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绵羊实验性变异黄芪和黄花棘豆中毒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饲喂试验比较了变异黄芪和黄花棘豆对绵羊的毒性作用.结果表明,变异黄芪和黄花棘豆的毒性作用极为相似.主要临床症状为沉郁、被毛粗乱、消瘦、体重减轻、僵硬,采食时头部水平震颤,神经机能紊乱及心律不齐.从试验的第18d开始,两组的循环淋巴细胞中出现胞浆空泡,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谷草转氨酶活性及血清尿素氮含量均明显升高.各组的血糖、肌酐、血钙、血钾、总蛋白、谷丙转氨酶均无明显变化.2组E-玫瑰花环形成率均显著降低(P<005).2组的特征病理组织学变化均为神经细胞及实质细胞胞浆空泡化.电镜观察表明,空泡是由溶酶体样结构及线粒体肿胀所致.变异黄芪中毒和黄花棘豆中毒的症状、病理变化、临床病理学及细胞免疫功能变化的相似性充分说明,变异黄芪中毒亦可归属于疯草中毒.  相似文献   

2.
对家兔进行了美丽马醉木叶毒素毒性试验。临床化验表明,红细胞数、白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胆碱酯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升高。病理学检查发现,全身各组织器官出血、淤血、心脏扩张,肺严重淤血性水肿,心、肺、肝、肾实质细胞变性甚至坏死  相似文献   

3.
中国朱鹮骨骼的解剖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家兔进行了美丽马醉木叶毒素毒性试验。临床化验表明,红细胞数、白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胆碱酯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升高。病理学检查发现,全身各组织器官出血、淤血、心脏扩张,肺严重淤血性水肿,心、肺、肝、肾实质细胞变性甚至坏死  相似文献   

4.
硒中毒对猪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惠萍  宋成舜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2):2738-2739
测定亚慢性硒中毒猪全血硒含量、红细胞C3bR花环率、红细胞IC花环率及GSH-PX活性,探讨硒中毒对猪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硒组猪全血硒含量明显提高,红细胞C3bR花环率下降,而GSH-PX活性和红细胞IC花环率无明显变化。说明硒中毒导致猪红细胞的免疫黏附活性降低,免疫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5.
绵羊实验性变异黄芪和黄花棘豆中毒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饲喂试验比较了变异黄芪和黄花棘豆对绵羊的毒性作用.结果表明,变异黄芪和黄花棘豆的毒性作用极为相似.主要临床症状为沉郁、被毛粗乱、消瘦、体重减轻、僵硬,采食时头部水平震颤,神经机能紊乱及心律不齐.从试验的第18d开始,两组的循环淋巴细胞中出现胞浆空泡,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谷草转氨酶活性及血清尿素氮含量均明显升高.各组的血糖、肌酐、血钙、血钾、总蛋白、谷丙转氨酶均无明显变化.2组E-玫瑰花环形成率均显着降低(P<0.05).2组的特征病理组织学变化均为神经细胞及实质细胞胞浆空泡化.电镜观察表明,空泡是由溶酶体样结构及线粒体肿胀所致.变异黄芪中毒和黄花棘豆中毒的症状、病理变化、临床病理学及细胞免疫功能变化的相似性充分说明,变异黄芪中毒亦可归属于疯草中毒.  相似文献   

6.
对家兔进行了美丽马醉木叶毒素毒性试验。临床化验表明,红细胞数、白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血清谷丙转氨酸酶、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胆碱酯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升高。 病理学检查发现,全身各组织器官出血、淤血、心脏扩张,肺严重淤血性水肿,心、肺、肝、肾实质细胞变性甚至坏死。  相似文献   

7.
肉毒梭菌中毒症(简称肉毒中毒)是一种人、畜共患中毒病,是因犬、猫摄食了肉毒梭菌毒素而引起的一种中毒症。临床上以运动神经中枢麻痹和延髓麻痹为特征。犬肉毒梭菌毒素中毒在临床上极少见。1病原与流行病学肉毒梭菌是一种专性厌氧的革兰氏阳性杆菌,有甲膜,有周鞭毛,能运动,两端钝圆,单个或成队排列该菌的致病作用主要由其产生的毒素引起,本菌在动物尸体、肉类、  相似文献   

8.
蓝墨水治疗猪亚硝酸盐中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亚硝酸盐中毒是兽医临床上常见的中毒疾病之一。主要是由于富含硝酸盐的青绿饲料因存放或调制不当而产生一定量的亚硝酸盐,猪采食并吸收进入血液后,使氧合血红蛋白氧化为高铁血红蛋白而丧失携氧功能.从而导致的以血液缺氧为主要特征的急性中毒性疾病。笔者多年试用蓝墨水治疗本病,效果均较满意,举两例介绍,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附红细胞体病患畜病理组织学及血液学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急性附红细胞体病患畜病理组织学,血液学和部分生理生化变化指标变化的显示:患畜均有体温升高,呼吸和心跳加快,谷-丙转氨酶和血清胆红素增高,血糖降低,红细胞压积,红细胞总数,淋巴细胞下降,白细胞总数上升等血液学和生理生化指标变化;  相似文献   

