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斜坡免耕玉米地使用克无踪减少土壤流失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在广西,80%的玉米种植于山坡地,常规耕作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本试验在坡度为17°、年降雨量为1200~1500mm的生态条件下,分别采用克无踪处理免耕、无药物处理免耕及常规耕作等方式对玉米产量及土壤侵蚀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克无踪免耕技术,玉米产量与常规耕作基本相同,但土壤侵蚀量比常规耕作减少43%.通过对耕作成本和整体经济效益进行分析,该项技术比常规耕作降低成本45%,增加收入825元/hm2.  相似文献   

2.
《新农业》2015,(23)
耕作侵蚀是存在于农田景观当中的土壤侵蚀过程,随着现代农业化的发展,耕作方式变得复杂而多样化,耕作侵蚀对农业环境的不利影响已经日益显现,并引起相应的关注。近年来围绕着耕作侵蚀对传统侵蚀过程(水蚀)的研究开展较为全面,但是相反的侵蚀作用影响却未见报道。本研究描述了两种侵蚀过程的作用机理,结合两者间的同异性,探讨了水蚀对耕作侵蚀可能产生的能流、物流变化影响,分析了土壤侵蚀关系研究中存在的新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展望。  相似文献   

3.
黄土高原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郁鑫  王旭东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5):144-146,156
黄土高原属干旱、半干旱雨养农业区,过去以传统耕作方式为主。作物秸秆不还田以及对耕地直接进行翻耕,导致耕地表土裸露,因而加快了土壤有机质的矿化速率。土壤侵蚀、土壤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为此,以保护环境、提高水肥资源高效利用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目的保护性耕作在该地区逐渐展开。比较分析深松、免耕、传统翻耕等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作物产量的影响,以期为该区域创建合理有效的耕作方式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耕地面积大,土地肥沃。然而近年来,由于自然环境的破坏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东北地区的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越来越严重,导致大量的肥沃土地流失,耕地退化,粮食产量日益下降。制定出东北地区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对东北地区粮食主产区的生态环境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植被覆盖对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的影响,以及耕作方式和灌溉方式对土地的影响,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坡耕地土壤流失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人工模拟降雨,研究了降雨强度、坡度和耕作措施与土壤流失的关系,得出坡度和耕作措施相同时,雨强与土壤侵蚀模数之间呈较好的指数函数关系;耕作措施相同、雨强接近时,土壤侵蚀模数与坡度之间呈较好的幂函数关系.当坡度相同,雨强小于0.75 mm·min-1时,土壤侵蚀模数沿直线坡-锄地-等高犁地-等高沟垄序列逐渐下降;当雨强大于1.5 mm·min-1时,土壤侵蚀模数沿该序列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6.
保护性耕作是通过少耕、免耕以及地表覆盖秸秆等措施,减少农田水土流失,保护农田生态环境,获得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协调发展的环境友好型耕作模式。为减少土壤侵蚀、荒漠化以及盐碱化等导致的耕地退化,土壤管理方式需要由传统的耕作转向保护性耕作,以保护土壤环境、稳粮增收。介绍了保护性耕作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系统阐述了保护性耕作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未来保护性耕作的发展重点与难点,并对保护性耕作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为健全保护性耕作发展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耕作是影响土壤性质和作物产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农业生产系统中,合理耕作可有效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以及防除田间杂草等,相反则会产生一些不良后果,如破坏土壤结构、加速土壤侵蚀和使土壤有机质、肥力流失并中断土壤水分等。目前,农业生产中最重视且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利用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产生有利影响,进而有益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并减缓环境问题。本文综述保护性耕作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对土壤的影响,为找到适宜的耕作方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宁夏南部山区黄土高原王洼流域降雨量、蒸发量及不同土地利用模式下径流小区坡面多年土壤侵蚀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宁夏南部山区黄土高原王洼流域蒸发量是降雨量的3.2倍,蒸发量的峰值出现在6月份.降雨侵蚀力和降雨量的季节分布明显为单峰形.月降雨侵蚀力和降雨量所占比例季节分布不一致.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不同坡度下土壤侵蚀特征各不相同.各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均表现为随坡面坡度的增加,径流量、径流系数、侵蚀模数逐渐增加.林作方式下有较低的径流量和泥沙量,仅为相同坡度下农田和自然荒坡地的24.99%~46.56%,16.08%~49.0%.复合农业措施比单一农作更有利于降低坡面土壤侵蚀.宁夏南部山区黄土高原植被的截流、地面植被的覆盖以及土地耕作方式是影响土壤侵蚀的主要因素.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侵蚀峰值多出现在8月份,8月份径流量可占到全年径流量的19%~40%,和降雨量及降雨侵蚀力的分布相一致.4种利用方式各月的土壤侵蚀模数变异都较大,改变土地利用方式会明显改变土壤侵蚀状况.合理的农业布局及农业配置方式是控制土壤侵蚀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坡耕地土壤侵蚀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137 Cs示踪了陕北安塞试区坡耕地土壤侵蚀量,并以室内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黄土高原北部坡耕地土壤侵蚀与土壤性状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坡耕地土壤侵蚀量在山坡中、上部是侵蚀最严为强烈的地带,而在坡顶侵蚀较弱,在坡下有土壤堆积;土壤全N、碱解N和速效K与水蚀及耕作侵蚀成线性相关;有机质、速效P、阳离子代换量及土壤质地则与水蚀及耕作侵蚀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0.
侵蚀引起的苏南坡地土壤退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探讨土壤侵蚀与土壤退化的关系,选择苏南坡地作研究对象,以137Cs丢失量表示土壤侵蚀强度,以土壤颗粒组成、有机质(OM)、全氮(TN)、全磷(TP)表示土壤质量,用统计和比较的方法定量分析了侵蚀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耕作土土壤侵蚀强度高于自然土,表明耕作活动增加了土壤流失的危险;侵蚀造成土壤颗粒粗化,且主要是直径为0.005~0.05mm的粉粒流失,自然土尤为明显;耕作土的粗化则不仅取决于侵蚀,还取决于耕作活动引起的机械淋移;侵蚀并导致侵蚀发生地土壤养分(OM、TN、TP)减少及土层变薄。这些结果说明侵蚀确实造成苏南坡地土壤退化。  相似文献   

