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杉木造林地施肥对土壤肥力的影响定期监测研究结果表明,施肥后林地土壤的理化性质得到了明显改善,促进了杉木幼林的生长;随着杉木林龄的增长,林地的土壤肥力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但其枯枝落叶的腐烂和周围生态环境的变化,对杉木林地土壤肥力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肥力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人类活动对土地利用的范围不断扩大、强度不断加剧, 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改变了土壤的理化性质、养分状况、土壤酶活性, 进而对土壤肥力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文中从土壤微生物、养分状况、土壤酶活性和土壤的物理性质个方面综述了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不同海拔毛竹土壤酶活性与土壤理化性质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江西省大岗山地区的毛竹林为研究对象,利用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不同海拔(300、400、500、600、700m)土壤纤维素酶、蔗糖酶、淀粉酶、β-葡糖苷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化学指标表现出随海拔的升高而增加的变化特征,除碱解氮外,其他各指标均处于较低水平,但物理指标的变化各不相同;随海拔升高,β-葡糖苷酶与多酚氧化酶活性呈现出增加的趋势,而纤维素酶、蔗糖酶和淀粉酶活性无明显变化规律;几种土壤酶对土壤肥力的指示效果不同,β-葡糖苷酶在评价毛竹林土壤肥力上具有重要指示效果,其后依次为蔗糖酶和多酚氧化酶、纤维素酶,但淀粉酶不适宜用来评价土壤肥力状况;通过主成分分析计算综合得分,不同海拔毛竹土壤肥力随海拔的升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4.
冯桂乾  刘再兴 《绿色科技》2022,(11):160-162+165
通过丛枝菌根(AM)接种技术,在不同坡向、坡位、土壤肥力立地条件下,开展了AM接种和未接种华润楠容器苗的荒山造林试验,分析了林分造林成活率、树高和胸径生长的变化。结果表明:坡向、坡位、土壤肥力对华润楠林分生长影响显著,其中在阴坡、上坡和土壤肥力贫瘠的立地条件下林分生长效果较差,通过AM接种,在阴坡、上坡和土壤肥力贫瘠的立地条件下林分的成活率、树高、胸径均显著增加。初步认为,AM接种能有效提升荒山困难立地条件下华润楠的生长,造林效果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5.
在江汉平原选择有代表性的5~6龄的杨树林林地11块,并以林外土壤为参照,研究林下土壤酶(蔗糖酶、脲酶、蛋白酶、中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活性和3大类微生物(真菌、细菌、放线菌)数量的年度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林内与林外土壤酶及微生物的时间变化格局基本一致,林内土壤不同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变化反映了杨树凋落物数量变化的年节律性;在3个不同月份中,林下土壤大多数肥力特征指标均高于林外;从一年的观察数据来看,栽培杨树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林地土壤肥力,不会导致林下土壤肥力的恶化;在微碱性土壤上杨树对土壤肥力的正面作用比酸性土壤更好。  相似文献   

6.
从不同森林类型土壤肥力状况的角度,对梧州共青林场新造未成林地的土壤营养元素含量进行对比研究,探讨了林地采伐更新为红锥(Castanopsis hystrlz)林和荷木(Schima superba)林后其森林土壤肥力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红锥林和荷木林的生长发育,各林地养分状况明显降低。和对照林地相比,土壤pH值、...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国家造林项目”(简称:NAP)区内人工林地力衰退的现状、原因,阐明了NAP防止地力衰退采取的对策。并根据土壤肥力监测结果分析了NAP实施过程中土壤肥力的变化情况,为正确指导人工林建设和保护环境提供了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项目实施5年来,由于严格执行了“环保规程”,土壤肥力不仅没有下降,而且略呈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造林后杉木林地土壤肥力的变化情况及施肥对林地土壤肥力的影响,经对杉木中心产区土壤肥力中等的杉木林地设固定样地,进行了土壤肥力的监测研究。结果表明,杉木林地施肥后土壤的理化性质得到了改善。施肥后第2年,土壤的含P量,P2和P2K1处理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3%和21%,而P2K1处理的速效和缓效K比对照提高20%和19.5%;施肥后第4年其含P量分别大25%和28%;而P2K1处理的速效和缓效K比  相似文献   

9.
整地方式对土壤肥力及菌根化松树幼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山区3种整地方式的土壤肥力和菌根化松树幼林生长的情况进行了连续4年的对比观察。结果表明:各种不同整地方式的土壤肥力变化不大,炼山不炼山的全垦、穴垦的林木高生长彼此存在差异。对于菌根的生长,以不炼山条垦为好,其次是不炼山全垦,但单位面积以不炼山穴垦用工量最少。所以在坡高为30°左右的山地,土壤肥力一般的山区,应选择不炼山条垦整地方式造林。  相似文献   