10.
采用经过预饲的5日龄商品代AA 鸡80只分成5组,在玉米-豆、菜饼型配合饲料中分别添加不同水平的喹乙醇(Ⅰ组和Ⅱ组各200ppm,Ⅲ组和Ⅳ组各60ppm,Ⅴ组30ppm)和维生素C(Ⅱ组和Ⅲ组各200ppm).在20,30,40日龄时,每组各宰杀5只取肝、毛、血进行微量元素和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Ⅰ组和Ⅱ组在试验期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中毒症状,肝和肾呈现一定病理变化并引起死亡,肝和羽毛中Cu,Zn,Fe 含量和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总数、血糖、血清总蛋白以及白蛋白含量都较Ⅲ组、Ⅳ组和Ⅴ组低,而血清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和r 谷氨酰转肽酶总活性则较Ⅲ,Ⅳ,Ⅴ组高.说明200ppm 的喹乙醇对AA 仔鸡有毒性作用,维生素C 对喹乙醇中毒无明显解毒作用,故喹乙醇的正常添加量以30ppm 为宜.  相似文献   

11.
有机硒对山羊血硒水平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陕西省紫阳县双安产富硒玉米饲喂山羊引起中毒后,测定了全血硒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GSH-Px)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结果表明,全血硒含量变化与临床症状相致,可作为硒中毒病的诊断指标;血硒含量与RBC,Hb呈弱负相关,与GSH-Px活性有试验前30d呈正相关,试验40d后呈负相关,GSH-Px活性变化与临床症状出现时间不一致,仅可作为山羊硒中毒病诊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
采用合成的苦马豆素(swainsonine,SW)人工抗原免疫接种家兔,获得高效价的SW抗血清,分离纯化得到的家兔SW多克隆抗体,复制家兔小花棘豆中毒模型,用SW多克隆抗体治疗小花棘豆中毒家兔,通过检测血清生化指标和免疫学指标,评价SW多克隆抗体治疗家兔小花棘豆中毒的效果。将18只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6只)、攻毒组(6只)和攻毒治疗组(6只),攻毒组和攻毒治疗组按照10g/(kg·d)的剂量饲喂小花棘豆,攻毒组试验兔出现死亡时(第70天)停止攻毒。攻毒第21天,攻毒治疗组试验兔注射SW多克隆抗体,每只兔每天1mL,连续注射4d。以攻毒试验开始为第0天进行首次采血,试验开始后每7d采血1次,进行血清免疫和生化指标测定。结果显示,攻毒第7天时攻毒家兔血清AKP活性和SW质量浓度显著高于对照家兔(P0.05);第14天时攻毒家兔血清AST和LDH活性显著高于对照家兔(P0.05),血清AMA活性和E-玫瑰花环率均显著低于对照家兔(P0.05);第21天时攻毒家兔血清BUN、CRE和GLU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家兔(P0.05)。攻毒治疗组家兔注射SW抗血清后血清AKP、LDH、AST、ALT活性,BUN、CRE、GLU浓度和SW质量浓度较攻毒家兔显著下降,AMA活性和E-玫瑰花环率显著上升。说明,SW多克隆抗体可有效治疗家兔小花棘豆中毒。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和田羊血清生化指标与小花棘豆中毒(Oxytropis glabra DC Poisoning,OgP)的关系,为和田羊小花棘豆中毒的诊治提供依据。分别以6只小花棘豆中毒和田羊与8只正常和田羊为研究对象,检测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KP)、乳酸脱氢酶(LDH)、α-甘露糖苷酶(AMA)活性以及尿素氮(BUN)、肌酐(CR)、血糖(GLU)、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O)、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C)含量。采用t检验对两组资料进行差异显著性比较后,再采用简单相关分析方法对各指标与小花棘豆中毒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正常对照相比,小花棘豆中毒家兔血清的AST、ALT、AKP、LDH、BUN、CR、GLU、TC、GLO、LDL-C和VLDL-C值升高,AMA、TG、ALB值下降,部分组间差异显著或极显著(P<0.05或P<0.01),TP和HDL-C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与小花棘豆中毒相关的主要因素有AMA、GLU、LDH、AKP、TG、CR,并建立回归方程:OgP=0.681-0.073AMA+0.055GLU+0.036LDH+0.041AKP。血清AMA、GLU、LDH、AKP、TG和CR对和田羊小花棘豆中毒的早期诊断、治疗、疗效观察和转归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通过检测苦马豆素抗血清治疗山羊甘肃棘豆中毒的血清学和免疫学指标,评价苦马豆素抗血清对山羊疯草中毒的治疗效果。将18只山羊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6只)、攻毒治疗组(B组,6只)和攻毒组(C组,6只),其中B、C组山羊于第1天拌精料饲喂甘肃棘豆草粉,开始攻毒剂量为10 g/(kg.d);C组山羊(第55天)出现死亡时停止攻毒。攻毒后第21天,B组山羊颈部肌肉注射苦马豆素抗血清,每只山羊每次0.25 mL/(kg.d),连续注射4 d。各组山羊于攻毒前进行第1次采血,以后每隔7 d采血1次,共采血8次。结果显示,攻毒后第7天,B、C组山羊AKP活性和AMA活性分别上升和下降,且均与A组差异极显著(P<0.01);第14天,B、C组山羊血清LDH活性明显高于A组(P<0.05);第21天,B、C组山羊的E-玫瑰花环率明显低于A组(P<0.05)。对B组山羊注射苦马豆素抗血清,治疗后(第28天)首次检测结果显示,B组山羊AKP、AMA和BUN活性较C组均表现为差异极显著(P<0.01);第35天(第2次检测),B组山羊血清中苦马豆素浓度明显低于C组(P<0.01),而E-玫瑰花环率明显高于C组(P<0.05);第42天,B组山羊LDH活性显著低于C组山羊(P<0.05)。研究证实,苦马豆素抗血清能够有效治疗甘肃棘豆对山羊肝脏、心脏和肾脏等组织器官造成的损伤,可用于治疗山羊疯草中毒。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黄花棘豆中毒后绵羊血清蛋白含量的动态变化。[方法]给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8只绵羊按照每日允许摄入量为10g/(kg.mb)来投服黄花棘豆,研究试验性黄花棘豆中毒后各时期绵羊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含量变化。[结果]饲喂黄花棘豆粉后,全部试验羊在第16~18天出现中毒症状,第25~28天出现严重中毒症状。第28天采血后停止投服黄花棘豆,试验羊中毒症状在2周内全部消失。整个试验期间血清总蛋白、球蛋白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而白蛋白含量在第21天和第28天显著降低(P<0.05)。[结论]该试验中黄花棘豆的主要有毒成分为吲哚兹啶生物碱。  相似文献   

