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山楂花腐病是我国山楂生产上的一种新病害。病原菌在病僵果内越冬,翌年春季从地表潮湿处的病僵果上产生子囊盘。子囊盘肉质,灰褐色,盘径3~12毫米,盘柄长1~18毫米。子囊棍棒形,无色,子囊间有侧丝。子囊孢子椭园形或卵园形,单胞,无色,子囊孢子大小为7.4~16.1×4.9~7.4微米。分生孢子单胞,柠檬形,串生,孢子串可分枝,分生孢子大小为12.4~21.7×12.4~17.3微米。经观察及接种试验表明,除山楂外,接种的其他树种均不发病。根据形态特征及致病性山楂花腐病菌鉴定为Monilinia johnsonii(Ell.etEv.) Honey,在我国尚属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2.
盾壳霉对核盘菌的拮抗作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系统研究了菌核重寄生菌盾壳霉对核盘菌的拮抗作用,结果表明:盾壳霉可在核盘菌菌落上寄生,使核盘菌菌丝消解、原生质泄露,并抑制菌核的形成;而且盾壳霉提前6d接种,其分泌的抗生物质还可抑制核盘菌菌丝生长,并产生明显抑菌带。盾壳霉孢子液喷雾处理也证明:盾壳霉分生孢子即可在核盘菌子囊盘(柄)上萌发、寄生,使子囊盘(柄)萎缩枯死,而且还可以在核盘菌菌落上萌发、寄生,消解破坏菌丝体、抑制的菌核形成。  相似文献   

3.
莴苣上发现一种新的核盘菌菌核病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从湖北省神农架莴苣上分离到一种产菌核病原真菌。这种真菌在培养特性上同核盘菌、三叶草核盘菌和小核盘菌既存在着明显差异,又存在着相似之处。其菌核易萌发成子囊柄,但在一般散射光下柄顶端难以发育成子囊盘。对偶得的1枚子囊盘观察表明这种真菌符合核盘菌属真菌的特征,并且同核盘菌属3个近缘种的菌株不同。可溶性蛋白质和多种酶同功酶电泳分析结果表明这种真菌不同于核盘菌属的3个常见种,但同它们亲缘关系较近。这种新菌核病的初侵染来源是菌核萌发产生的菌丝,通过病健接触构成再侵染,在病组织上形成菌核越冬越夏。离体和活体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这种真菌只能侵染莴苣,不能侵染油菜、小白菜、萝卜和胡萝卜。  相似文献   

4.
核盘菌菌核萌发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15、20、25和28℃条件下培养核盘菌菌核,再在20℃下诱导菌核萌发,结果将不同来源的50个菌株分成5类:①菌核易进行菌丝型萌发;②4种温度下形成的菌核均易进行子囊盘型萌发;③高温(25和28℃)下形成的菌核进行子囊盘萌发,而低温(15或20℃)下形成的菌核则不易萌发;④15℃下形成的菌核易产生子囊盘,而其它温度下形成的菌核都不能萌发;⑤4种温度下形成的菌核都不能萌发。5类菌株各占2%、6%、22%、6%和64%。对第2、3类菌株而言,形成菌核时温度越高,菌核越易萌发。进一步分析说明菌核萌发多样性和菌株来源有一定的关系。对其中3个菌株的21个单子囊孢子后代菌核萌发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菌核萌发特性具有遗传稳定性。这说明核盘菌菌株间菌核萌发习性存在着明显的多样性,且具有遗传稳定性,可用于研究这一病菌的群体结构。  相似文献   

5.
人参核盘菌菌核在自然环境及人工培养条件下很难产生子囊盘,主要通过菌核进行菌丝型萌发侵染寄主。为明确人参核盘菌菌核的菌丝型萌发特性,对人参核盘菌菌核的萌发历程和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人参核盘菌菌核吸水性强,前期吸水速度较快,菌核吸水饱和后,是吸水前菌核平均质量的1.99倍。菌核吸水后3 d开始菌丝型萌发,8 d时菌核的菌丝型萌发率到达97.8%,而未吸水的菌核则不能萌发产生菌丝。菌核在干燥的土壤环境中的菌丝型萌发率极低,土壤湿度越大越利于菌丝型萌发。菌核龄越大所需的菌丝型萌发时间越长。15.0~22.5℃为菌核菌丝型萌发的适宜温度。pH为6.0时,其菌核的菌丝型萌发率最高。  相似文献   

