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蒋华  黄佳聪  杨晏平 《植物保护》2022,48(4):252-257
橘斑簇天牛Aristobia approximator是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主要的蛀干害虫。通过对其成虫外部9个形态特征进行观测分析,对照生殖器解剖结果,提出野外快速、准确、无损伤鉴别成虫性别方法。结果表明:体长、触角长、前胸背板宽、腹部第5节长、腹部末端超出鞘翅长在雌雄间差异不显著(P>0.05),触角正反面色泽一致。触角超出鞘翅末端长在雌雄间差异极显著(P<0.01),腹部第5节后缘及肛背板后缘形状差异显著,均可以作为野外成虫性别鉴别的特征,而以肛背板后缘雌虫具“W”形黑色宽弧边、雄虫具“U”形黑色浅弧边的野外目测鉴别最简便快捷、准确率最高(100%)。研究结果对橘斑簇天牛性比调查、种群动态预测、科学防控等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两性异形在动物界中普遍存在,一般是由于雌雄两性在生活史上所扮演的角色不同所导致,它反映了两性在不同选择压力作用下适应的结果。为研究敏麻蜥的两性异形和雌性繁殖输出,于2014—2017年在新疆北部地区捕捉的152号活体进行8项形态学指标测量,怀卵雌性室内暂养用于收集繁殖数据。结果表明:敏麻蜥的雄性成体具有更大的头部、四肢以及更长的尾部,这是受性选择驱使;两性间局部形态的两性异形与异速增长无关,表明两性之间的差异可能在亚成体阶段乃至幼体阶段就已形成;雌性受繁殖力选择作用而具有更大的腋跨距,雌性通过增加对单个卵的投入,以及增加窝卵数来提高繁殖输出;雌雄两性间的断尾率与咬痕率没有显著差异,表明性选择作用在两性尾部上的选择压力相等,因为性选择作用下的雄性间竞争与雌雄个体的交配过程均有咬尾行为。表明性选择与繁殖力选择的共同作用,导致了敏麻蜥局部形态的两性异形,并使头体长表现为雌雄同型。  相似文献   

3.
采用扫描电镜技术比较了短翅材小蠹[Xylosandrus brevis(Eichhoff)]和两色材小蠹[Xylosandrus disclor(Blandford)]成虫的形态特征。结果表明,2种雌成虫体均为圆柱形,前胸背板均无刻点区。雌成虫鞘翅截面沟间部在倒伏的茸毛丛中。短翅材小蠹竖立着1列鳞片,而两色材小蠹则是有1列较粗长的茸毛。短翅材小蠹雄成虫体长明显长于两色材小蠹,前者体圆柱形,前胸背板前面部分两侧上翘,前胸背板有纵中线,鞘翅形成截面,而后者体扁平,前胸背板无纵中线,鞘翅形成斜面。2个种雌成虫非常相似,不易区别,而雄成虫则形态差异较大,较易区别。  相似文献   

4.
顾杰  韩振冲 《植物检疫》2003,17(4):236-236,248
在检疫进口刚果奥古曼原木时 ,发现不少直径 6~ 7mm的蛀孔 ,凿开边材 ,表层下纵深 2~ 3cm范围内大面积布满粉末状蛀屑 ,进而发现大型蠹虫 ,并采集到完整的 3种虫态 ,经室内鉴定为毛额奸狡长蠹 (Apatefo moralisFahraus)。目前我国尚未有分布记录。过去曾有其成虫的简要描述 ,现将所观察到该虫的 3个虫态的形态特征描述如下 ,供检疫参考。1 成虫长 1 4~ 1 7mm ;头、前胸黑褐色 ,触角、鞘翅深红褐色 ,翅端近黑色 ;翅基略宽于前胸背板基部。眼卵形 ,显凸 ,小眼细密 ;前额密被发状金黄色长毛丛 ;触角 1 0节 ,第 8~ 1 0节栉齿状 ,末节顶端…  相似文献   

