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今年66岁,军转干部,原在乡镇工作,2001年退休。自1988年至今,已连续订阅《中国花卉盆景》整整20年了。我与她相伴20年,确实学到了不少养花、制景知识和经验。现将我的切身体会讲述一下。  相似文献   

2.
记得第一次认识《中国花卉盆景》,是15年前的事。那时我还是正上初中不谙世事的少年,只不过从小对花草有很深的感情。一天放学路过报刊亭,被杂志精美的封面所吸引,立即停下脚步,捧起来翻看。最后在老板的白眼和带驱逐13吻的“劝说”下,我落荒而逃。  相似文献   

3.
1984年《中国花卉盆景》创刊。30年来,《中国花卉盆景》传播养花知识,弘扬中国盆景艺术,达到博采精编、实用可读之境,可谓有声有色也!值30年大庆之际,作为忠实读者,谨以小诗一首聊表祝贺:  相似文献   

4.
1999年10月,初次见到《中国花卉盆景》。当看完1998年和1999年的目录和部分内容后,我悲喜交集。悲的是,这么好的杂志已出版15年了,我却一点消息也没得到,让我的养花能力晚提高15年,从养花意义上讲,等于少活了15年。用“相见恨晚”一词来形容我当时的心情,极为贴切。喜的是现在有了这本杂志,不用再为找答案犯愁了。  相似文献   

5.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杂志选订册中发现了一本名叫《中国花卉盆景》的杂志。咨询邮递员后,我突然对这本杂志产生了兴趣,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我订阅了这本杂志。经过苦苦等待,杂志终于一本本送到我的手中。  相似文献   

6.
我是《中国花卉盆景》杂志的老读者。1984年底,一次因公外出,在火车上从乘务员手中购得一本《中国花卉盆景》杂志创刊号。旅途中一口气读完。爱不释手。回来后,从1985年起,即从当地邮局订阅,每年不断,直到2013年。2014年因有创刊30周年庆祝活动,我想尽快得到更多消息,改由从杂志社直接订阅,可却不甚顺利,不知邮途中哪个环节出了毛病。  相似文献   

7.
我1980年起正式负责单位绿化工作。虽然很喜欢种树养花.但要我全面负责绿化工作,难度还是很大的。之后没几年,《中国花卉盆景》等花卉报刊诞生了——犹如雪中送炭。我终于有了自己的老师。它创刊30年来,我认真地研读每期的文章,获取了渴求的知识。  相似文献   

8.
年逾知天命的我,盘点自己人生中的良师益友,《中国花卉盆景》当为不可替代者之一。在长达30年的密切接触中,它貌似无声无息,实则有形有力,让我受教良多,获益匪浅。若说幸运,即是如此。在家庭的熏陶下,我自小就对养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工作以后,这一兴趣自然地升华为特别的爱好。  相似文献   

9.
10.
11.
记得30年前我从《植物》杂志上看到《中国花卉盆景》创刊的消息,立即跑到邮局去订阅。当收到创刊号时我惊喜万分,阅读到深夜。第二天当喜事一样告诉了我的花友们。从此《中国花卉盆景》成了大家阅读的“宝书”。不少人也到邮局订阅了。我是每期每篇必读,津津有味。如获至宝。30年来我一直坚持自费在邮局订阅,并按时间顺序收藏起来,以供查找。  相似文献   

12.
1984年10月创刊。1986年10月与文化部、北京市政府、首都绿化委员会、中央电视台在首都体育馆共同主办第一届“花之歌”音乐会。1987年4月在北京市评选菊花、月季为市花后,举办第二届“月季之夜”花之歌音乐会。  相似文献   

13.
一部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儿》,以细雨春风般的笔触.回味了难忘的少年往事,勾起了无数人怀旧的情结。许多以为过去了的但实际上深深藏在心底的美好,霎时涌上心头……还记得那些年我们一起读过的《中国花卉盆景》吗?它创刊于30年前的1984年10月。至今仍清晰地记得创刊号是大红的封面,印着翠绿和金黄的菊花,喜兴得像一盏高高挂起的红灯笼。  相似文献   

14.
1984年,是个我想忘都不太容易忘掉的年份。年初,我结了婚,年底,被评为系统先进工作者,会后,心情不错的我走进护国寺花店,在一进门右侧的玻璃柜台里一眼就看到了《中国花卉盆景》的创刊号。创刊号的封面是红色的,上有碧翠的菊花灿然绽放,娟秀的盆景楚楚动人,人大副委员长许德珩先生为刊  相似文献   

15.
《中国花卉盆景》2014,(11):F0002-F0002
《中国花卉盆景》杂志社:欣闻贵刊创刊30周年,谨向你们表示热烈祝贺!《中国花卉盆景》自创刊以来已走过30年的风雨历程,发行数千万册,是一本极具特色的园艺科普月刊。由于杂志的权威性、实践性、可读性强,深受读者喜爱,对普及花卉盆景技术、技艺,推动花卉盆景产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会有更多的人爱花、养花,赏盆景、制盆景,相信《中国花卉盆景》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生态文明活动中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阳春三月,正是山野杜鹃竞相开放的季节。而在建阳市原军分区果场里的一片苗圃中,上千盆杜鹃盆景争相斗艳,把苗圃装点得五彩斑斓。福建省建阳农业局的退休农艺师翁玉灶,从多年的生产实践中探索出一套杜鹃盆景制作技艺。从2000年起,他就开始在这一亩多地的苗圃中种植古桩杜  相似文献   

17.
《中国花卉盆景》2014,(5):68-69
杨海峰,年轻的盆景艺术家,河南得园盆景园园主。 1998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朋友家看到一盆小叶女贞盆景,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地迷上了盆景。到处参观学习,遍访盆景高手。由于年轻,家庭经济条件又不好,他自己上山挖桩,制作盆景。从最开始的门外汉一点一点、一步一步做起。个中的酸甜苦辣,只有他自己最清楚。 2004年,他参加了《中国花卉盆景》杂志社与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在江苏新沂举办的园艺与盆景艺术培训班,得到赵庆泉、王选民、刘传刚等中国盆景艺术大师的点拨,受益匪浅,打开了新的眼界。与此同时,他成为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会员。  相似文献   

18.
《中国花卉盆景》2015,(4):15-15
2015年3月5日是毛泽东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52周年的日子。藉北京市西城区西长安街街道未英社区开展为居民送温暖活动之机,《中国花卉盆景》杂志社也参与其中,向社区居民及过往行人介绍自己的杂志,并赠送杂志和花卉种子,传播花卉盆景养植方法和病虫防治小窍门。  相似文献   

19.
时光飞逝,如白驹过隙;岁月流转,似风过无痕。弹指间,《中国花卉盆景》步入了风华正茂的而立之年。曾几何时,还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曾几何时,又是奋马扬鞭闯天涯。而今,曾经的小树根深了,枝繁了,叶茂了,正一天天长成参天大树。30年的时光,它为我国花卉盆景产业搭建了一个专业交流平台,在促进花卉园艺产业兴旺发展,改善城乡环境的史册上,留下了重重的一笔。  相似文献   

20.
我养花有11年历史,从事根养3年有余。唯搞盆景是刚刚起步,如今有米兰、仙客来等草本花卉,木本桩景各数十盆,根艺作品近百件。许多朋友在观赏这些物品之后,不仅称赞一番,还总要问:“这些艺术是从哪学来的?”我说:“拜有师傅,他就是《中国花卉盆景》。” 1987年我由一线退居二线,工作任务也由“硬”变“软”,为使自己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我在工作之余搞起养花种草。而在那时,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