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利用PVC筒进行保水剂不同粒型和施用量试验,设置细粒型保水剂和颗粒型保水剂,每种粒型设3个施用剂量,以不施保水剂为对照,探讨保水剂不同粒型、不同施用量对玉米产量和光合性状的影响及对淡黑钙土蓄水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保水剂可极显著提高玉米产量和光合性状,极显著提高土壤含水率及水分利用效率。综合表现能力,细粒型优于颗粒型,细粒型最佳施用量为45 kg/hm2,颗粒型最佳施用剂量为60 kg/hm2。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马铃薯使用抗旱保水试验示范,结果表明:①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以施2.5kg.667m-2产量最佳;②对土壤水分的影响——马铃薯现蕾期0~30cm土壤水分随保水剂用量的增加而增大;收获后30cm以下土层土壤水分变化不明显;③对生育期影响——随保水剂用量的增加生育期逐渐延长10~15d。  相似文献   

3.
为探明聚丙烯酰胺(PAM)施用后对燕麦不同生育阶段水分利用的影响,在长城沿线旱作丘陵区,设置6个处理,分别为对照(CK)、PAM施用一年(M1)、PAM连续施用二年(M2)、PAM连续施用三年(M3)、PAM连续施用四年(M4)、PAM连续施用五年(M5),通过大田试验,研究PAM施用不同年限对燕麦不同生育阶段的土壤保水、燕麦耗水特征、水分利用效率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PAM提高了燕麦田不同生育阶段0~60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促进了燕麦生物量的积累,降低了燕麦总耗水量,提高了燕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各处理中,M4和M5处理的土壤含水量及贮水量均高于其他处理,而总耗水量最低,差异均显著(P0.05);M1、M2处理的多数被测指标与CK无显著差异。苗期0~10cm、拔节期10~20cm、抽穗期20~40cm、灌浆期0~10cm、成熟期10~20cm和40~60cm土层土壤含水量对产量的影响最大。各生育阶段,除播种-苗期及抽穗-灌浆期外,M5处理耗水量均显著低于M4处理。M4处理的经济效益和水分利用效率均最高,较对照分别增加35.67%和3.67kg·hm~(-2)·mm~(-1)。综合考虑产量、经济效益、水分利用效率,燕麦旱作地区应连续4年施用聚丙烯酰胺。  相似文献   

4.
以3种保水剂及玉米为实验材料,采用室内测定不同保水剂的吸水特性及施入保水剂后温室盆栽玉米控水的方法,研究保水剂膨胀率、吸水特性及控水过程中保水剂对土壤水分、玉米苗期株高、基径等生长特征影响。结果表明,3种保水剂溶胀度可达147.0~296.3,吸水倍数可达57.70~290.9倍;吸水速率开始较快,45min后缓慢达到平衡;使用保水剂可增加盆栽玉米土壤含水量,抑制水分的蒸发。与对照相比,施用保水剂的玉米株高增加3.89%~22.10%,玉米基径增加50.00%~79.55%,根条数及根干重均好于对照。实验结果表明,3种保水剂的施用效果为沃特新型多功能保水剂最好,汉力淼保水剂、旱宝贝保水剂次之。保水剂能有效延长玉米植株死亡时间7d以上。  相似文献   