5.
1.雌雄两性腹部的腹板均无突,腹板2不凹入,雌雄的鞘翅基部都不呈强烈的粗皱至少雄虫的一个或几个腹部的腹板具隆线、尖瘤、或附有几个齿或刺(有时在sub。。aber种有退化现象),腹板2或凹人或凸出;雌虫鞘翅基部通常粗皱2.从腹面看,由后向前到鞘翅基,各节是逐渐加厚的,腹板2呈倾斜方向,不垂直(图5,6);在落叶树上“.”·“一”一”一”.3 从腹面看,由后向前到鞘翅基,在腹部第二节突然加厚,腹板2呈垂直方向,凹人或凸出;在针叶树和落叶树上均有3。体较小,长度不超过2 .smm;整个鞘翅表面被覆短毛;前胸背板刻点大、深、密,通常在加伞大西部和东部的…  相似文献   

6.
<正>稻水象甲是水稻上重要检疫性害虫,其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成虫和幼虫均为害水稻,可造成严重危害。形态特征成虫:身体灰褐色,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体长2.6mm~4.4mm。头部黑色复眼1对,喙向下弯曲,触角膝状。前胸背板中间黑色斑纹延伸至鞘翅后部。卵:珍珠白色,圆筒形,两端略向一侧弯曲。幼虫:幼虫四龄,白色无足。头部褐色。腹部2~7节背部有成对钩状呼吸器。蛹:幼虫在茧中化蛹,茧土黄色,附于根部。  相似文献   

7.
红显蝽Catacanthus iucarnatus(Drury)(图) 椭圆形,腹部腹面中央具纵脊状隆凸。淡红赭色。触角、头、前胸背板前缘和前侧缘、小盾片基角处、革片上的长横斑、侧接缘每节基部和端部斑、足、喙(除基节外)、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Meyrick)成虫触角及幼虫头部感受器的种类、分布和形态结构,采用扫描电镜法观察番茄潜叶蛾雌雄成虫触角和4龄雌雄幼虫触角及口器上的感受器种类和形状。结果显示,番茄潜叶蛾成虫触角上共有8种类型感受器,分别为B?hm氏鬃毛、毛形感受器、鳞形感受器、锥形感受器(Ⅰ型和Ⅱ型)、刺形感受器、腔锥形感受器、栓锥形感受器和耳形感受器。其中,雌成虫的Ⅰ型和Ⅱ型锥形感受器数量、刺形感受器数量、B?hm氏鬃毛长度、鳞形感受器长度及基部直径、Ⅰ型锥形感受器长度及基部直径、Ⅱ型锥形感受器长度、刺形感受器臼状窝直径、腔锥形感受器基部直径和耳形感受器基部直径均显著大于雄成虫;而雄成虫的毛形感受器数量和腔锥形感受器中心锥长度显著大于雌成虫。幼虫头部共计有6种类型感受器,主要着生在触角、下颚和下唇上,分别为毛形感受器、锥形感受器、刺形感受器、栓锥形感受器、指形感受器和感觉锥;幼虫触角、下颚和下唇的感受器类型和数量在雌雄间完全相同。而雌性幼虫触角鞭节上的锥形感受器SB5和下颚须上的锥形感受器SB2的长度显著大于雄性幼虫;雄性幼虫下颚茎节上的刺形感受器Sch1和下颚须上的锥形...  相似文献   

