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 毫秒
1.
以玉米秸秆为原料,利用北方日光温室进行反季栽培双孢蘑菇技术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夏季发酵培养料、秋季播种、秋冬季节出菇的反季栽培双孢蘑菇技术模式,与北方气候条件基本吻合,再利用日光温室进行出菇,可减少能源消耗。在日光温室条件下用玉米秸秆作主料栽培双孢蘑菇,每平方米产双孢蘑菇10~15kg,可提高菇农的种植效益。栽培后产生的废料还可肥田和改良土壤理化性状,使生物转化率达40%以上。  相似文献   

2.
3.
双孢蘑菇MA保鲜技术研究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以双孢蘑菇为试验材料,研究其MA气调保鲜的最适条件,包括不同大小双孢蘑菇对贮藏效果的影响、双孢蘑菇不同部位的酶活力以及包装方式对双孢蘑菇MA贮藏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合MA气调贮藏的双孢蘑菇直径大小为30~40mm;通过采后避免机械伤害和保鲜处理前切除菇柄下1/2等措施,可有效降低双孢蘑菇贮藏过程中褐变程度;双孢蘑菇包装方式的较优组合为:PE(0.05mm,防雾)薄膜材料包装,每袋装菇为总容积的80%,贮藏的第3天单面打孔2个。  相似文献   

4.
双孢蘑菇采后贮藏品质预测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双孢蘑菇贮藏试验,研究不同温度和相对湿度对双孢蘑菇采后贮藏品质的影响,建立了动力学模型。当相对湿度为95%时,不同贮藏温度下双孢蘑菇失重率和硬度衰减率的回归模型分别M=(1.3949+0.3519T)t,F=(2.4153-0.0204T+0.0225T2)t。贮藏温度2℃时,不同相对湿度环境下双孢蘑菇失重率和硬度衰减率回归模型分别Mr=(61.0605-124.8105RH+63.985R2H)t,Fr=(9.6579-11.7530RH+4.2651R2H)t。结果表明,所得模型基本能预测双孢蘑菇在贮藏过程中的失重率和硬度衰减率的变化。经试验验证,模型预测值与试验值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5.
我国双孢蘑菇工厂化生产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制约期发展的重要因素是设备自动化程度低。针对国内外双孢蘑菇工厂化生产关键装备研究现状,结合生产实例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对双孢蘑菇工厂化生产关键装备的研究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双孢蘑菇主动气调包装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L9(3)4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温度、包装材料、初始O2体积分数和CO2体积分数对双孢蘑菇主动气调包装中贮藏保鲜效果的影响.分别于贮藏后的第3d、第5d、第7d、第9d和第11d测定各个试验处理双孢蘑菇的失重率、硬度、褐变度、呼吸速率、细胞膜透性、可溶性固形物、PPO活性和POD活性.试验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双孢蘑菇贮藏品质的最重要因素,较低的贮藏温度有利于双孢蘑菇贮藏品质的保持;贮藏过程中能保持双孢蘑菇贮藏品质的较优处理组合为贮藏温度为2℃、包装材料为PVC2、O2和CO2体积分数分别为15%和10%.  相似文献   

7.
气调包装下双孢蘑菇呼吸特性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王娟  王相友  李霞 《农业机械学报》2009,40(10):102-105
研究了双孢蘑菇在2℃和20℃下,不同薄膜包装中O_2、CO_2体积分数在蘑菇呼吸作用及薄膜渗透作用下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低温和气调条件能有效抑制其呼吸作用。采用Michaelis-Menten型酶动力学方程,建立了2种温度下双孢蘑菇呼吸速率随O_2、CO_2体积分数变化的数学模型,同时考察了不同包装薄膜厚度对呼吸模型参数的影响,为气调包装参数的选择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利用北方日光温室,以玉米秸秆为主料进行生料栽培鸡腿菇试验。通过优化培养基配方、加强出菇管理和增温等措施,建立玉米秸秆生料栽培鸡腿菇的高产栽培模式,既提高了鸡腿菇的生物转化率,又有效利用了玉米秸秆,经济和生态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9.
在双孢蘑菇培养料生产中,定量提升机是其中的关键设备之一,主要用于二次发酵料栽培方式生产的双孢蘑菇培养料的打散和疏松,并按要求定量输送。为解决定量提升机的拥堵,以及培养料的结团、结块现象等问题,从工艺方案、关键部件方面对该定量提升机进行了创新设计,以满足生产需求。  相似文献   