5.
玉米生物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的差异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刚  王金艳  李壮  汪由  夏永胜 《杂粮作物》2005,25(5):316-318
对6个玉米品种在生物产量差异、不同土壤水分处理间差异、生物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差异做了比较.以产量为目标,在选用高水分利用效率的品种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玉米生物量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6.
王帅  姚凯  陈殿元  王楠  张殿锡  孙鑫  吕赢 《玉米科学》2018,26(1):149-153
腐殖酸富含亲水基团,以此为核心成分的保水剂施入土壤后会增加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发挥较好的保肥效应。以不施肥(CK)为空白对照,研究不同腐殖酸保水剂用量(33、44、55、66 kg/hm~2)对白浆土养分及玉米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33~66 kg/hm~2腐殖酸保水剂可有助于玉米生育性状(玉米出苗率、灌浆期展开叶片数、株高、单叶叶面积、穗粒数)及产量的提高。与不施保水剂相比,施用44~66 kg/hm~2腐殖酸保水剂可有利于白浆土酸化过程的缓解。与拔节期相比,施用55 kg/hm~2保水剂能够使玉米历经生育期仍能确保全氮含量的增加;施用腐殖酸保水剂33 kg/hm~2能使白浆土有机质含量的消耗程度达到最大,在此基础上继续增加保水剂用量可有效缓解有机质含量的消耗。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环渤海低平原区青贮玉米最佳种植模式,本试验以等行距露地平作为对照,研究了6种种植模式对青贮玉米光合特性、产量及耕层土壤水分、温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宽窄行种植和起垄覆膜均能提高青贮玉米的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和叶面积指数,同时各覆膜处理均能提高0~2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温度。其中40/70垄作膜侧模式效果最优,较对照增产30.52%,差异达到显著水平。综合分析认为,40/70垄作膜侧模式具有土壤增温、集雨保墒、促进光合、稳产增产作用,在春季干旱少雨的滨海平原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不同播种深度对马铃薯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马铃薯播种时最佳深度,本试验以马铃薯品种‘会-2’为材料,研究了5个不同播种深度(10 cm,15 cm,20 cm,25 cm,30 cm)对马铃薯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种深度对马铃薯出苗期、生育期、株高、大中薯块茎数及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播种深度为20 cm时能极显著提高马铃薯产量。  相似文献   

9.
膨润土对土壤含水量及蒸发特性和燕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长城沿线土壤改良和农业节水增产提供理论依据,于2011-2013年在清水河县采用大田与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不同膨润土施用量处理(CK:0kg·hm-2;1D:6 000kg·hm-2;2D:12 000kg·hm-2;3D:18 000kg·hm-2;4D:24 000kg·hm-2;5D:30 000kg·hm-2),研究其对农田土壤水分含量、蒸发特性及燕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膨润土可显著增加燕麦播前及苗期土壤含水量,施用的第2年3D处理含水量最高,第3年5D处理最佳。土壤水分蒸发量与播前含水量关系密切,播前0~10cm土壤含水量在5.00%左右时,0~10、20~40、60~80cm土层中5D、4D、3D处理蒸发特性为"先吸水、后失水",10~20、40~60、80~100cm土层为"持续失水";播前0~10cm土壤含水量在8.00%以上时,播前及苗期水分蒸发量随时间推移逐渐降低。各处理在不同土层中,水分蒸发量均持续降低,并于20~25d达到稳定。施用膨润土可显著提高燕麦产量,施用后第2年3D处理较CK增产10.70%,第3年5D处理较CK增产11.53%。  相似文献   