9.
当截获的小蠹虫数量很少时,不允许用解剖虫体的方法识别雌雄。笔者的经验是通过观察小蠹腹未第7、第8腹节背板的大小、形状可以区别雌雄虫体。小蠹虫背板8节,雄性小蠹虫的生殖器着生在第8背板下,故该节背板大而明显,骨化程度高;雌性生殖器退化,只有一小受精囊,故该节背板比雄性小而不明显,骨化程度底,往往覆盖于第7背板下或稍露出。不过,因属种不同,腹末背板变化较大,要靠长期积累经验才能掌握。生活的小蠹虫腹末往往缩在鞘翅底下,不易观察,可用下述方法使其外露:(1)将正在排粪或交配的小蠹虫及时用乙醚麻醉后投入浸泡液浸泡。(2)将活虫直接投入水中,慢慢加热至腹部稍下垂。(3)用镊子夹住浸泡24小时以上的虫体鞘翅后端,在镜下慢慢将腹末挤出,及时观察。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观察比较铃斑翅夜蛾Serrodes campana Guenée蛹及成虫雌雄个体之间外部形态差异, 总结出其蛹及成虫个体雌雄鉴别特征与区分方法, 结果表明:雌蛹腹部末端第8腹节有生殖孔和产卵孔连接形成的纵裂缝, 形成“人”字形, 裂缝两侧平坦无突起; 雄蛹第8腹节无裂缝, 第9腹节靠近第10腹节中央有1纵裂缝, 裂缝两侧各有1个半圆形瘤状突起。雌成虫前翅亚中褶内侧的黑斑外侧半圆形, 前翅基线至外线间与前胸背板同色, 腹部末端圆锥状; 雄成虫前翅亚中褶内侧的黑斑外侧直线形, 前翅基线至外线间浅黄色, 颜色较前胸背板浅, 腹部末端圆筒状。此方法简易有效, 能极大提升野外区分蛹和成虫性别的效率, 对研究其生殖生物学和后续提取性信息素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为进一步了解油茶上新发现的蛀干害虫南方锦天牛Acalolepta speciosa的定位及识别寄主和求偶等行为,利用体视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其雌、雄成虫触角形态和感器的分布及种类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显示,南方锦天牛雌、雄成虫触角的总长度平均分别为41.96 mm和47.33 mm,雄成虫触角的平均总长度显著长于雌成虫。在成虫触角上共观察到5种类型14个亚型的感器,其中雌成虫触角上有4种感器,分别为毛形感器(4个亚型)、刺形感器(4个亚型)、锥形感器(4个亚型)和Böhm氏鬃毛;雄成虫触角上除以上4种感器外还有1种腔锥形感器;不同类型感器的数量依次为毛形感器>刺形感器>锥形感器>Böhm氏鬃毛>腔锥形感器,但数量在雌、雄成虫之间无显著差异。毛形感器在南方锦天牛雌、雄成虫触角上的数量最多,表明其在接收性信息素或寄主挥发物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利用扫描电镜对大草蛉雌、雄成虫触角进行了亚显微结构的观察与分析,旨在为揭示其嗅觉与行为的关系奠定基础。结果表明大草蛉触角为线形,共3节,即柄节、梗节和鞭节,其中柄节和梗节均为单节,而鞭节由116个亚节组成。雌、雄触角总长度分别为(1.52±0.08)和(1.58±0.23)cm,鞭节长度分别为(1.44±0.04)和(1.47±0.13)cm。触角感器共有4种,分别是毛形感器、锥形感器、刺形感器和Böhm氏鬃毛。其中毛形感器为触角上分布最广、长度最长的感器,共有4种类型,锥形感器有3种类型。感器主要分布在鞭节部位,且布满整个触角表面。雌、雄个体之间触角感器种类、结构、数量、分布均无明显差异,但个别感器长度存在显著差异。根据感器形态学结构特点推测不同感器功能不同。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了解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若虫的优势寄生蜂亮腹釉小蜂Tamarixia radiata的寄生行为,利用扫描电镜对亮腹釉小蜂雌雄成虫触角感受器的种类、分布和形态进行观察。结果表明,亮腹釉小蜂雌成虫触角上存在5种感受器,分别是刺形感受器、毛形感受器、乳头状感受器、板形感受器和末端指形感受器;亮腹釉小蜂雄成虫触角上存在4种感受器,分别为刺形感受器、毛形感受器、乳头状感受器和板形感受器;其中毛形感受器又可以根据外部形态的差异划分为4个亚型,即毛形感受器类型1、2、3、4。此外,板形感受器、毛形感受器类型2和毛形感受器类型3在亮腹釉小蜂雌成虫触角上的分布数量显著多于雄成虫触角上的分布数量。这些形态学差异有助于深入理解不同性别亮腹釉小蜂的触角感知行为。  相似文献   

