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2 毫秒
1.
自从20世纪70年代中国成功实现杂交水稻三系配套以来,不少学者致力于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及育性恢复的机理研究。近年来,国内外科学家已定位和克隆了控制细胞质雄性不育和育性恢复的基因。2006年华南农业大学刘耀光研究组在《The Plant Cell》上发表论文揭示:BoroⅡ型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由线粒体编码的细胞毒素肽引起,两个含PPR蛋白基因中的任何一个均可破坏或降解细胞毒素肽使植株育性恢复,从而在分子水平解释了BoroⅡ型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及育性恢复性的机理。这是中国科学家对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及育性恢复研究的最新贡献。  相似文献   

2.
自从20世纪70年代中国成功实现杂交水稻三系配套以来,不少学者致力于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及育性恢复的机理研究。近年来,国内外科学家已定位和克隆了控制细胞质雄性不育和育性恢复的基因。2006年华南农业大学刘耀光研究组在《ThePlantCell》上发表论文揭示:BoroII型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由线粒体编码的细胞毒素肽引起,两个含PPR蛋白基因中的任何一个均可破坏或降解细胞毒素肽使植株育性恢复,从而在分子水平解释了BoroII型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及育性恢复性的机理。这是中国科学家对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及育性恢复研究的最新贡献。  相似文献   

3.
本文概述了原生质体融合、基因工程等生物技术在创造水稻雄性不育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水稻雄性不育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稻雄性不育在农业生产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用来生产杂交种子,开展轮回选择和创造基因库.近年来,对于水稻雄性不育进行了遗传学、细胞学和解剖学以及生理生化等多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 从生理学角度上讲,水稻雄性不育是属于功能性不育,小孢子在发生过程中出现败育,不能形成有活力的花粉.研究花药的生理生化过程,由于难于采集材料,加之花药体积小,要分析花药各层中发生的这些过程目前还有技术上的困难.由于应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细胞化学方法、电镜技术等,对花粉发育的生理生化过程(核酶和蛋白质合成)已有了一般认识[1],研究水稻雄性不育株花药的生理生化过程可以丰富这方面的知识.有关水稻雄性不育的生理生化研究通常是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研究雄性不育株花药与可育株花药之间的差异.这种比较分析过去往往只测定某一个时期,而不是在花粉发育过程中连续地进行生理代谢分析,所得到的资料很有限.近年来在生理生化研究中结合对供试材料的细胞学检查,鉴定花粉的发育时期,在小孢子发生过程的每个时期对雄性不育株花药和可育株花药进行生理生化分析.因而对水稻雄性不育的机理有了进一步认识.  相似文献   

5.
邵游  唐锡华 《作物学报》1996,22(3):335-339
农垦58s及其转育于不同遗传背景的光敏核不育水稻与BT型不育水稻六千辛A和寒丰A杂交,得到的F1植株完全不育,证明农垦58s不育的2对稳性基因中有1对来源于农垦58,即为与BT型水稻等位的不育基因。  相似文献   

6.
红莲型水稻不育系和保持系线粒体基因组BAC文库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易平  汪莉  万翠香  朱英国 《作物学报》2002,28(6):756-759
以红莲型(HL)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为材料, 构建了水稻线粒体基因组的BAC文库. 每个文库保存约2300个菌落, 外源插入片段介于9~25 kb之间. 以线粒体基因为探针对文库进行菌落原位杂交验证, 均筛选到了阳性克隆. 构建的两个文库为进一步研究水稻线粒体基因组的结构特点, 为克隆与红莲型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相关的线粒体基  相似文献   

7.
与水稻K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性特异的mtDNA片段的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K型雄性不育材料是新发现的一类核质互作不育类型.本研究以水稻K型雄性不育的不育系(K17A)、保持系(K17B)以及杂交F1代(K优17)为研究对象.采用SDS法提取各水稻材料的线粒体DNA(mtDNA),mtDNA经纯化后利用EcoR Ⅰ和Mse Ⅰ进行双酶切,并进行AFLP分析.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从上述材料的mtDNA中找到了K17A、K优17所共有的特异片段,回收并纯化该片段.特异片段经克隆测序后,得知该特异片段序列为442 bp所组成.利用GenBank对其进行序列对比分析,表明该序列与水稻其他已知核质互作不育类型特异片段序列不相关,并且该序列与水稻的两种未知功能蛋白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8.
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邓加省  余显权 《种子》2004,23(11):40-44
细胞质雄性不育性的发现受到育种家的广泛重视,它的形成机理同细胞质遗传理论密切相关.在杂交水稻生产中不育系决定着杂交水稻的生产及其种植面积.在不育性研究中主要是研究育性恢复基因对不育基因的恢复能力.前人的研究主要是从一个恢复系对应的一个不育系进行,也有人尝试着用恢杂的方式进行恢复基因的位置研究,不同的类型得出了不同的结论.本文对野败型、包台型、滇型、红莲型、马协型的遗传及基因的分子标记进行综述,对分子生物技术在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中的发展及应用进行探讨.以期为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的研究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科技     
《种业导刊》2016,(4):32
正简化杂交稻制种解决方案问世一项为解决在水稻杂交稻制种中不育系的包穗问题提供了很好解决方案的研究成果,近日在《植物细胞》杂志在线发表。杂交水稻的制种过程需要两个亲本材料——雄性不育系和恢复系,然而水稻不育系常常具有"包穗"的特性,为杂交稻制种带来很大困难。水稻最上节间特异伸长突变体eui1的发现为育种家培育杂交水稻的高位茎节伸长不育系提供了可能,eui1具有解除不育  相似文献   

