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稻曲病是70年代末才在宁南县发现的,其危害面积由当初的年发生0.1万亩,损失稻谷6万kg到现在年发生2.2万亩,损失稻谷100多万kg。不同水稻品种(系)稻曲病发病程度不同,当前抗病性较强的品种是D优527。田间药剂防治试验表明,在水稻孕穗末期至始穗期喷施井冈霉素两次,防治稻曲病效果达90.5%,对水稻安全无药害。  相似文献   

2.
稻曲病是我国稻作区普遍发生的水稻病害之一,近年来,稻曲病危害程度日趋加重。利用水稻抗病品种是植物病害防治中最为经济有效的手段。笔者在浙江省临安市太阳镇、新昌县城南乡稻曲病自然病圃对浙江省市售的杂交水稻组合稻曲病的田间抗性水平,以及水稻穗部性状与稻曲病田间抗性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6个杂交稻组合间存在稻曲病田间抗性差异,且同一组合在种植地理区域间也存在差异。水稻稻曲病田间抗性表现受杂交稻组合、病圃以及杂交稻组合与病圃交互作用影响显著。就杂交稻类型而言,总体上2个病圃均表现籼型杂交稻稻曲病田间抗性较强,粳型杂交稻次之,籼粳型杂交稻最弱。稻曲病危害程度与水稻穗部特征进行相关分析表明,水稻稻曲病田间抗性与穗长呈负相关,但不显著,与初级枝梗数、穗粒数、着粒密度均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正>稻曲病又名青粉病,近年来发病率有逐年提高之势。据调查,去年皖南丘陵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曾大面积发生,直接损失达三成左右,重病区损失达五成以上,严重影响水稻产量和质量。为了能及时有效地控制稻曲病的危害和蔓延,确保水稻高产、优质,现将稻曲病发生与防治技术表述如下: 一、发病原因 种子带菌或在水稻开花期遇雨,  相似文献   

4.
<正>稻曲病是由半知菌亚门绿核菌属绿核菌引起的一种水稻穗期病害,别名青粉病、伪黑穗病,属真菌类病害.多发生在水稻收成好的年份,是我市近年来水稻经常发生的主要病害.一、水稻稻曲病的危害随着优质稻的推广,我市近几年来稻曲病发生较为严重,尤其在水稻收成好的年份容易发生.稻曲病是水稻生长后期在穗部发生的一种病害,主要危害上部谷粒,形成墨绿色或黄色粉团,造成水稻结实率、千粒重明显下降,产量显著降低.更为严重的是污染稻谷,  相似文献   

5.
<正>稻曲病在滦南县当地又称黑穗病、黑疙瘩,是危害水稻的主要病害。近年来在滦南县时有发生,发生程度轻重不一。2017年发生比较严重,给水稻生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稻曲病严重影响稻谷产量和品质,并且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减产,所以在稻曲病发生前应该采取科学的方法做好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6.
<正>水稻稻曲病多发生在收成好的年份,该病发生后一般可减产5%~10%,不但影响产量,而且病粒含有毒物质及致病色素,严重影响米质,降低商品率。近年来,水稻稻曲病发生面积不断扩大,危害程度逐渐加重。A稻曲病早期发病症状表现不明显,农民很容易忽视,从而错过防治的最佳时期,水稻生长后期稻曲病表现明显时盲目用药,不仅防治没有效果还造成稻米品质下降,食用后影响健康。为了能及时有效地控制稻曲病的危害和蔓延,确保水稻高产、优质,现将其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水稻品种对稻瘟病和稻曲病的抗病性,本研究通过室内人工接种和田间病圃自然诱发法开展101个水稻新品种对稻瘟病和稻曲病的抗性评价。结果表明,水稻品种在室内人工接种和田间自然诱发的抗瘟性表现相近;FJSM-25(元优2105)、FJSM-26(元优919)、FJSM-70(春优84)等43个水稻新品种对稻瘟病抗性较好;FJSM-21(绿两优2740)、FJSM-23(瑞优178)、FJSM-24(宜优嘉7)等33个水稻新品种对稻曲病抗性表现较好;FJSM-1(广优1029)、FJSM-11(天丰优110)、FJSM-25(元优2105)等9个水稻新品种对稻瘟病和稻曲病均具有较好的抗性。调查还发现,田间病圃水稻稻瘟病和稻曲病的混合发生的比率较高,达92%以上。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温州单季晚稻区稻曲病发病日趋严重.该病的发生使水稻秕谷率上升,结实率、千粒重与单穗重及加工后大米整米率下降,青米率、死米率、乳白米率升高,并严重污染稻谷,影响米质,降低产品价值,而且其稻曲病粒食用后,对人体及家畜有毒害作用.为有效筛选适宜防治稻曲病的理想药剂,2003年我们从浙江禾益农化有限公司引进30%王铜悬浮剂,对单季晚稻稻曲病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温州单季晚稻区稻曲病发病日趋严重。该病的发生使水稻秕谷率上升,结实率、干粒重与单穗重及加工后大米整米率下降,青米率、死米率、乳白米率升高,并严重污染稻谷,影响米质,降低产品价值,而且其稻曲病粒食用后,对人体及家畜有毒害作用。为有效筛选适宜防治稻曲病的理想药剂,2003年我们从浙江禾益农化有限公司引进30%王铜悬浮剂,对单季晚稻稻曲病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  相似文献   

