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记得30年前我从《植物》杂志上看到《中国花卉盆景》创刊的消息,立即跑到邮局去订阅。当收到创刊号时我惊喜万分,阅读到深夜。第二天当喜事一样告诉了我的花友们。从此《中国花卉盆景》成了大家阅读的“宝书”。不少人也到邮局订阅了。我是每期每篇必读,津津有味。如获至宝。30年来我一直坚持自费在邮局订阅,并按时间顺序收藏起来,以供查找。  相似文献   

2.
今年3月,我在《中国花卉盆景》上发表了《浅谈揉合植物与书法》一文,现续写一短文。云南风庆擅长培植植物艺术书法盆景的赵璧昌花匠,自小就与古老的植物艺术书法结缘,锲而不舍培植植物艺术书法盆景,潜心钻研培植技巧,既有理论,又有较高的艺术造诣。他培植的植物艺术书法盆景,笔法  相似文献   

3.
我不知道《中国花卉盆景》杂志是从何时起开设《大片欣赏》栏目的,但从第一次见到它就喜欢上了。每次收到《中国花卉盆景》杂志,总是急不可耐地去翻阅《大片欣赏》,百看不厌,爱不释手。《大片欣赏》以整版篇幅刊登一幅盆景照片,使读者有如身临其境,走近盆景大师们的盆景佳作,特别是对于我们这些远  相似文献   

4.
不知不觉中已进入炎热的夏季,家中满眼的绿色水培植物,让人心中顿生一缕清新的凉意,回想自己水培的经历,由衷地感榭《中国花卉盆景》这位红娘。是她使我有缘结识水培这门园艺科学,并通过自己的实践,取得了小小成绩,实现了自己以水培植物美化生活的美好愿望。  相似文献   

5.
诗三首     
猴年伊始,接读刚出版的《中国花卉盆景》杂志。那朱紫欲滴的花卉封面,那苍翠典雅的盆景封底,令人游目骋怀,这时我脑海中出现了一个印象:戴着金边眼镜的老者,目光炯炯有神地射向远方。斯人也,正是《中国花卉盆景》的创办者苏本一,这本杂志,他20年后更加生机勃勃,绚丽多姿。  相似文献   

6.
《中国花卉盆景》2010年11期发表了《长颈君子兰》一文,作者对“长颈”现象提出了疑问。我对此有些自己的看法,愿与花友交流。  相似文献   

7.
我于2006年5月在《中国花卉盆景》上刊登了《盆景改作笔记》,至今已有两年了。可能大家要问,盆景改作得怎么样了?效果好不好?就此我再来谈一下。  相似文献   

8.
《中国花卉盆景》2009年第2期封底的盆景图片很是吸引我。这件盆景,景、盆、架三者配合得当,给人清新秀丽的视觉享受,感觉非常好!  相似文献   

9.
新年伊始《花木盆景》第一期刊登了彭建的大作《当今盆景发展的误区》一文。春节后《中国花卉盆景》第二期也刊发了此文,并在标题上另了“中国”二字。这里暂且不说作者一稿两投。仅就我的感受直言不讳地写出来。总的印象是读后令人失望,给中国盆景泼了一瓢冷水,给盆景界人士当头一棒,令人心情沉重。  相似文献   

10.
盆栽桂花矮化修剪看火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花卉盆景》2009年第2期发表了我的《顶端优势在桂花等花木修剪上的运用》(以后简称《顶》文)一文。文中就利用植物顶端优势对桂花等植物进行修剪的问题做了介绍,本文则重点介绍盆栽桂花矮化修剪必须掌握的“火候”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与中国体育的阴盛阳衰相反,中国(大陆)盆景向来是男人的世界。涉足这一领域且有所建树的女性很少,在国家级权威性刊物上展示自己作品的女性更少。但在《中国花卉盆景》上常能看到王秀莲女士的山石盆景照图,这无疑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我与王秀莲女士素不相识。从案头资料中知其是山东潍坊人,工艺美术师,园艺与盆景艺术学习班的早期学员。仅此而已。王秀莲的山石盆景照图早在十年前就公开发表了(见《中国花卉盆景》87.5),整整一版,四  相似文献   

