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弯道环流在取水防沙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研究弯道环流强度及泥沙运动规律的基础上,得到弯道环流强度的判别数和人工弯道式取水枢纽的水力设计准则。  相似文献   

3.
浮箱式移动泵站在黄河浪店水源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研究推广浮箱式移动泵站,通过浮箱式泵站在山西省运城市浪店水 源工程中的应用实践,说明了浮箱式移动泵站建在游荡性河段上的可行性,并重点介绍了浮箱式移动泵站的结构特点、设计方法和支撑与固定方式。它与一般固定式泵站相比具有投资小、效率高、工程短、见效快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为验证中标方案装置的水力性能,对万年闸泵站装置进行了模型试验验证;根据装置模型综合特性曲线和泵段模型综合特性曲线,分析了流道损失情况,并对中标方案及潜在的改进方案进行了技术经济比较。  相似文献   

5.
泵站取水建筑物的主要水力学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泵站取水建筑物的布置受很多因素影响,所遭遇的水力学问题主要表现为取用水量的保证程度、泥沙淤积和水流流态等,这些问题对泵站的安全运行有很大的影响。通过MT抽水站和QL泵站的工程实例,说明了取水建筑物水力学问题的复杂性和敏感性。  相似文献   

6.
浪店水源工程泵站建设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简要介绍了黄河浪店水源工程泵站的设计和建设设计。  相似文献   

7.
8.
三峡工程、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建设,使得库区水位的变幅一般都在30m以上,因而沿岸的取水泵站都将面临着大变幅水位情况下取水方式和机组选型等问题。本文在阅读有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了国内外大变幅水位水源泵站的取水方式及机组选型,其中包括各种取水方式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机组的运行方式和装置型式,提出对扬程进行分段,以适应水位变幅时机组的运行要求。最后,以三峡库区某供水工程为例,说明了机组的选型过程,分析了不同的运行工况及其经济性。  相似文献   

9.
付强  朱荣生 《农机化研究》2012,34(9):187-189,194
根据泵站要求设计了一种新型结构的肘型进水流道,按欧拉相似准则进行模型试验,试验装置采用开敞式进水前池,流道进口不带泵,采用在试验管道上增设循环泵提供所需流量。分别进行了水力损失、流动轨迹和水面漩涡试验,最大流量工况点模型试验的水力损失为0.059mm。经相似换算,得到实型流道的水力损失为0.059 m,损失较小。流动轨迹的模型试验显示流态曲线光滑,没有突变、脱流、涡带等局部损失等现象发生。最低运行水位、最大流量工况下对进水池水面漩涡试验,显示出现了2型水面漩涡,不会对循环水泵产生不良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该肘型进水流道综合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10.
在介绍城市取水泵站进水建筑物布置特点的基础上,结合上海市长江引水三期工程取水泵站水力模型试验,针对单台泵运行和多台泵组合运行等多种运行条件,对进水池表面流态和典型过流断面流速分布进行了量测;并据此分析了进水池产生主流居中,底坎附近和底坎前区域产生回流区,进水流道前产生由池壁流向中间机组的斜向流,以及在边机组进水流道进口处产生间歇性漩涡等不良流态的原因。提出了取消底坎,在进水池扩散段设置八字形导流墩和边机组进水流道前设置消涡板等改善不良进水流态的措施。试验结果表明:改善措施可以有效地改善进水池进水流态,提高水泵运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1.
高含沙水泵站前池扩散角试验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泵站正向进水前池扩散角大小是影响正向进水前池水流流态及池长的主要因素,通过盐环定扬黄工程三泵站水工模型试验,观测正向进流前池不同水沙条件、不同工况下泵站进口流态、流速分布、前池的淤积形态。在前池进口扩散角20°、25°、30°、35°4种工况下,结果表现为:主流带流速值随着扩散角增加而增大;前池两侧淤积厚度大于中部,含沙量越大,前池淤积厚度越大;相同水沙条件、运行相同时间,扩散角越小淤积量越大;泵站前池前池扩散角25°和30°的布置较合理,水流、淤积等综合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江都三站水泵装置的存在问题 ,并就主泵、进水流道、进水前池及出水流道的改造提出了建议 ,可供工程单位参考  相似文献   