10.
 1991年9月,在昆明稻区首次发现稻曲病菌核,对其形态描述,田间分布进行报道,调查认为,散落田间的菌核,与粘附种表,残留土中的厚垣孢子都可能成为稻曲病菌核的初次侵染来源之一.近年来,稻曲病在云南省普遍发生,危害日趋严重.各地虽积极开展防治,但对与其防治有关的侵染循环研究不多,尤对稻曲病菌核缺少观察,笔者于1991年在昆明稻区,就菌核的形态及田间分布进行了调查,以期为稻曲病防治研究提供点滴资料.  相似文献   

11.
水稻稻曲病的发生机理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水稻稻曲病已成为我国新兴危害水稻的重要病害之一。本文作者通过介绍水稻稻曲病的发生机理及防治技术,以期为水稻稻曲病的防治奠定理论基础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2.
水稻稻粒黑粉病与稻曲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怀国 《农技服务》2014,(6):135-135
<正>水稻稻粒黑粉病是杂交稻制种生产中每年都在发生的病害之一,近年来,由于制种母本品系的改变,黑粉病危害一年比一年加重,黑粉病直接影响种子的产量和种子品质以及商品稻的外观,发生严重的年份,给制种农户造成20%~30%的减产。稻曲病是水稻穗期发生的一种真菌性病害,随着水稻种植粳稻化、大穗密穗品种的推广和氮肥施用量的增加,稻曲病在我国发生呈加重趋势。稻曲病不仅影响水稻产量、降低结实率和千粒重,而且病原菌附着在稻谷上污染米粒,严重影响品质。病粒  相似文献   

13.
吴健 《农村百事通》2006,(12):33-33
超级稻与目前广泛种植的半矮秆水稻相比,其株型增高、稻秆增粗、穗型增大,较大幅度地提高了水稻单产。但其株型结构的变化也诱发了稻田病虫种群数量的改变,如二化螟、稻飞虱、纹枯病、稻曲病发生数量大,危害严重,特别是稻曲病已由水稻的次要病害上升为超级稻的主要病害,局部地区稻瘟病危害严重。若采用常规的药剂防治不但用药成本高、污染环境和稻谷,还无法有效控制病虫危害,对超级稻生产造成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14.
70年代以来,水稻稻曲病在长江中下游稻区普遍发生,到90年代后期呈逐年加重的趋势.该病可感染籼、粳、糯稻,杂交晚稻发病尤为严重.受稻曲病为害的水稻除减产10~30%外,还会引起粒重下降、秕谷增加,影响稻米品质.为筛选有效防治水稻稻曲病的药剂,1999年我们引进3种防治水稻稻曲病的农药新品种,以25%多菌灵可湿粉为对照药剂,于水稻破口期前后进行防治水稻稻曲病的田间药效试验.  相似文献   

