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技术,用3对引物鉴定了黄淮山羊和波尔山羊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GnRHR)基因外显子2和外显子1部分序列的多态性,并对黄淮山羊Gn—RHR基因多态性与产羔数的关联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引物P1、P3扩增片段在2种山羊中均只,检测到1种基因型,不存在多态性;而引物P2扩增片段,2种山羊类型均检测到AA、AB和BB基因型。黄淮山羊AA、AB和BB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725、0.200和0.075;波尔山羊AA、AB和BB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765、0.206和0.029。测序分析发现AA型基因与BB型基因相比在58bp处发生A—C碱基突变,该突变导致编码氨基酸由赖氨酸改变为谷氨酰胺。在黄淮山羊中,BB型比AA型个体平均产羔数多0.66只(P〈0.05)。因此,山羊GnRHR基因第1外显子具有多态性;GnRHR基因可能是控制黄淮山羊多胎性能的一个主效基因或是与之存在紧密连锁的一个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波尔山羊(Boar goat,BG)和陕南白山羊(Shaannan goat,SG)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基因遗传多态性及其与产羔数的相关性,根据绵羊TGF-β1基因序列设计3对引物,采用PCR-SSCP技术和DNA测序技术检测山羊TGF-β1基因外显子2和内含子3的多态性,同时用最小二乘法研究了其多态性与产羔数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波尔山羊和陕南白山羊中,仅第2外显子148 bp位点碱基发生A→G突变,导致苏氨酸(Thr)变为丙氨酸(Ala);多态位点均以A为优势等位基因,基因频率分别为0.530和0.648.在波尔山羊的1~3胎的平均产羔数中,AB型个体的产羔数显著高于BB和AA型个体(P<0.05);在第4胎的平均产羔数中,AB型个体的产羔数显著高于BB(P<0.05),而极显著高于AA型个体(P<0.01),BB型个体的产羔数显著高于AA(P<0.05).在陕南白山羊的2~4胎的平均产羔数中,AB型个体显著高于BB和AA型个体(P<0.05);在第1胎中,AB型个体显著高于AA型个体(P<0.05).TGF-β1基因多态位点与产羔数显著相关,可以用于山羊分子遗传育种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3.
促黄体素β基因多态性及其与济宁青山羊产羔数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促黄体素β基因多态性与济宁青山羊产羔数的关系,采用PCR-SSCP技术检测促黄体素v亚基(Luteinizing hormone beta-subunit,LHβ)基因5'调控区和3个外显子在高繁殖力(济宁青山羊)、中等繁殖力(波尔山羊)和低繁殖力山羊品种(辽宁绒山羊和安哥拉山羊)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同时研究该基因对济宁青山羊高繁殖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山羊与绵羊的LHB基因核苷酸序列相似性为98%.6对引物中,仅引物P1和P5扩增片段存在多态性.对于P1扩增片段,在4个山羊品种中均检测到AA、AB和BB 3种基因型;测序分析发现BB与AA基因型相比在5'调控区存在2处突变202C→A和210C→T;济宁青山羊3种基因型之间产羔数差异均不显著(P>0.05).对于P5扩增片段,在济宁青山羊中检测到CC、CD和DD 3种基因型,辽宁绒山羊中检测到CC和CD2种基因型,波尔山羊和安哥拉山羊中都只检测到CC基因型;测序分析发现DD与CC基因型相比在外显子2存在单碱基突变1124C→T;济宁青山羊CC、CD和DD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38、0.44和0.18;DD和CD基因型济宁青山羊平均产羔数分别比CC基因型的多0.99(P<0.01)和0.87只(P<0.01).济宁青山羊在P1、P5两个座位上都处于哈迪-温伯格平衡状态(P1座位:X2=1.66,P=0.437;P5座位:X2=1.22,P=0.544).  相似文献   

4.
ESR和PGR基因在5个山羊品种中的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检测贵州白山羊、河北绒山羊、河南槐山羊、美姑黑山羊、承德黑山羊5个品种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试验采用PCR-SSCP技术和DNA测序技术分析雌激素受体(ESR)、孕酮受体(PGR)基因外显子的多态性,并分析其山羊产羔率的关系。结果表明:ESR基因在这5个山羊品种中不存在多态位点,保守性高。PGR基因在146 bp处有C→G的突变,产生3种基因型,即AA基因型、AB基因型、BB基因型。贵州白山羊AA基因型比BB基因型多0.03只,AB基因型比AA基因型多0.49只;河北绒山羊AA基因型比AB基因型多0.07只,BB基因型只有1只产羔数为2.00只;河南槐山羊AB基因型比AA基因型多0.27只,但不同基因型对3个品种的产羔数影响没有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5.