11.
对我国农业生态环境安全的认识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我国农业生态环境和现状,分析了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实现农业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机装备结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农机装备保有量、利用率及发展质量3方面构建我国农机装备结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该指标体系对我国各区域农机装备结构现状进行系统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农机装备总量不足但部分过剩,同时存在较大区域差异;2)我国种植业机械的整体装备利用率较低;3)我国无论是从事农机化作业的队伍还是全部从事农业生产的队伍,其劳动生产率都相对较低,同时我国农机化发展是以较大的燃油消耗作为代价来实现的,农机化发展质量有待提升。整体来看,我国农机装备结构亟待优化。  相似文献   

13.
为建设防沙型农业生产技术体系,有效防治农田风蚀是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笔者论述了防沙型旱地农业产生的背景与意义,探讨了防沙型旱地农业技术的原理、内涵与实现途径,总结了近20年来中国北方半干旱地区防沙型农业技术研究进展,并对防沙型农业的发展未来进行展望。防沙型旱地农业是实现生态保护与生产发展双赢的有效途径,对北方半干旱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陈巴尔虎旗小麦保护性耕作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陈巴尔虎旗干旱、降雨量少、耕作粗放、水土流失、风蚀、黑土地退化、沙化较为严重,近年干旱、风沙、洪涝、霜冻等自然灾害频繁交替出现的特点,利用保护性耕作法与传统耕作法进行了小麦种植田间对比试验研究,着重探讨了免耕留茬覆盖法和深松留茬覆盖法作业后,对土壤容重、地温、土壤水分保持和作物长势、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实施保护性...  相似文献   

15.
根据农田防护林等生物篱网防治农田风蚀的原理,把作物残茬作为生物篱间隔插入马铃薯裸露农田,形成以残茬为生物篱的农田防护篱网,可以解决北方旱作马铃薯生产基地农田严重风蚀问题,核心技术是利用残茬把连片的裸露农田间隔分成宽7.2m以下的带田,形成留茬带与裸露带间作的农田,不仅使留茬带的风蚀量降低80%以上,其裸露带的风蚀量也降低50%以上,取得防治马铃薯裸露农田的风蚀沙化,保护和提高耕地质量的实效。总结提出在北方旱作区采用麦类/油菜等条播作物留茬与马铃薯等根茎类作物间作轮作营建裸露农田防风篱网的保护性耕作技术。  相似文献   

