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对10个粳稻品种分3期播种研究其生育和产量表现。结果表明,同一水稻品种不同播期生育期有明显的差异,播期延迟生育期延长;不同水稻品种同一播期稻曲病发病程度差异明显,同一水稻品种不同播期稻曲病发生程度也存在着明显差异,同一品种早播稻曲病发生程度重,晚播稻曲病发生程度轻。初步筛选出赣粳80、宁粳3号、鄂粳403等3个品种适合赣北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2.
水稻是我县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水稻稻曲病在我县不同程度大面积发生,且呈逐年加重的趋势,究其原因,主要是栽培优质稻品种面积逐年增加以及气候、施肥、栽培管理等因素所致。水稻受害后,不仅出现稻曲病谷和大量瘪谷,降低产量,而且稻曲病谷中含有对人体有害色素和生物碱,潜藏着很大的食品安全隐患。为此,笔者为确保水稻生产安全,有效防控稻曲病发生提供关键技术,针对我县稻曲病的发生特点、发病原因及防控对策进行了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3.
孝感市水稻稻曲病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曲病[Ustilaginoidea virens(Cooke)Takahashi]俗称绿霉病、青粉病,是近年来水稻穗期的主要病害。该病主要集中发生在迟熟中稻和一季晚粳上,造成水稻结实率、千粒重下降,产量明显降低。更重要的是对稻米质量、人畜安全、自然环境造成了危害。2004—2008年。稻曲病在本市发生面积居高不下,直接威胁到优质水稻生产安全,为此,对本市稻曲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进行了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4.
稻曲病发生于水稻穗期,早期不易发现,农户往往错过防治时机。稻曲病污染稻谷米粒,使米质下降或不能食用,严重者甚至绝收。此病在我县主要危害中稻及一季晚稻,受害较重的品种有粤优938、65002、红莲优6号、金优63。  相似文献   

5.
万载县粳稻稻曲病发生轻重,一般与品种和抽穗期天气有关,选择最佳的防治时期和确定最佳的施药次数,是防治稻曲病的关键。试验结果表明,一季晚粳采用5%纹曲星1 200m L/hm2、用水量750kg防治稻曲病效果较好,最佳时期为抽穗前5~7d和始穗至抽穗期各施一次药,防效可达72.47%。  相似文献   

6.
广州地区一季中晚稻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治试验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两年的试验结果表明,广州地区一季中晚稻的害虫主要是二化螟、三化螟、台湾稻螟和稻纵卷叶螟,病害主要是稻曲病、颖枯病和纹枯病,病虫害发生规律与早晚稻相比基本相同。合理使用化学药剂可以有效控制一季中晚稻病虫害的危害,阿维菌素、锐劲特可以作为杀虫单的轮换药剂。  相似文献   

7.
不同类型水稻米糠中黄酮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64个不同类型(包括白米、红米和黑米)的水稻种质资源为材料,对不同环境条件下(早季和晚季)米糠黄酮含量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早、晚季米糠中黄酮含量有明显差异,早季米糠中黄酮平均含量为0.150 g/100 g,晚季为0.827 g/100 g,晚季米糠中黄酮含量是早季的5.51倍;②早、晚季不同色稻品种米糠中黄酮含量存在显著差异,早季黑米稻米糠中黄酮含量为红米稻的1.28倍,为白米稻的8.83倍,红米稻为白米稻的6.87倍;晚季黑米稻米糠中黄酮含量为红米稻的5.52倍,为白米稻的31.43倍,红米稻为白米稻的5.69倍。③不同环境条件对不同色稻品种米糠黄酮含量的影响程度有所不同,白米稻品种晚季米糠中黄酮含量是早季的1.74倍,红米稻为1.27倍,黑米稻品种为7.15倍。  相似文献   

8.
水稻是我县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现行耕作制度主要是一季小麦和一季中稻连作,正常年份稻茬麦一般产量3750~4500kg/hm2,水稻一般产量7500~8250kg/hm2.近几年发生面积大,对水稻产量影响较大的水稻害虫有稻蓟马、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褐飞虱、白背飞虱等.主要病害有:白叶枯病、纹枯病、稻瘟病、条纹叶枯病、恶苗病、稻曲病等.  相似文献   

9.
随着耕作制度的改革、施肥水平的提高以及密粒型高产品种的大面积推广,稻曲病的发生与危害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尤其在山区一晚、二晚稻区发生严重。据浙江省统计,稻曲病发生严重年份,病穗率达15%左右,经防治后平均每  相似文献   

