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强行艺术化"是盆景界一句批评性用语。表意显而易见,真实地说出了有些盆景造型所存在的问题:"不自然"、"不合理"、"过度"、"严重偏差"……盆景艺术造型虽然具有"主观性"、"强行性",却是受制约的、有限度的,不是随心所欲的。盆景艺术造型重在自然合理,不在人工多少或强弱,不管是"三分人工,七分天成",还是"七分人工,三分天成",都必须因材施艺,顺其自然,表现自然韵味。对于适宜适度的盆景艺术化造型,人们常夸赞为"巧夺  相似文献   

2.
岭南盆景艺术造型型式多样,且型格多。型式——是已成俗套,广为认可流传的一种艺术造型的模式。如:独干、多干、横斜、水影、悬崖型式等。型格——是岭南盆景造型的一种属性,建立在型式基础上的,能自由发挥,模拟意境神韵的,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造型手法。如经常提到的"松格""柳格"、  相似文献   

3.
对中国盆景的继承与发展问题,我们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从理论到实践进行科学的、艺术的、美学的研究,继承发展其精华,并在其基础上进行大胆创新。下面,我们将从以下五个方面加以探讨。一、突出民族文化特色民族风格是中国盆景得以生存的灵魂。千百年来,一直成为中国盆景的发展导向,赋予了中国盆景特有的文化、精神内涵和纯朴自然的风貌。中国传统的文化、艺术、美学思想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中国盆景的发展。中国盆景正是借鉴了这些传统的理论,形成并丰富了自己的艺术语言。盆景艺术创作基于中国绘画,自宋代绘画艺术空前发展至现代,画理、画论中描绘了许多关于盆景民族风格  相似文献   

4.
我是一个执着的盆景艺术爱好者。这种执着爱好与日俱增,没完没了,日夜沉醉在学习、种植、培养、创作盆景这一古老的传统艺术当中,一晃就是三十余年,如今总算有个盆景园。现就谈谈我多年来从事盆景艺术创作的一点感受。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其精神实质就是要持之以恒。它要求我们不但要不辞劳苦地学习、吸取前人的经验,而且要求我们要勇于实践、敢于探索、力求  相似文献   

5.
我非常喜爱岭南盆景的艺术风格和造型技法,因为它源于自然,尊重自然,且又高于自然。 10年前,我曾拜读过刘仲明,刘小翎父女俩编著的《岭南盆景艺术与技法》,当时给我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它不仅讲清了岭南盆景的发展概况,讲清了丰富的表现手法,同时也让读者了解到了什么是岭南盆景的艺术特色以及它独特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6.
每当春天到来,树桩盆景大都要经历新一轮的修剪造型。对赤楠来说,修剪过后不久,枝头就会萌发一簇簇细小的嫩叶,釉红鲜亮,玉润晶莹,呈现出彩云出岫的风韵,生机勃勃,令人陶醉。除了这鲜活多彩的姿色,根、干的古朴多变,也使赤楠在中华盆景艺苑崭露头角,越来越受到盆景爱好者的青睐,在盆景市场上越来越走红。探其缘由,就是赤楠利于表现盆景艺术的特色,具有盆景材料的特质。但是有的艺友告诉我很多人虽喜欢赤楠,但又有些疑虑。我曾做过两次探讨,有的艺友说还没说透,这里我想再做一次探讨。  相似文献   

7.
说起山水盆景,界内总有“形势”堪忧的感觉。不过这里要讲的形势是特指山“形”和“山势”。造型艺术是依靠形象阐明主题,达到赏心悦目的;.是通过布势(布局)来组织内容,贯穿脉络,完善造型的。山水盆景艺术也是如此。中国画论曰:“至山水之全景,须看真山,其重叠压覆,以近次远,分布高低,转折回绕,主宾相辅,各有顺序,一山有一山之形势,群山有群山之形势也。”山水盆景作为饱含中国山水文化的特有艺术门类,其很多艺术理论与画论有渊源。咫  相似文献   

8.
盆景是一种文人艺术,它是通过文人自身的艺术修养、个性追求以及审美情趣创造出来的独特的艺术形式。它与同属于文人艺术的山水画、山水诗和山水园林,有着共同的哲学思想和基础艺术类似的功能。它从诞生起就具有诗与画的特点,同时盆景艺术也可以看作是,被高度浓缩的微型园林景观。"盆景"——就是取"盆中之景"的意境。它既不是未作整理的盆中树木,也不是随便放在盆中的完全自然的石头,而是经过艺术加工和技术处理,精心布置在盆中的自然景物。  相似文献   

9.
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盆景艺术不象中国文学、书画等艺术门类那样,有渊源.有理论体系……我不同意这种看法,研讨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探讨盆景艺术有别于其它艺术的个性特征.对盆景的创作与发展关系甚大。  相似文献   

10.
刘传刚先生是我国杰出的中青年盆景艺术家,从事盆景艺术创作与研究20年:80年代初,师承我国著名盆景艺术大师贺淦荪教授,在盆景美学、盆景艺术理论和造型技艺诸方面打下扎实基础。先后制作了山水盆景、树木盆景、树石盆景以及博兰盆景、风动式盆景等多项系列作品,其中有20余件作品在全国盆景展览及世界园艺博览会上获奖:  相似文献   

11.
在艺术领域里,要算盆景艺术是最独具特性了。它用活的、有生命的树木为素材,按照盆景美的规律来造型、经过长达数年或更多的时间养护完善过程,最后成为既高于自然、又有深邃意境的艺术作品。针对盆景作品的这一特点,我想就盆景的健康美谈点看法。树木盆景是否健康,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树木是否  相似文献   

