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研究过瘤胃保护性亮氨酸对绵羊骨骼肌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传导通路中2个关键因子4E-BP1及p70S6K磷酸化的影响.试验选取绵羊12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对照组)、0.5、1.0和1.5 g/d过瘤胃保护性亮氨酸的饲粮.15 d后,将绵...  相似文献   

2.
亮氨酸调节哺乳动物骨骼肌蛋白质合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了亮氨酸处理对哺乳动物(主要是鼠和猪)骨骼肌及其细胞蛋白质合成的影响规律,并分析讨论了这一过程中亮氨酸的作用机制.近年来,大量的体内和体外试验研究表明,长期或短期高剂量的亮氨酸处理能够刺激哺乳动物骨骼肌内蛋白质的合成,而这不仅仅是由于亮氨酸可以为骨骼肌蛋白质合成提供能量和基质,还由于其可以调节骨骼肌细胞内与蛋白...  相似文献   

3.
任莉  张力 《上海饲料》2000,(2):20-21,35
通过尼龙袋法测定了10种常用蛋白质饲料在绵羊瘤胃内干物质和蛋白质降解率。结果表明:在所测的10种饲料中,豆粕、花生饼和苜蓿草粉的干物质和蛋白质降解率最高;菜籽饼、棉籽饼、芝麻饼和胡麻饼居中;葵花饼、鱼粉和玉米蛋白粉的干物质和蛋白质降解率最低。饲料的蛋白质降解率(Y)与其干物质降解率(X)表现出密切相关:Y=0.81X+12.25(r=0.85,P〈0.05)。根据饲料降解特性,对降解率高的饼粕类应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测得5头15月龄体重33.5±2.5千克的美利奴羯羊血浆、骨骼肌和肾组织中游离分支氨基酸含量为:缬氨酸含量>亮氨酸含量)异亮氨酸含量。组织中游离分支氨基酸含量略高于血浆中含量。不同组织(骨骼肌和肾)中分支氨基酸转氨酶(EC 2.6.1.42)在作用底物(亮氨酸或缬氨酸)相同时的Km值相近似,但Vmax却呈现较大的差异。组织中游离亮氨酸和缬氨酸在不同含量水平下的转氨基分解量显著不同(P<0.01)。当组织中游离亮氨酸和缬氨酸含量在1.5~5倍于正常组织水平范围内变化时,分解量的增加幅度为0.5~3倍。实验结果初步表明,酶的活性诱导作用是绵羊组织中分支氨基酸代谢性拮抗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过瘤胃包被亮氨酸的稳定性检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体外法和半体内法检验过瘤胃保护亮氨酸在绒山羊消化道中的稳定性以及可消化性.将包被亮氨酸(RPLeu)在人工唾液、瘤胃液及十二指肠液中分别培养2,4,8,12,16和24h后测定其释放率.试验结果表明,包被亮氨酸的释放率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呈升高趋势;经过8 h培养后,在人工唾液、瘤胃液和十二指肠液中RPku的释放率分别为10.63%、25.82%和85.27%.由此表明,RPLeu在人工唾液和瘤胃液中有较好的稳定性,在十二指肠液中具有较好的可消化性.  相似文献   

6.
随着对亮氨酸调节试验动物(如鼠)生理功能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发现,亮氨酸对于骨骼肌蛋白质沉积的影响不仅是其可以提高骨骼肌蛋白质的合成,还由于其可以减少骨骼肌蛋白质的分解,而这一过程中,亮氨酸对于骨骼肌细胞内蛋白质降解的多条途径都存在抑制作用。本文综述了亮氨酸对动物(如鼠)骨骼肌及其细胞内蛋白质分解的调节作用,并分析讨论了这一过程当中亮氨酸的相关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探讨不同水平瘤胃保护性精氨酸(Arg)及N-氨甲酰谷氨酸(NCG)对细毛羊肠黏膜蛋白质合成率的影响。选用15只体况良好,平均体重为(25.00±3.39)kg的5月龄半同胞羯鄂尔多斯细毛羊断奶羔羊随机分成5组,分别为基础饲粮组(1组,对照组)、基础饲粮+0.15 g/d NCG组(2组)、基础饲粮+0.20 g/d NCG组(3组)、基础饲粮+1.50 g/d Arg组(4组)、基础饲粮+2.00 g/d Arg组(5组)。进行45 d饲喂以后,试验羊空腹12 h后一次性大剂量灌注L-苯丙氨酸,90 min后采集十二指肠和空肠黏膜,检测小肠黏膜蛋白质合成率。结果表明:试验组的十二指肠与空肠黏膜的蛋白质合成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各试验组中,3组、4组、5组同1组相比提高幅度较大,其中4组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P<0.05),而3组和5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提示,添加不同水平的瘤胃保护性Arg及NCG对肠道黏膜蛋白质合成率具有提高作用,分别以1.50 g/d Arg和0.20 g/d NCG 2个剂量较好。  相似文献   

8.
