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茭白、水芹轮作新模式可以在一年内收两季茭白和一季水芹(茭白只须定植一次).通过这几年的实践和推广,这种轮作模式在无锡市广益镇的推广面积逐步扩大.其中夏茭的上市期比传统的常规栽培略迟一些,而秋茭的上市期比传统的常规栽培早一些,这样错过了其他茭白的上市高峰期,价格较高,经济效益较显著,其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2.
茭白和水芹均为生长周期较长的蔬菜品种,无锡地区传统的栽培模式为2年内栽培一季秋茭、一季夏茭和一季水芹,经济效益不佳.该文介绍了1年内一季茭白一季水芹的栽培模式,既提高了单位面积蔬菜产量,又克服了土壤连作障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3.
茭白生产是黄岩区种植业中的一大支柱,年复种面积0.4万公顷,产值达1.4亿元,占全区农业总产值的14%左右。其中夏茭面积0.2万公顷,全部采用农膜保护地栽培。近年来,我们重点制订并推广了茭白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并在夏茭生产上全面推广普及农膜保护地栽培,不仅使茭白上市期提早到3-4月,  相似文献   

4.
<正>大棚双季茭白栽培模式目前在德清县栽培面积400hm2左右,主要分布在武康地区。春季在清明前后定植,夏秋季在6月下旬7月上旬定植,10~11月采收秋茭,翌年4月上旬夏茭上市。夏茭667m2产值6000~8500元,秋茭667m2产值3500元左右,全年667m2总产值1万元左右,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1品种选择选择双季茭类型品种,如浙大茭白、河姆渡双  相似文献   

5.
随着蔬菜种植业内部结构调整的深化,无锡地区出现了专业种植水生蔬菜的基地,茭白等蔬菜的轮作制度也发生了变化,形成了“秋茭夏收(3月至8月)—水芹(9月至翌年2月)”的茭白水芹茬口模式。这种新的轮作方式由于茬口安排紧凑,栽培经济效益高,在无锡市应用面积越来越大。一般实行无锡二熟茭一年单季栽培,并做到秋茭夏收茭白每667m2产量达到1250kg,产值4000~5000元,后茬水芹产量达到4000~5000kg,产值6000~8000元,两茬相加年产值达10000~13000元,创下了水生蔬菜轮作套茬效益新…  相似文献   

6.
浙江缙云县利用大棚茭白栽培的空档期,在大棚行间套种丝瓜,探索总结出了秋茭—大棚夏茭—丝瓜的立体高效种植模式,该模式既为茭农增加一季丝瓜收入,套种的丝瓜枝蔓又能为高温期的茭白遮荫降温,有利于茭白生长,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667 m2产值14 800元。  相似文献   

7.
对在海拔高度200~1 000 m 地区栽培的单季茭的生长和孕茭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高海拔地区栽培的茭白萌芽期、出叶和株高增速峰值均比低海拔处明显延迟。高海拔处茭白萌芽较低海拔处需要更多5 ℃以上的有效积温;各海拔处茭白出叶速率和株高增速与有效积温间呈正相关。各海拔高度孕茭先后顺序为:410 m > 650 m > 1 008 m > 815 m。各海拔处茭白的孕茭期均发生在气温适宜孕茭的时间段内。因此,海拔高度对茭白生长和孕茭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不同海拔高度的温度差异来实现的,高温抑制茭白黑粉菌的正常生长及代谢可能是茭白夏季高温条件下难以孕茭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茭白,又名茭笋,是食用其嫩茎的一种蔬菜品种。茭白营养丰富,新鲜茭白含糖量为3~5%,含有机酸为0.06~0.07%,含蛋白质3~5%,每100克茭白含维生素 C5~7毫克,纤维素1~2%。此外还含有多种矿物质。茭白除鲜食外,还可加工成罐头制品,远销国外。上海地区种植的茭白有夏茭和秋茭两种,夏茭产量多,上市期长,每年6~7月为上市高峰,价格也较低。秋茭上市期较短,一般每年9月下旬到10上旬为上市高峰,10月下旬就无货供应了。为了满  相似文献   

9.
茭白塑料棚覆盖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李挺  陈可可 《中国蔬菜》2001,1(2):42-43
茭白(ZizaniaaqucaticaL.),属禾本科多年生宿根性沼泽植物,与莼菜、鲈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菜。传统的茭白都采用露地栽培。近年来,在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发展效益农业的过程中,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于1991年开始在茭白生产上采用棚膜覆盖栽培。目前面积已达到1335hm2,2000年上半年夏茭(壳茭)总产量达4.7万t,产值超过8000万元,其产值已占黄岩蔬菜总产值的60%和农业总产值的11.7%。黄岩棚茭品种为黄岩双季茭白,是以夏茭为主型的两熟茭,该品种已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与传统的露地栽培相比,黄岩棚茭具4大优势:①上市…  相似文献   