14.
杂拟谷盗触角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扫描电镜对杂拟谷盗成虫触角形态及感器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杂拟谷盗成虫触角为棒形,由柄节、梗节和鞭节组成,其中鞭节又分为9个亚节,不存在雌雄二型现象。雌、雄成虫触角上均存在以下6类14种感器,包括Bhm氏鬃毛、3种毛形感器、1种栓锥形感器、6种锥形感器、1种刺形感器、2种指形感器。雌雄个体之间触角感器的类型、分布、长度、基部直径没有明显差异。结合感器的形态、分布和已报道的触角电位反应数据,对杂拟谷盗触角各类感器的功能进行了推测。  相似文献   

15.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的鉴定与群体进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番茄黄化曲叶病(tomato yellow leaf curl disease,TYLCD)是番茄上的重要病害,可由多种双生病毒引起。为了明确北京地区番茄黄化曲叶病的病毒种类和病毒基因组变异情况,本研究收集了51个采自北京不同区县的病毒疑似样品,进行了双生病毒的检测及分离物的基因组分析。经双生病毒简并引物检测25个样品呈阳性;扩增获得10个代表性分离物的全基因组,大小均为2 781bp,共含有6个开放阅读框;经比对,10个分离物与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Israel(TYLCV-IL)同源率大于99%;基于我国TYLCV分离物全基因组序列的变异分析表明,TYLCV在进化上比较保守,整个基因组上的变异是不均匀的;系统发育树显示我国TYLCV分离物在进化树上可分为3个组群,分析了我国TYLCV群体进化情况。  相似文献   

16.
山核桃透翅蛾幼虫头部感器电镜扫描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结合体式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有翅型与无翅型麦长管蚜各龄期的外部形态进行详细测量和系统观察。结果表明:1)麦长管蚜1、2龄若蚜外部形态无明显差别,触角均为5节;2)3龄有翅若蚜中胸发达,可见初生翅芽,至成虫期发育为完整的翅;3龄无翅若蚜中胸结构简单,未见翅芽,3龄至成蚜触角均为6节;3)1龄若蚜尾片呈瘤状,着生2根刚毛;2、3、4龄若蚜尾片呈圆锥形;有翅成蚜尾片呈长锥形,无翅成蚜呈长舌状,2龄若蚜至成蚜尾片均着生6根以上刚毛。本文首次探讨了麦长管蚜有翅型与无翅型成、若蚜外部形态的差异,并分析了其与麦长管蚜的生活史、迁移特性等特征之间的关系,以期为麦长管蚜分化的相关机理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结合体式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有翅型与无翅型麦长管蚜各龄期的外部形态进行详细测量和系统观察。结果表明:1)麦长管蚜1、2龄若蚜外部形态无明显差别,触角均为5节;2)3龄有翅若蚜中胸发达,可见初生翅芽,至成虫期发育为完整的翅;3龄无翅若蚜中胸结构简单,未见翅芽,3龄至成蚜触角均为6节;3)1龄若蚜尾片呈瘤状,着生2根刚毛;2、3、4龄若蚜尾片呈圆锥形;有翅成蚜尾片呈长锥形,无翅成蚜呈长舌状,2龄若蚜至成蚜尾片均着生6根以上刚毛。本文首次探讨了麦长管蚜有翅型与无翅型成、若蚜外部形态的差异,并分析了其与麦长管蚜的生活史、迁移特性等特征之间的关系,以期为麦长管蚜分化的相关机理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The external and internal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edator Rhyzobius lophanthae Blaisdell (Coleoptera, Coccinellidae) were studied. The head, antenna, thorax elytra, hind wings, legs and abdomen are described. The adult has an average length of about 2.5mm and width of 1.8mm. The flagellum of the antenna consists of 9 segments. The whole surface of thorax and elytra is covered by setae. The tarsus of the 3 legs is 3-segmented. An external morphological difference between male and female is the outline of the 5th sternite. The alimentary canal,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and the reproductive system of both male and female are also described. The testes consist of 10 follicles and the ovaries of 10 ovarioles. The life cycle of R. lophanthae was studied by rearing the predator on the diaspidid Chrysomphalus aonidum (Linnaeus). The dur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mbryo, 1st, 2nd, 3rd, 4th larval instars, pupa and preoviposition period of adults were measured at 15, 20, 25 and 30°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