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 毫秒
1.
2.
3.
马尾松毛虫种群动态和综合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游县马尾松毛虫的发生分安全区、偶灾区和常灾区3种类型,安全区基本呈无虫状态,常、偶灾区1987年前每2~3年和6~7年大发生1次,1987年后每3~4年和6~7年有一个幅度小、时间短的虫口上升期。该县白僵病的流行是抑制松毛虫种群增长的主导因子,其次是赤眼蜂的寄生,因此,采用以营林措施为基础,生物预防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治理的是适合该县的防治策略的,1981~1994年共为松林挽回经济损失3356.2万元,获经济效益3024.5万元,同时取得了明显的生态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
5.
马尾松毛虫综合治理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祁门县地属于亚热带季风型气候,四季分明,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县。全县有林地面积293万亩,森林覆盖率高达85.78%;居全省首位;活立木蓄积量927.6万立方米,是安徽省重点林业大县。由于祁门县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很适合马尾松的生长,也使马尾松毛虫成为危害当地松树的主要害虫。经过多年的综合治理,有效的控制了松毛虫的发生和危害,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陕西省雷寺庄林区油松毛虫预测预报、天敌资源及开发利用、营林生态防治、无公害生态防治、危害损失及经济阈值和灾害类型区划等研究的新成果,并提出了今后油松毛虫综合治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王新成 《湖南林业科技》2000,27(2):70-71,78
湘潭市位于湘中东北部的丘陵区,笔者根据马尾松毛虫的爆发的周期,从本地区1991年爆发后,采取了以营林措施为主的综合防治,并进行了长期观察对比,提出控制了马尾松毛虫爆发的关键因素是营林措施。  相似文献   

8.
马尾松毛虫种群动态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编著论述了浙江省马尾松毛虫等3种松毛虫的生物学特性,分析了决定马尾松毛虫种群数量的雌性比、产卵量和死亡率3个因子,指出马尾松毛虫雌性有其遗传因素,其性别早在胚胎发育的卵期已经形成,食料的丰歉与质量、食料树种的不同,不同农药化学防治处理、气温的变化都将影响雌雄虫的比例。  相似文献   

9.
安庆市松林面积36万多公顷,占有林地的68.35%.20世纪70年代以来,松毛虫发生面积和危害程度明显增大,年发生面积达13.3万公顷,给国家、集体和林农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给生态环境和虫害灾区人民的身体健康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80年代初,全面推行了"加强测报,依靠科学,分区施策,分类治理,综合防治"的措施,经多年的实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有效地控制松毛虫发生面积和危害程度.1988年全市松毛虫发生面积下降到1.24万公顷,占松林面积的3.45%,其中5条/株以上的面积仅占松林面积0.44%.1997年以来,除局部地区发生块状虫灾外,全市范围内已连续5年实现了有虫不成灾的效果.综合防治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0.
马尾松毛虫生态防治技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近10年研究,提出要在做好预测预报抽时,以营林、生物和仿生农药为主要防治手段,充分保护和利用天敌,改变松林生态环境,增强抗虫能力,研究表明,封山区比非封山区的松毛虫蛹期寄生率高13%,灭幼脲Ⅲ号的防效达80.6%以上,赤眼蜂和白僵菌也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1.
浙江省马尾松毛虫抗药性监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袁荣兰  黄国洋 《林业科学》1989,25(5):472-476
由于化学防治马尾松毛虫的历史较久,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Walker)产生了抗药性,拟除虫菊酯类新农药具有高效、低毒、低残留等优良特性,但自1981年使用以来,其杀虫效果不断降低,而用药量逐渐增加。我们自1984—1986年对全省12个县、20多个地方作了马尾松毛虫抗药性监测工作。结果表明:松毛虫对拟除虫菊酯类的抗药性与过去使用有机氯、有机磷等农药的量成正相关,合理控制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用量能延缓抗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马尾松毛虫是我市危害最严重的森林害虫,年发生量6000余hm2,于1989年开展了对该虫的综合防治技术研究,经6年的工作,加强了测报队伍建设,提高了测报质量,开展了以营林为基础,采用生物防治、鸟类招引、点灯诱杀及推广应用新农药等综合防治措施,使防治总面积达6882hm2,有效地控制了松毛虫的危害,6年来共挽回经济损失155.2万元,为综防工程建设费用(总支出15.23万元)的9.19倍。  相似文献   