利用肠道离体灌注模型和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谷氨酰胺对草鱼肠道L-亮氨酸和L-脯氨酸吸收量、肠道组织游离亮氨酸和脯氨酸量、以及对肠道蛋白质合成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谷氨酰胺能够显著增加草鱼肠道对两种氨基酸的吸收量,显著增加肠道组织游离亮氨酸和脯氨酸量,并显著增加肠道蛋白质的合成量;将1.0mmol/L组与5.0mmol/L组谷氨酰胺的试验结果相互比较,无论是肠道吸收总量还是肠道组织游离氨基酸、新蛋白质合成量均没有显著差异;草鱼肠道在吸收亮氨酸和脯氨酸的同时,能够利用吸收的亮氨酸和脯氨酸和肠道蛋白质周转的氨基酸合成新的蛋白质,蛋白质合成量随着亮氨酸和脯氨酸浓度增加呈线性增加关系。本文结果表明,谷氨酰胺能够显著增加草鱼肠道对亮氨酸和脯氨酸的吸收量、能够显著增加肠道蛋白质的合成代谢。  相似文献   

9.
10.
本研究以绵羊为供体动物,采用对pH值敏感的包被材料羧甲基纤维素钠对亮氨酸进行包埋处理,进行人工唾液消化试验、尼龙袋法与十二指肠液消化试验,检验该包被亮氨酸在瘤胃中的稳定性以及在十二指肠中的消化率.经人工唾液、瘤胃尼龙袋与十二指肠液消化试验.结果表明,包被亮氨酸样品在人工唾液和瘤胃液中较为稳定.亮氨酸在12 h的释放率分别为11.01%和34.10%;在十二指肠液中也具有较好的可消化性,亮氨酸在12 h的释放率为85.05%.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绵羊不同部位肉品的pH值、失水率、熟肉率、色泽和嫩度的测定,研究饲喂含有不同水平的包被亮氨酸和α-酮异己酸钙的基础日粮对绵羊肉品质的影响.研究表明,绵羊肉品的pH值、失水率、熟肉率、色泽和嫩度的测定在不同饲养水平绵羊间无显著差异;除pH值外,其他指标在同种饲养水平绵羊不同部位间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探讨瘤胃保护型亮氨酸(RP-Leu)对滩羊母羊繁殖性能、消化性能及初乳品质的影响。选取体重为(42.18±2.62)kg的经产滩羊母羊48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分别添加0.10%、0.20%和0.30%的RP-Leu。试验期为妊娠后第35天始至分娩后第60天(断奶)结束。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妊娠期母羊饲粮添加0.20%RP-Leu显著提高了羔羊初生重和断奶重(P0.05),显著提高了妊娠期母羊粗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率(P0.05),显著提高了初乳中乳脂、乳蛋白和乳糖含量(P0.05),同时显著降低了母羊分娩后第15天血清尿素氮含量(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0.20%RP-Leu能够改善妊娠滩羊氮沉积和初乳品质,同时实现促进羔羊生长发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比较分析了肉碱棕榈酰转移酶(carnitine palmitoyl transferase,CPT)基因在绵羊和山羊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研究结果表明,CPT1A mRNA在绵羊肝脏、脾脏中表达明显高于CPT1B、CPT2,CPT1B mRNA在绵羊腹外斜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CPT1A、CPT2。CPT1A mRNA在山羊脾脏中表达明显高于CPT1B、CPT2 mRNA在山羊脾脏中的表达,CPT1B mRNA在山羊后腿股二头肌、腹外斜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CPT1A、CPT2 mRNA在山羊后腿股二头肌中的表达。CPT1A mRNA在绵羊肝脏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山羊中CPT1A mRNA的表达(P<0.05)。CPT1A、CPT1B、CPT2基因在绵羊心脏、脾脏、腰大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在山羊中的表达(P<0.05),CPT1A、CPT1B、CPT2基因在山羊后腿股二头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在绵羊中的表达(P<0.05)。