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众所周知,根深才能叶茂。然而在盆景创作中,由于受到盆景形式、艺术效果的制约,绝大多数形式的盆景诸如丛林式、附石式等均宜选用浅盆种植。对这些用浅盆制作的盆景即使加强日常的养护管理,因盆浅,树桩的根无法扎深,致使其难以叶茂(古桩、  相似文献   

2.
由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和中国花卉盆景编辑部在北京举办的第七期盆景、园艺培训班上,赵庆泉先生为学员们讲述了水旱盆景的制作过程,使我这个喜爱水旱盆景创作的工作者从实践中又提高了一步。现将赵先生的讲述,按我的学习体会记录下来,与喜爱盆景的同道共享。中国盆景与优美的自然景致有着密切联系。可说是微型的造园艺术,可以表现树木的景象,亦可表现山水的景象。水旱盆景是其中的一种形式,它是树木盆案和山水盆景的有机结合,是以植物、山石、水、土为主要材料,在浅口水盆里表现水、旱、树、石兼而有之的自然景象。赵庆泉先生在继承中国传统水旱盆景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有所创新,并逐渐形成了清新、秀丽的个人风格。他创作的水旱盆景以树木为主,山石为辅,表现大多为比较“完整”的自然号观。  相似文献   

3.
一盆形态动人,意境深邃的树木盆景,其根的艺术表现力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附石盆景中,树木的根大部分裸露于石上,根的艺术效果则更为突出。因此,在制作附石盆景时,除对石材和树桩的择优选用以及在干枝的造型上下功夫外,更应着意在营造和使用根条上下功夫,充分发挥根的作用,最大限度地提高附石盆景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水旱盆景的型制多在1米左右,适宜在室内摆设。近年来在国内外展览交流活动中也有小型化的尝试,但要推至10厘米以下的“微型”空间,则难度较大。主要原因是树木要分类选育,不仅要强行在浅盆薄土中养苗育根,还需反复修枝剪叶,诱发生长态势,分寸不好掌握不说,而且不易成活;而整体造型既要做到“小中见大”,又要有美感,那就更难了。  相似文献   

5.
<正>水旱盆景、山水盆景是中国盆景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较之树木盆景,更具有中国盆景文化的丰富内涵和诗情画意。但近几年水旱盆景和山水盆景发展缓慢,有新意的作品不多,这一方面是受盆、石料和树木的限制,另一方面是缺少突破。艺术创作初期效仿别人的模式是必须的,但我们不能被模式束缚了头脑。一旦被模式困住,跳不出它的框框,在选材、构  相似文献   

6.
1994年第二期《作品赏评》栏是一个很好的“课堂”,作为学习,我试对其中的树木盆景作些分析,以此与盆友共探讨。《榕树》系近景式大树型作品,格调清新、自然,勃勃生机,给人以健康、向上的美感。但从精益求精的角度考虑,该作品也有可改之处。  相似文献   

7.
树木盆景在上盆时,一般都要讲求悬根露爪,但树木盆景所用的盆大都盆浅土薄,有的盆景树木的根裸露于盆土之外,过冬时容易冻坏根部,即使是扎入盆中的根,由于盆浅土少,也容易冻透、冻伤根系,影响了根的呼吸及养分的吸收,影响了成活.所以树木盆景需要冬天在室外越冬的,必须保护好根部.即使是耐寒力比较强的树种,在室外越冬,也要保护好根部,如果冻坏了根部,来年春天整个树桩便会枯死,结果使辛苦数年或数十年培植的桩景毁于一旦.所以冬季做好桩景的防冻保暖、保护好桩景的根部是十分必要的.防护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8.
盆景,顾名思义就是“盆中之景”。它可以表现树木景观,也可以表现山水景观,还可以表现树木、山水兼而有之景观。因此,在中国盆景中,既有树木盆景、山水盆景,也有水旱盆景。树木盆景是最常见的一类。它以木本植物为主要材料,采用攀扎、修剪、雕刻等造型手段,并通过园艺栽培,在盆中表现自然界的树木景观。以自然山石为主要材料,经过选择和切截、雕凿、拼接等造型加  相似文献   