采用PCR-SSCP技术分析了INHA基因的启动子区2个基因座位在西农萨能奶山羊群体中的遗传多态性,结果在P1引物所扩增的目的片段发现遗传多态,有2种等位基因A和B,有3种基因型AA型、AB型、BB型;在P2引物所扩增的目的片段未发现遗传多态.对多态片段的测序分析表明:AA型与BB型相比在DNA序列的第506 bp处插入了一个碱基G,在第446 bp处碱基C→T.AB、BB基因型个体的平均产羔数显著高于AA型个体(P<0.05);AB、BB基因型的个体各胎次产奶量均比AA型高,其中在第2、3胎产奶量和前4胎平均产奶量都达到显著水平(P<0.05),AB基因型的前4胎平均产奶量和AA型差异极显著(P<0.01).结果表明INHA基因对奶山羊产羔数和产奶量都有显著影响,因此认为INHA基因的P1位点可作为奶山羊的有效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6.
设计3对引物,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技术检测GnRHR基因外显子1和外显子3在会理黑山羊和波尔山羊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同时研究该基因与会理黑山羊产羔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引物P1扩增片段具有多态性,其余2对引物的扩增片段都不存在多态性;对于引物P1扩增片段,在会理黑山羊和波尔山羊中均检测到AA和AC基因型;测序分析发现AC型与AA型相比在外显子1有2处突变(A74G、G101A),但未引起氨基酸改变;会理黑山羊AA和AC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72和0.28,AC型平均产羔数比AA型显著多0.48只(P0.05)。因此,GnRHR基因可以作为会理黑山羊多胎性状的一个有效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7.
INHα亚基基因的多态性与山羊产羔数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CR-SSCP技术分析了大足黑山羊和南江黄羊的INHα亚基基因外显子1和2部分序列的多态性,并联系产羔数进行最小二乘分析。结果表明:外显子1内没有多态性位点;外显子2内产生了3种基因型,大足黑山羊B等位基因频率(0.714)高于A等位基因频率(0.286),南江黄羊A等位基因频率(0.630)高于B等位基因频率(0.370)。大足黑山羊BB型个体的第2、3、4胎和平均产羔数分别比AB型个体多0.595、1.01、0.703和0.769只(P<0.05);南江黄羊BB型个体的第2、3胎和平均产羔数分别比AA和AB型个体多0.787、1.375和0.754只以上(P<0.05),BB和AB型个体的第4胎产羔数分别比AA型个体多1.01和0.983只(P<0.05)。结果提示,INHα外显子2有可能作为山羊多胎性标记的候选基因片段。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对250只波尔山羊、成都麻羊的FSHβ基因多态性与产羔数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在两个品种试验羊的FSHβ基因5′调控区712bp处存在A→G突变,形成A、B 2种等位基因及AA、AB、BB 3种基因型,且A等位基因为优势等位基因。在平均窝产羔数方面,两种山羊初产和经产的平均窝产羔数均为基因型AA基因型AB基因型BB,经产个体的AA型与AB型、BB型差异显著(P0.05),初产个体各基因型间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推测,FSHβ基因可能是控制山羊繁殖性能的一个主效基因,为下一步育种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西农萨能奶山羊和波尔山羊生长分化因子9(GDF9)基因遗传多态性及其与产羔数和生长体重的相关性。根据绵羊GDF9基因序列设计4对引物,采用PCR-SSCP技术检测GDF9基因的多态性,同时用最小二乘法研究了其多态性与产羔数和生长体重的关系。所研究的西农萨能奶山羊群体和波尔山羊群体P1扩增片段存在多态性,分别定义为AA、AG和GG3种基因型;P2、P3和P4扩增片段均不存在多态性,只出现一种带型。通过测序发现:GG型与AA型相比在外显子2的792 bp处有1个G→A的单碱基突变,结果导致第396位氨基酸由缬氨酸变为异亮氨酸。在西农莎能奶山羊群体中,AA基因型产羔数最小二乘均值均极显著高于AG基因型和GG基因型;AG基因型显著高于GG基因型。此外,在西农莎能奶山羊中还发现AA基因型的个体各个生长阶段的体重和GG型和AG型的相比差异均不显著。在波尔山羊群体中,AA基因型产羔数最小二乘均值均极显著高于AG基因型和GG基因型,AG基因型的高于GG型,但没达到显著水平。结果表明,GDF9基因对西农莎能奶山羊和波尔山羊的产羔数均有显著影响,因此认为GDF9基因外显子2第792 bp处G→A的突变可作为西农莎能奶山羊和波尔山羊多胎性状的有效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0.
