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华黄3号、4号”黄瓜是应用重组育种和杂种优势育种方法选育出的杂种一代新品种.2004年通过湖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近日,中国农科院作物所研究员陈建三向记者透露:一项采用固定杂种优势育种方法水稻兼性无融合生殖固定杂种优势育种技术,目前在三亚市成功研究出同优三号和保健稻一号,表现出优质、高产、抗病能力强的性能。  相似文献   

3.
1991~1994年在抗芜菁花叶病毒(TuMV)和霜霉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利用杂种优势育种技术,以抗病矮脚黄雄性不育两用系为母本,以93R-37(自交系)为父本,选育出综合性状优良的矮抗四号三抗新品种。其特点:(1)丰产:夏季、秋季生产试验平均产量分别达42.2和63.4t/hm^2,比对照矮杂一号和矮抗一号分别增产22.9%和25.1%;(2)抗病:TuMV、霜霉病、黑斑病人工鉴定病情指数分别为1  相似文献   

4.
水稻超高产育种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水稻超高产育种杂种优势的有效利用、目标性状的选择和评价过程。水稻超高产育种理论落后于实践,这种局面长期制约了水稻更大范围内有效利用杂种优势。本文简要地分析水稻超高产育种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评述了水稻超高产育种的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在抗芜菁花叶病毒和霜霉病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利用杂种优势育种技术,以SW-13自交不亲和系为母本,V-126和X-189自交系为父本,选育出综合性状优良的矮抗五号和矮抗六号新品种。其特点:(1)丰产:生产试验平均产量分别达57.2和63.6t/hm^2,比对照矮抗一号分别增加12.8%和25.3%;(2)抗病;两品种TuMV,霜霉病,黑斑病人工鉴定病情指数分别为4.01(HR),12.96(R)和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日本水稻育种基地的设置,80年代选育出的主要优质米品种及其系谱。日本国家的水稻育种基地共有6个地区农试场及农业研究中心的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室,7个指定的道府县农业试验场,共14个主要育种单位。80年代以来育成了秋田小町、雪光、能登光、千代穗波、花舞、绢光、上育397、津轻乙女、阳光、雪精、葵风和梦光等主要优质米品种。越光、笹锦和秋田小町的栽培面积正在迅速上升。优质米来源为龟尾和旭2个古老农家品种。优质米遗传子是由旭→农林8号→农林22号;龟尾→陆羽132号→农林1号→越光→笹锦;龟尾→陆羽132号→北晴、北光等相传。本文将对水稻育种工作者掌握国外优质米育种动态及杂交亲本的选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番茄(Lycopersicon esctdentum。Mill.)是全世界栽培最为普遍的果菜之一。番茄育种目标主要集中在产量、品质和抗病虫上,在我国,由于番茄的需求量大,产量育种占有重要地位。产量育种主要利用杂种优势,首先应广泛收集种质资源,而育种技术已经由单纯常规育种向借助基因工程手段发展,分子生物学理论技术渗入到育种工作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唐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自20世纪70年代建立了玉米群体育种的发展战略后,根据杂种优势组建了A、B、C、D4个综合种选系群体集团。通过对这4个种系集团的不断维护和发展,在以后的20多年里育种理论和杂优玉米选育上都取得了重大突破,相继育成以D729、18C212、D黄212、BM等为代表一批优良自交系,和以唐玉1号、唐玉2号、唐玉3号、唐玉10号及唐单6号、唐单9号代表的一批主栽品种,为我国的玉米育种研究和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七个优良菠菜品种进行配合力分析测定,验证了作者对菠菜品种进行育种上分类和杂种优势预测是有效的,并进一步指出11号、7号品种在许多性状上是组合育种的优良亲本;而2号品种在许多性状上既可利用其加性基因的作用,又可通过不同遗传型杂交产生极其显著的非加性基因效应,是组合育种和优势育种兼用的优良亲本,12号品种的许多性状作为组合育种并不可取,但用于优良育种,仍不失为一个优良的亲本。美国大圆叶、32号、35号品种本身表现较好,育种潜力则差于11号、7号、2号品种。  相似文献   

10.
从芝麻的杂种优势表现,强优势形成,杂交组合的亲本组配与优化选择等方面的研究中,总结出一些原则,用以指导芝麻杂种优势育种,期能获得强优势杂交种。  相似文献   