12.
"一本双干"式盆景,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连根式",一种是"总干式"。当前,一部分带有"总干"的"一本双干"式杂木盆景,造型不太完备,只见"双干",不见"双冠",只有"主冠",没有"副冠"。这既违背了自然之理,又降低了艺术表现力。树木既然能长成了"副干",必然有与其相适应的"副冠"。为了艺术的真实性和表现力,对"副冠"的造型,不能忽视,不能敷衍。这种缺失"副冠"的"一本双干"作品,在一些外国作品中容易见到,我们中国盆景有自己的造型理念,是"天人合一","自然与人文相结合"的产物,不能"东施效颦"!大家知道,浙江派松树"双干双冠"式造型很有名,自然与艺术结合得好,颇具拟人味道,值得学习借鉴。当然,一些杂木"一本双干"式盆景佳作,更值得学习借  相似文献   

13.
盆景与书法     
将书法艺术原理溶入盆景艺术领域,不失为一种新的探索。潘氏有意将书法艺术原理引入盆景造型。他作的圆柏盆景《垂云》、黑松盆景《草书》,正是用行草的意趣营造了盆景艺象。那毫无拘谨、活泼而洒脱、富有情感的动态造型带着浓浓的东方情调,让人咀嚼回味。这不仅佐证了书法艺术亦对盆景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也表露了潘氏从盆景角度对书法艺术的见解。他曾给友人回信写道:“以木为笔盆为砚,任尔挥洒咫尺天。”那是主张用书画的意趣强化盆景创作。他在总结松柏类盆景造型时说:“它的变化法则乃是层出不穷,‘反反得正’,就像游鱼调头、蝙蝠在飞翔中倏忽转向,它的意趣与行  相似文献   

14.
岭南盆景艺术造型讲究“功”。什么叫“功”?说来抽象,不好理解:其实所谓“功”就是功力、功底,丰富的艺术修养。没有功力的盆景失去韵味,平淡,不耐看,是不合格的,笔着理解如下,试述之。  相似文献   

15.
近期有关盆景刊物屡有文章讨论文人树盆景,表现出盆景界学术气氛的活跃和人们对盆景艺术的关注已经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这是一个令人欣喜的现象。鉴于艺友们对有的著文谈及文人树盆景造型时,要求把树桩制成“中上部呈软弯蛇曲翻卷扭动……”,以及又有的著文说要“采用多干式”等有不同意见,笔者查阅了一些资料,也想和大家一起切磋讨论。“文人盆景”本是早期盆景的总称。因为是文人雅士早在汉代之前,从简化和缩制园林中,推出了盆栽这一“活的艺术”雏形,并历经多年使之逐步成为盆景。仍然是文人雅士约于明代偶有摹拟古诗、画的意境,创作出简约、瘦高式细桩盆景,用以象征文人节操,而成为“文人树盆景”,可视为盆景的一个分支。它又历经多年,约于清代使之逐步  相似文献   

16.
人们常说,盆景艺术的价值取决于一景二盆三附件,就是说盆景的观赏价值是由树体造型、盆钵以及配套的附件等共同体现的。由此可见,盆钵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环节。盆钵的种类繁多,样式、大小及质地各异,要根据树桩的造型特点进行选择,在大小、深浅、款式、色调、质地上都要协调一致。  相似文献   

17.
盆景是古典园林艺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据《山海经》记载,早在秦汉时期,我国就开始了盆景的制作,至隋唐时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传统上,按照选材的不同,我国将盆景划分为树桩盆景和山水盆景,其中山水盆景也被称为山石盆景,缘于其主要以石材为主体,经过作者的构思,也就是艺术加工,完美地再现自然山水的景观。山水盆景的最大特点就是:取之自然,超越自然,它既有别于"浑然天成"的山形石,也不同于以化工原料制作的山川景观造型。它以凝练、抽象的艺术手法,"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撷取自然山川之精华,浓缩  相似文献   

18.
<正>二、树根雀梅盆景栽培与管理方法树根盆景造型的关键是选择根形符合制作意图的树根。生长在荒山野岭的各种树木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形状各异,姿态不一,因而我们对根桩的根形、枝要全面鉴别,只有选择形态好的根和枝,才能创作出构图精巧、寓意深刻、古雅如画、趣味无穷的艺术盆景。盆景是自然和人工合作的成果,通过人工的创造来表现其无限的变化。选定后,修改树根桩头是栽培盆景最基本的一步。要截去哪节树干,剪掉  相似文献   

19.
盆景的随意性和刻意性,两者都给中国盆景艺术的发展带来极大的损失。艺术作品都必须渗入人的思想,表现人的感情;不能集中典型地表现人的社会生活、自然景观的作品,就不能称作艺术作品。当然盆景艺术也不能例外。我与好几位盆景爱好者以及靠挖桩养家来糊口的山民常年相处。他们从山上挖来的或从市场买来的树桩,不加思索地随意锯截、修剪一下,就下地栽种。有的在花木市场只要有点看中,一次就买下几十个,数百斤的下山桩。有的不惜重金,千里之外购  相似文献   

20.
在一年一度的北京植物园月季文化节期间,由北京盆景艺术研究会举办的月季盆景展于2011年5月25日至27日亮相北京植物园科普馆。这是北京市盆景艺术研究会第二次参展,也是将月季盆景全面展示的第一年,参展的月季盆景形式多样,除普通的树桩盆景以外,还有山水盆景、造型盆景等。月季作为盆栽是比较普遍的,但是盆栽只是观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