CPT1A、CPT1B、CPT2基因在绵羊、山羊各组织中的表达存在差异,可能与各基因表达模式、肌肉组织纤维类型、脂肪沉积含量不同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不同水平的过瘤胃保护性精氨酸(rumen protectedarginine,RP Arg)和大豆油对细毛羊肌内脂肪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试验选用健康、体重相近的 15只细毛羊,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5g/dRP Arg、2.0g/dRP Arg、1.5g/dRP Arg+3%大豆油和 2.0g/dRP Arg+3%大豆油的饲粮。预试期为5d,正试期为 45d。试验结束后每组选 2只羊进行屠宰,取背最长肌样用于测定肉质指标和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试验组肌肉 pH、系水率和熟肉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而肌内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肌肉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提高(P<0.05);添加 RP Arg和大豆油有提高肌肉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 γ(PPARγ)、脂蛋白脂酶(LPL)mRNA表达量,降低激素敏感性甘油三酯脂肪酶(HSL)mRNA表达量的趋势。综合指标,以 1.5g/dRP Arg组与 1.5g/dRP Arg+3%大豆油组添加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旨在对绵羊胚胎骨骼肌蛋白质组学数据进行分析,为阐明绵羊胚胎骨骼肌生长发育机制奠定基础。前期试验应用串联质谱定量法(tandem mass tag,TMT)对成年中国美利奴绵羊妊娠第85(D85)、105(D105)和135天(D135)的胚胎背最长肌进行蛋白质定量,并对D85/D105、D105/D135和D85/D135 3个比较组进行分析。本试验在此基础上,利用KEGG和平行反应监测(parallel reaction monitoring,PRM)等数据分析方法对3个比较组绵羊胚胎骨骼肌上、下调差异丰度蛋白质进行分析和验证,并对候选蛋白质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本研究对肌纤维成熟分化标志性蛋白肌球蛋白重链(myosin-2 isoform X2,MYH)进行PRM靶向定量验证,结果表明,其变化趋势与绵羊胚胎肌纤维成熟分化趋势相符。本研究对上调差异丰度蛋白和下调差异丰度蛋白的KEGG分析结果表明,D105/D85比较组中上调差异丰度蛋白质显著富集于胰岛素等信号通路,D135/D105和D135/D85比较组中下调差异丰度蛋白质显著富集于DNA复制和蛋白质消化吸收等信号通路。与肌肉发育相关的cAMP依赖性蛋白激酶A催化亚基α(PRKACA)和葡萄糖转运蛋白成员4(GLUT4)蛋白均显著富集于胰岛素信号通路中,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这两个蛋白质的理论分子量分别为121.73和20.64 ku,分别有147、12个带正电荷的氨基酸残基和135、12个带负电荷的氨基酸残基;理论等电点分别为8.81和6.54;亲水性平均系数分别为-0.408和0.811;PRKACA蛋白无N端糖基化位点,有45个磷酸化位点;GLUT4蛋白有1个N端糖基化位点,25个磷酸化位点;PRKACA蛋白三级结构与CAMP-2依赖蛋白激酶a嵌合融合的晶体结构相似度为85%,GLUT4蛋白三级结构与人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的相似性为78%。本研究表明,PRM定量验证趋势与绵羊胚胎肌纤维成熟分化趋势相符,PRKACA和GLUT4蛋白具有丰富的磷酸化修饰位点,并参与胰岛素信号通路调控,是重要的候选蛋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缓释尿素(SRU)和过瘤胃葡萄糖(RPG)对热应激绵羊生产性能和瘤胃发酵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40只健康、体重相近的3月龄湖羊公羔,按初始体重随机分成4个处理组(n=10),分别为对照组(CON组,饲喂基础饲粮)、缓释尿素组(SRU组,基础饲粮中添加缓释尿素15 g/d)、过瘤胃葡萄糖组(RPG组,基础饲粮中添加过瘤胃葡萄糖10 g/d)和联合添加组(UG组,基础饲粮中添加缓释尿素15 g/d+过瘤胃葡萄糖10 g/d),预饲期15 d,正饲期50 d。