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猪增生性出血性回肠炎(PPE)是由胞内劳森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主要发生在6~20周龄的育肥猪、青年母猪。自2012年来,笔者曾到18个猪场诊治过,每次诊治于发病后数天前去调查处理,经过剖检、临床症状和结合实验室检查分析,确诊为猪增生性出血性回肠炎,通过采取紧急治疗措施,猪群整体采食量正常,再无类似新增病例发生。现将其中一个病案情况报告分析以期为诊治此病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张欣  崔敏 《养猪》2011,(5):113-114
2011年5月,山东省某规模化猪场后备猪群发生病情,主要表现为排黑色柏油状粪便、皮肤苍白、呈急性死亡,至接诊时已死亡5头,淘汰病猪10头。根据发病情况调查、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实验室检查,确诊为急性出血性回肠炎,并采取相应措施,有效控制了病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猪增生性回肠病(PPE),又称坏死性肠炎、猪回肠炎、增生性和出血性肠炎。PPE是由专性寄生细胞内的革兰氏阴性弯曲杆菌(劳森菌)感染引起的一种肠道传染性疾病,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增生性肠病。多发于4~12月龄的成年猪,主要表现为血色水样下痢;病程稍长时,排沥青样黑色粪便或血样粪便并突然死亡;后期转为黄色稀粪;也有突然死亡,仅见皮肤苍白而无粪便异常的病例。在临床上尤其以急性增生性回肠炎致死率  相似文献   

4.
<正>猪回肠炎是由厌氧菌细胞内劳森氏菌引起的一种全球流行性疾病。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慢性增生性回肠炎主要感染1~3月龄断奶仔猪,临床症状表现比较轻微,部分病猪排出水泥样稀粪,饲料转化率下降,其他没有可见临床症状。急性出血性回肠炎主要感染炎4~12月龄的青年猪和繁殖小母猪,一般初期排黑色或黄绿色的粪便,后期便血,皮肤苍白,体温降低,临死前排出血样稀粪,如果不观察仔细,常治疗不及时导致死亡,给广大养殖户带来巨大损失。现将一例猪回肠炎的诊治情况介绍如  相似文献   

5.
猪回肠炎是由胞内劳森菌(Lawsonia intracellularis)感染所引起的回肠、盲肠、结肠增生、肥厚并可能伴随肠黏膜出血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肠道疾病。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慢性型、亚临床型与急性型。慢性型与亚临床型又称猪增生性回肠炎,主要影响猪只的生长性能,而临床症状不典型。急性型又名增生性出血性回肠炎,可引起生长肥育猪及后备母猪出血性下痢、贫血,甚至突然死亡。2011年4月份以来笔者接诊过几起增生性出血性回肠炎的案例,现将其中一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猪回肠炎的防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匡宝晓 《养猪》2004,(4):41-42
猪回肠炎(porcine ileitis)又称猪增生性肠病(PPE)、区域性回肠炎、出血性坏死性肠炎、肠腺瘤病(PIA)等,是由细胞内劳森菌(Lawsonia intracel1ularis)引起的一种以顽固性或间歇性下痢为特征的疾病、可引起保育猪或生长育肥猪出血性或非出血性腹泻.使感染猪生长速度减慢,猪群生长均匀度变差,有时引起死亡。由于猪只死亡、淘汰或饲料转化率降低,给猪场带来严重损失。  相似文献   

7.
猪增生性肠炎(PPE),是由细胞内罗松菌(又名劳索尼亚氏细胞内寄生菌)引起的猪的一种综合征。又称坏死性肠炎、增生性出血性肠病、回肠炎、局域性肠炎以及肠腺瘤病等。该病剖检的特征是小肠及回肠黏膜增厚、出血或坏死等;组织学常见小肠上皮细胞增生。虽然该病的死亡率不高,但由于肠黏膜的发炎或坏死,严重影响生长,导致饲料转化率降低.延迟上市,由此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锦州市畜牧兽医总站门诊5月接诊了某规模养猪场新引进的PIC后备母猪发病的病例,现将病例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回肠炎是猪常见的一种消耗性疾病,又名猪增生性肠炎(PPE)。生长猪的主要临床症状是体重减轻和腹泻。育肥猪或种猪可能会受到更为急性的增生性出血性肠炎(PHE)的影响。增生性肠炎包括了一组具有相似发病机制的疾病,包括坏死性肠炎(NE)、节段性回肠炎(RI)、PHE以及猪肠腺瘤病(PAI)。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远端小肠和近端大肠的黏膜增厚。组织病理学特征是肠隐窝细胞增殖,杯状细胞减少。  相似文献   