10.
龚慧明  贺浩华 《种子》2006,25(9):42-45
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是水稻中首次发现的显性基因控制的雄性不育突变体.本文从该材料的遗传规律、基因定位、育性转换规律、细胞学特征、败育过程的生理生化变化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其研究与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陶利珍  凌定厚 《作物学报》1999,25(5):529-535
以水稻愈伤组织和悬浮细胞系作为基因枪转化的外植体,把水稻花粉特异性基因PS1启动子与barnase构成的嵌合基因导入籼稻,获得籼稻五个品种Basmati-1,青油占,胜优2号,明恢复63,新山占29的转基因植株。试验以两个质粒PS1-barnase和pILTAB227共转化的方法,以潮霉素B作为筛选因子,选择抗性愈伤及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12.
根据《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中的技术指标要求,开展了水稻超高产大面积示范,从产量、产量构成以及效益情况阐述了《规范》在大面积示范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3.
受温度影响而产生的雄性不育,谓之温敏雄性不育.温敏雄性不育与当地气温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如何,不仅是温敏两系稻推广应用的首要问题,更是水稻两系育种所需要弄清的问题.1长江中下游气候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4.
野生稻(O.rufipogon)新胞质改良不育系稻米品质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王乃元 《作物学报》2006,32(2):253-259
通过核置换回交,获得一种普通野生稻(O. rufipogon)雄性不育细胞质,称为FA细胞质,育成新质源不育系金农1A。研究表明,FA细胞质不育系与WA和HL不育系的恢保关系不同,野败型的保持系和恢复系、红莲型的保持系和恢复系都可以作为FA细胞质的保持系,而不能成为FA细胞质的恢复系。这是一种新发掘的水稻雄性不育细胞质源。FA细胞质突破了WA和HL细胞质恢保关系的遗传局限,扩大了保持系育种范围,可以用品质优良的栽培品种培育成优质稻米不育系。新质源不育系金农1A不育度高,不育性稳定,农艺性状优良,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开花时间早,稻米12项品质指标全部达到农业部颁发的优质米一级或二级标准,实质性地提高了不育系的稻米品质和综合水平,为培育优质米杂交稻奠定良好的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15.
温度对光敏感雄性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薛光行  陈平 《作物学报》1992,18(6):429-438
在北京(N39°56′)自然变温和人工控温条件下分别对比观察光敏感雄性核不育(pgms)水稻的育性对10小时、16(或15)小时两种光周期的反应。试验结果指出: 1.在适宜水稻发育的温度范围内,pgms水稻均有因光周期不同而发生的育性转换。而且光周期效应远大于温度不同所引起的育性变化。 2.温度变化可诱发长日光周期状态下pgms水稻的  相似文献   

16.
邵游  唐锡华 《作物学报》1996,22(3):335-339
农垦58s及其转育于不同遗传背景的光敏核不育水稻与BT型不育水稻六千辛A和寒丰A杂交,得到的F_1植株完全不育,证明农垦58s不育的2对隐性基因中有1对来源于农垦58,即为与BT型水稻等位的不育基因.由此推论农垦58s源于农垦581个基因位点的突变,而它的光敏不育性则为此突变基因和原有不育基因重叠作用的结果.当用作光敏不育的恢复亲本原已存在或不存在BT型水稻不育基因,决定了它们杂种F_2代的可育株和不育株呈3:1或15:1不同的比率分离.  相似文献   

17.
核质互作型水稻线粒体不育基因的RAPD标记筛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单因素的改变对核质互作型水稻线粒体DNA的RAPD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并在最佳条件下用OPERON公司OPA~OPM系列共260个随机引物筛选水稻Ⅱ-32不育系、保持系、杂种一代线粒体DNA的差异片段,结果共获得22个差异带.其中OPH19-1800、OPJ09-400、OPJ18-1400、OPJ18-1000、OPJ20-300这几个特异片段可能与水稻雄性不育相关.我们正在  相似文献   

18.
水稻中存在十分丰富的雄性不育多样性。水稻雄性不育,表型上可分为普通型(非转换型)雄性不育和可转换型雄性不育,遗传上可分为核质互作不育、隐性核不育和显性核不育,一个类型又可能有多个来源。本文评述几种水稻雄性不育类型及其利用问题,同时,扼要介绍雄性不育再生复育受到温度显著影响的新发现,提出两用核不育系育种中利用再生复育特性的“三个阶段”策略。  相似文献   

19.
反光温敏雄性核不育水稻选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世龄  李润根  苏生春 《种子》2006,25(3):52-55
反光温敏不育水稻是与长光高温敏不育水稻育性转换特性相反的新型两用不育系,包括短光敏雄性不育、低温敏雄性不育等多种类型。本文描述了反光温敏不育水稻的光温作用模式。提出以“短光敏不育性典型、光敏温度范围较宽,即诱导不育上限温度较高”为反光温敏不育水稻的选育目标,采用当地和异地、正季和异季自然生态条件与人工光温控制相结合的目标性状鉴定方法选育短光(低温)敏不育系。  相似文献   

20.
5月上旬以来,稻飞虱提早大量迁入我国南方稻区,对大部分地区的水稻生产构成严重威胁。为此,农业部下发《关于做好稻飞虱等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指出,鉴于褐飞虱对吡虫啉类农药抗性已达高抗水平,为确保防效,必须坚决停止使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