6.
影响盾壳霉寄生核盘菌菌核的几个生态因子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在室内测定了盾壳霉(Coniothyrium minitans)对不同寄主上的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菌核的寄生致腐作用,研究了温度、含水量和土壤类型等生态因子对核盘菌菌核的寄生致腐作用的影响,通过检测土壤的呼吸速率探讨了它在土壤中定殖与核盘菌菌核的关系。结果表明:盾壳霉能寄生致腐核盘菌属所有供试菌株的菌核;寄生致腐菌核的最适温度是20℃,最适相对含水量为50%~60%;盾壳霉在供试的8种土壤中均能寄生致腐菌核,对它们的pH值要求不严格,但土壤类型影响其寄生致腐速度;在土壤中添加菌核和菌核提取液都可不同程度地刺激它的生长。  相似文献   

7.
粉红粘帚霉67-1菌株寄生核盘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诱捕法从海南乐东县菜园土壤中获得一株对核盘菌菌核具有强寄生能力的粉红粘帚霉(Gliocladium roseum)菌株67-1,寄生频率为100%。该菌的PDA平板回接核盘菌菌核,一周后寄生率可达100%。对峙培养发现其对核盘菌有明显的抑菌带。保湿条件下,该菌孢子在24h内成功侵入核盘菌菌核。切片显微观察证明该菌能高效侵染菌核,造成组织溃解。寄生过程中菌核内蛋白组成发生明显变化。这一菌株在22~35℃均能很好生长,菌丝及产孢最适温度为24℃,产孢量大。认为这一菌株具有良好的菌核病生防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油菜秸秆作为基质培养植物病原菌核盘菌的重寄生菌盾壳霉分生孢子,并从盾壳霉分生孢子萌发及其抑制核盘菌菌核子囊盘萌发等方面评价了所获得的盾壳霉分生孢子的质量。结果表明:盾壳霉野生菌株Chy-1和Zs-1,以及Chy-1的突变菌株SV-5-2(抗杀菌剂vin-clozolin)可以利用油菜秸秆为基质进行培养,有利于3个菌株的菌丝生长、分生孢子器及分生孢子的产生,分生孢子产量可达2·4×109~3·4×109个孢子/g干秸秆。水分含量和发酵时间影响盾壳霉分生孢子产量。在接种量为5×105个孢子/g干秸秆的条件下,以干秸秆中含水量为3~6ml/g,在20℃下发酵12d较为适宜。水琼脂平板试验表明:在20℃下培养48h,盾壳霉分生孢子的萌发率达到90%以上。将油菜秸秆基质培养的盾壳霉分生孢子接种于土壤中,无论是夏季试验,还是秋季试验,对核盘菌菌核萌发及存活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2003年夏季,4·0×106个孢子/m处理其核盘菌菌核萌发数比对照减少26·3%;秋季该处理比对照减少57·1%~88·0%。  相似文献   

9.
不同核盘菌菌株及其近缘种的RAPD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本文利用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DNA (RAPD)技术分析了7个生物学性状差异较大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的遗传多样性,并同三叶草核盘菌(S.trifoliorum)、小核盘菌(S.minor)的代表性菌株和莴苣上的一种产菌核病原菌的代表菌株Let-19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40个引物中8个引物能稳定地从供试菌株中扩增出多态性DNA片段。通过分析这些多态性片段可以看出7个供试核盘菌菌株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化幅度为0.505 2~0.793 1,而核盘菌、三叶草核盘菌,小核盘菌和Let-19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的变幅则为0.194 2~0.385 3。莴苣上的菌株Let-19的RA PD图谱同供试其它种的菌株既存在明显差异的DNA片段电泳带,又显示出一些位置一致的DNA片段电泳带。因而Let-19同核盘菌属真菌的亲缘关系较近。供试的引物中OPL14既能介导从供试的7个核盘菌菌株和3个近缘种的3个菌株的DNA样品中扩增出相同的DNA片段,又能扩增出种或菌株特异性DNA片段。因而RAPD技术适于研究核盘菌的遗传多样性及分析核盘菌属真菌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0.
口红吊兰菌核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鉴定1株分离自口红吊兰叶部病斑上的疑似核盘菌菌株,利用柯赫氏法则验证其致病性并通过形态观察和ITS序列分析对该病原菌进行分类鉴定,结合温度、酸碱度等生理指标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并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扑海因、多菌灵、苯醚甲环唑、腐霉利4种药剂对该病原菌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在PDA平板上该病原菌菌丝为白色,均匀生长;约7 d后开始产生菌核,直径3~5 mm;菌核萌发后可产生1~3个子囊盘,内含8个大小为8.0~12.0μm×4.0~5.5μm的子囊孢子。该菌株ITS序列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其与核盘菌的同源性高达99%。综上所述,初步确定该菌株为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该病原菌在PDA培养基上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0~25℃、最适生长p H为5~7。室内毒力测定发现供试4种药剂中扑海因对该病原菌菌丝生长有较好的抑制效果,且其EC_(50)最小,仅为0.62 mg/L,证明扑海因对核盘菌毒力最强。  相似文献   