10.
杉木林地土壤肥力观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造林后杉木林地土壤肥力的变化情况及施肥对林地土壤肥力的影响,经对杉木中心产区土壤肥力中等的杉木林地设固定样地,进行土壤肥力的观测研究。结果表明,杉木林地施肥后土壤的理化性质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施肥后第2年,土壤的含P量,P2和P2K1处理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3%和21%,而P2K1处理的速效和缓效K比对照提高了20%和195%;施肥后第4年其含P量分别高25%和28%,而P2K1处理的速效和缓效K比对照提高了21%和29%;造林后,随着林龄的增加杉木林地的土壤肥力呈逐年下降的趋势。造林5年后,离树干距离40cm的土壤含N、P、K肥的下降比例较树干距离80cm的低。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西南山区人工恢复与自然恢复对公路边坡土壤酶活性与土壤肥力的影响,通过野外采样结合室内实验分析,针对不同恢复方式下研究区的8个点进行了采样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恢复方式下脲酶、蛋白酶、磷酸酶、蔗糖酶活性变化较大,过氧化氢酶活性变化较小;土壤肥力的各个指标与土壤5种酶活性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性;在人工恢复方式下,8种土壤肥力因子与土壤酶活性存在负相关性较正相关性明显,在自然恢复方式下,除全钾、硝态氮因子与土壤酶活性的相关关系较小外,其余影响因子相关关系较大,全钾与土壤酶活性存在负相关性,其余环境因子与土壤酶活性存在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该文对设置在世界银行贷款“贫困地区林业发展项目”(FDPA)河北省内新造经济林地上的土壤肥力定位观测点上连续观测取得的资料和数据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造林后土壤中各类养分含量逐年变化程度不一,土壤速效N、P含量的变幅较大,而土壤有机质和全N含量变幅较小。建议通过土壤肥力观测确定施肥方案,重点对土壤速效养分下降明显的土壤进行施肥。  相似文献   

13.
杉木人工林的土壤性质变化   总被引:38,自引:6,他引:3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系统研究和分析了不同代、不同发育阶段杉木林的土壤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特性的变化过程,揭示了杉木人工林随着栽植代数增加(2~3代),土壤物理性质变劣,pH值下降,养分含量降低,速效P和水解N的下降尤为明显,微生物区系及酶活性也朝着生物活性下降的方向变化,也反映出杉木人工林不同发育阶段土壤肥力的差别。一般从幼龄林到中龄林土壤肥力呈下降趋势,到了成熟林阶段土壤肥力稍有上升,但不能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在现行栽培制度下,杉木人工林连作能导致土壤功能衰退,这是杉木人工林不能保持长期生产力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对侵蚀丘陵地营造台湾相思(治理措施)土壤肥力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治理后的土壤结构、水分状况得到一定程度改善,土壤营养元素容量及供应强度明显增强,表明治理后土壤肥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营造台湾相思水土保持林是治理侵蚀丘陵地较好的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5.
土壤肥力变化是造林地环境评价的主要内容之一。本研究通过对杉木造林地土壤的肥力观测分析,为杉木造林地的环境评价和防止杉木人工林地土壤肥力衰退,改善营林措施提供重要参考。1试验地基本情况试验地位于云南省东部罗平县八大河乡,东经104°40′,北纬24°2...  相似文献   

16.
大面积营造集约经营人工林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于宁楼  宋磊 《林业科学》2003,39(5):44-51
分析了"世行贷款国家造林项目"(简称NAP)区内人工林地力衰退的现状和原因,阐明了NAP防止地力衰退采取的对策,并根据土壤肥力监测结果分析了NAP实施过程中土壤肥力的变化情况,提出了防止土壤肥力退化的措施.结果表明项目实施5a来,营造了138.5×104hm2的集约经营人工林,由于严格执行了"环保规程",有效地防止了土壤肥力的退化,土壤肥力不仅没有下降,而且略呈增加的趋势.项目区内热带片和亚热带片的速效氮和有机质略有下降外,土壤中的全氮、速效磷、速效钾、缓效钾等7种养分呈上升趋势.项目区华北-中原、辽东低丘岗地片,土壤中的各种养分含量逐渐增加,其中速效磷、速效钾和代换钙镁增加的速度最快.  相似文献   

17.
浅谈土壤肥力与林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简要综述了土壤肥力及提高林地土壤肥力的途径 ,包括土壤肥力的概念、林地土壤肥力衰退状况以及通过优化林木结构、施肥、施用生物肥等途径提高林地土壤肥力 ,以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抚育间伐对人工林凋落物分解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抚育间伐是提高林分生产力的有效措施之一, 以往研究主要集中在间伐对凋落物分解速率、养分归还量以及对土壤肥力影响等直接效果方面, 而对间伐引起这些变化的原因涉及较少。文中主要综述了抚育间伐后凋落物性质、林下植被、林内小气候和土壤性质等的变化情况, 以及这些变化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以北京大兴区白皮松林、白蜡林、油松林、国槐林4种城市生态林地为研究对象,将以主观经验评价为特征的特尔斐法和以客观赋权为基本内容的粗糙集理论相结合进行林地土壤肥力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城市生态林对土壤肥力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其中不同城市生态林地的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平均比对照提高了75.00%、191.16%、43.48%、67.69%;林地pH值也有明显变化,其中白皮松林地、白蜡林地、油松林地、国槐林地分别比对照荒地下降了3.44%、2.55%、3.10%、22.59%。由土壤肥力综合评价可知,不同林地土壤肥力由优到劣为国槐林地(7.1)白蜡林地(5.6)白皮松林地(4.6)油松林地(3.6) CK(2.4)。  相似文献   

20.
从5个方面分析落叶松人工林土壤的变化,得出经营落叶松人工林有使土壤肥力递减趋势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