试验旨在探究GnRHR和INHA基因遗传变异及其互作效应对绵羊产羔数的影响。参考GenBank发布的绵羊GnRHR基因(登录号:AH004943)和牛INHA基因(登录号:U16237)的DNA序列设计引物,采用PCR-SSCP技术检测GnRHR和INHA基因在乌湖羊、湖羊、乌骨绵羊中的遗传多态性,分析多态位点与产羔数的相关性,以及GnRHR和INHA基因间互作效应。结果显示,乌湖羊和湖羊群体GnRHR和INHA基因均存在多态位点,分别检测到GG、GC、CC和AA、AB、BB基因型,乌骨绵羊因样本较少,未发现多态位点。测序发现,GnRHR基因编码区198 bp处发生G→C突变,导致甘氨酸变为精氨酸,为错义突变;INHA基因877 bp处发生T→C突变,为同义突变(仍为天冬氨酸)。遗传学分析显示,GG和AA为优势基因型,G和A为优势等位基因;χ~2适合性检验显示,试验羊群体GnRHR和INHA基因型分布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P0.05);分析GnRHR与INHA基因互作效应发现,基因互作效应在乌湖羊和湖羊群体差异显著(P0.05),ABCC互作基因型互作效应最大,AAGG互作基因型互作效应最小。乌湖羊ABCC互作基因型的平均产羔数比AAGG互作基因型多1.68只,湖羊ABCC互作基因型产羔数比AAGG互作基因型多1.32只,ABCC互作基因型比AB和CC基因型的产羔数都高,表明互作效应与羊产羔数呈正相关。本研究认为,INHA基因T877C位点与GnRHR基因G198C位点互作基因型与绵羊产羔数紧密关联,对试验羊群体产羔数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1.
济宁青山羊多羔性候选基因BMP15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绵羊骨形态发生蛋白15(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15,BMP15)基因序列设计2对引物(P1和P2),分别扩增随机选取的安哥拉山羊和济宁青山羊各5个个体的BMP15基因外显子1、2并克隆测序。测序结果与绵羊BMP15基因外显子1(AF236078)相比,山羊BMP15基因外显子1在第268-270位插入3个核苷酸CTT(268insCTT),导致编码的氨基酸第12位插入亮氨酸(12insL);山羊BMP15基因外显子2序列长度与绵羊(AF236079)一致,但存在7处核苷酸不同,引起4个氨基酸变化,济宁青山羊与安哥拉山羊相比在963位存在核苷酸变化(A963G)。依据A963G变异设计引物P3,利用PCR-SSCP方法检测BMP15基因外显子2在高繁殖力品种(济宁青山羊)、中等繁殖力品种(波尔山羊)和低繁殖力品种(安哥拉山羊和内蒙古绒山羊)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该基因对济宁青山羊多羔性的影响。结果在济宁青山羊中检测到AA、AG和GG基因型,在波尔山羊中检测到AG和GG基因型,在安哥拉山羊和内蒙古绒山羊中仅检测到AA基因型;测序分析发现GG与AA基因型相比存在1个突变(A963G),导致第300位的丝氨酸变为甘氨酸(S300G);济宁青山羊AA、AG和G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008、0.059和0.933;高繁殖力山羊品种与中、低繁殖力山羊品种之间BMP15基因型分布存在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01)差异;GG基因型济宁青山羊产羔数最小二乘均值比AG和AA基因型的分别多0.71只(P〈0.05)和1.57只(P〈0.05),AG基因型比AA基因型的多0.86只(P〈0.05)。本研究结果初步显示BMP15基因可能是影响济宁青山羊多羔性的一个主效基因或是与之紧密连锁的一个标记。  相似文献   

12.