11.
 从油菜植株体内分离出的内生细菌BY-2,经过生物学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用BY-2回接油菜,重新分离到具有BY-2相同形态特征和抑制病原真菌能力的内生菌株。油菜接种后的第10 d,体内的BY-2菌数达(2.24~9.02)×103 cfu/g鲜植株,25 d仍然保持在(3.13~8.59)×103 cfu/g鲜植株。BY-2与油菜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Lib.) de Bary]对峙培养可以形成直径为3.1 cm的抑菌圈;可使油菜核盘菌菌丝细胞浓缩变短,细胞壁破裂,原生质外溢,从而抑制真菌生长发育;同时还能抑制菌核的萌发,抑制率达60%~70%;在油菜离体叶片试验中,BY-2对菌核病的防治效果达100%。  相似文献   

12.
软腐病和菌核病是生菜生产中两大毁灭性病害。为有效控制这2种病害,利用平板稀释和对峙法,从生菜根际土壤中分离到一株拮抗菌BPC6,其菌悬液、无菌滤液对软腐病菌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和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的生长均具有抑制效果,该菌株也能抑制其他14种植物病原菌的生长。形态学、16S rDNA及基因组序列分析将其鉴定为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BPC6能产生纤维素酶和蛋白酶,不能产生几丁质酶和嗜铁素。比浊法分析的生长曲线显示,BPC6能在1%~10% NaCl及pH 5.0~9.0条件下生长。通过分析不同浓度BPC6对软腐病菌和菌核病菌侵染生菜离体叶片的影响,明确了菌株BPC6适宜用量为1.4×109~2.8×109 CFU/mL。菌株BPC6对生菜软腐病和菌核病盆栽防效分别为44.09%和53.58%,对菌核病大田防效为77.41%。本研究表明BPC6是一株对生菜软腐病和菌核病具有拮抗作用的潜在生防菌。  相似文献   

13.
芜菁花叶病毒—崇明大白菜分离株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崇明大白菜(Brassica pekinensis)上分离到一种病毒,经鉴别寄主测定,在青菜(B.chinensis)、芜菁(B.rapa)上为系统花叶,千红日(Gom-phrema globasa)、苋色藜(Chenopodium amaranticolor)上为局斑,不侵染心叶烟(Nicotiana glutinosa)、黄苗榆(N.tabacum)、黄瓜(Cucumis sa-tivus)。电镜下,病叶组织细胞内观察到风轮状内含体;病叶浸渍液和纯化的病毒制剂中都可见到均一的线状粒体,长660~740nm,宽12.5~15nm。对流兔疫电泳和琼脂扩散试验,病毒与其抗血清产生专一的沉淀线。温度钝化点为55~65℃,稀释终点10-3,体外保毒期2~3天。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分别测得该病毒的衣壳蛋白亚基分子量为25,000,氨基酸残基数226个。鉴定结果认为它为芜菁花叶病毒崇明分离株(TuMVc.M)。  相似文献   

14.
春尺蠖在我国危害严重,为了挖掘具有开发潜力和应用前景的生防因子,本文分离纯化一株能够感染春尺蠖幼虫的新病毒,生物活性测定了新病毒株的毒力及其对春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ApciNPV)的增效作用。新病毒株的超微结构观察表明,该病毒多角体多为切面呈六边形的多面体,直径大小为0.32~1.20 μm,病毒粒子呈近球状,具有质型多角体病毒的结构特征,命名为春尺蠖质型多角体病毒(ApciCPV)。生物活性测定结果显示,ApciCPV对春尺蠖3龄幼虫有很强的毒力,半致死浓度(LC50)为1.42×104 OBs/mL。当感染春尺蠖3龄幼虫时,ApciCPV可使ApciNPV半致死时间(LT50)缩短0.50~10.90 d,使ApciNPV对春尺蠖的最终致死率提高6.70%~43.33%。根据最终致死率、LT50以及ST三个值综合决定,当ApciNPV和ApciCPV配比浓度分别为1.0×106和1.0×104 OBs/mL时,对春尺蠖3龄幼虫的感染效率最高。新分离的ApciCPV病毒株是控制春尺蠖虫口密度的理想生物因子。  相似文献   