在正饲期的最后一天晨饲前,分别采集血液和瘤胃液,测定血样中免疫球蛋白A (IgA)、免疫球蛋白M (IgM)、免疫球蛋白G (IgG)、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IL-2)的含量,并测定瘤胃液pH、氨态氮、微生物蛋白及挥发性脂肪酸等指标。【结果】 与CON组相比,①饲粮中添加缓释尿素、过瘤胃葡萄糖均显著降低热应激绵羊的呼吸频率(P<0.05),UG组热应激绵羊的直肠温度显著降低(P<0.05)。②SRU组、RPG组、UG组热应激绵羊的终末体重和平均日增重均显著提高(P<0.05),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③RPG组和UG组热应激绵羊血清中IgG和IgM的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血清中TNF-α和IL-2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④各处理组热应激绵羊瘤胃内乙酸与丙酸的比值均显著提高(P<0.05),SRU组瘤胃内乙酸、异丁酸、异戊酸比例和总挥发性脂肪酸的浓度均显著提高(P<0.05),RPG组瘤胃液pH和异戊酸比例均显著提高(P<0.05),瘤胃内氨态氮、丙酸、丁酸的比例均显著降低(P<0.05),UG组瘤胃内乙酸、总挥发性脂肪酸及微生物蛋白的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结论】 饲粮中添加缓释尿素、过瘤胃葡萄糖显著提高了热应激绵羊的生产性能,改善瘤胃发酵,维持瘤胃内环境的稳定,可有效缓解绵羊热应激。  相似文献   

17.
试验旨在探究褪黑素(MLT)对脂多糖(LPS)诱导的滩羊骨骼肌卫星细胞炎性反应的影响。选取滩羊妊娠30日龄胎儿为研究材料,使用Ⅳ型胶原酶分离获得滩羊骨骼肌卫星细胞并进行体外培养,添加相应的诱导试剂对滩羊骨骼肌卫星细胞进行诱导分化,利用免疫荧光检测骨骼肌卫星细胞表面标记物CD29、CD44、CD73及Vimentin的表达;在无胎牛血清的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0、5、8和10 μg/mL)的LPS培养骨骼肌卫星细胞,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qRT-PCR)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性相关因子mRNA水平变化,筛选最佳的LPS处理浓度;在无胎牛血清的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0.1和0.5 μmol/L) MLT与最佳浓度LPS共培养骨骼肌卫星细胞,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IL-6、IL-8和干扰素-γ(IFN-γ)等炎性相关因子mRNA水平变化。免疫荧光结果显示,滩羊骨骼肌卫星细胞表面标志物CD29、CD44、CD73及Vimentin表达呈阳性,且具有诱导成肌、成脂和成骨分化的特性。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的LPS处理均可显著增加细胞炎性相关因子基因的表达(P<0.05),并且8 μg/mL LPS处理时炎性相关因子mRNA表达最强;当MLT与LPS共培养骨骼肌卫星细胞时,与LPS单独处理相比,0.5 μmol/L MLT与LPS共同处理组中IL-6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综上表明,MLT具有缓解LPS刺激的滩羊骨骼肌卫星细胞炎性反应的作用。本试验结果为进一步开展MLT缓解LPS诱导的骨骼肌卫星细胞炎性反应的调控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骨骼肌发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包括肌细胞的形成与增殖、肌管和肌纤维的形成及最后的成熟过程。骨骼肌生长发育直接影响到绵羊的生产性能。随着测序技术的发展,更多人尝试从基因层面来阐述骨骼肌发育过程中系统的调控网络,挖掘与肉品质、产肉性能等重要功能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肌细胞增强因子2(MEF2)是控制肌肉基因表达的保守且功能显著的转录因子,在调节肌肉生成、神经发育与分化等方面起作用。成肌细胞决定因子(myogenic differentiation,MyoD)基因家族调控肌细胞分化和骨骼肌系统的发育成熟。为了更深入地认识与绵羊骨骼肌生长发育相关的调控基因的功能,作者从骨骼肌的结构特点入手,重点介绍MEF2与MyoD基因家族的结构与功能,以及非编码RNA对骨骼肌中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