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柑桔较耐贮藏,只要加强栽培管理,保证采摘质量.采后贮藏2-3个月一般不会有大的腐烂损失。采用以下4种保鲜方法,可以减少柑桔采后损失,延长供应期,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果树采后管理好坏直接关系到树体恢复和来年产量,在年周期管理中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但这个环节大多数果农在果园管理中往往易被忽视,从而导致大量落叶,如梨采后落叶引起的“十月小阳春开花”、桃李等受叶蝉为害造成的大量落叶、青枣采后叶片大量黄化脱落等等。  相似文献   

3.
《果农之友》2007,(3):53-54
樱桃采后管理十分重要.因为树体经过前期抽条、开花、结果及果实的生长发育等过程.树体内贮藏的养分大量消耗。采果之后,叶片大量进行光合作用,进入营养积累的阶段。这一时期的管理.直接影响来年樱桃的产量。因此,要加强樱桃采后管理.争取连年高产。  相似文献   

4.
大樱桃采后管理关系到来年的产量和质量,其主要管理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5.
凌海波  单勇 《蔬菜》2001,(11):24-24
“果蔬”采后病害发生的原因是复杂的,采前田间带病、采后机械损伤、温湿度条件及管理不当造成的生理失调等等都是促成发病的因素。病害的防治措施则与这些因素密切相关。 据调查发现,多数采后病害和田间病害是同一个病原菌。如果腐病、灰霉病、软腐病、疫病和绵疫病、绵腐病、炭疽病等,发生这些病害的地块收获的“果蔬”往往带有大量病原菌,虽然收获时看不出有病,但很可能病菌已侵入而暂时处于潜伏状态,这种果实采收之后则大量发病。也有的病原菌如根霉在田间不引起病害,只在采后引起腐烂,但这种病原菌在田间也可大量繁殖。据试验…  相似文献   

6.
对果实采后腐烂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果实的采后腐烂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平均 损失可达10%~30%,因此探索一些能够有效减少果实采后腐烂的措施极有必要。果实采后腐烂变质的原因可归结为三个方面:果实组织的生理失调或衰老,病原微生物的侵染,采收及采后环节中的机械损伤。三者相互影响,但最终是病原物侵染引起果实腐烂。果实采后病害包括非侵染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果实采后的生理失调,如冷害、果皮烫伤、果肉或果心褐变,柑桔类果实的干疤、枯水、水肿等都属于非侵染性病害,它们是由于果实贮藏环境不适宜或缺Ca、B等而引起的。果实采后侵染性病害,主要是指微生物…  相似文献   

7.
油桃采果后。树体还有3个月左右的生长发育期,是恢复树势、花芽分化、枝芽营养积累的重要时期。因此,油桃采后管理极为重要。现将我们多年在实践中应用的油桃采果后的树体管理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葡萄果实采摘后至落叶期是叶片光合作用和根系生长的高峰期;营养物质开始在新梢、多年生枝蔓和根系中积累。采后新梢成熟度越好。冬前的抗冻锻炼就越充分,抗寒能力也就越强。因此.在生产中应注意加强葡萄的采后管理。  相似文献   

9.
对陕西省洛川县槐柏、京兆、旧县3个乡镇苹果园的果实商品率、栽培管理情况及果实在采后运输、贮藏期的损失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定期对采后贮藏期的果实品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采用周转筐可降低果实在运输过程中的损失;采后贮藏期果实的损失主要体现在机械伤、黑点病、低温伤害方面;果实硬度在贮藏第30天、180天和225天下降较快,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整体呈上下波动趋势,无明显的升降。  相似文献   

10.
甜樱桃采后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甜樱桃采后的综合管理,能够促进甜樱桃的花芽分化,提高树体贮藏营养以及来年产量。具体管理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11.
李琴义 《落叶果树》2010,42(6):37-37
葡萄采果后至落叶期既是叶片光合作用的高峰期,也是葡萄根系生长的高峰期。葡萄采果后新梢成熟的越好,抗冬寒能力也就越强。因此,葡萄的采后管理决不能放松。  相似文献   

12.
火龙果采后果实呼吸代谢旺盛,贮藏期极易发生鳞片劣变、果肉褐变、营养损失、低温冷害、病虫害侵染等品质劣变现象,严重影响火龙果采后销售。针对火龙果采后品质劣变的主要表现,总结了火龙果采后的主要保鲜技术方法,以期为研发火龙果新型保鲜技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采果后的大樱桃树体经前期的展叶、抽梢、开花、坐果和果实生长发育等过程,消耗了树体内贮藏的大量营养。至果实采收后,才进入光合作用的营养积累阶段,此时期的管理能否到位,将直接影响翌年的产量和品质。因此,在夏季生产中应结合实际,加强采后科学管理,重点抓好以下几项技术措施,以确保翌年优质丰产。  相似文献   

14.
果树采后管理好坏直接关系到树体恢复和来年产量,在年周期管理中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但这个环节大多数果农在果园管理中往往易被忽视,从而导致大量落叶.如梨采后落叶引起的"十月小阳春开花"、桃李等受叶蝉危害造成的大量落叶、青枣采后叶片大量黄化脱落等等.为减少或避免果树采后异常落叶,促进树体恢复和花芽分化,提高来年产量和品质,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5.
油桃设施栽培采后管理的失误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设施栽培油桃采后管理在生产中易被忽视。正确掌握揭膜方法,合理修剪,正确应用多效唑,多增加贮备营养,是采后管理的几个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16.
田勇 《中国果树》1997,(3):49-49
“果品采后生理及采后综合保鲜技术研究”课题的进展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主持,12个单位参加的“八五”农业部重点研究课题,“果品采后生理及采后综合保鲜技术研究”(85-农05-02),经过5年(1991—1995)深入研究,已全面完成了各项研究任务...  相似文献   

17.
有人认为,苹果采收后,果子到家钱到手,万事大吉了。其实不然。果实采收后,花芽继续形态分化,叶片还有近2个月的生长时间,根系也还有第3次生长高峰,树体养分开始回流和营养积累。因此,加强苹果采后管理既是增加树体营养的关键,又是翌年丰产稳产的基础。为此,果实采后要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18.
中早熟苹果是指9月份以前成熟的品种,一般果实发育期130天以内。目前,主栽品种有:藤牧一号、桑萨、嘎拉、萌等。为了更好地提高苹果树及花芽质量,为来年丰优打基础,采后管理十分重要。现就采后的果园管理技术归纳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9.
谢雪芳 《果农之友》2006,(11):47-47
对于柑桔贮藏病害.多数果农只注重采后防治.对采前预防则不以为然。其实柑桔贮藏病害中,有些于采前开始发病或潜伏,如果采前不防治,单纯靠采后防治,效果不甚理想。实践证明.采前预防可明显减轻炭疽病、黑腐病和褐腐病等贮藏病害,提高采后病害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0.
杨梅树生育期挂果、膨果到成熟,树体消耗大量营养,所以采果后树体元气跟不上就不能发好夏秋的结果枝,导致杨梅树大小年结果。其原因,杨梅树不是春梢结果,而是夏秋梢结果。若想来年结果稳产和增产增收,必须在采后管理上重点搞好“两抓,两防”,创造翌年丰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