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改善城市水环境,深圳市的几大河流都建设了截污系统。截污工程使雨、污水管道贯通。雨季时,为不影响截污系统下游排污管网的正常运行,需要在截污系统中设置限流装置。介绍了几种常用的限流方式,并结合河流截污的实际对其适用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为改善城市水环境,深圳市的几大河流都建设了截污系统。截污工程使雨、污水管道贯通。雨季时,为不影响截污系统下游排污管网的正常运行,需要在截污系统中设置限流装置。介绍了几种常用的限流方式,并结合河流截污的实际对其适用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深圳市河流多为雨源性河流。在城市污水管网系统完善前,特别是原特区外雨污混流较为普遍,分流制改造面临征地、拆迁、资金、体制、管理等方面的困难和制约,水污染治理难度很大。提出河流水环境治理"截流治污、调蓄处理、引水补源、环保疏浚"相结合的近期治理策略,并以观澜河干流污染治理工程的建设实例为验证,给其他河流以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深圳市治河历程的回顾,对沿河点截污进行深入的分析,并依据实际工程的运行管理,总结分析其存在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对目前深圳市河道治理过程中沿河截污的尝试进行了剖析,分析点截污的优点及不足,并通过实际工程效果印证沿河截污系统在深圳市河流治理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针对江苏省泗洪县南部新城河网水系水环境恶化的现状,提出采取截污、引水等工程措施改善河道水质.通过建立水量水质模型模拟计算在截污、引水及各种组合方案下南部新城河网水系水体主要污染物浓度的变化过程.计算结果表明,截留点源污染与引水相结合是改善城区河流水质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为改善城市水环境,强化排水管理,完善排水系统,实现雨污分流,深圳市开展了排水管网正本清源行动工程,其目的就是从源头上对乱接乱排、错接乱排、雨污水混流、市政管道不完善等排水管网问题进行梳理,使污水在源头得以收集或处理,杜绝上游污水污染下游雨水或清水,缩小污染范围,从而使得污水得到最大限度的收集,以保证雨水的清澈;使雨水能够干净地流入河道等自然水体,成为重要的生态补水来源,有利于水环境的保护.因此通过清源行动实现雨污分流,将为深圳开展雨洪资源利用提供前提条件,有利于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对深圳发展循环经济、解决缺水问题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市建设以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不断增加,加上规划建设滞后、监管不到位等原因,深圳市水环境正在遭受日益严重的破坏。2003年特区内现状排水管网调查显示,住宅小区雨污混流是特区内河流污染的第二大污染源,加强住宅区排水管理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8.
自然循环方式污水处理技术的基本原理在于模拟土壤和水田对污水的自然净化原理,利用天然微生物对污水进行非介入净化处理。由于传统自然循环方式污水处理技术存在技术局限性等方面的不足,限制了该技术在更大范围及更广阔领域内的推广。在深圳市大沙河上游段综合治理工程中,通过研究及优化改进工艺、核心填料及装置结构等问题,首次提出以陶土复合木炭作为核心填料,并重新确定了填料的配比,有效发挥了各种填料的组合作用,获得了更好的处理效果。由于该技术所采用的滤材均为天然材料,来源广泛、成本低廉、低碳环保,且运行管理方便,成功探索并形成了一种适应我国城市河流特点及水质状况的崭新的污水处理技术及工艺,扩展了该技术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9.
深圳市河道水环境综合治理的典型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通过对深圳市新洲河生态景观改造工程设计,摸索出一条融合现代水利工程、城市规划、风景园林、生态、水污染治理等多学科多专业进行城市河道综合治理工程设计方法,为探索深圳市河道生态改造打开思路。通过对深圳市新洲河两岸景观改造,将新洲河融入城市公共空间,使其成为居民的滨水休闲廊道;在截污的基础上,通过补水、水质净化等一系列措施,使河道水质变清,达到规定的地表水Ⅴ类标准;通过对河道的生态改造,恢复河道生态功能,提高水体自净能力,成为深圳市的生态景观廊道,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10.
作为城市水质改善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河流小型水质处理设施在改善河流水质、削减河道污染负荷方面起着功不可没的作用,但其实际运行效果如何,却缺少科学性和权威性的评估依据.以深圳市河流的水质处理设施为主体,探索一种能够有效评估处理设施运行效果的后评估模式,以期能够更好地发挥处理设施的功效.  相似文献   

