严重的防治问题。1 安徽茶树害虫区域性发生的基本格局安徽自然地理生态特征客观形成皖南山地茶区、皖西大别山茶区、沿江江南和江淮丘陵平原茶区。一些广布种害虫各地均有发生 ,但其危害程度有异 ,各茶区且另有其主要的和代表性种类。1 .1 皖南山地茶区在生态地理上位于北亚热…  相似文献   

18.
茶树组织培养中的褐化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60年代末以茶树幼茎小块为材料研究了离体咖啡碱的合成以来,茶树组织培养至今已走了约50年的研究历程,在多方面得到应用,但仍然有不少难题未攻克,主要有污染、褐化、玻璃苗、难以分化、再生体系不完善等等。其中,因为茶树多酚类物质含量高,褐化现象严重,阻碍了组培的后续工作。因此,有效的控制茶树外植体褐化是茶树组织培养的关键技术。本文就目前国内茶树组织培养的褐化控制研究进行综述,对茶树组织培养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夏季茶园病虫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殷坤山 《中国茶叶》2006,28(3):20-21
夏季一般是指6~8月份。多数茶树病虫在一年中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一般情况下,早春,越冬病虫开始陆续苏醒并开始生长发育,但春季(春茶期间)气温低,病虫的发展缓慢,发生量也较少,一般不需采用化学防治。到了初夏,病虫已积累了一定数量,加上气温适宜,虫口发展很快,常出现发生高峰期或大发生现象。一年发生一代的害虫,防治期也多半在夏季。因此必须做好夏季茶园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夏季发生的病虫种类很多,近年来需要采取防治措施的主要有茶小绿叶蝉、茶叶螨类、茶丽纹象甲、部分鳞翅目害虫、部分介壳虫、茶云纹叶枯病等。  相似文献   

20.
茶园病虫害生态控制实践和操作规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茶叶作为一种国际贸易商品和全世界三大无酒精天然饮料之一,对其自然品质和卫生指标的检验在各国都较为严格.由于茶园病虫防治主要依赖化学农药,致使茶叶中农药残留量和有毒物质偏高往往成为茶叶销售和贸易中的一大难题,在国际茶叶贸易中曾多次发生销毁和索赔事件,引起广大消费者的不安.因此,探索茶园病虫防治的新对策势在必行,笔者对茶叶有害生物采用综合治理(Integratedpest management,IPM)策略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工作方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