10.
探讨玉米-大豆轮作条件下,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的大豆施肥模式,是目前东北大豆生产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研究基于建立的玉米-大豆轮作体系设置了5种施肥处理,分别为:T1:玉米施用化肥,大豆不施肥;T2:玉米施用化肥,大豆施用有机肥;T3:玉米施用化肥,大豆施用1/2量的化肥;T4:玉米施用化肥,大豆施用化肥;T5:玉米与大豆所需化肥总量一次性全部施入到玉米种植年份,大豆不施肥。分析了不同施肥模式对大豆不同生育期0~10、10~20、20~30cm土层深度内大豆根系干物质积累、根系形态特征时空变化以及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经两个轮作周期,T2处理大豆产量最高为 2959kg·hm-2,比T4处理显著高出7.3%,产量提高主要体现在大豆的株高、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等性状的改善,而T1、T3、T5处理的大豆产量比T4处理显著低出15.4%,8.5%和5.0%。T2处理显著增加了大豆R6期0~10cm土层的根重密度,比T4处理显著高出42.3%,且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55(p < 0.01);T2处理也明显增加了大豆R1期0~10、10~20cm土层以及R6期20~30cm土层的根长密度,分别比T4处理显著高出25.3%、71.3%和27.6%,且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92 (p < 0.01)。与T4处理相比,尽管T3处理显著增加了大豆R1期10~20、20~30cm土层的根重密度和R6期10~20cm土层的根长密度及根表面积密度,但均与产量呈显著负相关。T4处理只显著增加R1期单位体积的根表面积,而对大豆根平均直径和其它时期单位体积的根表面积的影响不大。因此,不同施肥措施影响大豆根系特征及其产量的关系问题比较复杂。施用有机肥可通过增加表土层根的重量以及深土层根的长度从而提高大豆的产量。因此在有机肥源供应充足的地区,玉米、大豆两区轮作基础上,玉米收获后秋施15t·hm-2有机肥,是提高大豆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减轻化肥应用负面环境影响的替代措施。  相似文献   

11.
2015~2016年采用盆栽实验的方法,设置两种水分处理,正常供水(W1)为田间持水量的75%~85%,干旱(W2)处理为田间持水量45%~55%,同时施加保水剂(B)和锌肥(Zn),对照处理(CK)不添加保水剂与锌肥,研究保水剂与微量元素锌对辽西地区玉米生理形态特性、水分利用效率及干物质分配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玉米生育期内,施加保水剂和Zn处理能显著提高玉米拔节期的增高速率,在W2处理下,Zn1B(低锌+保水剂)处理较CK处理在拔节期的增高速率提高52.2%,且效果极显著。使用保水剂时适当的施用锌肥可以提高玉米的根冠比,在正常供水和干旱两种水分处理下,Zn1B(低锌+保水剂)处理较CK处理产量分别提高15.3%、17%。因此保水剂与锌肥配施对于辽西地区春玉米的生长发育及产量增加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重建不同厚度黑土层的定位模拟试验区开展免耕玉米大豆轮作试验,设3个黑土耕层厚度(10、20和30 cm),探究不同耕层厚度对玉米生育期间的根系形态及其产量影响。研究表明,玉米产量对不同耕层厚度反应敏感,30 cm耕层厚度处理玉米产量最高,比20 cm和10 cm耕层厚度显著高12.5%和24.1%,且玉米根系分布对耕层厚度响应差异明显。30 cm耕层厚度显著影响玉米0~10 cm土层根重密度,对10~30 cm土层根重密度及不同土层根长密度和比根长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物理性状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7,自引:7,他引:27  
通过对土壤容重、土壤坚实度、土壤含水量、土壤田间持水量及玉米产量的测定和分析,研究深松、常规旋耕、免耕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物理性状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容重和土壤坚实度的影响效果为深松>常规旋耕>免耕。深松耕作能够打破犁底层,降低深层土壤紧实度。深松耕作后,0~35 cm耕层土壤容重较常规旋耕和免耕分别下降6.5%和8.8%,土壤紧实度分别下降25.6%和32.3%。深松可显著增强接纳灌溉和降水能力,扩大土壤水库容。在21~40、41~60、61~80 cm土层,深松处理土壤含水量比常规旋耕分别提高3.4%、4.5%、2.4%,比免耕分别提高5.6%、4.8%、2.4%。土壤耕层0~35 cm田间持水量,深松和免耕比常规施耕分别提高7.4%和8.1%。不同耕作方式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均以深松最高,常规旋耕次之,免耕最小;深松耕作较常规旋耕和免耕分别增产4.3%和5.7%,与免耕处理间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4.
以多年定位试验为基础,设置深松30 cm(S30)、深松40 cm(S40)、深松50 cm(S50)和深松60 cm(S60)4个耕作深度处理,以旋耕(RT,耕作深度为15 cm)为对照,研究不同耕作深度对夏玉米物质积累和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耕作深度通过改善土壤环境促进夏玉米根系生长、植株物质积累和养分吸收...  相似文献   