9.
树木盆景的造型形式不同,带来的美感特征不同。形式是日积月累的技术、技巧和美学法则等综合运用的表现。美感是感官接触美的事物后引发的思维想象和情感的激发所带来的精神享受。形式多变,美感丰富。形式是表象,美感是内涵,两者互为依存。形式与美感的统一是盆景创作者所追求的结合点,是使作品升华为艺术品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0.
<正>目前,大型乃至超大型树木盆景已司空见惯,不足为奇,并似乎已成为一种时尚。树木盆景究竟是大好还是小好?笔者认为,宜小不宜大,小型盆景好处多多。符合盆景创作要求盆景盆景,盆中之景。众所周知,盆景是用艺术手法将大自然美景以及人文景观再现于盆盎之中的艺术表现形式,是微缩景观。小中见大,缩龙成寸,以小树展现大树或古术风采,早己成为树木盆景创作的准则和目的。以"咫尺之石,观五岳太华;一勺之水,目睹千里江河",是对盆景艺术的极好诠释。将与自然大树一般大小的树桩移植于盆中,有悖于盆景的创作要求,难冠盆景之名,不宜追奉。而小型盆景,恰好以其有限的体量,无限的魅力,很好地承接了盆景创作原则,是应该提倡的盆景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11.
为了说明树木盆景中坚持“宁短勿长”的创作原则,我想以几株枸骨树桩原始材料来说明。“图1”是一株完全露根的枸骨树桩。此桩完全可以培养成露根式树木盆景,在第一次锯截时要把可以观赏的根部充分留下来并保护好。然后根据日后配盆的大小来确定锯  相似文献   

12.
从事盆景制作多年,总是忙于树木盆景造型,对水旱盆景研究制作甚少。还是几年前的一天到花博会上参观,看到了一批金钱松盆栽苗。它那挺直秀丽的树势、翠绿柔软的树叶吸引了我,于是心中一动,便买了十几棵回来尝试制作一盆丛林式水旱盆景。  相似文献   

13.
我国盆景大多数都是一主干上生长几个枝托,几乎成为制作盆景的通用公式。而笔者用小苗培育的这几盆盆景却挣脱了几大流派的束缚,以不同的面貌展示在世人面前,自命不凡地认为自己创作出了树木盆景的新款式(如图)。此说能成立吗?  相似文献   

14.
<正>我喜欢多肉植物,也喜欢盆景,于是就借用盆景的制作技艺,将一些小巧的多肉植物制作成小型植物盆景,倒也颇有看头。制作这类小盆景,常用长方形或椭圆形盆景浅盆。要造景,就要有山石配置,常用的石料有自然的山形石,也有经过加工的山形小石块。山石可大可小,可多可少,依景而定。制作时,先在盆内铺垫适量栽培用土,然后根据构图将山石放到适当位置,再栽种多肉植物。所用植物材料,可以是单一种类,也可以是多种类合栽。无论是以植物为主体,还是以山石为主体,布局时都要有高有低,有大有小,有疏有密,有呼有应,错落  相似文献   

15.
《中国花卉园艺》2018,(23):14-14
内蒙古自治区12个盟市中,呼和浩特、包头、赤峰、乌海市有小型盐疑个体生产企业11家。这些企业誓要采取工艺景盆加工、景观石衬砌造型、水循环系统安装、造景植物栽植等方法进行树木盆景的制作。还有一些企业在硅化木山水盆景制作方面具备一定实力,作品征全国也有较强的影响力,个别作品曾在全国盆景人赛上获得较好成绩。  相似文献   

16.
水旱盆景是山水盆景与树木盆景相结合的作品。它以植物、山石、土、水等为材料,采取山石隔开水土的方法,在盆中再现自然界中水面、旱地、山石、树木兼而有之的景观。它具有题材广泛、自然气息浓厚和最宜于表现诗情画意等特点,是一种极有发展前途的创新形式。近年来,已为国内外的盆景爱好者所瞩目。水旱盆景的制作较为复杂,必须先掌握好制作树木盆景及山水盆景的基本技术(本文不再赘述),这里只将其特别之处分别作介绍。 (1)选盆:一般采用浅口盆,较山水盆景用盆可略深少许。盆的  相似文献   

17.
●不知滥觞于何时,盆景界开始以枯为美,以古为荣,树木材料讲求苍老,干皮要饱经苍桑,古盆,古架,仿古配件,古诗词题咏,盆景作品大都是古风古貌,仿佛在重现历史。枯木古桩诚然是一种残缺美,但残缺美不是盆景美学的唯一标准,也不该成为盆景美学的主流。朝气蓬勃的青春美,伟岸自然、雄壮豪放的健康美理应成为盆景发展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8.
品位较高的树木盆景,主要取决于立意新颖,造型精当,意境深邃。然而,就构成盆景的生境而言,素材品质的作用则是不可替代的。品质优良的材料,无疑能使作品锦上添花,提高观赏价值。可是,在盆  相似文献   

19.
第七届中国盆景展览会于2008年9月30日至10月7日在南京举行。展出了多种规格的树木盆景、山水盆景、微型盆景、水旱盆景,精品居多,达到了弘扬中华盆景艺术的深远目的。  相似文献   

20.
自古以来,盆景艺术就有“一景二盆三架”之说。一件好的盆景作品,不仅要布局合理,制作精细,还要有比例适宜、造型优美的盆、架配置,以起到烘托主题、突出意境的作用。一、盆钵的选配盆钵不仅是盆景景物的容器,同时本身也是具有一定观赏价值的艺术品,是盆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盆景所用的盆钵种类很多,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