10.
我地双季茭白对土质要求不严,凡灌水便利的烂水田、沼泽地、水洼地均可种植,而且收获季节正值蔬菜淡季,第1季(夏茭)4~5月,茄果类、瓜类、豆类蔬菜尚未大量上市,而竹笋已近尾声;第2季(秋茭)10~11月,又是蔬菜秋淡,对调节市场蔬菜品种供应起到一定的作用。一般667m~2年收益4000~5000元,是一季水稻的5倍,成为农村种植业致富的好门路。1双季茭白的植物学特性双季茭白植株比单季茭白矮,一般高1.5~2m。地上部入冬后逐渐枯死,根和地下匍匐茎在泥下越  相似文献   

11.
近年在低洼田种植业结构调整中,茭白是发展最快的一项作物。目前,我市茭白栽培方式有两种:一是常规栽培的单季茭,二是两季栽培的双季茭。现将我们两种茭白栽培3年的平均经济效益及主要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2.
邢湘臣 《蔬菜》2002,(11):42-42
茭白是我国的特产蔬菜,国外仅在东南亚有零星栽培。茭白在我国分布很广,北起黑龙江、南至海南省,以长江以南地区为多。各地多为每年采收一季的“单季茭”,惟有长江下游的太湖流域,苏州、无锡、杭州一带栽培最盛,且都以“双季茭”为主。因此,这一带成为我国茭白的名产地,尤其是苏州茭白以春季上市早而闻名,无锡茭白以品质优良而驰名中外。茭白营养丰富,每100g茭白中含蛋白质1.5g、脂肪0.1g、碳水化合物4g、热量96.1kJ、钙4mg、磷43mg、铁0.3mg、硫胺素0.04mg、核黄素0.05mg、烟酸0.6mg、抗坏血酸2mg。由于其质地鲜嫩,味甘实,被…  相似文献   

13.
茭白高效栽培模式与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茭白又叫茭笋、茭白笋、茭荀、茭瓜等,是我国重要的水生蔬菜之一,其主产区为浙江、安徽、江苏等。我国茭白栽培形式多样,有常规露地栽培、设施栽培、高山栽培、冷水栽培及北移栽培等。但是,由于茭白常年连作栽培,植株病害加重,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4.
露地栽培茭白,不但会受到气候条件的制约,而且采收上市集中,影响茭白的销售。大面积集中采收又使劳动力相对紧张,劳动强度增大。为了错开上市、延长产品供应时间、增加经济效益,近年来青浦茭田特别是练塘地区应用联合六型管棚或毛竹大棚栽培茭白,将上市期前伸、延长,取得了良好效果。目前大棚栽培茭白面积逐年扩大,当地政府也十分支  相似文献   

15.
<正>在大棚双季茭生产空闲期,通过设置栽培桩套种丝瓜,增加了一季丝瓜的收入,且丝瓜套种后能使8月高温期定植的茭白小苗得到很好的遮阴保护。利用独特的山地立体气候条件,在不同海拔区域种植茭白,供应夏秋蔬菜市场淡季,已成为浙江丽水传统优势蔬菜产业,2013年丽水市茭白种植面积0.57 万hm2(8.52万亩),产值3.9亿元。近年来,随着现代农业的深入发展,设施双季茭在丽水  相似文献   

16.
金茭2号茭白栽培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金茭2号2种栽培模式进行对比,研究了不同栽培模式对金茭2号植株形态、生育特性及产量和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一般单季茭白的栽培模式,金茭2号夏茭在7月上中旬上市,不仅采收期正处于茭白供应淡季,而且产量高,品质优,经济效益好。  相似文献   

17.
赖波 《广西园艺》2010,(6):48-48
茭白是我国的特产蔬菜。在我国分布很广,北起黑龙江、南至海南省,以长江以南地区为多。各地多为每年采收一季的"单季茭"。荔浦县修仁镇的横水村从2000年起种植茭白,10月育苗,4~10月采收,基本实现了全年栽培,如今全村1 262户,种植茭白166.8hm2,因其上市早、口感佳、营养丰富、卖价高,经济效益显著,2008年种植茭白的农户人均纯收入达5 116元。现将栽培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茭白常规露地栽培季节与茬口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茭白(Zizania latifolia Turcz.)又叫蒿芭、茭笋、蒿笋、茭白笋、蒿芭笋、茭荀、茭瓜等,是一种重要的水生蔬菜,其主产区在浙江、安徽、上海、湖北、江苏、福建等地。我国茭白栽培形式多样,有常规露地栽培、设施栽培、高山栽培、冷水栽培及北移栽培等,主要为常规露地栽培。  相似文献   

19.
浙茭3号是从浙茭2号品系中选育而成的。植株矮壮,结茭早,单墩结茭数多,耐高温。茭白长17~20cm,茭肉洁白粗壮,品质优良,单茭质量120~135g。秋茭10月上旬上市,每667m^2产量1100kg左右;夏茭6月中上旬上市,每667m^2产量1400kg左右,采收期较长,适于大棚早熟覆盖栽培。  相似文献   

20.
为了实现汉中茭白周年生产,均衡供应,丰富市民的"菜篮子",实现高效化栽培,引进、试验、示范了6个茭白品种,对各品种的物候期、生物学性状、产品质量、产量、商品性等进行田间观察记录,筛选出了5个适于汉中周年高效生产的茭白品种,其中双季茭白品种为合茭2号、苏州小蜡台,单季茭白品种为京茭1号(北京茭白)、大白茭、中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