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超级稻高产栽培株型模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20世纪中期 ,日本的Tsunoda就提出高产水稻株型应该是茎秆矮壮挺立 ,叶片短且直立。松岛省三认为多穗、矮秆、短穗是高产株型。在我国自杨守仁提出水稻高产理想株型以来 ,许多水稻专家也相继提出各自的高产理想株型模式 ,如袁隆平提出高产水稻功能叶为“长、直、窄、凹、厚”的株型模式 ,黄耀祥提出“半矮秆丛生快”超高产株型模式 ,周开达提出“重穗型”株型。近年来 ,随着超级稻集成技术的形成与示范推广 ,对水稻超高产株型模式又有了新的认识和发展。通过对协优9308高产栽培株型模式的研究 ,对于超高产栽培和育种具有深远…  相似文献   

2.
马铃薯高产群体穴茎数与产量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门福义  刘梦芸 《马铃薯杂志》1992,6(2):92-94,101
  相似文献   

3.
对Ⅱ优602、德香4103、Q优8号等3个超级稻品种不同产量级别群体的产量形成及干物质生产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超级稻品种从中产(产量≤9.0 t/hm2)实现高产(产量9.0~10.5 t/hm2)关键在于每穗粒数提高后库容的增大,并同时提高结实率;而要实现超高产(产量≥10.5 t/hm2)则有赖于大库条件下结实率的进一步提高。此外,超级稻品种产量分别与分蘖临界期后各阶段的干物质积累量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超级稻品种高产群体获得高产的关键是提高抽穗后物质生产能力,而要进一步实现超高产则需要抽穗前后干物质生产能力的协同提高。  相似文献   

4.
以超级稻及超高产组合两优1128、天优3301及Ⅱ优3301为材料,通过2 a试验,研究不同栽培模式对超级稻—再生稻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超级稻—再生稻在高产栽培模式下比在常规栽培模式下增产,产量最高为天优3301,在2012年及2013年分别为10.16和10.84 t/hm2;高产栽培模式增产的主要原因是超级稻—再生稻提高了有效穗数、千粒重、干物质累积量和叶面积指数;从3个组合的产量、主要农艺性状来分析,天优3301表现最好,其次是两优1128,最后为Ⅱ优3301。  相似文献   

5.
种植密度对双季超级稻群体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选择超级杂交早、晚稻组合陆两优996和淦鑫688为材料,研究种植密度对双季超级稻群体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陆两优996稻谷产量、干物质产量和N素积累量均随密度的增加递增,淦鑫688稻谷产量和N素积累量以中等密度处理M2和M3较高.有效分蘖期随着密度降低而后移,最高茎蘖数和有效穗数随密度的提高而递增.有效穗数与移栽基本苗数显著正相关,成穗率与移栽基本苗数和最高茎蘖数显著负相关,低密度有利于提高成穗率.早稻移栽基本苗数对有效穗数的影响大于晚稻,早稻群体自动调节能力不如晚稻.每穗粒数和结实率均随密度的提高而递减.二次枝梗和颖花的退化率与其分化数量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
高产小麦产量形成的生理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7.
水稻高产群体的构建就是根据品种生育特性,运用综合农艺措施培育健壮水稻茎蘖,构建高质量群体结构,使蘖、穗、粒等产量构成因素协调发展,创造出超高产的产量水平.超级稻要实现12t/hm2的产量,必须有理想的穗、粒结构,如协优9308组合要求每hm2移栽19~20万丛多蘖壮秧,每丛平均5个左右茎蘖,落田苗100万左右,通过肥水管理有效实现早发促蘖,12叶期前最高苗数达300万/hm2,适时搁田,有效穗达225万/hm2,成穗率85%,早管强蘖大穗,每穗总粒数200粒,结实率90%,千粒重27.5 g.  相似文献   

8.
浦城县2011年示范栽培超级稻面积达1.8万hm2,并制定了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产量平均达到680kg/667m2,现根据浦城县的生长条件,介绍了超级稻品种高产的良种、良田、良法。  相似文献   

9.
超级稻新品种南粳9108产量稳定性及高产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超级稻新品种南粳9108在2011-2012年江苏省区域试验中产量的稳定性和2013-2014年江苏省机插高产栽培示范方中高产形成的特征特性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南粳9108的超高产栽培及示范推广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南粳9108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均优于对照淮稻9号,产量潜力较高,通过改善栽培技术或环境能显著增加产量。(2)南粳9108从中高产到高产到更高产再到超高产,群体颖花量不断提高,且不同产量等级间差异显著,而结实率和千粒重在4个产量等级间略有增减,但差异不显著。群体颖花量的提高在由中高产提高到高产的水平上,主要依靠单位面积有效穗数的增加,而由高产提高到更高产再提高到超高产水平,则主要依靠在稳定足够穗数基础上增加每穗粒数。南粳9108产量与群体总颖花量和每穗粒数呈显著正相关,与有效穗数、千粒重和结实率呈不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显示,群体总颖花量对产量的直接作用最大,其次是每穗粒数和有效穗数。千粒重和结实率通过影响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总颖花量而间接影响产量。因此,南粳9108超高产栽培应以足量的穗数获取较大的穗型,保证群体具有较大的总颖花量,并保持正常的结实率与千粒重。  相似文献   