16.
检测了56例马骡大肠阻塞时12项血液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病畜血糖、血液乳酸、齿龈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问显著升高(P<0.05),红细胞总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血浆总蛋白、白细胞总数、血清钠、钾、氯及血清转氨酶均在正常范围内(P>0.05)。表明大肠阻塞马骡存在酸中毒、高血糖及轻度脱水。  相似文献   

17.
在大家畜急腹症外科临床研究的预备试验中,对甘肃武威地区健康马、骡、驴的PCV,TP,血糖,血液乳酸,血清钾、钠、氯和皮肤弹力,毛细血管再充盈等18项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检测。结果与国内外有关文献报导的数值不尽相同,血液乳酸正常值(马26.25±0.87mg%)大于国外文献报导值(10.0~12.0mg%),而且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8.
仔猪副伤寒细菌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仔猪副伤寒是危害仔猪的慢性传染病,主要由猪霍乱沙门氏菌和肠炎沙门氏菌引起的。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腹泻,严重者可出现败血症经过。监测猪群的沙门氏菌感染,最常用的方法一般有2种,即病原的分离鉴定和血清学的鉴定。试验从疑似仔猪副伤寒病例病料中,采用常规分离鉴定法和商业用A-F多价O血清做凝集试验,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结果分离菌株为肠炎沙门氏菌,从而将此病例确诊为仔猪副伤寒。肠炎沙门氏菌具有广泛寄主谱,主要引起畜禽的胃肠炎及人类肠炎和食物中毒。因此肠炎沙门氏菌作为食品安全的污染源之一,以得到许多国家的公认。  相似文献   

19.
龙眼果肉水溶性提取物对正常小鼠免疫调节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从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和NK细胞活性等不同角度研究龙眼水溶性提取物对正常小鼠免疫调节作用的影响。方法以120只雄性昆明种小鼠为研究对象,按体重随机分5组,阴性对照组、龙眼水溶性提取物低、高剂量组(130mg·d-1、380mg·d-1)和龙眼果肉低、高剂量组(150mg·d-1、450mg·d-1),每组24只,连续35d。测定淋巴器官相对质量、脾淋巴细胞转化值、血清溶血素值、NK细胞活性和脾脏抗体生成细胞数等免疫学指标以及血清丙二醛水平、总抗氧化能力、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等抗氧化指标。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龙眼水溶性提取物低、高剂量组血清溶血素值和脾淋巴细胞转化值显著升高(P0.05),而龙眼果肉各剂量组效果均不显著(P0.05);高剂量龙眼水溶性提取物NK细胞活性显著增强(P0.05),但龙眼果肉剂量组无显著效果(P0.05)。龙眼果肉高剂量组血清丙二醛水平显著降低(P0.05),龙眼水溶性提取物各剂量组则差异不显著(P0.05);龙眼果肉高剂量组和龙眼水溶性提取物高剂量组血清总抗氧化能力分别极显著(P0.01)和显著(P0.05)提高。结论一定剂量的龙眼水溶性提取物能显著提高正常小鼠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能力及抗氧化活性,但抗氧化活性非其免疫调节作用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