15.
一株莱氏绿僵菌的筛选及其对草地贪夜蛾的毒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开展草地贪夜蛾病原真菌的筛选和毒力测定可为草地贪夜蛾的绿色防控提供新的生物制剂.本研究从广西南宁田间采集的草地贪夜蛾幼虫僵虫上分离获得一株病原真菌,采用形态学和ITS-rDNA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该菌株进行了鉴定,并采用浸虫法测定了该菌株对草地贪夜蛾的致病力.结果表明新分离的菌株为莱氏绿僵菌Metarhizium r...  相似文献   

16.
桃树流胶病的研究——Ⅰ.病原特性及其发病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桃树流胶病是由真菌多主葡萄壳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Moug.ex Fr.) Ces.&de Not.(B.ribis Gross.et Dugg.)所致;菌丝在PSA培养基上生长适温为20~30℃,菌落经黑光灯照射7~10天产生分生孢子。它的萌发最适温度为25~30℃。在10℃及25℃下贮存102天仍能发芽;本病从4月下旬至7月上旬均可侵染新梢,潜育期为14~84天,病菌有潜伏侵染性;在南京病菌从4月开始侵入到10月下旬停止活动,进入越冬阶段;病菌的分生孢子是随雨水传播,伤口、皮孔及侧芽等为病菌入侵途径。  相似文献   

17.
蜡质芽孢杆菌R2防治水稻纹枯病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选用我们从稻株上分离筛选的能促进水稻生长发育的蜡质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R2号菌株,分别在室内和田间测定其对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 AG-1)的拮抗性和防病效果。在PDBA平板上,R2对病菌菌丝生长的抑菌带可达10.9mm宽。在WA平板上可抑制病菌菌核萌发,R2菌量为4×106、2×107、2×109cfu/ml时,病菌菌核萌发菌丝指数分别较对照降低28.2%、39.7%、56.4%。用菌量为2×109cfu/ml的R2菌液处理人工接种病菌的离体稻叶,对纹枯病病斑扩展的控制效果为55.5%,随R2菌量降低,其控制效果相应递减。用菌量为4×107cfu/ml的R2菌液喷施田间人工接种病菌的稻株,对纹枯病的防效可达43.8%。  相似文献   

18.
刺吸式口器昆虫常发生严重且抗药性强。本文室内测定了玫烟色棒束孢Isaria fumosorosea Ifu13a对梨冠网蝽、小绿叶蝉和温室白粉虱等多种刺吸式口器害虫的控制潜力。在1.0×108、1.0×107和1.0×106孢子/mL接种浓度下,在处理后初始2 d保持RH(95±5)%,随后8 d保持RH(78±5)%的条件下,小绿叶蝉和温室白粉虱成虫的累积死亡率均达到100%,其致死中时LT50分别为4.12、4.11、5.43和4.77、5.55、5.32 d,而梨冠网蝽的致死中时为7.32、8.22、9.79 d。在1.0×108和1.0×107孢子/mL浓度下,小绿叶蝉和温室白粉虱累计死亡率均在5 d内即达到100%,2种害虫的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3.90×103和3.03×104孢子/mL;而梨冠网蝽第10 d在2种浓度下的累计死亡率分别达到了81.25%、77.5%,其LC50为6.88×105孢子/mL。菌株Ifu13a显示出一定的寄主专化性,菌株Ifu13a显现了对多种刺吸式口器害虫的高控制潜力。  相似文献   

19.
广东省裁培药用植物上弯孢类型炭疽菌的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者按照Sutton的分类系统,把标准培养特性、致病力和寄主范围等作为分种的主要特征,对广东省15种栽培药用植物上的弯孢型炭疽菌进行研究,共鉴定出3个种,即辣椒刺盘孢(Colletoptrichum capsici)、百合刺盘孢(C.liliacearum)和束状刺盘孢(C.dematium]报道了辣椒刺盘孢的7种新寄主,即:良姜(Alpinia officinarum Hance)何首乌(Polygo-hum multiflorum Thunb.)五叶参[Pentapanax leschenaultii (Wight&Arn.) Seem].龙利叶(Sauropus spatulifolius Beille)、穿心莲[Andrographis paniculata (Burmf).Nee.]佛手(Citrus medica L.)、山柰(Kaempferia galanga L.)辣椒刺盘孢在广东分布普遍,致使淮山、何首乌和佛手等遭受重大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