15.
稻曲病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连续两年(2005、2006年)在东港市稻区进行了田间水稻稻曲病防治试验,试验结果认为在水稻破口前2~5 d内是水稻稻曲病防治的最佳时期.参试的5种药剂均可较好地防治稻曲病.其中以三苯醋锡和纹曲净对水稻稻曲病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无为县随着两系优质杂交水稻不断推广和粳糯(太湖糯)种植面积的推广,自2001年以来稻曲病连年重发,稻曲病的发生危害已上升为无为县水稻主要病害之一.该病的发生严重影响水稻产量和质量,对水稻生产和广大种植户带来巨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17.
福建省水稻新品种对稻曲病和穗瘟病的抗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室内人工注射接种法和田间自然诱发法评价福建省15个水稻新品种对稻曲病和穗瘟病的抗性。水稻品种对稻曲病的室内抗性评价结果表明,有3个水稻品种对稻曲病表现为中抗,如FJZD10-5、FJZD10-8,有4个品种表现为中感,8个品种表现为感病。水稻品种对稻曲病的田间抗性评价结果表明,有11个品种表现为中抗,如FJZD10-2、FJZD10-3,有4个品种表现为中感。水稻品种对穗瘟病的田间抗性评价结果表明,有7个品种表现为中抗,如FJZD10-6、FJZD10-7,4个品种表现为中感,4个品种表现为感病。在建阳、宁化和福安3个田间试验点,同时发生稻曲病和穗瘟病的水稻品种出现的频率分别为100%、73.33%和73.33%。未出现对稻曲病和稻瘟病均表现为抗病的水稻品种。  相似文献   

18.
F26-T菌株对水稻稻曲病生防效果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开发对水稻稻曲病具高拮抗作用的生防菌剂,试验初步研究了F26-T菌株对水稻稻曲病病菌的室内抑菌、田间防效及叶围定殖效果。结果表明,F26-T菌株对水稻稻曲病菌的平均抑菌带宽为14.5 mm;其发酵滤液原液及5倍稀释液对水稻稻曲病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抑菌效果均优于5%井冈霉素水剂500倍稀释液;田间防病试验结果显示,该菌株孢子悬液原液、5倍稀释液和10倍稀释液对水稻稻曲病的田间防效分别为76.93%、66.23%和53.96%,其中孢子悬液原液对水稻稻曲病的田间防效极显著高于5%井冈霉素水剂500倍稀释液处理;F26-T菌株在水稻叶围接种后第3~6 d就已逐渐适应环境,并进入生长繁殖阶段,接种后第9~15 d,该菌株在水稻叶围的数量保持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9.
<正>一、稻曲病稻曲病是水稻后期发生的一种真菌性病害。稻曲病多称为"乌米",又称青粉病、绿黑穗病、谷花病,多发生在收成好的年份,故又名丰收果。近年来,在各地稻区均有发生,因本病原菌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发生危害不断扩大,并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危害程度越来越重。此病虽然对产量影响不大,一般减产5%~10%。但是该病的病原菌含有色毒素,不仅降低稻米品质,而且对人体健康非常有害。1、症状识别稻曲病只发生于穗部,一般在水稻开花至乳熟期发病,主要在水稻抽穗至扬花期感病,危害穗上部分谷粒,少则每穗1~2粒,  相似文献   

20.
稻曲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发生与危害情况 稻曲病是一种严重危害水稻穗粒的真菌病害.因病菌生长的有利条件与水稻生长良好的条件相似,故常把病害的出现当作丰收年份的标志,在防治上不予重视.近年来随感病品种的扩大和病菌的逐年积累,此病在我省南方稻区与苏北稻区已大面积流行,危害程度越来越重,已成为晚粳稻穗期的重要病害.据1999年县内调查,稻曲病发病面积达30多万亩,占水稻种植面积的50%,病穗率一般为5%~10%,严重的田块达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