9.
猪回肠炎义称猪增生性肠炎或坏死性肠炎,是由细胞内劳森菌感染引起的以保育猪或生长育肥猪出血性、顽固性或间歇性下痢为特征的消化道疾病。目前该病已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给养猪行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0.
猪增生性回肠炎(PPE),又称猪增生性肠炎、坏死性肠炎(NE)等,是一种可给养猪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猪病[1,7]。该病在急性和慢性病例中可表现出不同  相似文献   

11.
猪痢疾是由密螺旋体引发的一种猪的肠道病变的传染病,又称猪血痢。笔者曾诊治1 起,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发病情况辽宁台安地区某一饲养母猪、出售仔猪和肥猪的综合型猪场,于2003年2月下旬购入2 头后备公猪幼猪),与原饲养的10 头母猪、20  相似文献   

12.
刘国信 《猪业科学》2019,36(11):70-72
猪增生性回肠炎是由胞内劳森氏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以小肠及回肠黏膜增厚、出血或坏死、小肠上皮细胞增生为特征。该病以保育猪和生长育肥猪多发,临床主要表现为出血性、顽固性或间歇性腹泻,发病后患猪食欲明显减退,生长速度缓慢,饲料转化率降低,严重影响猪场经济效益,需要采取综合性措施加以防控。  相似文献   

13.
猪增生性肠病,也叫作回肠炎,是危害各年龄段断奶猪的常见传染病。该病因缺乏特异性症状而常常难以识别,但现在已经有了诊断技术以及检测受害猪免疫应答的技术。  相似文献   

14.
1流行情况猪增生性肠炎属于常见的综合征。增生性肠炎病死猪的剖检特征是小肠和回肠黏膜增厚,组织学变化是肠上皮细胞增生。已经有相关报道证明,猪增生性肠炎在我国的猪只饲养场中流行,并且呈现逐渐扩展蔓延的趋势。近几年,世界各地都越来越重视对猪增生性肠炎的防治。2临床表现感染增生性肠炎的患猪,具有不同的临床症状或者是没有患病表现。感染增生性肠炎的病猪,可见患病症状轻微,腹泻在患病之后不是所有患猪都  相似文献   

15.
建瓯市小桥某猪场存栏960头菜猪,2018年9月20日起发现有6头猪发病,表现为腹泻,粪便带有红色或黄色黏液,部分患猪粪便带有未消化的玉米渣。之后12 d全场有近三分之一猪发病。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剖检诊断为猪回肠炎,通过采取综合防治措施,疫情得到了控制,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6.
<正>玉溪市某猪场从云南省原种猪场引进长约母猪30头。在受到阳光直射后皮肤逐渐由白变红,随后出现面积大小不等、厚度一致的硬结肿胀——红斑疹块,病猪减食或不食。经诊断为日照性皮炎后治愈,具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杨潮  腾星 《当代畜牧》1989,(3):30-30
<正> 猪的增生性出血性肠炎(PHE)发生于离乳后的猪,是以回肠粘膜肥厚和出血为特征的急性病。日本在1979年久保等最初报道,1982年中沢等开始分离到Campylobacter sputorum sub SP. mucosalis (CSM)。以后,根据GEBHART提议作为新种,1983年和1985年命名为Campylobacter hyointestinalis (CHI)。日本在  相似文献   

18.
该文报道一例猪增生性回肠炎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实验室检查、诊断和防控措施,并对该病的防控谈一点个人体会。  相似文献   

19.
陈维  梅小伟 《猪业科学》2020,37(9):38-40
猪痢疾是由猪痢疾密螺旋体(Treponema hyodysenterisa)引起的一种以黏液性、出血性下痢为特征的猪肠道传染病。猪痢疾最早于1921年被报道,直到1971年才确定为猪痢疾短螺旋体(Brachyspira hyodysenterisa)感染所致~([1])。猪痢疾一旦侵入猪群,不易根除。在流行初期,以急性出血性下痢为主,流行中后期,以亚急性和慢性黏液性下痢为主~([2])。7~12周龄仔猪易感,发病率可高达70%,病死率为30%~60%,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于成年猪~([3])。由于猪痢疾的存在,导致猪只生长缓慢,料重比升高甚至出现死亡,增加养殖成本,给养猪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4])。  相似文献   

20.
引起猪回肠炎的病原是专性胞内寄生菌——劳森氏菌(劳森氏胞内菌),此菌最容易在肠陷窝上皮细胞的细胞浆内生长。劳森氏胞内菌是一种弯曲或直的弧状杆菌,末端渐细或钝圆,革兰氏阴性菌。该菌对季铵盐类消毒剂和碘剂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