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与国家扶持经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日本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情况日本农民种田轻松、舒适,是由于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日本的农业机械化始于20世纪40年代;20世纪60年代,由于工业飞速发展,农村青壮年劳力大量入城,农村劳力短缺,加速了农机化发展。进入20世纪90年代,日本的水稻育秧、插秧和半喂入联合收割等机械的制造水平居世界领先。1997年,水稻的育秧、插秧、收割、脱粒、烘干全部实现了机械化,并向自动化发展;每100户农户拥有拖拉机112台,机动插秧机53台,水稻联合收割机30台,农用汽车52辆。日本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1)农机化起步阶段(1949~1952年)。这一阶段日…  相似文献   

2.
精细农业(Preceision Agriculture,缩写为PA)是20世纪80年代末由美国、加拿大的一些农业科研部门提出的,目前日本、英国、丹麦、中国也在积极地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并付诸实践。精细农业是一种农业的微观管理系统,其核心是根据当时、当地测定的作物实际需要确定对田间作物的投入。精细农业的概念和理论被认为是指导现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理念和具有创新意义的技术思想,被喻“信息时代作物生产管理技术思想的革命”。  相似文献   

3.
台湾自20世纪80年代起就基本实现了农业机械化。台湾当局的各项农业扶持政策是农业机械化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台湾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政府扶持经验主要有:制定农业机械化发展计划;鼓励农业机械化并进行示范推广;农机贷款及补助;农地重化政策和企业化经营;重视农业机械化的科研和教育。  相似文献   

4.
时代的脚步就要迈入21世纪。世纪之交,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自治区党委提出了“二大战略,六大突破”和“1234610”工作思路,给跨世纪的桂林农业注入了强大动力。21世纪的的桂林农业,必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新世纪?..  相似文献   

5.
1引言 在21世纪农业科学的发展中,有两门高新技术将发挥重大作用,一是生物技术;二是信息技术.如果说农业机械化与农业化学化是20世纪农业的重要标志,那么,农业信息化就将是21世纪农业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6.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全面推进小康建设,是党中央对农业、农村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毛泽东同志在20世纪50年代就提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主体,是构成农业综合生产力的主导力量,是农业和农村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农业机械化对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具有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然而,在目前的体制政策中,政府部门往往强调农业技术、农技推广、农业产业化等等.并认为农技涉及千家万户,农机户相对较少,显得无关紧要.在发展现代农业方面把农业机械化截然分开,政府对农业技术投入较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对农机投入显得微不足道,无形中造成农机化发展严重滞后,对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也必然造成一定的制约。  相似文献   

7.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韩国工业飞速发展,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一个新兴的工业化强国,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韩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促进了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农村劳动力不断流向城市,导致了农业的相对萎缩。为解决这些问题,韩国开始推进机械化以代替人力和畜力。韩国农机化起步虽然较晚,但发展速度很快。在亚洲,韩国是继日本之后,率先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国家。韩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62~1970年),是农业机械化起始阶段,主要是普及耕整地机械;第二阶段(1cj7l~1980年),是扩大普及农业机械阶段,这一时期韩国大力推广手扶拖拉机、水泵和脱谷机;第三阶段(1981年至今).是扩大普及水稻栽插、收获机械,全面实现机械化阶段。韩国的农业机械在其强大的工业化水平支撑下,从水稻插秧机、联合收割机、拖拉机.到果树、畜牧业机械和园艺设施机械等,研制和生产都迟到了相当高的水平。韩国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是与政府的农机化政策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8.
《贵州农机化》2001,(1):4-12
这次全国农业工作会议,是进入21世纪后农业行业的第一次盛会,也是各地省级机构改革基本完成后的第一次会议。会议开幕时,部分代表列席了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听取了温家宝副总理的重要讲话。会议期间,陈耀邦部长对明年的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今天,  相似文献   