12.
盆景缘     
打开记忆的小窗,往事扑面而来,历历如昨。记得那是1987年早春,爸爸订阅的《中国花卉盆景》刊物邮寄我家(其实,爸爸从86年就开始订阅,因爸特爱花卉。那时我还在就读中学,未曾和本刊谋面而已)。其中的彩图有一整页“贺新春”的年历和一幅《冬山归樵》图,画面古朴自然,宁静致远,隐隐约约的樵夫、参天葱郁的“松”,白雪皑皑的山石,溪流也凝止了,好一幅冬景山林图。爸爸说这是盆景,仅一眼我就如痴如醉地爱上了她,真可谓“一见钟情”,并和《中国花卉盆景》结下了不解之缘。从此,当《中国花卉盆景》邮到我家时,我便迫不及待地翻阅,那漂亮别致的封面、精彩纷呈的插图,总让我惊叹不已、爱不释手。随时光推移,思想也渐趋成熟,置身于芜杂的红尘之中,未免感到心灵之疲  相似文献   

13.
看了《中国花卉盆景》2007年12期贾建华、李保华两位先生撰写的《我的盆栽长寿果》,便联想到自己栽培的长寿果。这种好看又不难养的植物确实值得推荐。照片中的植株就是我前年冬天花80元买的长寿果,当时只挂了3个小果。1年后共挂果106个,个个光洁亮丽。我的长寿果正是在两位先生文中说明的环境下生长的,这也是其结果多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首先我感谢《中国花卉盆景》杂志社给了我这次机会,使我成为今年最走运的《中国花卉盆景》杂志读者,我感谢你们的辛勤工作。  相似文献   

15.
讣告     
植物盆景,随着时光的流动,它总是要这样那样,或快或慢地不断变化着。做为一个盆景人,怎样遵循、把握这种变化,适时的使用恰当的技艺、技巧予以改作,以求得变化和在变化中又求得新意。这,实际上是一个盆景人,不断学习不断充实不断提高的过程。 2001年,文者虽在《中国花卉盆景》当年的第8期,写了一篇《我给一株铁树接个头》的文章,介绍自己这盆拱卫式铁树盆景的制作经过(见图照1)。至今,已有四五个年头了,盆景本身也发生了一些变化,被接上的那个大的球体,底部周围也丛生了不少子球。这样就对原来盆景的整体和谐有了不少的冲击,美的画面受到了影响。于是就动了改作念头。  相似文献   

16.
《中国花卉盆景》2014,(2):80-80
新年伊始,《中国花卉盆景》杂志社新任社长一行,走访了上海、江苏等地的盆景界名流,对盆景赏石界多名老盆景艺人和爱好者登门问候。这些很早就与杂志结下不解之缘的盆景界人士,  相似文献   

17.
2004年我在《中国花卉盆景》杂志上看到一位上海花友拍的地涌金莲照片,见识了它的美丽。  相似文献   

18.
声明     
近日在网络论坛上有人冒用《中国花卉盆景》杂志的名义征稿,投稿邮箱和QQ也非《中国花卉盆景》杂志官方邮箱和QQ。本刊在此声明:没有委托他  相似文献   

19.
读《中国花卉盆景》2000年12期庄文其《盆景文化多元生态建设的思考》一文,欣赏、赞叹之余颇有感想。笔者不揣浅陋,也想谈谈自己的点滴认识就正于同行。目前中国盆景文化确实呈现出从未有过的蓬勃生机,实在令人欣喜。但是冷静地观察,在这种表面看似繁荣的景象中总使人觉得有些不如意,不满足,在某种程度上还使人感到迷茫,有时亦无所适从。就我个人来说,一直找不到困惑之症结所在。庄先生一文读后恍然大悟,惊呼:原来如此。  相似文献   

20.
猴年伊始,接读刚出版的《中国花卉盆景》杂志。那朱紫欲滴的花卉封面,那苍翠典雅的盆景封底,令人游目骋怀。这时我脑海中出现了一个印象:戴着金边眼镜的老者,目光炯炯有神地射向远方。斯人也,正是《中国花卉盆景》的创办者苏本一。这本杂志,他20年前创办,20年后更加生机勃勃,绚丽多姿。『其人比五更三老,厥德如翠柏苍松。』这是我家曾有过的一副楹联。字是辛亥革命元老、大书法家张树侯写的,峭拔劲挺,沉雄飞动。我当时年少,不知何为五更三老。听长辈说,五更三老是古代年高德韶的贤士,其智足为国师。时间虽然流逝了六十余年,但对这副楹联我却记忆犹新。庆贺《中国花卉盆景》创刊20周年,把『五更三老,翠柏苍松』之词,献给苏本一,应是恰当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