13.
采用雷诺方程(RANS)和标准k-ε湍流模型,数值模拟了钟形进水流道6种不同喇叭管悬空高度和4种不同流量方案下的流道内流场,分析了钟形进水流道关键部位的流态特征,揭示了钟形进水流道特征断面的速度分布规律。采用五孔探针实测了流道特征断面流速分布,并以流道出口速度均匀度和速度加权入流角为目标函数,分析比较了各方案的数值计算与试验实测结果,提出了钟形流道喇叭口悬空高的合理取值范围。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排湖泵站更新改造工程的基本情况,对该工程中引进大泵PNZ2800型全调式轴流泵装置进行了关于性能、汽蚀、飞逸特性的模型试验。排湖泵站模型装置性能试验在开式台架上进行,泵段性能、汽蚀及飞逸性能试验在闭式台架上进行。模型泵段根据排湖泵站虹吸式出水流道的渐变型式采用 =9.33的比例进行全模拟,保证了对工程中实际泵特性的正确估计。试验中对流量、扬程、效率、汽蚀余量以及飞逸转速等项指标进行了测试和计算。将试验数据与保证工况进行比较,并对该泵的效率、汽蚀进行了综合评价,认为该泵基本能够满足排湖泵站对重新校核确定的特征扬程和流量的要求,其模型泵段效率及汽蚀性能均优于该站原泵型28CJ56模型泵。  相似文献   

15.
排涝泵站立式轴流泵装置模型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敬江 《排灌机械》2008,26(6):20-23
针对排涝泵站改造工程的需要,开展了立式轴流泵装置模型试验研究,轴流泵装置模型由比转速700的水力模型、肘形进水流道和直管式出水流道组成,获得了模型泵和原型泵装置的能量和汽蚀特性曲线以及飞逸转速特性.在叶轮叶片转角为~4。时,泵装置模型最高效率为76.21%,扬程为6.39m,流量为0.298m3/s;对应的原型泵装置设计工况点扬程6.00m,效率为83.87%.流量为25.9m3/s,满足设计流量的要求;在最高扬程下,轴功率小于2300kW.所选用的水力模型性能满足泵站的实际运行要求,经过优化的直管式出水流道保证了泵装置高效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6.
根据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邳州站建设的需要,在该站进出水流道优化水力设计研究的基础上,对前置竖井式贯流泵装置进行了泵装置模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经过优化水力设计的前置竖井式贯流泵装置试验方案SJGL—2010-01和SJGL—2010-02的主要工况点泵装置效率分别超过了82%和83%,泵装置临界空化余量NPSHc均优于5m;前置竖井式贯流泵装置不仅具有投资较少、结构较简单、安装维护方便等优点,而且水力性能优异,在低扬程泵站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泵站可用于田间配水、城市用水,多级泵站大多建在西北黄土高原地区,由于各区域用水分布不均,输水系统复杂以及运行管理等问题,多级提水泵站需要进行系统的优化调度。以某多级提水泵站为研究对象,当泵站在正常情况下运行时,即流量为6.1 m^3/s,对于泵站级间采用粒子群算法,优化结果与实际运行情况相比,各级泵站水位发生微调,在该流量下水位实现一个相对较好的组合,单位时间内可节约1.66%的能量,一年大约可节约98万kWh。优化后多级泵站从整体降低了能耗,在尽可能提高其运行效率、降低能耗的基础上,使其在安全、经济的情况下运行。  相似文献   

18.
梯级供水泵站停泵水力过渡过程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梯级供水泵站停泵水力过渡过程的特点,结合工程实例,应用特征线法对两级泵站同时事故停泵或其中一级泵站事故停泵时可能出现的断流弥合水锤、下游泵站进水池抽空或漫顶的问题进行了计算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9.
低扬程取水泵站节能技术与优化运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取水泵站装置效率低、能耗大的主要原因是水泵选型和组合运行调度不合理。从泵站节能降耗和提高经济效益角度出发,结合实例,在阐述水泵节能改造技术基础上,建立了以满足供水量要求、能源单耗最小为目标的泵站节能优化运行数学模型。计算结果表明水泵节能技术与优化运行数学模型技术相结合,是泵站实现安全供水、节能降耗、降低供水成本的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黄河河龙区间洪水泥沙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深入了解近年来黄河泥沙变化规律,保障引黄工程的安全运行。【方法】对2006—2015年黄河吴堡、龙门水文站洪水特征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月最大含沙量大于10 kg/m~3时段集中在3月桃花汛和汛期(6—9月),汛期泥沙量远大于3月水平,同期龙门站最大含沙量水平高于吴堡站;洪水过程径流总量与含沙量相关性并不显著;河龙区间上下游泥沙输移过程存在一定相关性,但龙门站较吴堡站更多呈现自然河道属性。【结论】黄河突发增沙原因不只局限于洪水激增,黄河调水调沙等人类活动对水流携沙突增影响不容忽视。不同水文站局部性暴雨所形成的短历时增沙现象的水文系列过程呈现随机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