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柱状田头菇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柱状田头菇(Agrocybe aegerita)的生物学特性、人工培养驯化及生物活性物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旨在为柱状田头菇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采自云南的2株田头菇属野生菌株JZ061和JZ527为试材,采用组织分离法进行菌株分离,按照形态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2株菌株的分类学地位,并对菌丝体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以期为今后进一步开发利用野生田头菇属种质资源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菌株JZ061为茶树菇(Agrocybe aegerita),最适碳源为麦芽糖、乳糖和蔗糖,最适氮源为酵母粉和黄豆粉,最适pH为6.0,适宜温度为25~30℃;菌株JZ527为杨柳田头菇(Agrocybe salicacola),最适碳源为麦芽糖,最适氮源为酵母粉和黄豆粉,最适pH为8.0~9.0,适宜温度为20~25℃。  相似文献   

3.
胡约民 《食用菌》1992,(1):34-34
柱状田头菇,又名柱状环锈伞,学名Pholiota cylindracea(Fr. )Gill.是近年从野生菇驯育成栽培品种的新秀.菇品具有清香、脆嫩的特点,菇柄口味尤佳,颇受消费者的欢迎.江阴市最近引种试栽,从生产和销售来看,它将是一个极有发展前途的菇种.一、生物学特性(一)形态特征菌盖幼时半球形,后渐伸展至扁平,中央稍突起,直径3~10cm,初期深褐色、茶褐色,渐变为淡褐色、淡灰褐色至淡土黄色,边缘色稍淡,  相似文献   

4.
杨柳田头菇引种驯化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汪欣  刘平 《中国食用菌》2004,23(2):16-18
采自云南巍山的柱状田头菇近缘种杨柳田头菇经组织分离并进行了生物学特性观测 ,瓶栽、袋栽及覆土栽培均取得较好的效果 ,该菌栽培方法简单 ,适应范围广、出菇快 ,生物学效率达 80 %以上 ,可在较大范围推广。  相似文献   

5.
石灰在栽培柱状田头菇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报道了在栽培柱状田头菇培养料中分别添加1-8%的石灰粉,其对菌丝生长,子实体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柱状田头菇的栽培及存在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7.
代料栽培柱状田头菇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云南田头菇属两个物种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技术分析了田头菇属的茶树菇(Agrocybe aegerita)及杨柳田头菇(Agrocybe.salicacola)基因组DNA的多态性,使用11对引物组合建立了18个供试菌株的指纹图谱。结果表明:通过聚类分析,18个供试菌株聚为两大类,彼此关系得到很好的分辨。AFLP技术可用于茶树菇和杨柳田头菇2个形态上非常相似物种的DNA分子指纹图谱构建。  相似文献   

9.
柱状田头菇菌丝体生理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柱状田头菇(Agrocybe cylindracea)属于担子菌纲,伞菌目,粪伞科,田头菇属,菌肉肥厚,柄松脆,味香甜,营养丰富,子实体中各氨基酸组成和含量都接近或超过香菇,所含的多糖具有较强的抗肿瘤作用。因此,是一个极具开发价值的食用菌。柱状田头菇的固体栽培一般需1~2个月,鲜子实体可贮性差。相比之下,深层培养就有较大的优越性,它既可作为液体菌种,加快生产周期,又能在数天之内生产出大量的菌丝体,产量高,成本低。目前国内在这方面尚未见有深入的研究报道。笔者对柱状田头菇深层培养条件等进行了研究,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柱状田头菇菌丝营养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生产中菌袋制作成品率,对柱状田头菇菌丝体的营养特性进行研究,发现柱状田头菇最适宜碳源为红糖,最适宜氮源为蛋白胨,pH值适应范围较广,但以pH5.5—7.5生长最好,菌丝生长最适宜温度为25℃。  相似文献   

11.
柳松菇研究概况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王南  谭琦 《食用菌学报》1998,5(4):56-60
近年来,柳松菇(Agrocybe aegerita)作为一种食用菌新品种,以其独特的风味、丰富的营养及一定的药用价值,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概括介绍了柳松菇的生物学特性、栽培方法和遗传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茶薪菇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在瓶栽试验的基础上,选出5个茶薪菇菌株和2种培养料,进行二因素随机区组袋栽试验。结果表明,①AC1产量最高,平均生物学效率为69.2%。AC9平均生物学效率为67.4%,AC1与AG生物学效率差异不显著。②AC1在以棉籽壳为主的培养料上的生物学效率为74.4%,AC9在以麦草为主的培养料上的生物学效率为63.3%。③参试菌株的生物学效率均显著地高于对照菌株(AC4)的生物学效率,达到5.0%的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3.
茶薪菇菌丝体多糖提取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通过正交试验等方法研究了茶薪菇菌丝体多糖的提取方法 ,确定了热水浸提法、复合酶解法、微波辅助水浸提法等的最佳提取条件 ;并对四种提取方法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 ,微波辅助法浸提效果最佳 ,提取液中粗多糖含量高达 2 3 36 %  相似文献   

14.
综述了茶薪菇及相近物种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讨论了茶薪菇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通过与相近物种比较,为探索茶薪菇菌种退化机制提供研究方向,促进茶薪菇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茶薪菇不用任何护色剂及其他化学物质,可以直接罐藏,罐藏茶薪菇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是一种安全健康的食品。  相似文献   

16.
茶薪菇深层发酵产多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索茶薪菇深层发酵的最适条件 ,提高其产多糖的能力 ,改变茶薪菇的发酵条件 (包括碳氮源种类及浓度、振荡转速、发酵时间 ) ,分别发酵、测定菌丝含量和多糖含量。结果表明 ,茶薪菇产多糖的最适发酵条件为pH 6 0、 1 4 0r·min-1 、发酵时间 7d ,并得到最适培养基配方  相似文献   

17.
建立了杨树菇培养料中5种农药消解动态气相色谱分析方法。样品用乙腈提取,提取液浓缩后用弗罗里硅土柱净化,经石英毛细管柱分离后,采用GC-ECD同时测定六六六(α-BHC、β-BHC、γ-BHC、δ-BHC)、滴滴涕(o,p' -DDT、p,p' -DDT、p,p' -DDD、p,p' -DDE)、毒死蜱、溴氰菊酯、氯氰菊酯5种农药消解动态,5种农药最小检出量为2.8×10-10~1.6×10-8 g,最小检出浓度为0.000 15~0.053 00 mg?kg-1,相关系数≥0.995 4,半衰期分别为33.02、53.14、18.21、18.16、9.40 d。  相似文献   

18.
茶树菇多糖对小鼠免疫功能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水、酸、碱三种浸提法从茶树菇子实体提取粗多糖,分别腹腔注射(200mg/kg)免疫小鼠,观察三种提取物对小鼠免疫器官重量和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碱提法多糖得率最高(1.45%)。三种多糖提取物免疫组小鼠的脾指数、吞噬百分率均显著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1),吞噬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其胸腺指数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