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996年我们报道了大豆品种对孢囊线虫 4号生理小种抗性的遗传受 1对显性基因和 2对隐性基因控制。后又发现其抗性和褐色种皮同时裂皮的种子也有关联。大豆有 2 0对染色体 ,应有 2 0个连锁群 ,但至今报道的连锁团尚不足 1 0个。王金陵先生于1 958年曾阐明已发现 4个连锁群。BE考  相似文献   

2.
1986~1994年对安徽省904份大豆品种资源进行抗大豆孢囊线虫5号生理小种的鉴定,结果鉴定出5个抗病品种,抗性与粒色、花色、茸毛色关系密切,而与株高、生育期和百粒重等性状无关。  相似文献   

3.
应用田间自然发病和盆栽接种病土鉴定方法对山西省,河北省第10个省市保存的500份大豆种质资源进行SCN3号生理小种的抗性鉴定,筛选出免疫的9份,占参鉴材料的1.8%,抗病品种7份,占参鉴材料1.4%  相似文献   

4.
 大豆孢囊线虫4号生理小种在我国主要为害黄淮海夏大豆。1986-1990年,鉴定了中国各地8240份大豆遗传资源对该小种的抗性,未发现免疫材料,筛选出9个抗病品种,占供试材料的0.1%。它们来自河北、山西和陕西省,均为小黑豆。其中兴县灰皮支黑豆还兼抗1、3和5号小种,抗性强而稳定,是国内外不多见的抗多个小种的优异资源。  相似文献   

5.
张磊 《安徽农业科学》1995,23(2):131-132
1986-1994年安徽省904份大品种资料进行抗大豆孢囊线虫5号生理小种的鉴定。结果鉴定出5个抗病品种,抗性与粒色、花色、茸毛以关系密切,而与株高、生育期和百粒重等性状无关。  相似文献   

6.
<正> 大豆孢囊线虫是国内外大豆产区的一种主要病害,使大豆严重减产。1973年美国报道了大豆孢囊线虫的侵染。1984和1985年国内刘汉起和刘维志等报道了八省市25点鉴定出1,3,4号生理小种。Brim等研究证明对大豆孢囊线虫的抗性,受独立遗传的隐性基因控制。本文试图对3号生理小种抗性基因的分离做初步研究,用以指导抗线虫育种实践。材料和方法用RY91、RY8育成品系,经三年抗孢囊线虫鉴定分别确定为高抗和感线虫品种,吉林20号做亲本材料,各配制两个正反交组合。 1988年做杂交;1989年种植F_1代同时做了回交;1990年对亲本、F_1、F_2、回交群体和Essex(感病ck)种植在线虫高发生试验田内,每百克土孢囊线虫量为143。行长4m,行距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旨在鉴定和评价大豆种质资源对大豆孢囊线虫4号生理小种的抗性.1988-1990年在砀山县病地里对黄淮地区1800份大豆种质资源进行了抗大豆孢囊线虫4号生理小种鉴定.结果鉴定出7个抗病品种,其中2个褐色种皮,5个黑色种皮.品种的抗性与花色、茸毛色关系密切,与株高、生育期和百粒重不相关.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了大豆孢囊线虫5号小种的鉴定结果.以美国等目前统一应用的一套鉴别寄主的方法对蒙城县病圃里的大豆孢囊线虫进行了生理小种鉴定.该5号小种相当于美国和日本已鉴定发现的同号生理小种.  相似文献   

9.
大豆抗大豆孢囊线虫的抗性分级标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2年,用塑料钵柱法对35份大豆主栽品种进行了抗大豆孢囊线虫(SCN)4号生理小种的抗性研究。采用IP分级方法,以晋豆23号的孢囊量作为IP分级标准的基数,对主栽品种划分抗SCN4号生理小种的抗性等级。结果表明,6份高抗多生理小种抗源的抗性稳定,2份黑种皮品种表现高抗,4份黄种皮亲本表现中抗,11份为感病品种,12份为高感品种。以适合当地的主栽品种的孢囊量作为IP分级标准的基数,有利于黄种皮中抗品种的利用,将拓宽抗病虫育种的范围,为筛选高抗SCN4号生理小种的黄种皮抗源提供新方向。  相似文献   