11.
萝卜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萝卜杂种优势育种的历史、萝卜杂种优势的主要表现、2种优势育种的途径、目前育成萝卜品种的概况,提出了萝卜生产中需要改进和提高的问题,可为今后萝卜育种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1991~1994年在抗芜菁花叶病毒(TuMV)和霜霉病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利用杂种优势育种技术,以抗病矮脚黄雄性不育两用系为母本,以93R-37(自交系)为父本,选育出综合性状优良的矮抗四号三抗新品种。其特点:(1)丰产:夏季、秋季生产试验平均产量分别达42.2和63.4t/hm2,比对照矮杂一号和矮抗一号分别增产22.9%和25.1%;(2)抗病:TuMV、霜霉病、黑斑病人工鉴定病情指数分别为1.85(HR),15.48(R)和10.10(HR);(3)优质:Vc含量比对照提高5.2%,有机酸含量低于对照,叶片和叶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高于对照矮抗一号;(4)耐热:热害指数低(9.75),比对照矮杂一号(42.50)降低了335%;叶片厚为0.55mm,是对照的1.49倍。  相似文献   

13.
我国油菜育种研究技术和品质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油菜育种研究技术从常规育种发展到生物技术和杂交育种相结合,杂种优势利用从最初的三系法正在逐渐向两系法过渡,最终将实现一系法杂种优势利用。育种目标也从最初的产量育种到双低育种,再到今天的“高效型优质油菜”育种,包括在双低基础上,进一步改良油菜籽的品质,提高单位面积产油量,实现油菜生产的全程机械化操作等,说明我国油菜育种研究已经发生了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14.
植物孤雌生殖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前,国内玉米育种在重视常规育种的基础上,配合使用一些辅助育种,加速玉米育种的进程,但因种种限制因素,不能有效地促进玉米育种的发展。文章对近几年的玉米育种方法进行综合比较,孤雌生殖技术在玉米育种上的研究和发展有广阔的前景,利用此技术育成的品系有纯度高、遗传稳定、配合力高、杂种优势强等特点;同时可以缩短育种年限,提高育种效率,固定杂种优势,操作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15.
在抗芜菁花叶病毒和霜霉病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利用杂种优势育种技术,以SW-13自交不亲和系为母本,V-126和X-189自交系为父本,选育出综合性状优良的矮抗五号和矮抗六号新品种。其特点:(1)丰产:生产试验平均产量分别达57.2和63.6t/hm2,比对照矮抗一号分别增加12.8%和25.3%;(2)抗病:两品种TuMV、霜霉病、黑斑病人工鉴定病情指数分别为4.01(HR),12.09(R),12.96(R)和1.54(HR),9.17(HR),23.42(R);(3)优质:叶片重/叶柄重分别比对照提高13.5%和25.0%,且有机酸含量低;(4)耐热:热害指数分别比对照矮杂一号(42.50)降低了100%和278%。  相似文献   

16.
超级稻的分子设计育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超级稻育种的目标是在水稻矮化育种和杂种优势利用取得突破的基础上,通过理想株型的构建结合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来实现寻求水稻单产、品质、适应性的新突破。作物分子设计育种是通过各种技术的整合与集成,对作物从基因(分子)到整体(系统)不同层次进行设计和操作。将分子设计育种的知识和手段应用于超级稻育种,可以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培育出更多、更好的超级稻品种或杂交组合。因此,对水稻分子设计育种的基本理论和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展望了分子设计育种对提升传统育种效率和培育超级稻新品种的前景,指出了未来超级稻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从湘玉超甜一号的育成看甜玉米育种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湘玉超甜一号的育成,结合多年来甜玉米育种工作实践,认为我国现有甜玉米亲本材料近亲关系严重,种质遗传基础脆弱,制约了育种工作向更高水平发展,提出用轮回选择法发展和建立杂种优势群,以回交法选育新的优良自交系来拓宽甜玉米种质基础的思路,并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杂种优势与经济林育种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异花授粉植物杂种优势及其育种过程的本质和以油茶为代表的经济林林的育种战略进行了探讨,异花授粉植的具有生产意义的杂种优势是基因型值在基因型一致基础上通过自交系组合筛选而产生的杂种与原始群体平均数的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19.
超高产大豆育种研究的进展与讨论   总被引:42,自引:4,他引:42  
根据现时大豆品种产量潜力水平提出中国大豆超高产育种目标,并从大豆产量性状遗传改良、理想株型育种及杂种优势生产利用探索等方面综述了与超高产大豆选育相关的研究进展,同时对今后的大豆超高产育种研究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0.
制定育种目标是育种工作的第一步.收获指数的提高是当前育种工作的重要目标.收获指数的改良要依靠一定的生理基础.要建立超高产种质基因库,利用杂种优势和采取多种育种途径等育种策略达到超高产育种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