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RGB颜色传感器叶绿素仪的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叶绿素仪,以RGB颜色传感器为核心,获取叶片对测量光源的吸收率,从而得到叶绿素含量.核心传感器TCS 230将光强信号转化为方波的频率信号,利用PIC16F877a内部集成的CCP模块,采用测周期法得到方波的频率.光源系统以高亮度白色LED为光源,MAX1910为驱动,保证了测试光光强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通过介绍烟囱里排出SO2气体污染物的种类方式与实例,阐述了大气中SO2气体污染物对植物危害的方式,论述了SO2气体污染物危害植物的化学机理,并在分析SO2气体污染物对主要植物(竹子、水稻、棉花等)危害及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降低SO2气体影响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2009年7月12日到11月5日,利用静态箱-气象色谱法对内蒙古荒漠草地不同放牧强度试验区痕量气体交换进行监测.结果表明:不同放牧强度没有改变放牧草地、裸地原有气体通量交换方向及季节变化形式.荒漠草地生态系统是CH4弱的汇,是CO2的源.荒漠草地输出C素.同时这一过程受取样温度,土壤相对湿度,土壤状况及植被群落等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4.
根据输入信号的单模激光增益系统的光强相对涨落C(0)和输出功率信噪比SNR,定义了物理量K,以描述激光系统的整体输出性质.分析了K随泵噪声强度Q的变化关系,对系统的整体性质进行优化选择,给出了最佳优化选择条件.  相似文献   

5.
针对卷烟吸阻测量过程中临界流量孔件(CFO器件)生成的高速微小气体流量产生的压差受到环境温湿度影响,难以准确测量的问题,设计了由进样模块、标准包覆模块、电路系统、气路系统等组成的卷烟吸阻检测装置,用于精密检测CFO器件生成的高速微小气体流量产生的压差。根据卷烟吸阻测量标准的流量要求(17.5±0.3)mL/s,采用CFO器件产生标准微小气体流量17.5 mL/s作用于烟蒂端。基于STM32的核心控制板,采用压差传感器对测量管路压降精密检测,使用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对环境温湿度进行实时监测。通过标准棒修正由差压传感器本身带来的误差以及试验环境中温湿度波动带来的误差。结果表明,卷烟吸阻检测装置实现了测量过程中管路压降的精密测量和温湿度影响的修正,测量精度达5 Pa,比现有测量标准要求提高了1倍。  相似文献   

6.
高产蛋鸡的人工光照,是指使用灯光或其他光源为鸡群提供照明,通过控制光照时间、强度的变化,给以适当的光时和光强,刺激母鸡产蛋。1.光照原则第一,人工光照时间(光时)和强度(光强)必  相似文献   

7.
针对现有气体监测系统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ZigBee技术的气体监测报警系统。该系统采用TI公司的CC2430作为主控芯片,终端节点通过MQ-9气体传感器的负载电压变化来判断气体是否超标,并驱动蜂鸣器和LED指示灯闪烁报警,同时通过ZigBee网络发送警报消息至协调器节点,协调器节点收到警报消息后,通过协调器串口连接的GSM模块,将气体超标警报消息发送至用户手机。  相似文献   

8.
计算了在色关联噪声驱动的单模激光中加入稳恒信号和周期信号时的输出光强涨落和输出光强功率谱,发现光强涨落随噪声强度的变化中存在极小值,极小值的位置和大小与噪声参数及信号参数有关;输出功率信噪比中存在单峰形式的随机共振,共振峰的位置和峰值也受噪声参数及信号参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木材气体渗透系数测量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测量理论和测量过程两方面分析木材气体渗透系数测量,分析结果表明,测量中存在存在理想气体近似和节流效应产生的误差,在实际测量条件下这现项相对误差的极限值都在0.4%左右,纵向渗透通常为0.1%左右,理想气体和节流效应实际影响可忽略其次,实际测量过程中存在气体压强测量,流量率测量量以及试件尺寸三个方面的误差,后两项可总误差值的85%,而试件尺寸造成的点总误差的一半以上。三者总和为3%左右。  相似文献   

10.
一种新型自然光气体熏蒸平台:系统结构与控制精度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研制新建自然光气体熏蒸平台主要用于开展大气环境变化对作物影响的研究.该平台采用分布式拓扑结构,通过监测系统实时探知温度、湿度、光照、压力以及目标气体浓度的变化,利用温度、湿度调控系统和布气系统实现对外界环境的动态模拟,使气室内的气象因子与室外基本一致,并使气体浓度达预定目标要求.平台设置室外对照(Ambient)、室内对照(CK)、高浓度臭氧([O3])、高浓度二氧化碳([CO2])和高浓度O3和CO2([O3×CO2])5个处理,其中室内对照实时模拟室外环境,[O3]处理为Ambient的1.6倍,[CO2]处理比Ambient高200 ppm.2011年水稻生长季气室运行结果表明,[CO2]和[O3]控制精度在90%以上的时间占总布气时间的比例分别达95%和80%以上,温度、湿度和大气压力控制精度在90%以上的时间均占总运行时间的95%以上,平台光照控制精度在90%以上的时间占总运行时间的75%以上.整个布气期间,CO2和O3浓度平均控制目标完成比(target achievement ratios,TAR)分别为1.01和1.00,温度、湿度、光照和大气压TAR分别达1.01、0.99、0.96和1.00.稳态熏蒸测试结果表明,气室内O3、CO2、温度和湿度的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均匀,控制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