南江黄羊LHβ基因多态性与繁殖性能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南江黄羊246个个体作为研究材料,利用GenBank中公布的牛、绵羊、猪等动物LHβ亚基基因序列设计引物,扩增并采用Sph I酶切分析山羊LHβ基因,比较不同基因型的繁殖性能。结果:检测到2个等位基因A和B构成3种基因型:AA型(4.065%),AB型(44.309%),BB型(51.626%)。序列分析显示不同基因型由第401位三碱基突变(G→A或C)引起。在各基因型间,山羊15胎的初生窝重和产羔数差异不显著(P>0.05),但从第2胎开始AA型母羊的产羔数和窝重相对较大(P>0.05)。上述结果为首次测定并分析山羊的LHβ基因序列的多态性。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波尔山羊和陕南白山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遗传多态性及其与产羔数的相关性,根据绵羊TGF-β1基因序列设计3对引物,采用PCR-SSCP技术和DNA测序技术检测山羊TGF-β1基因外显子1和内含子2的多态性,同时用最小二乘法研究了其多态性与产羔数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波尔山羊和陕南白山羊中,仅第2内含子(P2)存在多态位点,分别定义为MM、LM和LL基因型.MM型与LL型相比在内含子2的790bp处碱基发生G→C的突变.多态位点均以L为优势等位基因,基因频率分别为0.540和0.659,在波尔山羊的3~4胎和平均产羔数中,MM型个体的产羔数显著高于LM和LL型个体(P<0.05);LM型个体的第2胎产羔数显著高于LL型个体(P<0.05);在陕南白山羊的2~4胎和平均产羔数中,MM型个体显著高于LM和LL型个体(P<0.05),TGF-β1基因多态位点与产羔数显著相关,可以用于山羊分子遗传育种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14.
为了寻找控制陇东绒山羊双羔性状的分子标记,本研究以陇东绒山羊双羔母羊及所产F1代为实验材料,并以单胎的陇东绒山羊母羊和单胎的辽宁绒山羊母羊为对照,采用PCR-SSCP及测序法分析陇东绒山羊FSHR基因第10外显子遗传多态性,运用最小二乘法分析其与产羔性状的关联性。结果检测到G1542T和T1595G2个多态位点,其中T1595G位点为错义突变,可导致所编码的氨基酸由甲硫氨酸(Met)变为精氨酸(Arg),该位点包括4种基因型分别为AA型、AB型、BB型和AC型,陇东绒山羊双羔群体的优势基因型为BB型,优势等位基因为B;陇东绒山羊BB型个体的产羔数最高,AB型个体次之,且AB型、BB型母羊产羔数与AA型、AC型差异显著。因此,FSHR基因第10外显子T1595G位点B等位基因对陇东绒山羊产羔数有显著影响,可以作为陇东绒山羊产双羔的一个候选分子标记。本研究为进一步筛选陇东绒山羊双羔性状主效基因提供了技术支撑,进而为加快高繁殖力陇东绒山羊的选育进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验证GDF9基因是否与山羊产羔数存在关联性,采集具有1~5胎产羔记录的安徽白山羊经产母羊血样265份,提取血液总DNA;根据基因序列(Gen Bank:EF446168.2)和参考文献设计4对引物,利用PCR-SSCP方法检测GDF9基因2个外显子在安徽白山羊品种中是否存在遗传多态性,采用最小二乘均值法分析遗传突变位点不同基因型产羔数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在外显子1中存在1个SNP EF446168.2:c.1956AC(同义突变),而在外显子2中存在2个SNPs(EF446168.2:c.3319GA,错义突变;EF446168.2:c.4085GA,同义突变)。群体遗传分析发现,3个SNP位点均存在3种基因型,优势基因型频率分别为AA(0.607 5)、GG(0.750 9)、GG(0.786 8)。关联性分析表明,在EF446168.2:c.1956AC位点,3种基因型安徽白山羊产羔数LSM(最小二乘均值)无显著差异;对EF446168.2:c.3319GA位点,AA型产羔数LSM分别比GG型个体和GA型个体LSM高0.77只和0.41只(P0.01);对EF446168.2:c.4085GA,AA型个体产羔数LSM分别比GG型个体和GA型个体LSM高0.43只和0.28只(P0.01)。因此,GDF9基因与安徽白山羊产羔数密切相关,可能是影响产羔数的一个主效基因;EF446168.2:c.1956AC、EF446168.2:c.3319GA、EF446168.2:c.4085GA可能作为分子标记,应用于安徽白山羊多胎性育种。  相似文献   

16.