10.
高氧气调包装双孢蘑菇呼吸速率预测模型建立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双孢蘑菇高氧气调包装系统设计,以新鲜双孢蘑菇为材料,采用高氧气调包装方式,分别应用Weibull模型、Logistic模型研究双孢蘑菇高氧气调包装内O2和CO2浓度变化,对双孢蘑菇呼吸速率进行预测。结果表明,贮藏50h后,高氧气调包装袋内的O2分压由最初80kPa下降到50kPa,对照处理袋内O2浓度缓慢下降,不同包装方式袋内CO2浓度随贮藏时间逐渐升高,在贮藏后期,CO2浓度逐渐趋于平缓。包装袋内的O2、CO2分压测定值与预测值拟合较好。CO2产生速率很好地反映了双孢蘑菇高氧气调包装过程中呼吸速率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为筛选出适合辽宁地区的双孢菇高产培养料配方,在凌源地区开展对比试验,研究4种培养料对双孢菇前期发酵、菌丝生长、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以杏鲍菇为主料的配方在菌丝生长、子实体发育、产量、经济效益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以秸秆为主料的配方单位面积总成本较低,潮与潮之间出菇产量稳定。  相似文献   

12.
研究3个双孢菇品种在辽宁地区的生长情况.在相同的栽培条件下,测定3个品种双孢菇菌丝生长速度、现蕾密度、子实体生物学性状、产量及效益情况.结果表明,不同双孢菇品种存在一定的差异,双孢菇20具有菌丝生长速度快、产量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贮藏温度对双孢蘑菇采后生理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研究了不同贮藏温度及贮藏过程中温度波动对双孢蘑菇采后生理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可以抑制双孢蘑菇采后开伞、呼吸强度、PPO活性和褐变;而贮藏过程中温度波动将导致双孢蘑菇采后开伞率、呼吸强度提高, PPO活性和褐变度增加,对其采后生理和品质造成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14.
双孢菇工厂化生产中环境因子是影响双孢菇的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为此,针对双孢菇高效工厂化生产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开发了控温、调湿装置,设计了多因素模糊控制策略,实现了环境温湿度、培养料土温湿度的综合调控。试验结果表明:系统正常运行状态下,培养料土温度控制偏差小于0.7℃,温度上升响应速度大于0.4℃/h;环境湿度调控偏差小于3.5%,湿度上升响应速度大于5%/h;喷淋后培养料土各点位均处于最适含水量范围,含水量标准差约为4.04%。所设计环境调控系统整体性能稳定可靠,能够满足双孢菇生长所需环境要求。该系统可为双孢菇工厂化生产环境自动精准调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玉米季土壤抗冲性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野外原状土冲刷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玉米各生育期土壤抗冲性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坡度条件下,玉米各生育期土壤冲刷过程中含沙量随冲刷时间延长呈先下降后趋于平稳的变化,在15°坡度下含沙量最高。土壤抗冲性和增强效应随生育期推进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于成熟期达最大。随冲刷坡度的增加,玉米根系对土壤抗冲性的增强效应呈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土壤抗冲性与土壤容重、有机质和2 mm以上水稳性团聚体数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0~0.25 mm水稳性团聚体数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土壤抗冲性与含根量、根系表面积、根系体积和总根长呈极显著正相关。因此,采用增施有机肥促进有机质和水稳性团聚体的提高,以及筛选根径0~0.5 mm根系发达的玉米品种对该区域水土流失防治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随着双孢菇种植面积和产量的增长,智能化采摘机器人的需求已迫在眉睫。为了给采摘机器人提供作业目标和参数信息,通过对双孢菇(白菇)深度图像进行处理和分析,实现了目标检测和直径测量。首先,根据双孢菇三维纵深结构特点,开发了“淹没法”双孢菇-菇床基质分割方法,实现了双孢菇的准确检测;然后,通过坐标变换,得到双孢菇菇盖边缘点的世界坐标,利用Hough圆检测实现双孢菇的直径测量。试验结果表明:此方法双孢菇检出率89%以上,漏检率低于11%,错检率低于2.26%,直径测量误差为2.15%~3.15%,单个蘑菇运算耗时约0.26~0.37s,可为双孢菇机械化采收提供在线、实时的信息决策支持,提高了双孢菇采收质量和效率,并有助于提高双孢菇采收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  相似文献   

17.
应用Shuttleworth-Wallace模型对夏玉米农田蒸散的估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根据夏玉米生长季内逐时波文比系统观测资料和主要生育期的作物资料,以波文比-能量平衡法(BREB法)得到的蒸散量为实测值,对比研究了Shuttleworth-Wallace模型(以下简称S-W模型)、Penman-Monteith模型(以下简称P-M模型)对蒸散估计的差异。S-W模型因考虑了土壤蒸发,估算的逐时逐日蒸散值均比P-M模型有更好的精度。在作物生长前期,LAI(<2.0)较低,应用S-W模型在稀疏冠层下估算的蒸散量高于P-M方程,更接近于实测值,与实测值的相关系数更高,RMSE值低。随着LAI的增大,冬小麦冠层密闭,S-W模型和P-M方程估算的蒸散与实测值均相接近,二模型均有良好表现。对S-W模型的各阻力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应用S-W模型时,模型对阻力参数冠层气孔阻力最为敏感,土壤表面阻力次之,作物冠层高度与参考高度间空气动力学阻力敏感程度居中,对地表与冠层高度间空气动力学阻力、冠层内边界阻力不敏感。在应用已有经验关系式时,特别需要注意对冠层气孔阻力、土壤表面阻力这二阻力参数中经验系数的合理确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