9.
数字农业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一种高新技术与农业的结合产业,已被广泛承认是可持续发展农业的重要途径,并无疑是21世纪领先的农业生产技术。美国80年代提出精准农业的概念和设想,90年代初进入生产实际应用。在英国、德国、荷兰、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等国家都有开展数字农业研究和应用的报道。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农业机械化工程学科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知识经济将向我们走来,一场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在生物工程、信息工程等主要领域将得到迅速发展。随着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农业机械化工程服务领域将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即在生物 (植物、动物 )生产、加工、保鲜、运输,农村能源,生态环境,农村和乡镇建设等各领域的机械化将得到全面发展,延长农机化服务链及农业生产链,推进农业产业化。农业机械化工程学科领域也将得到相应拓展。农业机械的研究手段和设计方法将不断改进,大量应用计算机等信息技术,缩短研制周期,采用新材料新工艺,以适应农业现代化的需要。生产出为农业、农村和…  相似文献   

11.
陈美华 《农村电工》2006,14(3):14-15
从20世纪80年代起,电力工业在改革中不断加快发展,在发展中不断深化改革,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统一。农电也伴随着改革的步伐,在为农业生产、为农民生活、为农村经济服务的过程中,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在这一发展的历程中,农村电网不断完善,农电管理日新月  相似文献   

12.
日本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与国家扶持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3本是世界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之一。属典型的人多地少国家。13本的农业机械化是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的。13本农业机械的主要产品为拖拉机、插秧机和联合收割机。20世纪60年代,由于工业飞速发展.农村青壮年劳力大量进入城市。致使农村劳力短缺,加速了农机化发展。到1967年.农业中的耕地、除草、喷药、运输、农产品加工等作业基本实现了机械化。  相似文献   

13.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是毛主席早在70年代提出的英明论断。1999年以来我国的一些经济学家又提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产业化”,并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这样,农业的根本出路就有了两种提法,究竟农业的根本出路是什么?机械化与产业化矛盾吗?笔者认为,农业产业化是对我国建立的农业生产方式的概括,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把农业大国转变成农业强国就必须实现农业现代化.而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机械化的实现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过程.纵观21世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经济也将迅速崛起,这就为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新的目标和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农副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农副产品精深加工被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同时由于精深加工可以提高农副产品的附加值,也成为农民创造财富、增加积累的首选产品。农副产品加工设备是农业产业化建设的重要技术装备,成为21世纪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16.
1 "都市农业"的概念 "都市农业"的概念,是20世纪50~60年代由美国的一些经济学家首先提出来的.都市农业是指地处都市及其延伸地带,紧密依托并服务于都市的农业.  相似文献   

17.
在总结建国以来我国农业机械化重要成就与经验才识的基础上,论述了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途径与对策,在二十一世纪我国农业机械化应立足国情,正确选择发展道路,并阐明了推进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20年代末,中华职业教育社在农村改进中成立了中华新农具推行所。本文在介绍中华新农具推行所如何推行新农具的同时,探究新农具在当推行困难的原因及解决办法,揭示中华新农具推行所在近代农业机械化中所起的作用,进而指出农业机械化的内在动力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及兼业化的高度发展。  相似文献   

19.
面向21世纪我国农业产业化道路的研究与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推进农业产业化不仅是解决我国农业及农村内部深层次矛盾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农村稳定、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力措施。加入WTO后,我国农业面临着压力与机遇并存的局面。参照国外农业产业化模式,借鉴国外农业产业化经验.分析我国农业产业化现状,扶持、引导广大农民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走出一条中国农业产业化之路。  相似文献   

20.
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一切生产的首要条件,农业机械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欧美等国自19世纪中叶,人们开始在农业生产上广泛使用畜力牵引的简单的农业机械。至20世纪初开始采用以内燃机为动力的拖拉机,开始逐步代替牲畜的农业机械。20世纪20年代,美国开始采用飞机喷洒农药,从而开创了农业航空的历史。随着航空技术及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农业航空技术已成为农业现代化的显著特征和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