15.
原慧芳  黄菁  岳海  田耀华 《热带作物学报》2019,40(11):2097-2104
以橡胶树品种‘云研77-4’为试材,采用盖膜、盖草和添加保水剂的处理方式,以常规管理(不覆盖)为对照,通过田间比较试验研究3种保水处理对橡胶树全年中不同生长阶段叶片生理特性及胶乳产量的影响。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盖膜、盖草和添加保水剂在干季均显著提高了土壤含水量,并显著影响了橡胶树叶片的可溶性蛋白(SP)、脯氨酸(Pro)、可溶性糖(SS)和蔗糖(Suc)含量;3种保水处理处理均不同程度的提高了胶乳产量。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提取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4.8%,说明前3个主成分可反映原始变量的绝大部分信息;根据综合得分,各保水处理优劣顺序依次为:添加保水剂、盖草、盖膜、对照;橡胶树全年中不同生长阶段叶片生理指标综合表现优劣顺序依次为:12月、3月、1—2月、11月、6月、7月、9—10月、8月、5月、4月。因此,从本研究结果可以推断,各保水处理均能有效缓解季节性干旱对橡胶树生长的不利影响,在生产上可以根据橡胶树全年中不同生长阶段叶片生理指标综合表现选择合理的割胶时期。  相似文献   

16.
用同一种保水剂,采取不同施用方法,探讨施保水剂与不施保水剂以及保水剂不同施用方法对甘蔗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试验前后经历3年,在2007年新植蔗施用保水剂,2008—2009年宿根蔗不再施用保水剂,结果表明,保水剂兑水处理:在新植蔗施用试验中获得极显著的增产效果,之后的两年宿根蔗试验仍增产显著。增产幅度表现逐年下降,增产效果随着施入土壤时间的延长而降低。保水剂干撒处理:3年的试验里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减产。在施保水剂当年的新植蔗比对照略有减产,差异不明显;比保水剂兑水处理减产极显著。在后两年宿根蔗试验中,比对照减产明显,但差异不显著;比兑水处理减产显著。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以3年生鼓节竹为研究材料,研究单施氮肥(150、300、450 g/丛)以及保水剂(180 g/丛)与氮肥(150、300、450 g/丛)混施对鼓节竹叶绿素、叶片光合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处理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氮肥条件下,保水剂与氮肥混施提高了叶片叶绿素含量,提高了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等光合参数及初始荧光(Fo)、最大荧光(Fm)、可变荧光(Fv)、潜在活性(Fv/Fo)、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产量(ΦPSⅡ)、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光化学猝灭系数(qP)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等荧光参数,降低了水分利用效率(WUE),说明采用保水剂和氮肥混施能够提高氮肥利用率。主成分分析综合得分CK、A、B、C、D、E、F分别为-12.57、-8.15、-3.89、3.15、0.12、10.02、11.32。综合得分F最高,即保水剂(180 g/丛)与氮肥(450 g/丛)组合最优。  相似文献   

18.
模拟根层障碍条件下不同深度玉米根系与产量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池栽条件下采用模拟根层障碍的方法,研究不同深度根系与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根层阻隔显著降低玉米根系的生物量、总根长和根表面积,各处理光合生产能力和子粒产量显著低于无阻隔(对照);随着阻隔层的下移,根系和冠层各指标和产量受到的影响逐渐变小,0~20、21~40、41~60、61~80、80 cm以下各层根系对产量的相对贡献率分别为52%、11%、7%、12%、19%。20 cm耕层以下根系对产量的贡献达48%,其中60cm以下土层内根系对产量的贡献达31%,说明深层根系虽然生物量占总生物量比例很小,但其在花粒期对深层水肥的吸收利用对产量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