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该文对单瓣和重瓣紫花木槿雌雄蕊的发育进行了系统的观察.结果表明:单瓣紫花木槿的小孢子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四面体状的四分体,成熟花粉是二细胞型,圆球状,表面有刺,雌蕊发育滞后于雄蕊发育一周左右,即雄蕊发育至单核小孢子时期时,珠心内大孢子母细胞开始进行减数分裂,历经蓼型胚囊的发育模式,发育为成熟胚囊.重瓣紫花木槿的雌雄蕊均瓣化并败育.单瓣紫花木槿开花后第4天开始进行双受精,胚的发育历经球形原胚、心形胚、鱼雷胚、子叶胚及成熟胚时期,核型胚乳,种子成熟后无胚乳.   相似文献   

2.
蓬垒雌雄配子体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蓬垒的雄蕊发育早于雌蕊,雄蕊多数,排列成3轮或4轮,各轮之间的花药发育不同步,具有向基性;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后产生四面体型四分体;成熟花粉粒为2-细胞型,雌蕊屡离生单雌蕊,着生在凸起的花托上;子房内着生两枚胚珠,后期只有一枚发育成熟,另一枚退化;胚珠倒生,单珠被,厚珠心,蓼型胚囊。  相似文献   

3.
蓬(RubushirsutusThunb.)的雄蕊发育早于雌蕊,雄蕊多数,排列成3轮或4轮,各轮之间的花药发育不同步,具有向基性;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后产生四面体型四分体;成熟花粉粒为2-细胞型.雌蕊为离生单雌蕊,着生在凸起的花托上;子房内着生两枚胚珠,后期只有一枚发育成熟,另一枚退化;胚珠倒生、单珠被、厚珠心,蓼型胚囊  相似文献   

4.
‘辣椒杏’开花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辣椒杏’开花生物学规律及特点,为‘辣椒杏’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方法]观察‘辣椒杏’的开花物候期、花器官特征,测定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分析与其他品种的差异,分析其特异性.[结果]‘辣椒杏’初花期为4月初,花期持续8d;花5瓣,花瓣卵圆形淡粉色,花粉黄色,雌蕊1枚,雄蕊31枚左右,子房上位花;雌蕊败育花比率为为23;,雌蕊退化花比率为7;;花粉萌发率为45.49;;柱头从花d至花后5d均有可授性,花后1d可授性达到最强.[结论]‘辣椒杏’与对照杏品种花期一致;花器官存在一定比例的雌蕊败育和雌蕊退化,败育率较低;花粉活力属中等水平,花后1d柱头可授性达到最强,是‘辣椒杏’最佳授粉时期.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反季节杧果花器官结构对胚胎败育的影响。[方法]观察反季节杧果生产中花器官和胚胎的结构,探索反季节杧果胚胎败育过程中"金煌"品种的细胞学结构变化,研究胚胎败育的细胞学机理。[结果]"金煌"雄蕊退化,花粉囊间发育差异十分显著,花粉囊小的花粉数量少,而花粉囊大的花粉数量多且发育至成熟,仅有少部分花粉囊的花粉退化,花粉生活力为76.9%。雌器官出现子房萎缩变形、胚珠横生现象;胚珠周围的输导组织断裂现象普遍;在胚囊8核期间,在同一或不同胚珠中出现极核细胞消失或者退化,反足细胞个别退化、助细胞个别或者全部退化的现象。[结论]以上因素都会影响胚珠受精,引起授粉受精不良。  相似文献   

6.
漆树大小孢子发生与雌雄配子体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漆树大小孢子发生与雌雄配子体发育的研究表明,漆树Rhus verniciflua Stokes雄花具雄蕊5个,花药4室。孢原细胞1~多个,药壁发育3—4层兼有多型,腺型绒毡层后期以碎裂式产生多核,中层1~2层,后期残存。4分小孢子多为4面体型,胞质分裂为同时型。成熟花粉具2细胞,呈球形,3沟孔。成熟花药具大小两类型花粉粒,小型花粉为单核,系败育型。雌花单室子房倒生胚珠,双珠被,厚珠心,单胚珠,常为单孢原,大胞子4分体直线型,通常合点端第1个细胞为功能孢,蓼型胚囊,具拟珠孔塞和承珠盘。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不同类型雄性不育系的败育时期与细胞学特征.【方法】采用石蜡制片方法,对核质不育系‘105A’和双隐性核不育系‘11AB-1’花药从孢原细胞至成熟花粉形成各阶段的发育进行研究.【结果】‘105A’的雄蕊大多数败育时期较早,花药发育受阻于孢原细胞分化期,无花粉囊形成;只有极少数雄蕊可正常发育至单核小孢子,此后至单核小孢子晚期开始发生异常,且花粉囊壁的绒毡层延迟退化.‘11AB-1’所有雄蕊均可正常发育形成大而圆的花粉囊,花粉囊内花药发育可能受阻于造孢细胞和花粉母细胞增殖期,花粉母细胞形成数量少,且这少量的花粉母细胞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结论】大多数‘105A’花药败育发生在孢原细胞阶段,极少数花药败育发生在单核小孢子晚期,属无花粉囊败育型为主,单核败育型为辅;‘11AB-1’花药发育属于花粉母细胞败育型之花粉母细胞死亡型.  相似文献   