10.
稻曲病是目前水稻生产上主要病害之一,已严重影响了水稻产量和品质以及人畜健康。近年来,我省粳稻引进试种稻曲病表现易发病;为摸索粳稻防治稻曲病的最佳防治时期,为此,我县开展了中粳稻曲病最佳防治时期试验,结果表明,适时用药能较好的控制稻曲病发生,但不同用药时期对稻曲病的防治效果存在较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稻曲病是永胜县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在水稻抽穗扬花期遇雨及低温则发病重;抽穗早的品种发病轻。笔者通过对永胜县稻曲病的调查,摸清了稻曲病的发生特点和发生规律,并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几种药剂防治水稻稻曲病效果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筛选出防治水稻稻曲病的高效农药,提高防治效果,于2013年晚季在福建省武平县开展了稻曲病田间药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破口前7d、齐穗期各施用30%爱苗乳油225m L/hm2、43%好力克悬浮剂270m L/hm2对水稻稻曲病具有较好的防效,病穗防效分别为76.94%、75.74%,病指防效分别为81.98%、79.95%,与常用药剂5%井冈霉素3 750m L/hm2防效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且对水稻生长安全。以上2种药剂可以作为防治水稻稻曲病替代农药在农业生产上轮换使用,以提高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3.
四稻是指一季中稻、一季晚稻、双季稻和早水晚旱四种。解放前,湖北以一季中稻为主,占全省稻田90%。双季稻只有几十万亩,早水晚旱在鄂城、阳新及黄、孝地区其他县份有少数,一季晚稻无栽种。解放后水利改良,品种更换,取得很大的成就,早中晚比率也相应地有变化,但也出现过消灭中稻,一季晚化,双季稻化的错误主张,使生产蒙受损失;也发生过盲目推广早沙粳、艮坊粳的失败教训。到目前,就  相似文献   

14.
稻纵卷叶螟在我县一年发生4—5代.其中2—4代数量较多,在后季稻从秧田开始发生危害,到大田后期仍有威胁.后季稻在我县栽培面积最大,占全县稻田90%以上.因此,必须探索稻卷叶螟在后季稻田发生规律,以便指导防治工作.一、二代稻纵卷叶螟在后季稻秧田期的发生比前季稻大田偏晚,早播秧田受害较重1978年后季秧田二代稻纵卷叶螟的孵化高峰期为7月20日,比前季稻大田二代第二孵化高峰期(7月15—16日)晚4—5天.其原因与水稻生育期有关.后季稻秧苗6月20日左右开始播种,而二代稻纵卷叶螟常年在6且底7月初就出现第一发蛾高峰,此时秧苗只有2—3张叶片,苗矮苗小,不易招诱成虫产卵,故避过了二代前期害虫的危害.7月中旬初,秧苗已长至5叶左右,生长比较茂密,适宜成虫产卵,故二代后期的成虫成为后季稻秧苗的主要虫源.  相似文献   

15.
稻曲病是一种严重危害水稻穗粒的真菌性病害.近年来随感病品种的扩大种植和病菌的逐年积累,稻曲病在我县已成为水稻穗期常发性病害.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稻曲病成为怀宁县双季晚稻穗期的重要病害之一。分析了水稻稻曲病发生的原因,主要在于:大量的菌源存在、品种抗性差、气候因素、栽培因素以及重视不够;针对发生的原因,提出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7.
“烟后稻田养鱼”,是指在稻田中早季种烟、晚季种稻兼养鱼的一种稻鱼兼作经营模式。我县烤烟种植面积大,利用烟后稻田养鱼,提高水产品总量,对于内陆山区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其技术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稻曲病的发病症状、发生特点,分析了其发生原因,指出2009年稻曲病发生重的主要原因是品种感病,并结合宝应县水稻稻曲病发生实际,提出综合防治措施,以为水稻稻曲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我县单、双晚穗瘟及稻曲病等穗期病害均偏重发生,为掌握我地不同品种的发病情况,特进行本次调查.  相似文献   

20.
对邵东县2004年一季水稻稻曲病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邵东县2004年全县0.87万hm^2一季稻中,稻曲病发生面积0.2万hm^2,一般病穗率为20%~30%,严重丘块达到65%。主要原因是水稻抽穗开花期遇上了阴雨天气、偏施或过量施用氮肥以及品种间的抗性差异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