16.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集雨补灌生态农业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在中国旱作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干旱缺水与水土流失并存是制约该区域经济发展的两大瓶颈因素。水保农业和径流农业两种旱作农业生产方式已趋于成熟,但对天然降水调控利用能力低下,难于实现农业生产的优质高产高效。集雨补灌生态农业是在继承水保农业和径流农业成功技术基础上,对降雨调控利用方式的进一步发展,它能在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实现降雨径流的富集叠加,能充分发挥环境资源与水肥光热因子的协同增效作用,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力,实现同步缓解干旱缺水与水土流失双重目标。集雨补灌是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综合模式和战略性措施,对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生态型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The Valley of Oaxaca's large flat floor, high water table, low erosion rate, and frost-free floodplain give it a higher agricultural potential than that of most surrounding area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ot-irrigation system early in the Formative period gave it a head start over other valleys, where the low water table did not permit such farming; Oaxaca maintained its advantage by assimilating canal irrigation, barbecho, infield-outfield systems, flood-water farming, and hillside terracing as these methods arose. With the expansion of population in the high-water-table zone of the high alluvium, competition for highly productive land and manipulation of surpluses may have led to initial disparities in wealth and status; competition probably increased when canal-irrigation systems were added during the Middle Formative, improving some localities to the point where one residental group owned land more valuable than that of its neighbors.  相似文献   

18.
阴山北麓广大农牧交错区由于人口增加,草原低洼地已被开垦殆尽,近年来,草原上大量坡地被开垦为坡耕地。由此带来的生态恶化问题日益严重。以内蒙古包头市达茂旗腮吾素嘎查为例,研究了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区草原坡地开垦对土壤侵蚀、植被数量特征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草原坡地开垦后,土壤侵蚀严重,春季以风蚀为主,夏季以水蚀为主;②草原坡地开垦造成植被发生明显变化,猪毛菜、刺藜、黄花蒿、绳虫实等一年生草本植物占据主导地位,而多年生优良牧草克氏针茅、羊草和冰草等相对较少;③草原坡地开垦使土壤肥力大幅下降,并且逐渐粗质化。草原坡地开垦第1年,土壤侵蚀量增加5倍以上,肥力下降30%,植物组成明显变化,开垦第4年,土壤肥力下降约50%,植被稀疏,此时已经不适合继续耕种,被大量摞荒。这些被摞荒的坡耕地由于植被稀疏,土壤贫瘠,水土流失剧烈,不仅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干扰,而且成为沙尘暴源地,给北方的生态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因此,保护基本草原必须严控草原开垦。  相似文献   

19.
研究在保护性耕作条件下不同的覆盖模式对农田土壤风蚀损失量的防治效果,并确定其最佳覆盖模式.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与传统耕作相比,地表粗糙度大,表层含水率高,不同的覆盖模式可以不同程度的减小土壤的风蚀损失量,损失量由大到小依次为:传统耕作>留茬5cm不覆盖>浅松秸秆覆盖>留茬5cm条带覆盖>压实秸秆覆盖>留茬5cm全覆盖,其中,留茬5cm不覆盖的风蚀量仅次于传统耕作,其风蚀量对比传统耕作降低了30.8%,可见,保护性耕作对减小土壤风蚀量的重要性,留茬5cm全覆盖的抗风蚀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0.
国内外保护性农业耕作技术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农业保护性耕作的指导思想可以概括为 :在保护环境、提高环境质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 ,最有效地利用和节省资源 ,提高农业产量和利润率 ,改善农产品质量 ,发展农业生产。它具有保护土壤湿度 ,增产 ,减少管理的劳动力和时间 ,燃料消耗少 ,节省设备 ,侵蚀控制等优点 ,因而在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深受农场主的欢迎 ,先后从六、七十年代开始研究、应用 ,到九十年代推广率达 2 5 %以上。在中国免耕法种植技术也有几十年的历史 ,但研究、推广力度小 ,科技人员和农民认识、接受程度仍然很低 ,使用面积非常有限。大力开展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 ,建立试验示范区 ,把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应用到中国北方旱作农业区 ,将是土地荒漠化防治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