8.
珙桐大小孢子发生及雌雄配子发育的细胞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珙桐为珙桐科珙桐属观赏落叶乔木,我国特有的单种属植物,第三纪孑遗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对珙桐的大小孢子发生及雌雄配子体发育过程进行了详细的细胞学观察,结果表明,珙桐子房为6~8室,每室1胚殊,单珠被,厚珠心,直立胚珠.大孢子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直线形排列的4个大孢子,合点端发育成功能大孢子,珠孔端3个退化,胚囊发育类型为蓼型.成熟胚囊为七胞八核胚囊.雄蕊花药深红色,4个花粉囊,同一花中的花药发育不同步,小孢子四分体排列为四面体型,小孢子为修饰性同时型,成熟花粉为二胞花粉,同一花中的雄蕊发育不同步,可能对延长花粉供应时间有一定的作用.在珙桐大小孢子发生及雌雄配子体形成过程中未见异常现象.  相似文献   

9.
文冠果花性别分化及花药内淀粉动态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本文在对文冠果花芽分化和成花过程进行外部形态及细胞学观察的基础上,对其花性别分化即孕花与不孕花的发育情况进行了比较.实验表明:在蕾前期两种花在形态及解剖构造上未见差异,但在单核小孢子进行第一次有丝分裂后,差异日趋明显.孕花中雌蕊发育正常,雄蕊发育缓慢,花丝短,绒毡层消失比较晚,花药不开裂,花粉无萌发力,形成败育的雄蕊.而不孕花雄蕊发育正常,子房却在单核期停止发育,迅速退化.影响文冠果花性别分化的主要因素是与树体的营养状况密切相关.孕花中败育的花药较早就出现淀粉粒贮藏不足,这可能与子房和雄蕊对营养物质的竞争有关,小孢子因得不到足够的营养物质而败育.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揭示麻疯树(Jatropha carcas L.)花性别分化、大小孢子发生和雌雄配子体发育特点。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麻疯树不同发育时期的花器官进行观察,利用光学显微镜分析了麻疯树大小孢子发生和雌雄配子体发育不同时期的花药和子房的石蜡切片。研究结果表明麻疯树雄花发育无须经历一个两性过程,雄花花药具有4个小孢子囊,成熟花粉粒为双核型;麻疯树雌花发育要经历一个两性花过程,在3枚心皮形成的同时,10枚雄蕊也形成;当心皮完全愈合后,雄蕊停止发育,最后退化;雌蕊心皮完全愈合后,胚囊开始发育;胚珠为倒生胚珠,具有珠心喙和珠孔塞;胚囊发育类型为蓼型。  相似文献   

11.
文冠果同源异型变异株的发现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该文对北京林业大学苗圃内发现的一文冠果的同源异型自然变异株进行了形态及解剖学观察.结果发现:这一花器官变异植株的花明显小于正常株的花,且不能完全开放,始终呈半开状.花重瓣多轮,仅具花萼和花瓣,不具雄蕊和雌蕊.因为雄蕊和雌蕊全部特化为花瓣状,部分特化的内轮花瓣上留有花药的残迹,花药内的花粉发育是不正常的.与此相关的营养体特征是变异株的叶片大,厚且颜色呈深黑绿色.  相似文献   

12.
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对平丹1号余甘大小孢子发生及雌雄配子体发育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药壁发育为双子叶型;绒毡层为腺质绒毡层;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时胞质分裂为同时型;产生四面体形四分体;成熟的花粉粒为二细胞型花粉;平丹1号余甘的雌蕊为上位子房,3心皮3室,每室含倒生胚珠2枚,为厚珠心,具珠心喙,胚囊为蓼形;平丹1号余甘部分大孢子母细胞、大孢子及胚囊发育异常,致使不能形成正常的卵细胞,不能进行受精.  相似文献   

13.
应用整体解剖和石蜡切片方法,对芝麻的花芽分化进行了观察,结果为:①花腋生,每一叶腋内三朵,中花先开;②花五基数,合瓣,分化顺序为萼片、花瓣与雄蕊、心皮;③合生雌蕊二心皮构成,二室,中轴胎座,倒生胚珠。  相似文献   