选择小尾寒羊等5个绵羊群体为研究对象,采用PCR-SSCP和克隆测序等分析方法,检测促卵泡素β(FSHβ)基因CDS区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并分析其对小尾寒羊产羔数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FSHβ基因CDS区第2外显子存在多态性,在5个绵羊群体中都表现出AA、AB和BB3种基因型。BB型第147位发生T→C的单碱基同义突变。高产羔数的小尾寒羊与甘肃高山细毛羊、特克塞尔羊、陶蒙杂种羊之间的基因型分布差异明显(P0.01)。5个绵羊群体均处于中度多态(0.25PIC0.5)。固定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场-年-季对小尾寒羊产羔数无影响(P0.05),胎次和基因型均影响产羔数(P0.05)。AA型小尾寒羊产羔数最小二乘均值比AB型的多0.77只(P0.05),比BB型的多0.74只(P0.05)。研究表明,FSHβ基因可能是控制小尾寒羊产羔数的一个主效基因或与之存在紧密连锁的一个分子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选用75只徐淮山羊作为实验动物,将FSHβ基因第2外显子作为影响山羊产羔性状的候选基因,对其第2外显子进行扩增、测序、序列比对和PCR-SSCP检测,探讨FSHβ基因第2外显子的遗传特征,从而寻找与产羔数相关的遗传标记,为徐淮山羊繁殖力标记辅助选择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徐淮山羊FSHβ基因有AA、AB和AC 3种基因型,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3867、0.5067和0.1066。AB型与AA型相比在外显子2的第174 bp有一处C→T沉默突变,AC型与AA型相比在外显子2的第185 bp发生G→A突变,并引起氨基酸的改变(精氨酸→谷氨酰胺)。AA基因型徐淮山羊产羔数最小二乘均值比AB型的多0.2632只(P>0.05),比AC基因型的多0.75只(P<0.05)。本研究初步认为FSHβ基因可能是控制徐淮山羊多胎性能的一个主效基因或是与之存在紧密遗传连锁的一个标记。  相似文献   

18.
设计3对引物克隆山羊KiSS-1基因并扫描其序列多态性,4对引物用于在性早熟和性晚熟山羊品种中检测多态性.获得一个4 118 bp的DNA片段,含有长408 bp的ORF,编码135个氨基酸,其中羧基端17个氨基酸组成信号肽.该多肽和其他哺乳动物具有很高的同源性.在内含子1中发现3个突变位点(G296C、G454T和T505A),外显子2中没有发现突变位点,内含子2中发现1个18 bp缺失(-)/插入(+)突变(1960-1977),外显子3中发现两个突变位点(G3433A[A86T]和C3688A).这些突变位点在性早熟和性晚熟品种之间的基因型分布没有明显差异.296位点CC型济宁青山羊产羔数比GG、GC型分别多0.80只(P<0.01)和0.77只(P<0.01),GG与GC基因型个体间产羔数差异不显著(P>0.05).对于1960-1977位点,-/-个体比+/+、+/-个体产羔数分别多0.77只(P<0.01)和0.73只(P<0.01),+/+与+/-基因型个体间差异不显著(P>0.05).其他4个位点基因型间产羔数差异均不显著(P>0.05).研究初步表明山羊KiSS-1基因296位点C等位基因和1960-1977位点的(-)等位基因与济宁青山羊的高产羔数有关.  相似文献   

19.
山羊抑制素βA基因多态性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抑制素βA(inhibin-βA,INHβA)是性腺分泌的一种糖蛋白激素,它具有抑制垂体促卵泡素合成和分泌的作用,采用PCR-SSCP(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技术分析了INHβA在黄淮山羊、长江三角洲白山羊和波尔山羊等3个山羊品种中的多态性,结果表明,引物1和引物3在黄淮山羊和长江三角洲白山羊中都存在多态性,引物1的基因型为AA、AB型,不存在BB型,引物3的基因型为CC、CD型,不存在DD型,但在波尔羊中,引物1和引物3均没有检测到多态性。测序结果表明,AB型与AA型相比在第110 bp处有一个G碱基的缺失,123 bp处有一处G→A的碱基突变,CC型和CD型相比在第72 bp处存在T→C的突变。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波尔山羊和陕南白山羊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基因遗传多态性及其与产羔数的相关性,根据绵羊TGF-β1基因序列设计3对引物,采用PCR-SSCP技术和DNA测序技术检测山羊TGF-β1基因外显子1和内含子2的多态性,同时用最小二乘法探讨了其多态性与产羔数的关系.结果显示,在波尔山羊和陕南白山羊中,仅第2内含子(P2)存在多态位点,分别定义为MM、LM和LL基因型.MM型与LL型相比在内含子2的790 bp处碱基发生G→C的突变,多态位点均以L为优势等位基因,基因频率分别为0.540和0.659.在波尔山羊的3~4胎和平均产羔数中,MM型个体的产羔数显著高于LM和LL型个体(P<0.05);LM型个体的第2胎产羔数显著高于LL型个体(P<0.05).在陕南白山羊的2~4胎和平均产羔数中,MM型个体显著高于LM和LL型个体(P<0.05).表明TGF-β1基因多态位点与产羔数显著相关,可用于山羊分子遗传育种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