11.
基于GIS的突发性水环境污染事件应急保障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建立河南省突发性水环境污染事件应急保障系统的需求,以黄河岸边某污染物连续排放点源排放的污迁移过程为例,运用GIS分析了突发性水环境污染物扩散的模型,运用该模型进行了连续排放点源排放的污染物在水中迁移的过程模拟,讨论了基于GIS的突发性水环境污染事件应急保障系统体系结构、数据组成,提出了该系统的建设方案、主要功能及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12.
水环境评价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相互作用比较复杂.为了能够更好地反映水环境评价中各个影响因素,采取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水环境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水环境评价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可以确定出水体中主要污粢物,为合理制定治理措施提供依据,并为其他方法进行水环境评价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13.
广州市番禺区河涌污染成因及综合治理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广州市番禺区水环境现状问题入手,对水污染的成因展开分析,根据番禺区的河道水质现状情况及河道功能定位,将番禺区河道分成饮用水源保护水体以及污水受纳水体两类,分别采取保护和控制污染的措施,特别针对水质较差的污水受纳水体,提出截污和调水的措施,并对截污工程实施难度较大的管网布设问题展开论述,对水环境治理的关键问题提出解决措施,从而为番禺区河涌污染治理的实际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针对深圳市目前水污染治理工程实际,就旱季截污管、污水处理厂、污水回用、污泥处置、对雨季污染控制及河道生态改造工程中常见技术问题,从水利和市政工程两方面进行了分析,整理了近远期工程措施衔接的关系,为循序渐进改善水环境避免近远期措施错位脱节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5.
污水灌溉安全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开封市惠济河流水体作为污灌样本水体,进行了水质监测分析。根据监测结果,采用均值化综合污染指数法对污水灌溉安全性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污灌水源含有多种污染物质,化学需氧量和总氮均严重超标,重金属污染物危害严重。  相似文献   

16.
为控制和削减进入受纳水体的径流污染负荷,根据贵州山区河流落差大的特点,开发了山区污染河水梯级滞留塘生态净化技术,并进行了工程示范。结果表明,梯级滞留塘系统对总磷、氨态氮、悬浮物的去除率分别为79.3%、74.0%和73.2%,水质得到了显著的改善。梯级滞留塘是一项适用于中小型污染河流净化的生态技术,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分析目前深圳市水环境质量现状,审视“十二五”水环境所面临的形势,以区域环保一体化和河流交界断面达标为重点推进目标,提出了四大重点建设任务和八个重点监管任务,构建全面实施保障措施体系,对于解决“十二五“及后期一段时间的深圳市面临的水环境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采用现场监测方法,选择典型河流,对深圳河湾主要支流整治前后水质进行分析,探讨深圳河湾支流截污工程对河流水质改善效果。结果表明,截污工程实施后,溶解氧增加了0.6~2倍,生化需氧量减低了40%~70%,氨氮、总氮和总磷受补水水质影响仍然偏高。总体来说,水环境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19.
加工工业城市-常州市水环境污染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常州是一座以机电、纺织、化工、电镀为主的加工工业城市,城市污水主要来自工业行业的点源排放,水质污染因子行业特征明显。近年来,常州市通过实施的污染物总量减排、小康达标、太湖水污染治理、清水工程、水环境专项整治等行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初步实现了"经济增长不增污"。以该市环境监测数据(2001-2007年)为依据,从城市主要河流和湖泊的水质现状、工业废水的治理与达标排放情况和城市生活污水的处理等方面对该市水环境质量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城市河流水质局部略显好转,总体状况仍不容乐观;石油类、工业挥发酚的污染问题已逐步上升为主要水污染问题;湖泊水质有好转现象,但富营养化仍在加剧。  相似文献   

20.
新兴绿色技术——水生植物修复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水体富营养化治理已成为当今世界性难题,解决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的关键是调控水生生态系统结构,使其恢复自然、健康和稳定的水生生态系统功能,提高水生生态系统的生物净化能力.水生植物是水生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初级生产者,在水生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循环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水生植物修复技术具有投资、维护和运行费用低,管理简便,处理效果好,可改善和恢复生态环境,回收资源和能源以及收获经济植物等优点,浮岛技术、人工湿地等技术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植物修复技术作为一种绿色技术,将会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天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