14.
Fossil flowers discovered in 94-million-year-old clays of the Dakota Formation in Nebraska are among the earliest known demonstrably bisexual flowers. The flowers are of medium size and have pentamerous whorls of clearly differentiated floral parts, petals alternate with the sepals, short stamens are borne opposite the petals, the carpels are fused, and a receptacular disk is present. The pollen is small and tricolporate. These flowers appear to be well adapted to insect pollination. The numerous floral features and pollen characters provide sufficient diagnostic data to assess its systematic position. No extant order accommodates the features of this flower and it shares some features of various extant orders. The classification of flowering plants and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ir evolution must be influenced by the fossilized remains of ancient flowers.  相似文献   

15.
目的】汇总国内外心皮起源、作用和发育过程、遗传及激素调节、控制心皮发育的相关基因等研究结果,为作物多心皮品种改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国内外文献资料,汇总、整理分析。【结果】心皮的起源目前有心皮学说和生殖叶学说两种学说;心皮具有保护胚珠、接受花粉致使卵细胞受精、保护和传播种子的作用;其发育过程通常在花的器官中经过折叠、卷曲形成内在的空间,胚珠被包裹在其中发育;心皮数目的遗传较为稳定,激素对其生长发育有重要影响;基因在调控心皮数量和发育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结论】心皮作为被子植物雌蕊发育的关键,对于产量性状的建成极为重要。心皮研究应重点围绕心皮发育的全过程,尽早明晰调控心皮数量和发育的相关功能基因,通过基因改良培育出多心皮、高产优质品种。  相似文献   

16.
为了更好地掌握中国特有观赏树种深山含笑(Michelia maudiae Dunn)的花部变异情况,探讨其遗传育种学意义,试验对昆明树木园内栽培的10株深山含笑的65朵花花部的花器数量、大小及形态性状变异进行了观测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深山含笑花部花器的数量、大小及形态性状均有变异。花短枝具佛焰苞状鳞片3~5枚、花被片8~12片、雄蕊47~97枚、心皮15~42枚、每心皮胚珠2~13粒;花短枝节间长0.09~2.23 cm,花梗长0~0.34 cm,花被片长4.33~8.72 cm、宽1.27~5.49 cm,雄蕊长1.00~2.34 cm、药室长0.47~1.82 cm、药隔长0.06~0.35 cm,心皮长0.36~0.77 cm、柱头长0.2~0.5 cm;花托淡绿色、黄白色或紫红色,花被片倒卵圆形、匙形、卵圆形、披针形,白色或微黄,有时有黄或紫红晕,花柱顶部红色或紫红色。花部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为7.24%~792.39%,其中叶状鳞片数(244.23%)、第四轮花被片数(792.39%)变异颇大;花部大小性状的变异系数为13.99%~72.28%,花梗长(72.28%)的变异较大;形态性状的变异系数为20.01%~55.64%,变异主要发生在花朵晕色(48.79%)、花被片晕色(50.60%)和花被片形状(55.64%)等。经方差分析表明,深山含笑的花部变异主要存在于株间,并且形态多样性较为丰富,为观赏优良单株或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了可能和宝贵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7.
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和光学显微技术研究绵枣儿的花芽分化、大小孢子发生和雌雄配子体发育过程。结果表明:绵枣儿的花为两性花,每朵花具有雄蕊6枚,花药4室,花药壁由表皮、药室内壁、中层(2层)、绒毡层共5层细胞构成,其发育方式为双子叶型,绒毡层为腺质绒毡层类型;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的胞质分裂方式为连续型,产生的四分体包括左右对称型与四面体型2种,成熟的绵枣儿花粉为二细胞型花粉;子房为3心皮3室,中轴胎座,倒生胚珠,厚珠心,双珠被;胚囊的发育方式为英地百合型,成熟胚囊为7胞8核。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双粒高粱的形态解剖结构及发育过程,完善高粱的形态解剖理论,探索双粒高粱形成的细胞学机制,以ISD-1 双粒高粱为材料,利用常规石蜡制片法,对其子房和花药的发育过程进行了细胞学观察。通过对双粒高粱雌、雄配子体发育的细胞学研究发现,双粒高粱无柄小穗中可育花的雌蕊基部膨大为2 个大小不同的腔,中间有分隔层,在2 个腔内各有3 个花药和1 个子房。大腔和小腔的发育无先后顺序之分。2 个腔内胚珠的发育、大孢子的形成、花药的发育、小孢子的形成都是不同步的。花药的发育与传统的形式不同,先发育成1 个或2 个花粉囊再相互结合成完整的花药。与单粒高粱相比,双粒高粱具有独特的细胞发育特点,初步揭示了双粒高粱的形成是由于雌蕊分化为2 个腔,且每个腔具有完整的花药和子房结构。这对于完善高粱的形态解剖理论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Some Malpighiaceae produce minute cleistogamous flowers in addition to showy chasmogamous flowers. Standard techniques fail to reveal how the cleistogamous flowers achieve self-fertilization. Fluorescence in longitudinal sections shows that the pollen germinates inside the indehiscent anther. The pollen tubes then grow down through the filament,. into the receptacle, up into the carpels, and into the nucellar beak of the ovu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