13.
马尾松毛虫 ( Dendrolimus punctatusWalker)是重要的森林害虫之一。该害虫曾于1 993、1 994年在安康地区文武山林区暴发成灾。 1 998~ 1 999年 ,又相继在安康、宁陕、石泉、汉阴等县市猖獗发生 ,给林业生产造成严重损失。观察认为 :该害虫每年发生 2~ 3代 ,以老熟幼虫在树干翘皮缝中越冬。越冬幼虫每年 4月份大量出蛰 ,第 1代幼虫每年 5月中下旬始发 ,6月上旬盛发 ,为防治的关键时期。1 生活史观察与调查方法1 .1 卵期1 999年 5月下旬 ,在汉阴县龙宝乡采收新产卵块 2 0枚 (部分为捕捉雌成虫产卵获得 )置于室外 ,自然孵化。逐日观察记…  相似文献   

14.
1974~1975年、1982~1983年、1990年采用菌粉拌细土手撒、纱布袋振动两种放菌方法。越冬代在4月上中旬、第1代在6月中旬隔行隔株放菌,0.7~1.0kg/亩菌粉,松毛虫幼虫白僵率平均75%。本县生产的常规菌粉平均含孢量161.4亿/g,活孢率83.1%。1982~1992年11年间白僵菌防治10多万亩松林松毛虫,平均防治效果76.6%。  相似文献   

15.
马尾松毛虫种群动态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小明 《林业科学》1994,30(1):88-92
马尾松毛虫种群动态模拟研究马小明(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中心北京100875)关键词马尾松毛虫,种群动态,平衡点,摸拟马尾松毛虫是我国南方马尾松林的主要害虫,其发生的面积广,造成的损失大。因此,对其种群动态的研究不但具有昆虫种群生态学的理论意义,而且对害虫...  相似文献   

16.
通过近8a马尾松毛虫生态防治技术研究证明,在做好预测预报工作的同时,以营林、生物和仿生农药为主要防治手段,充分保护和利用天敌,改变松林生态环境,增强抗虫能力.研究表明,封山区比非封山区的松毛虫蛹期寄生率高13%.灭幼脲的防治效果达80.6%以上,白僵菌也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7.
柴希民  吴正东 《林业科学》1992,28(2):184-187
观察马尾松毛虫自然种群的发生发展过程时,发现松毛虫往往经过几个世代的低密度潜伏期之后,才发展到大发生阶段,如1972年在缙云壶镇调查,三个世代每株平均蛹数0—11个;1973年的越冬代0.3—2.5个。1980年在长乐林场调查,调查到很多地段老龄  相似文献   

18.
烟雾技术防治马尾松毛虫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烟雾技术防治森林病虫害目前尚属推广阶段。笔者结合本市1990年越冬代松毛虫防治工作,用烟雾技术防治马尾松毛虫进行对比试验,其结果评价如下。一、试验材料与方法机具:采用3YD-8型烟雾机,该机由昆明金马机械厂生产。对比机具:采用苏州农业机械厂生产的工农-36型担架机动喷雾机。  相似文献   

19.
20.
温变系数与马尾松毛虫发育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宏 《林业科学》1993,29(5):468-471
在研究温度与昆虫发育的关系中,人们往往注重平均温度的高低对昆虫发育的影响,而温变系数对昆虫发育的影响却常被忽略。笔者于1987年,用温变系数(温度标准差δ_x与平均温度(?)的比值,即δ_x/(?))对四川省南充地区森林病虫中心测报站1982-1987年的马尾松毛虫室内个体饲养资料进行了分析,试图寻找温变系数与昆虫发育速率间的关系,为松毛虫二三代分化规律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