10.
甘蔗群体生长及产量形成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三年四个点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甘蔗地上部各器官(茎,叶鞘)的干物质累积均为“S”形变化规律,均适于用Logistic方程进行拟合,得出福建省甘蔗干物质累积和产量形成的关键期各地各年不同,但都有8月上旬-10月下旬附近或提早或推迟一至二旬。找到了影响甘蔗产量低的关键气象因子;关键期内的光湿积(即旬平均气温和平均日照时数乘积的累加),生长后期平均日照时数。提出了提高福建省城蔗单产的农业技术措施必须是围  相似文献   

11.
超级稻高产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超级稻机理研究是我国提高水稻单产、稳定水稻总产的重要途径之一。综述了超级稻亲本选育模式、库源流调控机理、光合特性与干物质积累特性、根系生长发育与特征。  相似文献   

12.
超级稻沈农265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试种,介绍了超级稻沈农265在辽宁省盘锦地区表现的主要性状及生育期。产量834.5kg/667m^2,比辽粳454-18、辽151、辽优7号等高180kg/667m^2。总结了培育壮秧、合理密植、配方施肥、水层管理及病虫防治等方面的主要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3.
以北方粳型超级稻沈农265为试材,对不同氮肥运筹模式的产量形成及氮素利用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低氮水平下(12.5kg/667m^2),穗数与产量的相关系数最大,为正相关显著水平,穗粒数与产量的相关系数为正相关但不显著;在高氮水平下(14.5kg/667m^2),穗数、穗粒数与产量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正相关显著水平,但与低氮水平相比,穗数与产量的相关系数绝对值有所下降。相同施氮水平条件下,按不同生育时期施用氮肥的“三段五次”、“稳前、攻中、优后”模式产量均显著高于前期集中施用的“一头轰”和“长效一次性”。深入分析表明,“三段五次”施氮模式充分发挥了沈农265的穗数优势,特别是在低氮水平下产量优势更为明显;“稳前、攻中、优后”施氮模式则具有高穗内因素(穗粒数、千粒重、结实率)优势,穗粒数与产量的相关系数明显提高。此外,这两种施氮模式在施氮总量为14.5kg/667m^2时均实现了超高产量(〉11thm^2)。从氮肥利用率上看,“稳前、攻中、优后”施氮模式的吸氮量、氮肥表观利用率较高,但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生理利用率和施氮物质生产力(施氮颖花生产力、施氮物质生产力、施氮表观生产力)低于“三段五次”施氮模式。“一头轰”和“长效一次性”施氮模式由于施氮时期过于集中,氮素流失严重,氮素供需矛盾突出,尽管技术轻简,但由于不利于水稻产量的提高,因而不适于高产品种的集约强化栽培。  相似文献   

14.
水稻高产群体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试验结果表明,限制产量进一步提高的主要因素是成粒率和每穗成粒数。每亩穗数与产量及每穗颖花数呈极显著负相关。低温年抽穗期与千粒重呈极显著的二次曲线,且存在最适抽穗期;高温年抽穗期与产量、每穗颖花数及每穗成粒数分别呈极显著正相关。穗粒结合型品种有利于高产。  相似文献   

15.
超级稻的经济效益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产调查表明,超级稻的经济效益比常规杂交稻提高26.66%;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有关试验结果,提出了超级稻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6.
通过试种,介绍了超级稻沈农265在辽宁省盘锦地区表现的主要性状及生育期。产量834.5kg/667m2,比辽粳454—18、辽151、辽优7号等高180kg/667m2。总结了培育壮秧、合理密植、配方施肥、水层管理及病虫防治等方面的主要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为探明超级稻栽培措施的主攻方向,2009年在福建省29个水稻高产创建示范县(市、区)进行超级稻产量构成因素的调查与分析,并在南平、长汀两地开展超级稻不同叶龄、不同插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超级稻高产的产量结构特征足穗大粒多,生产上要选择大穗品种,在此基础上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有效穗的增加及结实率的提高,以增加单位面积总粒数,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8.
19.
详细介绍了沈农265品种采取无纺布旱育苗技术、壮秧稀植技术、测土施肥技术、节水灌溉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等高产栽培技术,为做好超级稻示范推广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1996年以来,超级稻在我国水稻生产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探明华南双季稻区超级稻水分利用特征及其物质生产规律,有利于水稻高产、优质和水分高效栽培技术的构建。由此,笔者于2011年在广东省农科院白云基地对2个超级稻品种(五优308和合美占)进行了3种水分管理模式(淹灌、干湿交替和畦灌)的栽培试验,研究不同水分管理水稻的生长发育规律及物质生产特征。结果表明,与干湿交替和畦灌相比,淹灌条件下2个超级稻生育前期的茎蘖数最大,但分蘖盛期延后了7 d;最大分蘖数平均分别高0.9万个/667 m2和2.2万个/667 m2;抽穗期的株高和SPAD值分别高1.4%、5.5%和0.9%、2.4%,倒1叶和倒2叶叶面积分别高4.5%、16.9%和3.6%、11.4%,干物质分别高1.0%和7.0%;成熟时每穗粒数和千粒重分别高4.4%、5.7%和2.7%、3.3%,成穗率、结实率和物质转运率分别高1.7个、4.9个百分点,4.9个、7.0个百分点和0.8个、4.0个百分点。不同水分管理水稻的有效穗数和干物质基本没有差异;但产量表现为干湿交替>畦灌>淹灌,其中干湿交替的产量较淹灌和畦灌分别高9.2%和5.4%。统计分析表明,淹灌与畦灌的最大茎蘖数、成穗率、功能叶面积、物质转运率、结实率和早稻产量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可见,干湿交替灌溉最有利于超级稻群体构建和产量形成,但通过品种选育和栽培措施来提高淹灌条件下的物质转运、成穗率和结实率,实现超级稻高产和高效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