10.
1996-2000年应用田间自然病辅和病土盆栽相结合方法,对黑龙江省推广的36个大豆品种进行了抗大豆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的抗生鉴定,鉴定结果表明,在36个品种中,抗病品种2个,占供试品种的5.5%,中抗品种9个,占供试品种的25.0%;感病品种13个,占人共试品种的36.1%;高感品种12个,占供试品种的33.3%,这说明黑龙江省主栽大豆品种绝大部分对大豆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都是感病或高感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黄种皮大豆作胞囊线虫抗源和当地感病栽培大豆杂交,分析盆栽鉴定方法及3号小种抗性遗传。结果表明,在高密度起始胞囊情况下,不同大小的盆不影响品种胞囊数表现,小盆便于观察和区分鉴定株的抗性;在当地大豆生育期间连续3次盆栽鉴定,各期品种抗性表现一致,胞囊线虫侵染力相似;后代 F_1抗性表现隐性 F_2,代分离抗性表现为受3对隐性基因控制,此代是盆栽鉴定抗性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本文详细介绍了一种快速提取大豆孢囊线虫DNA的方法,包括提取液的配制过程,提取DNA的步骤、PCR扩增的反应体系以及循环参数。  相似文献   

13.
不同轮作方式对大豆孢囊线虫及大豆固氮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3~1994年的田间试验表明,不同轮作方式能显著地影响大豆根区孢囊线虫孢囊数量,每百克干土中孢囊数顺序为:重茬>迎茬>正茬.与正茬相比,重茬、迎再茬别降低单株根瘤重量24.00%和31.48%;分别降低单株固氮能力32.94%和22.58%.而对根区根瘤菌数量及根瘤固氮酶活性没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室内人工接种测定甘薯品种对马铃薯腐烂线虫的抗性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将毛壳菌(Chaetomium sp.)上培养繁殖的马铃薯腐烂线虫(Ditylenchus destructor Thorne,1945),经表面消毒处理后配成一定浓度的悬浮液,用管法人工接种甘薯薯块。薯块的最适接种虫量为500条,温度25℃。接种后30天观察。以薯块横切面发病程度和线虫繁殖量作为分级标准。试验证明这种方法可以简便、快速、准确地测定甘薯品种对该线虫的抗性。  相似文献   

15.
16.
17.
吉林省大豆新品种(系)抗病水平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对吉林省主要大豆育种单位抗病育种现状及6年中选的300份大豆新品种(系)抗病性分析,明确了吉林省近年来大豆病害加重的原因,提出了相应对策。以期提高吉林省大豆育成品种的抗性水平、控制病害的发生、流行、减少产量损失。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告对美国农业部 Beltsville 农业研究中心提供的一套已知抗白粉病基因小麦材料1985—1987年间在四川田间的表现,以及利用这套材料在室内进行川西小麦白粉菌的毒力分析的结果。含有 Pml,Pm2,Pm3b,Pm3c,Pm5,Pm6抗性基因的材料在田间表现完全感病,而 Pm3a,Pm7和 Pm8在田间表现不稳定。由 Khapli 和 Yuma 衍生出的近等基因材料 Khapli/8*Cc 和Yuma/8*Cc,虽然含有 Pm4相同抗性基因,但抗性表现不一致,前者的抗病性高于后者。供试菌株对 Pm1,Pm2,Pm3b,Pm3c,Pm5和 Pm6的毒力频率分别为74~84%,63~67%,89%,75%和71%,说明四川多数白粉菌菌株对这些抗病基因有毒性。仅仅只含有 Pm4的材料,其毒性频率很低,是目前四川小麦白粉病抗病育种中可利用的抗源。  相似文献   

19.
人工接种鉴定栽培春大豆15OO余个品种(品系),野生大豆1000余份。未发现免疫的,抗病材料也甚少,栽培品种仅占2%左右,野生大豆都不抗病。栽培大豆比半野生豆抗病,半野生豆比野生豆抗病。栽培品种的苗期抗性与成株期抗性基本一致。有少数栽培品种材料兼抗褐斑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